用网络多媒体为课外阅读插上腾飞的翅膀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234449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学校地处秦巴贫困山区腹部的革命老区巴中,我们教育的对象多为留守儿童,大部分都缺乏与人交流的能力,性格较内向。他们的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知识面非常狭窄,表现在学习上多为不爱发言,不爱阅读,面对学习中的问题不能生发联想和想象,认识问题比较肤浅,写作时缺乏素材。由于环境的使然,山区的学生缺少课外阅读的途径,除了从老师那里获得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渠道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拓展自己的阅读面。作为在山区工作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师,如何为山区学生课外阅读插上腾飞的翅膀一直困扰着我。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多媒体的使用,这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网络和多媒体的进入课堂,为山区的学生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大门,也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当然,如何运用好这些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也是我们一线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近几年的探索,现将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提出来供大家斧正。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与交流,应指向每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我们学校刚刚搬进新校区,图书馆还没有建成,学生阅读面狭窄,阅读的渠道少。学生普遍重理轻文,学生学习语文困难较多。这些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相当一部分源自阅读困难,读教材、读阅读理解题效率较低,阅读能力低成了制约学习语文成绩提高的瓶颈。目前,学生阅读过程中普遍存在下列问题。
  1.盲目性
  主要表现为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目标不明确。
  目前课外阅读的最大弊端就是不知道要完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只注重对教材的讲解和分析,而忽略了课外阅读的拓展,从而导致学生阅读的低效性。
  2.单一性
  主要表现为学生阅读的内容单一和渠道的单一。在学习中,除了读课文,还是读课文。一提到阅读,学生就条件反射般地拿出语文课本,漫无目的的开始“读”。
  3.低效性
  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渠道和方法研究不够,直接导致语文课外阅读的低效。由于课外阅读属于学生自主阅读范畴,教师干预较少,但课外阅读有其独特的特点,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但学生这种自发自在的“读”语文同样是低效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知识。这不仅为阅读教学撑起了一个新支架,也为终身教育指明了方向。它更给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带来了新的理念。其中,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氛围民主自由,调动了兴趣爱好,激发了求知欲望。有了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高中语文课外阅读完全可以形成一种新的模式。那就是利用网络多媒体来带动学生课外阅读,是为山区学生的课外阅读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觉得要运用好这种新的模式,首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做好阅读前的选材工作。网络上的信息量浩如烟海,教师在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有的放矢,最好选择与当前教材、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为中心内容,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以超文本链接的形式呈现阅读材料的特点,阅读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在同一主題或同一形式下可以有多种选择,他们就可以根据兴趣和目的自由选择链接的方向和分支,同时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就可以充分满足学生自由阅读的需要。从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文字、图像、视频的综合呈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书面文字不等同于语言,它不能完全传达出语言所包含的信息。特别是对于阅读经验和人生体验都不够丰富的学生来说,仅仅提供文字材料是不够的。实际上“听”和“看”也是一种“阅读”,但这是传统的阅读材料所难以提供的。现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网络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网上的音频和视频播放,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语言(有声语言)、文字、音乐、图像有机结合的感性阅读材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优美和谐的音乐、生动活泼的图像、触动心灵的视频,把学生带入到美妙的艺术境界中去,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的欲望和兴趣。而这种声像结合的阅读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增长知识、丰富语言、感悟社会、感悟人生、感悟自然的过程。这种运用多媒体阅读的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可以使阅读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还可以降低阅读的难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主动参与,提高阅读的效率。
  最后,要利用网络多媒体来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进行效果的检验。教师可以尝试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展示平台,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中的感悟和作品,如一篇习作、一幅绘画、自己录制的一首歌、一篇配乐朗诵,或者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课本剧、一个小品,提供到展示平台上。同时我们还可利用校园网络开展写作比赛、朗诵比赛、各种知识大赛,进行好文章、好作品评比、优秀个人或集体的评选、民意测验或调查,这都会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的激励机制,进而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氛围,一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自由发展的人文环境。 教师也可以利用这样的平台,及时的了解学生阅读的内容,掌握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情况,随时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和调整。
  当然,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也必然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要求人们更快更准确地获取新鲜信息;另一方面大众消费文化的迅速崛起,削弱了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变得日益平面化,语言感受能力日益退化,并由此带来阅读能力的退化。所以,在利用网络多媒体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其的重要。总之,网络的普及为山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学生在这种环境下的阅读是充满自由、个性和创造性的。虽然我还在这条道路上探索,但是我相信只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就一定能找到最理想的办法解决好山区学生课外阅读的现实问题。
其他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动,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而区域活动,通过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提供有支持价值的玩具和材料,可以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以游戏的
期刊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又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叶老所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驾驭文字。”许多语文课上,老师们都不约而同地反反复复抓朗读训练,通
期刊
一、引言  《红楼梦》自其问世至今以别具一格的语言,独特的写作手法,吸引着国内外读者竞相解读,不断探索。从民俗这一视角研究就是对《红楼梦》的又一次探索。  二、红楼梦中的有型物质民俗  物质民俗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诸如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寓居交通等传统习惯的承袭。在《红楼梦》中,作者对当时当地的各种物质民俗进行了丰富的描绘。  《红楼梦》中的一些服饰,有的承袭明代,有的则开满清礼服新
期刊
之前网上吵得沸沸扬扬的BBC《中国式教育》这部纪录片的诞生绝非一时兴起,前有耶鲁蔡美儿的《虎妈战歌》,后有上海学生在PISA测试中数学、科学、阅读三科全部全球第一,除去“中国制造”,“中国式教育”的神秘面纱也引起了西方国家极大的兴趣。所以便有了这部拍摄时长达400多个小时,从筹备之初就用心良苦的“真人秀”。之所以用这个词是因为这当中的确是有些许“作秀”的成分,但抛开这些,客观地看待这部片子,还是有
期刊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3.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么写出景物、风情的特点的。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
期刊
所谓装饰画其实是一种绘画的表现形式,它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的、具体的形、色彩、线条进行夸张、简化的变形和有序的排列,使画面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产生高于生活原形的美感体验。装饰画的素材主要来源于生活本身,将一些重复图象进行有序地排列之后,产生一种超越现实的抽象和强烈的视觉效果,所以给人一种纯粹体验美感的空间。教师在幼儿园中的使用各类创意性装饰画进行教学活动,增强课堂效果,引发幼儿兴趣。  一、幼儿创
期刊
有人说没当过母亲的女人不是真正的女人。我说没当过班主任的教师不是真正的教师。有人说做教师难,做班主任更难。我说做班主任难,做一位开心幸福的班主任更难。  班主任们每天大致都是日理万机,筋疲力尽,但最后不同的班主任会有不同的感受:有的班主任觉得付出得到了回报,得到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认同,挺开心;但大多数班主任怨声载道,怒火中烧,觉得学生很可恶,不懂事,不听话,孺子不可教也,很委屈。  造成这种感受
期刊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课程,体现了“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理念,关注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反映了儿童成长的需要,所以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点。但当前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理念不清、体验不深、流程不畅等一些弊端,怎样才能使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高呢?文章以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这门课程的认知、领悟,浅谈自己的点滴思考。  一、教学理念,凸现生活气息  品德与生活课程
期刊
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需要探索。皮亚杰认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形成概念的。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而操作材料则是幼儿思维的基石,所以我认为,操作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对于这项区域活动的兴趣。我们要通过区域活动物质材料的刺激、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激发维持幼儿的兴趣,引起探索、再探索的愿望,维持孩子的科学探索兴趣
期刊
当前,北京市关于学科课程改进意见和中高考制度改革等教育领域重大改革措施的推出,吹响了未来教育体制重大变革的集结号,教育处在从数量发展转变到质量提升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课程体系发生重大变革,教师素养亟待提升。新形势下,作为“教师之师”的研训员将如何应对新的挑战,不断提高研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呢?  一、研训员角色的转化  目前,培训和教研在功能定位上基本趋于融合。因此,培训机构在工作机制上也更加强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