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常说常新的命题,而在我确定要当教师且不再改行的时候,我开始寻找我的自主成长之路。我一直在做,也许正是这样一个努力的过程,多年以后我成为了我自己。
一、用心养育职业情感
职业本身是个中性词,因为人的态度才为职业赋予了色彩。职业的情感需要用心去养,从来没有用心去从事某项工作的人,没有资格褒贬自己的职业。我成为教师并走进教室的第一天,我梦想能够和孩子们一起创造教育奇迹,而我又深知唯有用心才能养育职业情感。我很快发现自己所学的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只是帮助我获得毕业证书,到了具体的问题上,却并不足以帮我解决棘手的问题。
当教师的第一堂课,一个留着长发的学生在墙角处站着,单腿站立,摇头晃脑自言自语,一幅不屑一顾的神情。我无法容忍这样的状态,但又毫无办法应对这种现象。我问他为什么不坐下,得到的回答让我很恼火——“喜欢”。我的个头矮他许多,这让我在体格上看完全不占优势。我没有发火,我憋住气告诉他:“请把想说的话课下跟我说,我一定会认真听,现在的时间是属于大家的。”
45分钟的时间,于磕磕绊绊间结束了。我觉得异常艰难,这给激情万丈的我泼了场不小的冷水。这个难题迫使我研究这个学生,因为我不想让我遇到的第一个尴尬局面就成为我无能的理由。
渐渐我察觉一个学生的现状不仅与当下的情景有关,更与他的生活背景有关——好教师应该去了解和关注他的生活背景。从此以后,我尝试着透过学生的家庭和平时的学习行为来寻求帮助学生的策略,且明白到真正爱学生就要关注他的全部,而不仅仅是学业和纪律。
为了了解所谓的“问题”学生,我骑着一辆小自行车跑遍了学生居住的所有村子,这是我平生以来第一次进入这些村庄,当然也是第一次进入这些家庭。让我难忘的是一个被大家认为有些弱智的学生的妈妈,她攥着我的手好半天,那是激动也是信任。她说:“老师,我的孩子上初中后可懂事了,前天下雨,他能够把水桶拿到屋里去,帮助我收拾这收拾那。现在他还常说起班里的故事,说起老师,也说起同学……”
我心头猛地一颤:在我们教师用统一尺子衡量身心发展不同的学生的时候,可曾想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与众不同的个体,个体的成长和变化根本无法用那把统一的尺子去衡量,而且那样的话他永远都不过关,也将永远有力地证明我们教师的“无能”。我从中得到借鉴:要把每一个孩子看成一个个体去比较,并帮助孩子在这个比较中建立学习的信念和情趣,这是多么重要的发现。
诸如此类的案例,这些看似与教学分数相比并不重要的小事情,给了我极大的征服感和兴奋感,我认识到许多学生身上的问题恰恰是教师的问题,在恰当的处理中还能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他们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上了语文学科,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万一我要请一节假需要调课了,他们会很不情愿并叮嘱我一定把这节课补回来。这份依恋、这份不舍总会让我有股莫名的感动。这份感动给予我当教师的尊严,我并且由此更加努力地去走近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走近他们,我也在成长。
职业的情感之树很容易枯萎,需要用心去养。用心去养,让职业情感因你的滋养而愈加健康。
二、用创意来摆脱平庸
导致平庸的原因正是因为对工作的漠视和机械重复。
我们的工作看上去就这么几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反馈等,可事实上每个环节都是一个创意的舞台。唯有让它富有了创意,教师才能够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螺旋上升式地成长。
曾经我班上有一位同学生病了,他的学习状况并不是很好,住院检查才发现是严重的肺炎。得知消息后,全班同学商议怎样去看望他并鼓舞他战胜病魔。有的孩子画了画,写上祝福的话;有的孩子准备了一首歌,歌词改成了自己的话;有的学生从家里拿了一个鸡蛋,上面画着充满童趣的漫画;有的学生把自己好玩的玩具拿出来;有的学生把好吃的点心拿出来;也有的是一个小苹果……这是一个爱心的行动,为学生表达爱提供了一个载体。
多年以后,学生回忆起来仍记忆犹新,他们说那一次改变了他们的观念: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的心目中都是可爱的,每一个同学都是他们的同伴。有了这份情感的发展,成绩成了其次的附属。
有个学生的座位位置一直是在被遗忘的角落里,在前排第一排最靠墙角的地方,他个子很矮,整天蜷缩在那里,不被关注。一次我要通报没有完成作文的同学名单(其中有他),为了尊重学生我先要征求学生的意见:有不愿意让我公开的可以用眼神示意一下。这个角落里的孩子用很微弱的声音招呼我:“老师,老师……”我意识到我不能撕破了学生的自尊把学生推向无助的边缘,那一次我没有公布任何一个学生的名字,课下他们找到了我说明情况和改正的决心。那几个孩子的上进激励了全班同学学习语文的信心。我得到启发:能够带动全班同学共同上进的是教师对后进生的一视同仁,能够凝聚集体力量的是教师通过表达爱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不自觉地沉浸其中。
教会孩子们以世界为教科书,从中学习并获得真理,这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不论教育的现状多么艰难和令人窒息。记得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德国马丁·内莫勒神父的一段文字:当他们让屠杀共产党的时候我不说话,我不是共产主义者;当他们屠杀犹太人的时候我不说话,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屠杀新教徒的时候我还是不说话,我也不是新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了,再也没有人能替我说话了。“世界上的一切都与你息息相关。”道理是如此简单,却需要透过世界的关键事件让学生建立观察世界、参与世界的基础和能力。那一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了,战争的灾难造成了无数无家可归的难民,有孩子、有老人,我们从电视中亲眼看到若干生命刹那间化为乌有,每个学生的笔尖开始流淌出美丽的文字。他们在呼吁他们在呐喊,其实他们才刚刚13岁,可他们同那些战争中的英雄同样让我肃然起敬!
这些并非什么绝妙创意,只是相对于现状中教育的艰难而言,又的确是些创意的冒险。
三、用读写为成长助力
我是一个不算得喜欢读书的人,而在我当教师之初有3本书深深地影响了我——《论语》《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和《陶行知全集》。从《论语》中我得治学和做人的真理,从《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学得“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而《陶行知全集》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则燃起我乡村教育的梦想。
这些书这些人对我的教育思想和扎根农村学校的决心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他们的教育胸怀和教育视野深深地感染着我,他们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我。“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明之新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儿童的六大解放”是如此鼓舞着我行走的步伐。除了这些书,我就是看些专业书和生活哲理的书,丰富自己的生活情趣。
读写成为了我的基本生活方式,丰富我的生活,在浮躁中我求得了守望心灵的宁静的本领。这个本领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教师这一职业的范围限制,它将成为影响我终生的习惯。
身处教师这个职业当中久了,不觉会感慨:真的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如同我们一样接受着如此严厉的监督,无论这个社会多么现实和功利,无论童心多么麻木和无知,作为师者,我们都有责任把一个美好的形象呈现给孩子们,并竭尽全力把真善美、良知、正义传递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因为我们的名字叫——教师。
想起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我向一年级学生和毕业生提出我最终的愿望:在回忆起学校的铃声和你的课桌时,在回忆起教科书和肃静的课堂时,要让那激动和崇敬的感情一辈子保留在你的心里。在长大成人以后路过学校时,你们要摘下帽子,带着爱恋和感激的深情,怀念在学校里度过的岁月。”
(作者单位:山东莱芜市钢城区丈八丘联小)
责任编辑 赵霭雯
一、用心养育职业情感
职业本身是个中性词,因为人的态度才为职业赋予了色彩。职业的情感需要用心去养,从来没有用心去从事某项工作的人,没有资格褒贬自己的职业。我成为教师并走进教室的第一天,我梦想能够和孩子们一起创造教育奇迹,而我又深知唯有用心才能养育职业情感。我很快发现自己所学的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只是帮助我获得毕业证书,到了具体的问题上,却并不足以帮我解决棘手的问题。
当教师的第一堂课,一个留着长发的学生在墙角处站着,单腿站立,摇头晃脑自言自语,一幅不屑一顾的神情。我无法容忍这样的状态,但又毫无办法应对这种现象。我问他为什么不坐下,得到的回答让我很恼火——“喜欢”。我的个头矮他许多,这让我在体格上看完全不占优势。我没有发火,我憋住气告诉他:“请把想说的话课下跟我说,我一定会认真听,现在的时间是属于大家的。”
45分钟的时间,于磕磕绊绊间结束了。我觉得异常艰难,这给激情万丈的我泼了场不小的冷水。这个难题迫使我研究这个学生,因为我不想让我遇到的第一个尴尬局面就成为我无能的理由。
渐渐我察觉一个学生的现状不仅与当下的情景有关,更与他的生活背景有关——好教师应该去了解和关注他的生活背景。从此以后,我尝试着透过学生的家庭和平时的学习行为来寻求帮助学生的策略,且明白到真正爱学生就要关注他的全部,而不仅仅是学业和纪律。
为了了解所谓的“问题”学生,我骑着一辆小自行车跑遍了学生居住的所有村子,这是我平生以来第一次进入这些村庄,当然也是第一次进入这些家庭。让我难忘的是一个被大家认为有些弱智的学生的妈妈,她攥着我的手好半天,那是激动也是信任。她说:“老师,我的孩子上初中后可懂事了,前天下雨,他能够把水桶拿到屋里去,帮助我收拾这收拾那。现在他还常说起班里的故事,说起老师,也说起同学……”
我心头猛地一颤:在我们教师用统一尺子衡量身心发展不同的学生的时候,可曾想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与众不同的个体,个体的成长和变化根本无法用那把统一的尺子去衡量,而且那样的话他永远都不过关,也将永远有力地证明我们教师的“无能”。我从中得到借鉴:要把每一个孩子看成一个个体去比较,并帮助孩子在这个比较中建立学习的信念和情趣,这是多么重要的发现。
诸如此类的案例,这些看似与教学分数相比并不重要的小事情,给了我极大的征服感和兴奋感,我认识到许多学生身上的问题恰恰是教师的问题,在恰当的处理中还能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他们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上了语文学科,这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万一我要请一节假需要调课了,他们会很不情愿并叮嘱我一定把这节课补回来。这份依恋、这份不舍总会让我有股莫名的感动。这份感动给予我当教师的尊严,我并且由此更加努力地去走近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走近他们,我也在成长。
职业的情感之树很容易枯萎,需要用心去养。用心去养,让职业情感因你的滋养而愈加健康。
二、用创意来摆脱平庸
导致平庸的原因正是因为对工作的漠视和机械重复。
我们的工作看上去就这么几个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反馈等,可事实上每个环节都是一个创意的舞台。唯有让它富有了创意,教师才能够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螺旋上升式地成长。
曾经我班上有一位同学生病了,他的学习状况并不是很好,住院检查才发现是严重的肺炎。得知消息后,全班同学商议怎样去看望他并鼓舞他战胜病魔。有的孩子画了画,写上祝福的话;有的孩子准备了一首歌,歌词改成了自己的话;有的学生从家里拿了一个鸡蛋,上面画着充满童趣的漫画;有的学生把自己好玩的玩具拿出来;有的学生把好吃的点心拿出来;也有的是一个小苹果……这是一个爱心的行动,为学生表达爱提供了一个载体。
多年以后,学生回忆起来仍记忆犹新,他们说那一次改变了他们的观念:每一个学生在老师的心目中都是可爱的,每一个同学都是他们的同伴。有了这份情感的发展,成绩成了其次的附属。
有个学生的座位位置一直是在被遗忘的角落里,在前排第一排最靠墙角的地方,他个子很矮,整天蜷缩在那里,不被关注。一次我要通报没有完成作文的同学名单(其中有他),为了尊重学生我先要征求学生的意见:有不愿意让我公开的可以用眼神示意一下。这个角落里的孩子用很微弱的声音招呼我:“老师,老师……”我意识到我不能撕破了学生的自尊把学生推向无助的边缘,那一次我没有公布任何一个学生的名字,课下他们找到了我说明情况和改正的决心。那几个孩子的上进激励了全班同学学习语文的信心。我得到启发:能够带动全班同学共同上进的是教师对后进生的一视同仁,能够凝聚集体力量的是教师通过表达爱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不自觉地沉浸其中。
教会孩子们以世界为教科书,从中学习并获得真理,这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不论教育的现状多么艰难和令人窒息。记得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德国马丁·内莫勒神父的一段文字:当他们让屠杀共产党的时候我不说话,我不是共产主义者;当他们屠杀犹太人的时候我不说话,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屠杀新教徒的时候我还是不说话,我也不是新教徒;最后他们奔我而来了,再也没有人能替我说话了。“世界上的一切都与你息息相关。”道理是如此简单,却需要透过世界的关键事件让学生建立观察世界、参与世界的基础和能力。那一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了,战争的灾难造成了无数无家可归的难民,有孩子、有老人,我们从电视中亲眼看到若干生命刹那间化为乌有,每个学生的笔尖开始流淌出美丽的文字。他们在呼吁他们在呐喊,其实他们才刚刚13岁,可他们同那些战争中的英雄同样让我肃然起敬!
这些并非什么绝妙创意,只是相对于现状中教育的艰难而言,又的确是些创意的冒险。
三、用读写为成长助力
我是一个不算得喜欢读书的人,而在我当教师之初有3本书深深地影响了我——《论语》《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和《陶行知全集》。从《论语》中我得治学和做人的真理,从《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学得“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而《陶行知全集》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则燃起我乡村教育的梦想。
这些书这些人对我的教育思想和扎根农村学校的决心产生了深深的影响,他们的教育胸怀和教育视野深深地感染着我,他们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着我。“敢入未开化的边疆,敢探未明之新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儿童的六大解放”是如此鼓舞着我行走的步伐。除了这些书,我就是看些专业书和生活哲理的书,丰富自己的生活情趣。
读写成为了我的基本生活方式,丰富我的生活,在浮躁中我求得了守望心灵的宁静的本领。这个本领的意义已经超出了教师这一职业的范围限制,它将成为影响我终生的习惯。
身处教师这个职业当中久了,不觉会感慨:真的没有任何一个职业如同我们一样接受着如此严厉的监督,无论这个社会多么现实和功利,无论童心多么麻木和无知,作为师者,我们都有责任把一个美好的形象呈现给孩子们,并竭尽全力把真善美、良知、正义传递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因为我们的名字叫——教师。
想起苏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话:“我向一年级学生和毕业生提出我最终的愿望:在回忆起学校的铃声和你的课桌时,在回忆起教科书和肃静的课堂时,要让那激动和崇敬的感情一辈子保留在你的心里。在长大成人以后路过学校时,你们要摘下帽子,带着爱恋和感激的深情,怀念在学校里度过的岁月。”
(作者单位:山东莱芜市钢城区丈八丘联小)
责任编辑 赵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