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dmym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基础课,它担负着对学生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培养能力三大任务。要使初中学生学好历史,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并在学习中获得乐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现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感受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呼唤教育的新时代,彻底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扼杀了学生的灵气与天赋,与之相适应的历史课堂教学也显得呆板,死气沉沉。为数颇多的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由朦胧的好奇和渴求,渐渐变成糊涂的厌恶和拒绝,这与素质教育显得极不相称。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当前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评价的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体差异;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影响着亿万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我们呼唤评价机制的改革,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快地转变学生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而赋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迫地让学生机械记忆的学习方式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已受到众多学者和世人的批评,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往往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从而也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往往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这种学习是学生从心底里愿意去进行的,是由学生发起而又不是被教师要求去做的,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2006年来,岳阳市中考中实行了历史开卷考试,命题的主要特点是:内容贴近教材,强调基础知识;结合热点问题,体现时代特点。命题比较灵活,注重学生能力。以前初中历史闭卷考试,使在学生心目中丰富的历史知识变成了枯燥的历史包袱,更重要的是窒息了学生的思维火花,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开卷考试注重的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历史材料分析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需要也反对死记硬背,这类题目,不受已有知识和观念的局限,鼓励突破和创新;不受现有答案的局限,鼓励发表自己的新见解;思考问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鼓励进行新的组合思维等等。学生经过读题、分析、综合加工,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实行历史开卷考试后学生的心理负荷得到减轻,卸掉了死记硬背的包袱,自然而然也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教育新时代的到来,考试制度的新变革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带来教育教学质量的质的飞跃。
  
  二、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㈠、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第一,精心设计导语和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一堂历史课如同一场戏,要有引人入胜的序幕,如同一篇文章,要有妙不可言的导语。课堂上新颖的引言,奇妙的导语,象磁石般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学生的思维活动情绪也和教师的讲课交融在一起,缩短了教材与学生间的距离。例如在讲《盛世危机》一课时,先概括地说:“我们学习中国古代历史时,中国人十分自豪,我们被祖先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所折服:从秦长城到明长城,从唐诗到《红楼梦》;从造纸术到指南针,从张骞通西域到郑和七次下西洋,无论是科技文学艺术还是外交等各方面,中国都远远地走在世界的最前列。但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开始,中国的科学技术走进了死胡同,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在近代科技的园地里,中国是空白一片。是不是这时的中国人就愚笨了呢?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中国如此落后与被动挨打的局面呢?我带大家去寻找最深层次的原因吧。”如此导入新课,既新颖又生疑,使学生产生探索其原因的迫切要求,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第二,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历史教学过程是由“教”与“学”两个方面构成的,教师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组成历史教学过程的基本内容,只有教与学和谐统一,教学任务才能完成,学习的目的才得以实现。否则就会出现学生认识的偏差或思维的断层,造成教学的失效或失败,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如语言表达要简洁生动,板书设计要精美,问题设置富有启发性,时间分配的合理性,组织练习的科学性,课堂结尾的余味性等等,总之历史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是教师遵循课堂教学特有规律,科学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综合创造性活动,作为新时期历史教育工作者,需要坚持不懈地探索和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加强学法指导,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不仅要诱导学生“好学”,还要启发学生“会学”。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需要有质的改进,不仅要解决如何教,还要解决如何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学习方法。历史教学内容包罗万象,不同内容需要不同的方法去学习。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选择典型史料供学生阅读思考、讨论、提供定论,要求学生整理历史知识等。例如在讲《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时这样设计:①清朝前期的边疆地区是指哪些地区?你能用图示法表示出来吗?②为什么说新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你能用所学的史料进行论证说明吗?③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你知道台湾现在的局势吗?你来预见一下台湾问题最终会怎样解决?这样,既加强了方法的指导和理论的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思考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激趣
  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会产生神奇的教学效果。人类历史是有血有肉的,多姿多彩,十分丰富的,但它是一去不复返的,它不能象化学、物理那样,通过实验使某些自然现象再现;也不能象生物那样,通过观察重新看到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历史只能利用史料,使人们认识人类已消逝的社会和生活,因此“增强历史的直观性”,在历史教学中就显得更加重要。
  多媒体教学引进历史课堂,信息量特别大,两分钟的影视传递的信息比教师一堂课所传授的信息量还要多,而且能够营造情境或者提供背景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启发学生的思维。计算机可以把静的变成动的,把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的,可以展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从而使教学过程充满生命力。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时,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选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录像等直观性材料,使触目惊心的历史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了日本侵略军的残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生纷纷讨论,发表自己对战争的看法,并由然而生的产生了要保卫祖国的神圣使命感。曾有一位学生对我说:“中国有什么了不起,连一次世界大战都没有挑起过。”通过观看抗日战争的录像后,使他改变了错误的观念,这堂多媒体直观教学课既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给学生上了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课,师生获得了共识: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愿望,中国人不会挑起战争,中国人民永远是世界和平的卫士。
  
  三、注重情感教育,以情感启发兴趣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特别是当今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人们的思想受到很大的打击,现在的学生年龄不很大,但自尊心却很强,教师应把学生放在和自己平等的地位,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学生如果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和关爱,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上课时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一个真诚默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分由衷的赞许,就会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兴趣内驱力。例如在讲《开运河,创科举》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讨论,评价隋炀帝这个历史人物,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持否定的态度,突然,一个成绩较差的小调皮蛋站起来大声说:“我认为隋炀帝也有功绩,他修大运河客观上造福千古,还开进士科,确立了科举制度,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我立即在全班当众表扬,并鼓励他将这创造性求异思维延伸为过程,写一篇评价隋炀帝的小论文,此举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学习热情,在以后的历史课堂上,他也常有创见,成绩也提高了。由此说明“人都有创造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发现和引导,以培养学生的优良个性和创新能力。课后教师又深入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凡学生提问都能耐心细致地解答,就会使学生对教师信任、尊敬。教师然后由浅入深,步步引导,不时地以言语激励,榜样鼓励,从而改变以往“默默无闻,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学习气氛,取而代之的是争先恐后,脱口而出的效果,从而培养了学生健康的人格。
  总之,我们要从多方面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必须建立在教师精心准备的基础上,历史教学应重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才容易调动和集中,从而达到使学生想学、愿学、不怕学、容易学和学得好,用得活的目的。
  (作者单位:414000湖南省岳阳市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中小学语文阅读目标:“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实现《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数学目标和达到其要求,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将阅读课上成泛散课的错误作法,应该努
期刊
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歌德曾说过:“善于利用时间的人,永远找得到充裕的时间。”时间运筹是一门高级的艺术,让我们来学点时间的运筹方法吧。    一、做好时间规划  时间是生命的资金,该怎样合理花费这笔资金呢?精打细算,订好时间计划,包括学期时间计划,每月时间计划,每周时间计划,每日时间计划等。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在谈到自己成才经验时说:“我完全控制一天的时间,因为脑力劳动是离不
期刊
“语文姓语”,在课堂上,我们必须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编排体系,在有关字词句篇的教学中,确保学生有大量时间去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并力求将语言训练的过程展示得妥帖自如,极富艺术性,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质。一句话,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     一、识字教学要富于趣味     学生识字写字,就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但是,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
期刊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教学重点。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逆向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只
期刊
我在作文中教学常常看到同学们在作文时,因为没法下笔而觉得痛苦,作文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困难,作文跟说话是互相联系的,所不同的是,说话是靠嘴说出来的,作文是用笔写的,两者都是表达感情的工具,说话比较简便,作文比较复杂,不过,两者在材料内容上和表达技巧上有相同的地方。  要做到作文充实,就必须在平时多观察多体验,尤其是多看书报,多看一些对自己有益的,喜爱看的以及适合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的书刊杂志。至于材料的组
期刊
新课程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激发学习的原动力。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期刊
[摘要]文学翻译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不仅要艺术地再现原作,更重要的是要再现原作的艺术性,即保留原作总体风格和力量。“化境”作为一个翻译美学概念,与我国古典美学里的意境,形神理论密切相关,其实质为创作。而“得意忘言”或“讹”又是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是译者不得已而为之,并非译者的刻意追求。从这一角度理解林纾和庞德富有创造性的翻译,便有助于领会“化境说”的内涵和本质。  [关键词]化境说;创造;得意
期刊
【摘要】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现就以下几方面简单谈谈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几个问题。  ㈠、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含义  ㈡、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对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3、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4、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6、有利于培
期刊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儿童时期如果不进行说话的训练,真是遗弃了一把最宝贵的钥匙。”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过分地强识字、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忽略口语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行之有效的进行口语能力培养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肤浅的看法:    一、运
期刊
[提要]孙犁的《芦花荡》是一篇以战争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在文学界有“诗化小说”之誉。构成这篇小说浓浓的诗意美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小说中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教学这篇小说时,引导学生充分鉴赏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有利于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和鉴赏《芦花荡》浓浓的诗意美;有利于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优美的语感。  [关键词]教学 《芦花荡》 重点 鉴赏 环境描写    我认为,教学孙犁的短篇小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