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途之中,多一度温暖

来源 :远方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feng_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孟波作为一名资深球迷,获得了切尔西队足球俱乐部征文的一等奖,被招待至英国伦敦,这是第一次出国行。“突然萌发一个想法,应该趁年轻,多看看这个世界。”从此一发不可收拾,7年的时间里,他平均每年都会花上一个月的时间,让自己在路上。从亚洲到欧洲,从大洋洲到非洲,在西伯利亚的湖边喂鸽子,在吴哥的王城看日出,在巴黎的午夜街头漫步,在慕尼黑跟着球迷狂欢,在柬埔寨的海上经历心潮澎湃的黑夜航行……迄今为止,他已经走遍了四大洲44个国家。这个八零后小伙子,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着各色泥土的厚度。
  “多一度温暖”
  在享受陌生旅程的途中,我们所能扮演的,除了一个虔诚或是悠闲的旅人,还有怎样的角色?
  2013年,孟波创办了一个公益组织,叫“多一度温暖”公益同盟。激发他做这件事的原因是旅途中的所见。他去了很多地方,很多穷地方。在他的理解中,西部一些城镇因为穷,所以还没来得及进行“千城一面”的城市化扩张,地方文化、民族风情保持相对完整、纯真。然而,在享受这样自然、更为原生态的旅行的同时,也看到了当地人生活的艰辛,一种在江苏这样发达省份生活的人难以想象的艰难。
  一开始,他也只是在旅行回来后以个人名义点对点捐助一些物资。可是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于是他创办了“多一度温暖”,初衷就是搭建透明、便捷的公益参与平台,在冬季大雪封山前为山区的贫困孩子、孤儿捐助冬衣,给他们多一度温暖。因为在那里,很多孩子没有换洗的冬衣,往往一身衣服过整个冬季。


  2013年,孟波组织驱车深入到藏区四个偏僻乡镇,为六所山区学校捐赠2000多件冬衣。在后来的一系列活动中,孟波发现冬衣也许能温一时之暖,但是缺乏知识才是孩子们走不出大山,摆脱不了贫困的重要原因,在基础教育尚有困难的情况下,更谈不上课外读物、图书室。因此,他在2014年发起了“多一度温暖——读书计划”,为山区学校捐建图书室。项目开展一年多来,组织已经为河南上蔡、四川道孚、江西永丰、湖南平江等地的乡村小学捐建4个图书室,捐赠图书3300多册。算一算,其实也不多,微薄之力不知道实际能帮助到什么层面。但是多年旅行也是一个自我觉悟的过程,希望自己变更好,也希望别人过得更好。近些年探索将西部旅行与公益的结合,也让他的旅途变得更有意义。
   Q:旅途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A:30岁生日前夕我百无聊赖,于是买了张机票到欧洲闲逛。我这辈子没做过什么特别的事情,我已经想不起20岁生日时在做些什么,以我对自己的了解,最大的可能是在睡觉。因此,我想做点事情,未必惊世骇俗,但值得回忆且骄傲就足够。于是决定去潘普洛纳参加奔牛节,与公牛共同来一段激情狂奔。然而下了火车,我看到背着户外包、拄着登山杖的朝圣者时,我决定跟随他们的步伐走一走。这个决定只是一瞬间的,因为看过半部电影《The way》,影片中一位美国父亲的儿子在朝圣之路上意外身亡,这位父亲前往西班牙取回儿子骨灰并决定接替儿子走完这条路。电影我就看到这里,而电影的后半部我想自己亲自去感受。


  圣地亚哥之路没有极致的景观,即便是世界文化遗产,这条绵延800公里的比利牛斯山脉小路不过是边界小镇、荒芜田野、崎岖山坡的集合。百年来,无数人选择孤身踏上这条朝圣之路。我们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么?不一定,各有原因。反正我不是,我只是折了一根粗树枝当登山杖作为我的伙伴,伴我一路艰辛地走下去。作为无神论者,没有信念的支撑,每天30公里走得极为辛苦。路上倒是遇到形形色色、或有趣或无聊的朝圣者。逐渐地,适应了在这条道路上的生活,行走、睡觉、行走、睡觉、行走……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纯粹的荒野生活,但我喜欢它。以至于当我走到终点——圣地亚哥德孔波斯特拉,甚至一度不习惯马路、商店和照面没有问候的路人。到达圣地亚哥的这一天是我30岁生日,总会有好事情发生,一位中年夫妻拿着手机让我帮他俩在教堂前留影,事后他们送了一瓶红酒给我。晚上在朝圣者的宿舍里,我开了这瓶红酒。以前的我不怎么过生日,也极少有人为我唱生日歌,而这天,这群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北欧、智利的伙计一起唱了一首属于我的生日歌。我没有预期过这一刻,所以很奇妙。
  回国后,我把《朝圣之路》完整地看了一遍。为什么要走圣地亚哥之路,边走边彷徨着,不过走到最后倒也不再在乎问题和答案,只是更加坚定了行走的决心。






   Q:旅行带给你什么?
  A:2013年去影院看《速度与激情6》,开场看到迪塞尔与保罗在加纳利群岛飙车时一阵激动,因为三个月前我刚随着三毛的足迹来到这座非洲岛屿。没错,观影时能看到熟悉的场景——这似乎是日常生活中能体会到旅行带给我的直观意义。然而回过头来,我发现旅行带给我的是潜移默化的改变(当然,这不是指银行账户),知识、阅历自然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生活可以过得如此斑斓,让我发现很多事情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最深入我心的答案,是曾经听一个人说的:“做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Q:旅途当中,你是如何处理时间和经费的问题呢?
  A:这事确实烦了我一阵子,要么有充足的预算,没有,那么只能降低预算。我通常工作两三年会辞职,给自己放个长假,所以辞职前就开始规划行程,规划得早有一点好,机票便宜,节省大笔交通费用。记得2010年间隔年,13趟国际机票一共才买了3000多元,这事还上了《南方都市报》一个整版;住宿以青旅和廉价酒店为主,至于吃喝,路边摊不是最能体现当地风情并节省银子的地方嘛!事实上,如果长期在路上,大多事情也讲究不起来。其实说到收入,虽说是在离职状态,但由于是电视出身,还是能做些兼职,比如为电视台一档日播的脱口秀节目撰稿,收入跟日常工作相差无几。如果在两段旅行期间,能够接到一些工作,比如为企业拍摄专题片,这活花费时间少,利润高。   在职期间要长时间旅行有点困难,好在做媒体的人,不分工作日与周日。好处就是凑假期,等到不忙的时候,凑个一两周还是没问题的。当然,请长假这事,极其考验智商,不适宜展开说。
   Q:能否简单说一件你觉得值得分享的旅行途中的故事呢?
  A:有件事情很巧,取个庸俗的题目就是“旅途何处不相逢”。我23岁时独自去越南旅行,在网上寻找攻略时遇到个在新加坡留学的女孩子,我是自北往南走,她是从南向北行,我们估算了下时间然后约在西贡见面喝咖啡,然后分享下后续旅途的经验。不巧的是,记录约见时间、地点的笔记本在顺化弄丢了,在那个谈不上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这几乎等于失联。随后在芽庄,也就是西贡前一站,我参加了当地的四岛一日游,在出海的船上,坐在我身边的是位四川妹子,聊了会发现越来越不对劲,这个妹子居然就是我在网上约见的驴友。很显然,我被她狠狠地批了一顿,因为前一天她在咖啡店坐了一下午也没有等到我。后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是的,旅途中,很多事情就是这么奇妙。
   Q:除了旅行,你其他爱好放在哪里?听说你喜欢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悬疑剧?
  A:博物馆、走路、摄影……事实上我的爱好基本上都在旅行里了。因此如果没有旅行,生活实在没有滋味。如果其他爱好还能给我带来点味道,话剧、电影确实是另一种享受。话剧是舞台的艺术,电影是镜头的艺术,身边不少朋友做这行,自己也爱看,也希望有一天能参与到电影中去。最近一老同事参与拍摄的电影《栀子花开》就要上映了,看到他在微信上发的在泰国的拍摄历程,自然很是羡慕。当我走完圣地亚哥朝圣之路,我就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拍部电影,讲述在各自神伤的两个陌生人在徒步朝圣之路相遇后发生的故事,或男女,或老少。题材很容易发挥,毕竟能令人下决心脱离生活走上一条陌生旅途的理由,只有一个:总有一些难以言说的苦楚。于是,只有孤注一掷,选择一条以往从来不曾想过踏上的路,希望找到救赎自己的答案。
   Q:你的公益组织“多一度温暖”,可以如何参与?我们读者朋友能做些什么?
  A:“多一度温暖”公益同盟以立足泰州为主,尚未拓展到省城。其实做公益未必要参与公益组织,若读者能在自驾偏远山区时,多带些冬衣、书籍送给需要的孩子,即是尽自己一份爱心。心意虽小,但孩子们肯定用得着。
其他文献
初到三清山,就被告知,现在正是漫山杜鹃花开的季节,我们来的正是时候。之前就闻知三清山是道教圣地,因为山上的三座主峰玉京、玉虚、玉华,暗合道教三位天尊(即玉清、上清、太清),所以得名三清山。其中,最高的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米,常有云雾缭绕,更像是道家仙境一般。我们上山时,阳光正好,不见云雾,开启的是登山赏花模式。  每年的5月到6月间,三清山杜鹃花盛开。据说,山上有十几种杜鹃花,分布在山涧峡谷,花
期刊
《史记》是全方位考察社会历史的史学名著。太史公对社会生活的观察是多视角的。《史记》关于儿童生活的记述,是成就这部伟大史学经典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儿童的生活,可以通过一个特殊的观察角度,更真实地了解当时社会关系的原生形态。由此将有助于我们对当时的社会生活情状及社会文化风貌有全面详细的了解。可以说,《史记》中描绘的生动真切的儿童生活画面,是值得珍视的历史文化信息。一、“幼弱”生命的悲剧  秦汉时期基于
期刊
我读过一个故事,讲两个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逛街时误入了一家施坦威钢琴店,接待他们的女店员说,每一架钢琴都是独一无二的,琴声与琴声之间的细微差别,是琴的个性,同样也反映着拥有者的品味和喜好。这位毕业于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高材生,用德国人一贯的严谨作风,将同一首练习曲,在十几架钢琴上,为两个同学演奏了几十遍。每一遍弹奏,那个女店员都非常自信而专注,最终,她为留学生找到了最能触动心弦的那架钢琴。  生活
期刊
卖生鱼,则用浅抱桶,以柳叶间串,清水中浸,或循街出卖。每日早,惟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如此生鱼有数千檐入门。冬月,即黄河诸远处客鱼来,谓之“车鱼”,每斤不上—百文。(《鱼行》)  卖活鱼的人,用浅抱桶盛装,把鱼用柳叶间隔串起来,放在桶中,用清水浸养,或者沿街叫卖。每日一早,单是东京城西侧的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像这样的活鱼就有几千担运入城中。冬天,有从黄河等远处运来的客鱼,称作“车鱼”,每斤标
期刊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清真集校注》卷上)【赏析】  周邦彦的词,多写闺情与羁旅。此词亦属闺情类,并以闺中人看似寻常却又不寻常的日常起笔,娓娓展开引入。起笔所谓“并刀”,即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产的刀;“吴盐”,即吴地(江淮一带)产的盐,此二地域皆以产物闻名。词中正意,本是写刀写盐,“并”“
期刊
小宛是我认识了十几年的朋友,我们最后一次见面,离现在也快四五年了。她学过舞蹈和音乐,彼时分离,正是在音乐学院的宿舍。在我心目中,她一直是个很传奇的女子,总以为她会走上演艺圈的道路,成为一个星光闪耀的女子。忽然有一天,发现她开了一家很安静,很清灵的花店,在花香和恬静中,静静地弹着小小的吉他,唱着只属于她自己的歌。才发现,在我们80年代末这一辈人中,只有她还在坚守自我。  在开店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
期刊
余肃敏公子俊,初为西安知府,西安民苦城中水咸,饮辄病。公为开新渠,引山泉,行地中,匝遍城市①,人人得户汲,至今便利,号余公渠。经阳山高,水下溉田,病迅不得蓄②。公出府金,责清强吏,凿山开水道,转灌田千顷。升副都御史,巡抚延绥③。延绥自正统中④,命都督王祯镇守,榆林未城也。祯始城榆林,及十八寨,移镇榆林,尚未卫也。成化七年置卫⑤。八年,公广榆林城,增三十六营堡。公请尽厘陕中人有伍籍诡落者⑥,及罪谪南
期刊
说起苏辙(1039—1112),人们的第一反应总是苏轼之弟,确实,比起“天才”兄长苏轼那如太阳般耀眼的灵感文才与人格魅力,苏辙恰似一轮散发清辉的明月,沉静简洁,恬淡寡欲,虽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为文养浩然之气  苏辙才华横溢,19岁即进士及第,名动京师,一生勤耕不辍,著作颇丰,名列唐宋八大家。  苏辙大力写作古文,提出了“养气说”,集中体现在其著名的《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中。他说:“以为
期刊
【素材导读】   古往今来,父亲总是充当一个家庭顶梁柱的角色,是儿女们向上发展的阶梯和坚实的靠山。在古代有许多父亲,他们为儿女的成长费尽心血,用自己的人生智慧为儿女的发展掌舵导航,堪称暖父,他们獨特的做法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素材来源:《天津日报》)
期刊
学术界一般把公元前11世纪的殷周时期,也就是传说周文王推演《周易》的时期,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哲学称为传统哲学,历时长达三千年。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特别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空前活跃;这一时期,按照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说法,被称为轴心时代。在人类文明的幼年时期,世界不同的文明点上,如古希腊罗马、古印度、古巴比伦、古代中国等,相继出现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