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孟波作为一名资深球迷,获得了切尔西队足球俱乐部征文的一等奖,被招待至英国伦敦,这是第一次出国行。“突然萌发一个想法,应该趁年轻,多看看这个世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7年的时间里,他平均每年都会花上一个月的时间,让自己在路上。从亚洲到欧洲,从大洋洲到非洲,在西伯利亚的湖边喂鸽子,在吴哥的王城看日出,在巴黎的午夜街头漫步,在慕尼黑跟着球迷狂欢,在柬埔寨的海上经历心潮澎湃的黑夜航行……迄今为止,他已经走遍了四大洲44个国家。这个八零后小伙子,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各色泥土的厚度。
“多一度温暖”
在享受陌生旅程的途中,我们所能扮演的,除了一个虔诚或是悠闲的旅人,还有怎样的角色?
2013年,孟波创办了一个公益组织,叫“多一度温暖”公益同盟。激发他做这件事的原因是旅途中的所见。他去了很多地方,很多穷地方。在他的理解中,西部一些城镇因为穷,所以还没来得及进行“千城一面”的城市化扩张,地方文化、民族风情保持相对完整、纯真。然而,在享受这样自然、更为原生态的旅行的同时,也看到了当地人生活的艰辛,一种在江苏这样发达省份生活的人难以想象的艰难。
一开始,他也只是在旅行回来后以个人名义点对点捐助一些物资。可是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于是他创办了“多一度温暖”,初衷就是搭建透明、便捷的公益参与平台,在冬季大雪封山前为山区的贫困孩子、孤儿捐助冬衣,给他们多一度温暖。因为在那里,很多孩子没有换洗的冬衣,往往一身衣服过整个冬季。
2013年,孟波组织驱车深入到藏区四个偏僻乡镇,为六所山区学校捐赠2000多件冬衣。在后来的一系列活动中,孟波发现冬衣也许能温一时之暖,但是缺乏知识才是孩子们走不出大山,摆脱不了贫困的重要原因,在基础教育尚有困难的情况下,更谈不上课外读物、图书室。因此,他在2014年发起了“多一度温暖——读书计划”,为山区学校捐建图书室。项目开展一年多来,组织已经为河南上蔡、四川道孚、江西永丰、湖南平江等地的乡村小学捐建4个图书室,捐赠图书3300多册。算一算,其实也不多,微薄之力不知道实际能帮助到什么层面。但是多年旅行也是一个自我觉悟的过程,希望自己变更好,也希望别人过得更好。近些年探索将西部旅行与公益的结合,也让他的旅途变得更有意义。
Q:旅途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A:30岁生日前夕我百无聊赖,于是买了张机票到欧洲闲逛。我这辈子没做过什么特别的事情,我已经想不起20岁生日时在做些什么,以我对自己的了解,最大的可能是在睡觉。因此,我想做点事情,未必惊世骇俗,但值得回忆且骄傲就足够。于是决定去潘普洛纳参加奔牛节,与公牛共同来一段激情狂奔。然而下了火车,我看到背着户外包、拄着登山杖的朝圣者时,我决定跟随他们的步伐走一走。这个决定只是一瞬间的,因为看过半部电影《The way》,影片中一位美国父亲的儿子在朝圣之路上意外身亡,这位父亲前往西班牙取回儿子骨灰并决定接替儿子走完这条路。电影我就看到这里,而电影的后半部我想自己亲自去感受。
圣地亚哥之路没有极致的景观,即便是世界文化遗产,这条绵延800公里的比利牛斯山脉小路不过是边界小镇、荒芜田野、崎岖山坡的集合。百年来,无数人选择孤身踏上这条朝圣之路。我们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么?不一定,各有原因。反正我不是,我只是折了一根粗树枝当登山杖作为我的伙伴,伴我一路艰辛地走下去。作为无神论者,没有信念的支撑,每天30公里走得极为辛苦。路上倒是遇到形形色色、或有趣或无聊的朝圣者。逐渐地,适应了在这条道路上的生活,行走、睡觉、行走、睡觉、行走……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纯粹的荒野生活,但我喜欢它。以至于当我走到终点——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甚至一度不习惯马路、商店和照面没有问候的路人。到达圣地亚哥的这一天是我30岁生日,总会有好事情发生,一位中年夫妻拿着手机让我帮他俩在教堂前留影,事后他们送了一瓶红酒给我。晚上在朝圣者的宿舍里,我开了这瓶红酒。以前的我不怎么过生日,也极少有人为我唱生日歌,而这天,这群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北欧、智利的伙计一起唱了一首属于我的生日歌。我没有预期过这一刻,所以很奇妙。
回国后,我把《朝圣之路》完整地看了一遍。为什么要走圣地亚哥之路,边走边彷徨着,不过走到最后倒也不再在乎问题和答案,只是更加坚定了行走的决心。
Q:旅行带给你什么?
A:2013年去影院看《速度与激情6》,开场看到迪塞尔与保罗在加纳利群岛飙车时一阵激动,因为三个月前我刚随着三毛的足迹来到这座非洲岛屿。没错,观影时能看到熟悉的场景——这似乎是日常生活中能体会到旅行带给我的直观意义。然而回过头来,我发现旅行带给我的是潜移默化的改变(当然,这不是指银行账户),知识、阅历自然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生活可以过得如此斑斓,让我发现很多事情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最深入我心的答案,是曾经听一个人说的:“做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Q:旅途当中,你是如何处理时间和经费的问题呢?
A:这事确实烦了我一阵子,要么有充足的预算,没有,那么只能降低预算。我通常工作两三年会辞职,给自己放个长假,所以辞职前就开始规划行程,规划得早有一点好,机票便宜,节省大笔交通费用。记得2010年间隔年,13趟国际机票一共才买了3000多元,这事还上了《南方都市报》一个整版;住宿以青旅和廉价酒店为主,至于吃喝,路边摊不是最能体现当地风情并节省银子的地方嘛!事实上,如果长期在路上,大多事情也讲究不起来。其实说到收入,虽说是在离职状态,但由于是电视出身,还是能做些兼职,比如为电视台一档日播的脱口秀节目撰稿,收入跟日常工作相差无几。如果在两段旅行期间,能够接到一些工作,比如为企业拍摄专题片,这活花费时间少,利润高。 在职期间要长时间旅行有点困难,好在做媒体的人,不分工作日与周日。好处就是凑假期,等到不忙的时候,凑个一两周还是没问题的。当然,请长假这事,极其考验智商,不适宜展开说。
Q:能否简单说一件你觉得值得分享的旅行途中的故事呢?
A:有件事情很巧,取个庸俗的题目就是“旅途何处不相逢”。我23岁时独自去越南旅行,在网上寻找攻略时遇到个在新加坡留学的女孩子,我是自北往南走,她是从南向北行,我们估算了下时间然后约在西贡见面喝咖啡,然后分享下后续旅途的经验。不巧的是,记录约见时间、地点的笔记本在顺化弄丢了,在那个谈不上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这几乎等于失联。随后在芽庄,也就是西贡前一站,我参加了当地的四岛一日游,在出海的船上,坐在我身边的是位四川妹子,聊了会发现越来越不对劲,这个妹子居然就是我在网上约见的驴友。很显然,我被她狠狠地批了一顿,因为前一天她在咖啡店坐了一下午也没有等到我。后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是的,旅途中,很多事情就是这么奇妙。
Q:除了旅行,你其他爱好放在哪里?听说你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悬疑剧?
A:博物馆、走路、摄影……事实上我的爱好基本上都在旅行里了。因此如果没有旅行,生活实在没有滋味。如果其他爱好还能给我带来点味道,话剧、电影确实是另一种享受。话剧是舞台的艺术,电影是镜头的艺术,身边不少朋友做这行,自己也爱看,也希望有一天能参与到电影中去。最近一老同事参与拍摄的电影《栀子花开》就要上映了,看到他在微信上发的在泰国的拍摄历程,自然很是羡慕。当我走完圣地亚哥朝圣之路,我就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拍部电影,讲述在各自神伤的两个陌生人在徒步朝圣之路相遇后发生的故事,或男女,或老少。题材很容易发挥,毕竟能令人下决心脱离生活走上一条陌生旅途的理由,只有一个:总有一些难以言说的苦楚。于是,只有孤注一掷,选择一条以往从来不曾想过踏上的路,希望找到救赎自己的答案。
Q:你的公益组织“多一度温暖”,可以如何参与?我们读者朋友能做些什么?
A:“多一度温暖”公益同盟以立足泰州为主,尚未拓展到省城。其实做公益未必要参与公益组织,若读者能在自驾偏远山区时,多带些冬衣、书籍送给需要的孩子,即是尽自己一份爱心。心意虽小,但孩子们肯定用得着。
“多一度温暖”
在享受陌生旅程的途中,我们所能扮演的,除了一个虔诚或是悠闲的旅人,还有怎样的角色?
2013年,孟波创办了一个公益组织,叫“多一度温暖”公益同盟。激发他做这件事的原因是旅途中的所见。他去了很多地方,很多穷地方。在他的理解中,西部一些城镇因为穷,所以还没来得及进行“千城一面”的城市化扩张,地方文化、民族风情保持相对完整、纯真。然而,在享受这样自然、更为原生态的旅行的同时,也看到了当地人生活的艰辛,一种在江苏这样发达省份生活的人难以想象的艰难。
一开始,他也只是在旅行回来后以个人名义点对点捐助一些物资。可是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于是他创办了“多一度温暖”,初衷就是搭建透明、便捷的公益参与平台,在冬季大雪封山前为山区的贫困孩子、孤儿捐助冬衣,给他们多一度温暖。因为在那里,很多孩子没有换洗的冬衣,往往一身衣服过整个冬季。
2013年,孟波组织驱车深入到藏区四个偏僻乡镇,为六所山区学校捐赠2000多件冬衣。在后来的一系列活动中,孟波发现冬衣也许能温一时之暖,但是缺乏知识才是孩子们走不出大山,摆脱不了贫困的重要原因,在基础教育尚有困难的情况下,更谈不上课外读物、图书室。因此,他在2014年发起了“多一度温暖——读书计划”,为山区学校捐建图书室。项目开展一年多来,组织已经为河南上蔡、四川道孚、江西永丰、湖南平江等地的乡村小学捐建4个图书室,捐赠图书3300多册。算一算,其实也不多,微薄之力不知道实际能帮助到什么层面。但是多年旅行也是一个自我觉悟的过程,希望自己变更好,也希望别人过得更好。近些年探索将西部旅行与公益的结合,也让他的旅途变得更有意义。
Q:旅途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A:30岁生日前夕我百无聊赖,于是买了张机票到欧洲闲逛。我这辈子没做过什么特别的事情,我已经想不起20岁生日时在做些什么,以我对自己的了解,最大的可能是在睡觉。因此,我想做点事情,未必惊世骇俗,但值得回忆且骄傲就足够。于是决定去潘普洛纳参加奔牛节,与公牛共同来一段激情狂奔。然而下了火车,我看到背着户外包、拄着登山杖的朝圣者时,我决定跟随他们的步伐走一走。这个决定只是一瞬间的,因为看过半部电影《The way》,影片中一位美国父亲的儿子在朝圣之路上意外身亡,这位父亲前往西班牙取回儿子骨灰并决定接替儿子走完这条路。电影我就看到这里,而电影的后半部我想自己亲自去感受。
圣地亚哥之路没有极致的景观,即便是世界文化遗产,这条绵延800公里的比利牛斯山脉小路不过是边界小镇、荒芜田野、崎岖山坡的集合。百年来,无数人选择孤身踏上这条朝圣之路。我们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么?不一定,各有原因。反正我不是,我只是折了一根粗树枝当登山杖作为我的伙伴,伴我一路艰辛地走下去。作为无神论者,没有信念的支撑,每天30公里走得极为辛苦。路上倒是遇到形形色色、或有趣或无聊的朝圣者。逐渐地,适应了在这条道路上的生活,行走、睡觉、行走、睡觉、行走……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纯粹的荒野生活,但我喜欢它。以至于当我走到终点——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甚至一度不习惯马路、商店和照面没有问候的路人。到达圣地亚哥的这一天是我30岁生日,总会有好事情发生,一位中年夫妻拿着手机让我帮他俩在教堂前留影,事后他们送了一瓶红酒给我。晚上在朝圣者的宿舍里,我开了这瓶红酒。以前的我不怎么过生日,也极少有人为我唱生日歌,而这天,这群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北欧、智利的伙计一起唱了一首属于我的生日歌。我没有预期过这一刻,所以很奇妙。
回国后,我把《朝圣之路》完整地看了一遍。为什么要走圣地亚哥之路,边走边彷徨着,不过走到最后倒也不再在乎问题和答案,只是更加坚定了行走的决心。
Q:旅行带给你什么?
A:2013年去影院看《速度与激情6》,开场看到迪塞尔与保罗在加纳利群岛飙车时一阵激动,因为三个月前我刚随着三毛的足迹来到这座非洲岛屿。没错,观影时能看到熟悉的场景——这似乎是日常生活中能体会到旅行带给我的直观意义。然而回过头来,我发现旅行带给我的是潜移默化的改变(当然,这不是指银行账户),知识、阅历自然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生活可以过得如此斑斓,让我发现很多事情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最深入我心的答案,是曾经听一个人说的:“做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Q:旅途当中,你是如何处理时间和经费的问题呢?
A:这事确实烦了我一阵子,要么有充足的预算,没有,那么只能降低预算。我通常工作两三年会辞职,给自己放个长假,所以辞职前就开始规划行程,规划得早有一点好,机票便宜,节省大笔交通费用。记得2010年间隔年,13趟国际机票一共才买了3000多元,这事还上了《南方都市报》一个整版;住宿以青旅和廉价酒店为主,至于吃喝,路边摊不是最能体现当地风情并节省银子的地方嘛!事实上,如果长期在路上,大多事情也讲究不起来。其实说到收入,虽说是在离职状态,但由于是电视出身,还是能做些兼职,比如为电视台一档日播的脱口秀节目撰稿,收入跟日常工作相差无几。如果在两段旅行期间,能够接到一些工作,比如为企业拍摄专题片,这活花费时间少,利润高。 在职期间要长时间旅行有点困难,好在做媒体的人,不分工作日与周日。好处就是凑假期,等到不忙的时候,凑个一两周还是没问题的。当然,请长假这事,极其考验智商,不适宜展开说。
Q:能否简单说一件你觉得值得分享的旅行途中的故事呢?
A:有件事情很巧,取个庸俗的题目就是“旅途何处不相逢”。我23岁时独自去越南旅行,在网上寻找攻略时遇到个在新加坡留学的女孩子,我是自北往南走,她是从南向北行,我们估算了下时间然后约在西贡见面喝咖啡,然后分享下后续旅途的经验。不巧的是,记录约见时间、地点的笔记本在顺化弄丢了,在那个谈不上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这几乎等于失联。随后在芽庄,也就是西贡前一站,我参加了当地的四岛一日游,在出海的船上,坐在我身边的是位四川妹子,聊了会发现越来越不对劲,这个妹子居然就是我在网上约见的驴友。很显然,我被她狠狠地批了一顿,因为前一天她在咖啡店坐了一下午也没有等到我。后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是的,旅途中,很多事情就是这么奇妙。
Q:除了旅行,你其他爱好放在哪里?听说你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悬疑剧?
A:博物馆、走路、摄影……事实上我的爱好基本上都在旅行里了。因此如果没有旅行,生活实在没有滋味。如果其他爱好还能给我带来点味道,话剧、电影确实是另一种享受。话剧是舞台的艺术,电影是镜头的艺术,身边不少朋友做这行,自己也爱看,也希望有一天能参与到电影中去。最近一老同事参与拍摄的电影《栀子花开》就要上映了,看到他在微信上发的在泰国的拍摄历程,自然很是羡慕。当我走完圣地亚哥朝圣之路,我就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拍部电影,讲述在各自神伤的两个陌生人在徒步朝圣之路相遇后发生的故事,或男女,或老少。题材很容易发挥,毕竟能令人下决心脱离生活走上一条陌生旅途的理由,只有一个:总有一些难以言说的苦楚。于是,只有孤注一掷,选择一条以往从来不曾想过踏上的路,希望找到救赎自己的答案。
Q:你的公益组织“多一度温暖”,可以如何参与?我们读者朋友能做些什么?
A:“多一度温暖”公益同盟以立足泰州为主,尚未拓展到省城。其实做公益未必要参与公益组织,若读者能在自驾偏远山区时,多带些冬衣、书籍送给需要的孩子,即是尽自己一份爱心。心意虽小,但孩子们肯定用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