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基础课,它担负着对学生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培养能力三大任务。要使初中学生学好历史,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并在学习中获得乐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感受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呼唤教育的新时代,彻底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灵气与天赋,与之相适应的历史课堂教学也显得呆板,死气沉沉。为数颇多的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由朦胧的好奇和渴求,渐渐变成糊涂的厌恶和拒绝,这与素质教育显得极不相称。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当前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评价的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体差异;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影响着亿万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我们呼唤评价机制的改革,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快地转变学生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迫地让学生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已受到众多学者和世人的批评,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往往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也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往往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这种学习是学生从心底里愿意去进行的,是由学生发起而又不是被教师要求去做的,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2006年来,岳阳市中考中实行了历史开卷考试,命题的主要特点是:内容贴近教材,强调基础知识;结合热点问题,体现时代特点。命题比较灵活,注重学生能力。以前初中历史闭卷考试,使在学生心目中丰富的历史知识变成了枯燥的历史包袱,更重要的是窒息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开卷考试注重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历史材料分析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需要也反对死记硬背,这类题目,不受已有知识和观念的局限,鼓励突破和创新;不受现有答案的局限,鼓励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思考问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鼓励进行新的组合思维等等。学生经过读题、分析、综合加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实行历史开卷考试后学生的心理负荷得到减轻,卸掉了死记硬背的包袱,自然而然也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教育新时代的到来,考试制度的新变革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带来教育教学质量的质的飞跃。
二、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㈠、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第一,精心设计导语和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一堂历史课如同一场戏,要有引人入胜的序幕,如同一篇文章,要有妙不可言的导语。课堂上新颖的引言,奇妙的导语,象磁石般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思维活动情绪也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缩短了教材与学生间的距离。例如在讲《盛世危机》一课时,先概括地说:“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时,中国人十分自豪,我们被祖先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所折服:从秦长城到明长城,从唐诗到《红楼梦》;从造纸术到指南针,从张骞通西域到郑和七次下西洋,无论是科技文学艺术还是外交等各方面,中国都远远地走在世界的最前列。但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开始,中国的科学技术走进了死胡同,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在近代科技的园地里,中国是空白一片。是不是这时的中国人就愚笨了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如此落后与被动挨打的局面呢?我带大家去寻找最深层次的原因吧。”如此导入新课,既新颖又生疑,使学生产生探索其原因的迫切要求,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二,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历史教学过程是由“教”与“学”两个方面构成的,教师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组成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内容,只有教与学和谐统一,教学任务才能完成,学习的目的才得以实现。否则就会出现学生认识的偏差或思维的断层,造成教学的失效或失败,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如语言表达要简洁生动,板书设计要精美,问题设置富有启发性,时间分配的合理性,组织练习的科学性,课堂结尾的余味性等等,总之历史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是教师遵循课堂教学特有规律,科学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综合创造性活动,作为新时期历史教育工作者,需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和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不仅要诱导学生“好学”,还要启发学生“会学”。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有质的改进,不仅要解决如何教,还要解决如何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学习方法。历史教学内容包罗万象,不同内容需要不同的方法去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选择典型史料供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提供定论,要求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等。例如在讲《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时这样设计:①清朝前期的边疆地区是指哪些地区?你能用图示法表示出来吗?②为什么说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你能用所学的史料进行论证说明吗?③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你知道台湾现在的局势吗?你来预见一下台湾问题最终会怎样解决?这样,既加强了方法的指导和理论的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思考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激趣
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会产生神奇的教学效果。人类历史是有血有肉的,多姿多彩,十分丰富的,但它是一去不复返的,它不能象化学、物理那样,通过实验使某些自然现象再现;也不能象生物那样,通过观察重新看到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历史只能利用史料,使人们认识人类已消逝的社会和生活,因此“增强历史的直观性”,在历史教学中就显得更加重要。
多媒体教学引进历史课堂,信息量特别大,两分钟的影视传递的信息比教师一堂课所传授的信息量还要多,而且能够营造情境或者提供背景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启发学生的思维。计算机可以把静的变成动的,把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的,可以展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命力。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时,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选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录像等直观性材料,使触目惊心的历史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了日本侵略军的残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生纷纷讨论,发表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并由然而生的产生了要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感。曾有一位学生对我说:“中国有什么了不起,连一次世界大战都没有挑起过。”通过观看抗日战争的录像后,使他改变了错误的观念,这堂多媒体直观教学课既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给学生上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课,师生获得了共识: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愿望,中国人不会挑起战争,中国人民永远是世界和平的卫士。
三、注重情感教育,以情感启发兴趣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特别是当今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人们的思想受到很大的打击,现在的学生年龄不很大,但自尊心却很强,教师应把学生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学生如果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和关爱,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上课时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一个真诚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分由衷的赞许,就会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兴趣内驱力。例如在讲《开运河,创科举》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讨论,评价隋炀帝这个历史人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持否定的态度,突然,一个成绩较差的小调皮蛋站起来大声说:“我认为隋炀帝也有功绩,他修大运河客观上造福千古,还开进士科,确立了科举制度,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我立即在全班当众表扬,并鼓励他将这创造性求异思维延伸为过程,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小论文,此举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在以后的历史课堂上,他也常有创见,成绩也提高了。由此说明“人都有创造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发现和引导,以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和创新能力。课后教师又深入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凡学生提问都能耐心细致地解答,就会使学生对教师信任、尊敬。教师然后由浅入深,步步引导,不时地以言语激励,榜样鼓励,从而改变以往“默默无闻,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学习气氛,取而代之的是争先恐后,脱口而出的效果,从而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人格。
总之,我们要从多方面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必须建立在教师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历史教学应重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才容易调动和集中,从而达到使学生想学、愿学、不怕学、容易学和学得好,用得活的目的。
(作者单位:414000湖南省岳阳市第六中学)
一、呼唤教育的新时代,彻底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灵气与天赋,与之相适应的历史课堂教学也显得呆板,死气沉沉。为数颇多的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由朦胧的好奇和渴求,渐渐变成糊涂的厌恶和拒绝,这与素质教育显得极不相称。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当前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评价的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体差异;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影响着亿万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我们呼唤评价机制的改革,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快地转变学生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迫地让学生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已受到众多学者和世人的批评,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往往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也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往往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这种学习是学生从心底里愿意去进行的,是由学生发起而又不是被教师要求去做的,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2006年来,岳阳市中考中实行了历史开卷考试,命题的主要特点是:内容贴近教材,强调基础知识;结合热点问题,体现时代特点。命题比较灵活,注重学生能力。以前初中历史闭卷考试,使在学生心目中丰富的历史知识变成了枯燥的历史包袱,更重要的是窒息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开卷考试注重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历史材料分析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需要也反对死记硬背,这类题目,不受已有知识和观念的局限,鼓励突破和创新;不受现有答案的局限,鼓励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思考问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鼓励进行新的组合思维等等。学生经过读题、分析、综合加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实行历史开卷考试后学生的心理负荷得到减轻,卸掉了死记硬背的包袱,自然而然也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教育新时代的到来,考试制度的新变革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带来教育教学质量的质的飞跃。
二、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㈠、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第一,精心设计导语和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一堂历史课如同一场戏,要有引人入胜的序幕,如同一篇文章,要有妙不可言的导语。课堂上新颖的引言,奇妙的导语,象磁石般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思维活动情绪也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缩短了教材与学生间的距离。例如在讲《盛世危机》一课时,先概括地说:“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时,中国人十分自豪,我们被祖先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所折服:从秦长城到明长城,从唐诗到《红楼梦》;从造纸术到指南针,从张骞通西域到郑和七次下西洋,无论是科技文学艺术还是外交等各方面,中国都远远地走在世界的最前列。但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开始,中国的科学技术走进了死胡同,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在近代科技的园地里,中国是空白一片。是不是这时的中国人就愚笨了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如此落后与被动挨打的局面呢?我带大家去寻找最深层次的原因吧。”如此导入新课,既新颖又生疑,使学生产生探索其原因的迫切要求,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二,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历史教学过程是由“教”与“学”两个方面构成的,教师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组成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内容,只有教与学和谐统一,教学任务才能完成,学习的目的才得以实现。否则就会出现学生认识的偏差或思维的断层,造成教学的失效或失败,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如语言表达要简洁生动,板书设计要精美,问题设置富有启发性,时间分配的合理性,组织练习的科学性,课堂结尾的余味性等等,总之历史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是教师遵循课堂教学特有规律,科学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综合创造性活动,作为新时期历史教育工作者,需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和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不仅要诱导学生“好学”,还要启发学生“会学”。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有质的改进,不仅要解决如何教,还要解决如何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学习方法。历史教学内容包罗万象,不同内容需要不同的方法去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选择典型史料供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提供定论,要求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等。例如在讲《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时这样设计:①清朝前期的边疆地区是指哪些地区?你能用图示法表示出来吗?②为什么说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你能用所学的史料进行论证说明吗?③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你知道台湾现在的局势吗?你来预见一下台湾问题最终会怎样解决?这样,既加强了方法的指导和理论的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思考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激趣
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会产生神奇的教学效果。人类历史是有血有肉的,多姿多彩,十分丰富的,但它是一去不复返的,它不能象化学、物理那样,通过实验使某些自然现象再现;也不能象生物那样,通过观察重新看到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历史只能利用史料,使人们认识人类已消逝的社会和生活,因此“增强历史的直观性”,在历史教学中就显得更加重要。
多媒体教学引进历史课堂,信息量特别大,两分钟的影视传递的信息比教师一堂课所传授的信息量还要多,而且能够营造情境或者提供背景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启发学生的思维。计算机可以把静的变成动的,把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的,可以展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命力。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时,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选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录像等直观性材料,使触目惊心的历史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了日本侵略军的残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生纷纷讨论,发表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并由然而生的产生了要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感。曾有一位学生对我说:“中国有什么了不起,连一次世界大战都没有挑起过。”通过观看抗日战争的录像后,使他改变了错误的观念,这堂多媒体直观教学课既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给学生上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课,师生获得了共识: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愿望,中国人不会挑起战争,中国人民永远是世界和平的卫士。
三、注重情感教育,以情感启发兴趣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特别是当今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人们的思想受到很大的打击,现在的学生年龄不很大,但自尊心却很强,教师应把学生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学生如果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和关爱,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上课时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一个真诚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分由衷的赞许,就会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兴趣内驱力。例如在讲《开运河,创科举》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讨论,评价隋炀帝这个历史人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持否定的态度,突然,一个成绩较差的小调皮蛋站起来大声说:“我认为隋炀帝也有功绩,他修大运河客观上造福千古,还开进士科,确立了科举制度,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我立即在全班当众表扬,并鼓励他将这创造性求异思维延伸为过程,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小论文,此举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在以后的历史课堂上,他也常有创见,成绩也提高了。由此说明“人都有创造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发现和引导,以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和创新能力。课后教师又深入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凡学生提问都能耐心细致地解答,就会使学生对教师信任、尊敬。教师然后由浅入深,步步引导,不时地以言语激励,榜样鼓励,从而改变以往“默默无闻,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学习气氛,取而代之的是争先恐后,脱口而出的效果,从而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人格。
总之,我们要从多方面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必须建立在教师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历史教学应重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才容易调动和集中,从而达到使学生想学、愿学、不怕学、容易学和学得好,用得活的目的。
(作者单位:414000湖南省岳阳市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