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英语教材取舍和调整

来源 :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_me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为指导,结合广西高中英语教学实际,对英语教材取舍和调整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解读,帮助教师认识教材取舍和调整的必要性,掌握必要的技巧和方法,从而通过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和调整,进一步丰富教材的内涵。
  【关键词】课程标准 英语教材 取舍 调整
  一、引言
  2012年下半年,广西普通高中全面进行课程改革。一年来,广大教师通过全员培训、校本研修和校际交流等途径和方式,系统地学习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自身实际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取得的成绩是喜人的。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不仅有赖于教师对政策的解读和理念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课程改革理念。其中,作为传达课程改革理念重要媒介的教材成为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正确使用教材、如何发挥教材的作用以及如何超越教材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探讨的课题。2013年初,笔者随广西教育厅课程改革专家组到南宁市、隆安县等地调研发现,教师对课程改革理论层面的理解并不存在困难,但在涉及教学实践中的教材处理问题时却顾虑重重,对《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以下简称《 课标 》)提出的“教师要具备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1] 的提法不甚理解并存在迷惑。有鉴于此,笔者拟通过对英语教材取舍和调整的内容及方法进行解读,帮助教师进一步认识教材取舍和调整的必要性,并掌握必要的技巧和方法,从而通过对教材的取舍和调整,开发出更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的教材。
  二、教材取舍和调整的含义
  《 课标 》提出:“教师应根据课程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补充和调整教材的内容,创造性地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与任务。”[2] 事实上,教材的取舍和调整一直以来都是课程设计者热衷于研究的课题。关于教材取舍和调整的理论和方法及其重要意义等方面的探讨在相关文献中并不鲜见。语言教育家McDonough & Shaw指出,教师应“通过改变教材的一些内部特征以更好地适应特定的情境,从而使教材最大程度地适应教学情境”。[3] 华东师范大学俞红珍教授更是把教材的取舍和调整提升到教材的“二次开发”这一层面上来。她认为教材的“二次开发”是指教师和学生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既定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度增删、调整和加工,合理选用和开发其他教学材料,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和学生的学习需求。[4] 这些提法明确了教材的作用和地位,也给教师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结合以上的提法,我们可以把教材的取舍和调整定义为:教师依据《 课标 》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对教材内容、顺序、结构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提高教学的效果。
  三、教材的使用现状
  人教版新高中英语教材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和提升,使其更能体现《 课标 》的要求。通过丰富的话题内容,给学生提供富有时代感和人文知识的语言材料,教材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有了质的飞跃。其以模块的形式呈现的特点更便于教师进行“删”“增”“换”“改”[5] 工作,也便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同时,教材采用功能、结构、话题及“任务型”活动相结合的途径,符合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再者,在教材中融入了探究性学习,使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然而,尽管教材在编写层面上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但教师在理解教材的编写思想和教学导向上依然存在误读。现实中,盲目崇拜教材、依赖教材或者误读教材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奉教材为“圣经”[6],教材被当成“记忆的小册子”和“课堂上唯一的教学工具”。[7] 由于对教材存在误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便表现出三种使用倾向。
  1.依赖教材
  有的教师在上课时严格按照教材预设的顺序和内容来组织教学,把教材当成课堂教学的全部内容。
  2.教材无用
  有的教师认为课本与考试,特别是与高考的内容没有太多的直接联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以综合训练习题代替教学内容。
  3.过度取舍
  有的教师对教材取舍和调整虽然有所了解,但是过分夸大课外学习资源,不遵循学习规律和学生实际随意取舍。他们试图超越教材,却忽略了教材原本编写的思路。
  教师应该认识到,教材的编写遵循着一定的编写理念,有着内在的整体联系。在编写教材时,编写者已经充分考虑了教材内在的联系,并结合语言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学习障碍等进行了统筹兼顾。应该可以肯定地说,每一套教材都自成体系。而教师在教材的取舍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往往会削弱和割裂教材体系中固有的内在联系,使教材成为摆设,教学变成无章可循。
  四、教材取舍和调整的必要性
  教材编写者的语言观、价值观和教材观影响着教材的编写思想。应该可以肯定地说,人教版新高中英语教材吸收了国际现代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成果。其以话题为中心,以功能为主线的编写特点,给习惯了以结构为主线的广大教师吹来了一股清风。然而,每一种编写理念都做不到全盘兼顾、面面俱到。因为“统一编排的教材和多样化的学生需要是一对永恒的矛盾体”。[8] 不管教材编排得多么科学、系统,它都不可能适合所有学生的需要,因为学生的需要是存在着差异性的。再加上教学环境、生源质量和教师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只有对统一的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和调整才有可能适合学生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以下几个因素说明了教师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的必要性。
  1.教材的局限性
  教材总是按照预设的教育情景和教育对象来设计的,内容和样式都指向一定的教育需求。而在现实中,具体的教育情景和教育对象却各不相同。比如,教学资源,硬件设施,教师的专业水平,学生的学习水平、兴趣、特点、需求等都呈现出差异性和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与教育情景之间做出协调。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认为人教版新高中英语教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教材中的语法设计编排过于“杂乱”,往往把一个语法现象放到多个单元乃至不同册次中来学习,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优化。
  (2)教材所选的文章大多摘自英美国家的报刊原文,介绍西方国家的科技文化、生产生活以及娱乐方式等方面的知识,紧跟时代潮流,语言鲜活。但大部分文章反映的是一种城市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
  (3)绝对词汇量大,单词复现率低,给教学带来一定压力,也加大了学生记忆和掌握词汇的难度。
  2.课时的局限性
  教材设计了Warming up,Pre-reading,Reading,Comprehend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Using language,Summing up,Learning tip,Reading for fun 等多个学习板块,有些板块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发现、主动探索来完成,比较耗时。而《 课标 》给定的周学时仅为4个。对于教师来说,要想面面俱到地按照课本的设计来实施教学难度很大,往往顾此失彼。
  《 课标 》指出,教师“要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9] 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并未削弱教材的主体地位,反而使教材更能适合学生的需求,实现效益最大化。此外,教师在教材的取舍和调整的过程中,其认识水平在不断提升,课程意识在不断增强,课程知识在不断丰富,专业能力和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可见,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不仅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环节,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
  总之,《 课标 》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它从宏观上规定了教学最基本的标准。基于《 课标 》编写的教材并非“金科玉律”[10],教师应对教材作个性化改造,以适应自身的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促使教师从教材的被动“消费者”转向教材的积极“开发者”或“生产者”。[11]
  五、教材取舍和调整的几种方法
  事实上,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都或多或少地对教材进行过一些取舍和调整。调研中我们发现,80%以上的教师都会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和替换。但这种删减和替换是无计划的,全凭教师的个人感觉,目的是赶课时和进度,或者是因为教师认为这些内容与考试无关。这样的做法随意性太大,容易造成学生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极其不利。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策略的探讨也逐渐得到重视,其方法也在不断规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教师的意识会不断得到加强,也一定能更多地开发出适应《 课标 》要求、适合自身特点、满足学生需求的好案例和好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自身的体验和与同伴的探讨,归纳出以下做法。
  1.调整顺序
  人教版新高中英语教材以话题的方式呈现,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整体话题。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单元间的调整,即将后面的单元放到前面来处理,也可以进行单元内的板块调整。比如,教材里的Listening & Speaking的活动一般安排在Using language板块里。如果单元的阅读课文难度较大,需要作更多的铺垫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不妨把Listening & Speaking调整到Reading的前面来学习。再比如,有些课文生词量太大,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障碍,教师就可以把原来安排在Learning about language板块里的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提前。针对教材语法知识较为分散这一特点,教师则可以做好整合优化,由易到难地进行排序,使语法学习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2.删减和替换
  教师在删减和替换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删减过难或过易的任务或练习。比如,教材中有些任务和练习过于烦琐,耗时太多,达不到巩固学生基础的目的,教师可以进行删除。有些任务过于简单,对学生来说缺乏挑战性,教师就可以替换有挑战难度的练习和任务,如改编成听写、填空、讨论等更有挑战性的练习和任务。二是删减不要求掌握的词汇。人教版新高中英语教材词汇量有所增加,但这些词汇可以分为两类,即接受性词汇和表述性词汇。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区分。对于表述性词汇,教师要详细讲解,巩固强化;对于接受性词汇,不妨不作讲解或暂时删除。
  3.简化和扩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会遇到难度较大或设计得比较抽象的活动,如果不加调整则会费时低效,教师可以将活动的步骤进行扩展,增加一些过渡性步骤或提示性步骤,给学生搭建台阶,让活动变得更加具体。有时,教师还可以将活动的步骤进行简化,忽略那些不容易操作的步骤,让整个活动变得比较简单省时。使得教师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依然能有效地实施教学。
  4.增加和补充
  人教版新高中英语教材拓展了话题的范围,更新了文章的内容。但由于教材固有的“一旦成型便不易更改”[12] 这一特点,一些教学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陈旧和跟不上时代。此时,教师就要给学生适度增加真实的语言材料输入,如选择报纸、杂志、网络、书籍等的原汁原味的相关文章或视频、音频资料供学生学习,这样做可以大大丰富学生的语言经验,提高词汇的复现率。同时,在讲解相关话题时,如果教材提供的词汇丰富程度不够,学生感觉“吃不饱”时,教师还可以适度增加相关话题的词汇。围绕话题进行词汇补充也是增加学生词汇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有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本土题材的学习资料,使教学更显地方特色。
  六、结语
  教师应该认识到,对教材进行取舍和调整并不是对原有教材的否定,而是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优化的一种明智之举。它促进了教材个性化,弥补了教材的内在缺陷。最重要的是,它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使教师由教材的被动“使用者”变为“参与者”和“开发者”[13],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仍要注意避免凭感觉随意取舍和调整,应该严格遵循《 课标 》的基本原则,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需求,进行有效的优化,使教材发挥出它本身应有的作用。(作者单位:百色高级中学,广西 百色,533099)
  参考文献:
  [1][2][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McDonough J,Shaw C.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M].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4][6][7][12]俞红珍.论教材的“二次开发”——以英语学科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 2006.
  [5]刘道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8]Hammer J.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 Longman,1991.
  [10][11][13]夏纪梅.教材、学材、用材、研材——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资源[J].外语界,2008(1).
其他文献
【摘 要】调查结果显示,布局调整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配置,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过度撤并带来消极影响,巨型学校和大班额问题突出;学生上学路程远,交通安全欠保障;寄宿制学校条件差,配套设施薄弱;寄宿学生课外生活单调,睡眠不足,亲情教育缺失;教师工作负担重,身心压力大。今后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中小学校的撤并;切实解决学生上学路程远和交通安全问题;加
期刊
《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要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空间发展能力当做图形教学的重点任务。在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但在空间和图形的教学方面却苦于无法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导致学生无法建立空间概念,造成今后几何学习的困扰。我在教学《 四边形的认识 》时进行了尝试,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入手,建立空间概念,结果证明效果很好,本文就以教学实践过程为例,谈谈自己的
期刊
【摘 要】在国家努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一些乡村学校却一步步走向衰落。本文以华北南部一所农村学校为研究对象,该所学校在现代化的发展之中,作为乡村中传递知识的主要场所,并没有日益繁荣,反而日渐衰落。这种衰落是多种原因交织、慢慢衍变而成的,比如学龄儿童的减少、师资力量的弱化、村民对于教育的失望、撤点并校的国家政策,等等。乡村学校的衰落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乡村地区的教育,发展乡村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
期刊
现行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Ⅰ《 经济生活 》共有100多幅插图,这些插图都是编者根据不同需要精心设置的,具有内容简明、主题突出、直观形象等特点。许多插图融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对落实三维教学目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导入新课,还是在解决重难点时适时运用这些插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探究,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发挥文字不能替代的
期刊
孟子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的内在价值趋向和行为意志力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近年来,从地沟油到瘦肉精、从速成鸡肉到明胶鱼翅……无一不诉说着现代社会诚信的严重缺失。同样,国内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调查显示,近五成的孩子从3岁开始说谎;到9岁时,说过谎话的孩子比例已经上升到70%。在校园里,不守信用、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从
期刊
初中英语总复习是一个特殊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初中三年学生所学内容的整合,更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总结和拓展,它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英语知识,又要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有新的感悟、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英语知识由量变达到质变的升华,最终在毕业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初中英语总复习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验至上、题海战术策略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不正确的复习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乐趣,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效率不高,它不仅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兴趣,打造充满活力的思想品德课堂呢?笔者从以下几点谈谈自
期刊
【摘 要】在社会进化过程中,青少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极端生命行为,生命教育受到关注。台湾地区中学生命教育有“从生论生的生命关怀伦理取向”和“从死论生的死亡体悟生死取向”两大主流,其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独具特色,对大陆开展生命教育的启示有:重视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作用;构建完善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生命教育校内外课程资源;建设生命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生命教育 课程实施 台湾  生命教育(L
期刊
2013年5月24日晚,网友“空游无依”发出的一名中国游客将“到此一游”刻到埃及神庙浮雕上的微博成了网上焦点。据网友“人肉搜索”出刻字者是南京某中学在读的初一学生。该消息曝出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大部分国人愤怒的情绪溢于言表。“愤怒”后,我们要找出“到此一游”的原因、危害以及解决的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由“到此一游”到“到此为止”。  一、刨根究底,事出有因  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也只有弄
期刊
众所周知,分享是一种亲社会的行为,是指个体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教会儿童学会分享,是儿童足以受益一生的教育。然而,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没有兄弟姐妹与自己分享父母的爱,也很少有与自己同龄的小伙伴,因此,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缺乏自发的分享意识。  《 林哈德和葛笃德 》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名著,其中,女主人公葛笃德独特的分享教育方法显示了作为母亲所具有的教育智慧。她的分享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