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班主任;班级管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0(2011)01(A)—0040—01
“爱”是教育的起点
教师的一切奥秘在于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美德。
在班级中,我对学生一视同仁,给予他们的爱是平等的。对好学生我从不偏爱,不让他们觉得自己在班里有特权,对学困生从不歧视。相反,我会对他们投入更多的爱,因为老师多投入一分爱,他们就多一分前进的动力。
马某是我教过的一个学生,父母离异,由奶奶抚养长大。他很淘气,也很倔强,不太听奶奶的话,老人没少为此落泪。我对他进行了多次家访,与老人沟通。在学校里我注意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发现他悄悄修理过桌椅,我就及时表扬他,课后还给他补课,鼓励他好好学习。春节联欢会上,他什么也没带,默默地坐在角落里,我看见了,悄悄买来零食放在他手里。虽然我无法做得太多,但让他感受到了老师的爱,渐渐地,他知道孝顺爷爷、奶奶了,也知道帮助同学了。
正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让学生对我有了信任,有了理解,记得一个毕业生这样留言:老师,我们永远是朋友。
“行”是教育的动力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这一切对儿童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班主任,要随时检视自己的言行、思想、习惯,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实践证明,这是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次课间休息,几名学生在教室里追打,桌椅东倒西歪,教室里也很脏乱,我没有禁止他们,而是径直走过去把桌椅摆正,又拿起扫帚准备扫地,这几个学生看到后很不好意思,马上行动,很快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我想,如果当时我厉声呵斥他们,一定不会收到这样好的效果。
时时要以身作则。去年冬天,我班负责清扫操场一侧的积雪,家长们也来帮忙,我也借了铁锹到操场上千了起来。家长们劝我休息,我说作为老师更应该为学校出力,最终我们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任务。虽然第二天感到腰酸胳膊疼,但我积累了一点经验:榜样不只是做给学生的,也要让家长有所感受,让他们更信服老师,从而支持老师的工作。
“理”是沟通心灵的渠道
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然而,由于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有限,有时甚至不辨善恶,这给教育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所以,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晓之以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为此我利用晨会给学生讲故事,再让他们复述,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又对他们进行了思想教育。我还召开了“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我有一双小巧手”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爱父母,从爱最亲近的人人手教育学生关爱他人。
记得一名学生犯了错误没有及时承认,事后他告诉我,他说,没有及时承认错误是因为怕我批评,也怕被值周生揪住扣分。我首先肯定他的动机是爱班级的表现,接着指出,说谎的行为是不对的,使他认清了道理。
“识”是教育的源泉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班主任的劳动更是一种创造性、示范性的劳动,因此,教师本身就该努力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学识水平,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需要。在教学的同时,我没有忘记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积极投身教改,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新意识。我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书籍,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视野,以适应学生的需要。
回顾我所走过的岁月,有收获,也有失落,面对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孩子,我的内心有着无法言喻的喜悦。我愿化作湿润的春泥,成为滋润花儿成长的苗圃、绽放生命的摇篮!
责任编辑:陈富祥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0(2011)01(A)—0040—01
“爱”是教育的起点
教师的一切奥秘在于爱学生,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美德。
在班级中,我对学生一视同仁,给予他们的爱是平等的。对好学生我从不偏爱,不让他们觉得自己在班里有特权,对学困生从不歧视。相反,我会对他们投入更多的爱,因为老师多投入一分爱,他们就多一分前进的动力。
马某是我教过的一个学生,父母离异,由奶奶抚养长大。他很淘气,也很倔强,不太听奶奶的话,老人没少为此落泪。我对他进行了多次家访,与老人沟通。在学校里我注意观察他的一举一动,发现他悄悄修理过桌椅,我就及时表扬他,课后还给他补课,鼓励他好好学习。春节联欢会上,他什么也没带,默默地坐在角落里,我看见了,悄悄买来零食放在他手里。虽然我无法做得太多,但让他感受到了老师的爱,渐渐地,他知道孝顺爷爷、奶奶了,也知道帮助同学了。
正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让学生对我有了信任,有了理解,记得一个毕业生这样留言:老师,我们永远是朋友。
“行”是教育的动力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这一切对儿童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班主任,要随时检视自己的言行、思想、习惯,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好。实践证明,这是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次课间休息,几名学生在教室里追打,桌椅东倒西歪,教室里也很脏乱,我没有禁止他们,而是径直走过去把桌椅摆正,又拿起扫帚准备扫地,这几个学生看到后很不好意思,马上行动,很快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我想,如果当时我厉声呵斥他们,一定不会收到这样好的效果。
时时要以身作则。去年冬天,我班负责清扫操场一侧的积雪,家长们也来帮忙,我也借了铁锹到操场上千了起来。家长们劝我休息,我说作为老师更应该为学校出力,最终我们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任务。虽然第二天感到腰酸胳膊疼,但我积累了一点经验:榜样不只是做给学生的,也要让家长有所感受,让他们更信服老师,从而支持老师的工作。
“理”是沟通心灵的渠道
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然而,由于学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有限,有时甚至不辨善恶,这给教育工作带来很多困难。所以,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晓之以理,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为此我利用晨会给学生讲故事,再让他们复述,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又对他们进行了思想教育。我还召开了“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我有一双小巧手”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爱父母,从爱最亲近的人人手教育学生关爱他人。
记得一名学生犯了错误没有及时承认,事后他告诉我,他说,没有及时承认错误是因为怕我批评,也怕被值周生揪住扣分。我首先肯定他的动机是爱班级的表现,接着指出,说谎的行为是不对的,使他认清了道理。
“识”是教育的源泉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班主任的劳动更是一种创造性、示范性的劳动,因此,教师本身就该努力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和学识水平,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需要。在教学的同时,我没有忘记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积极投身教改,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新意识。我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书籍,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视野,以适应学生的需要。
回顾我所走过的岁月,有收获,也有失落,面对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孩子,我的内心有着无法言喻的喜悦。我愿化作湿润的春泥,成为滋润花儿成长的苗圃、绽放生命的摇篮!
责任编辑:陈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