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yu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社会的各个行业发生着深刻变化。对于教育而言,信息技术的使用,使教育更加多媒体化。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容易理解数学的相关知识,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同时,新课改也提出了在课堂当中应当加入信息化的元素,通过开展个性的教学和交流方式,让学生的课堂更加有趣、丰富,让小学课堂的质量提高,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的课堂。
  一、基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情境的创设。在课堂的导入阶段,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加激发起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巧妙的设计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新的课程导入更加生动形象。学生在看到这些直观而形象的幻灯片时,就很容易认识到自己所将要学习的内容,也会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整个课堂注重都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不断完成对数学课堂的探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这一节课当中,教师可以先在幻灯片上列出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图形,可以将钟表、扇子、黑板、教室等等事物展示在幻灯片上,然后让学生与实际的数学相结合,去回答生活中的这些物品是什么图形构成的。通过这样的引入方式,学生们更好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也让数学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使用幻灯片等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获得数学的知识,在丰富多彩的画面、视频和音频等等的感官接触之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基于多媒体信息技术构建趣味的数学课堂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是借助幻灯片、投影仪等多媒体工具进行的。教师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将传统的无法展示出来的画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概念。在小学数学“数的大小比较”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用动画、音乐、视频的方式,给学生来展示天平、跷跷板等与大小比较有关的动态化过程,使大小比较生动化。通过天平的倾斜和跷跷板的倾斜来展示出哪一边的数字大,哪一边的数字小。教师可以利用跷跷板这一物体进行实际的数学问题开展,在跷跷板一端写上一个数字,然后在另一端写上另一个数字,让学生来进行大小的比较,大数字的那边跷跷板会向下,小的数字那边跷跷板会向上。
  在学生们回答之后,教师接着进行展示,跷跷板的倾斜程度就展示出了正确的答案。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要着重对语言的构思,如何运用语言和多媒体的联系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课堂中获得快乐,也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将数的大小比较与学生们喜欢的跷跷板联系,就让数学的学习方式获得了变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主动去挖掘其他的教学方式,不断扩展教学的内容,让学生们的数学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
  三、基于多媒体信息技术培养严谨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多媒体演示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进行课堂的扩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发展自身的数学思维,形成一定的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当中,找规律是数学内容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多媒体展示,将找规律进行分类,可以用数字找规律,也可以利用图形找规律。教师可以将圆形、长方形这些物体生动化,转化为一些小兔子、胡萝卜等可爱的物体,学生们看到这样的物体会非常的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在实际的课程開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圆形转化为小白兔,将图形找规律转化为1个小白兔,3个小白兔,5个小白兔,然后在第四个框上打一个大大的问号,让学生来猜想,第四个问号代表的是几只小白兔。教师通过这样的练习形式会发现,学生们在这样的情境下学习兴趣非常高,更多的学生将目光集中在教师的幻灯片上,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跟着教师的引导主动思考,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多媒体的应用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能够形成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当进行数学的学习,不再感觉到数学学习是非常枯燥无味并且艰难的,极大提升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也让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提升。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工具实现资源共享;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多媒体信息的帮助下,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数学真正运用于学生的实践和实际生活当中,实现数学的应用性。
  【作者单位:海门市王浩小学
其他文献
公共关系和市场营销都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职能。将二者应用于图书馆工作和服务中。既能树立形象、求得支持。又能提高服务。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使图书馆的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目的 探究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外科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2月本院收治的82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老年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本
小学科学实验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对科学启蒙的认知。因为科学实验现象具有真实性、形象化,还有检验知识的能力,同时科学实验是集观察、演示、实践、调查等于一身的课程,能吸引学生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揭开大自然神秘的面纱,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科学实验活动中,经常要涉及实验的数据,它是从客观上反映主观事实,但数据不能代表最终的实验结论,只有对实验数据进行正确的分析才能
电子白板被看作当代教学手段的前沿设备,交互式白板已经出现在日常教学中,渐渐地教师开始意识到交互式白板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用电子白板进行多种学习活动,例如演示、呈现、沟通、协作、互动等,能扩展学习资源,简化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和改善课堂教学状况,教师可以通过使用电子白板来开辟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创建活跃型班级的新途径。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
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教材中实验操作难度较大,相对就会增加理解难度,限制学生思维的形成,动手能力也会大打折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第六课《空气占据空间吗》,利用取材简便、实验过程动态有趣的两个创新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学生在边学边玩中了解了空气占据空间的抽象概念,由于有趣且利于理解,学生就有主动探索欲望,可为学生的终
ASTER是搭载在Terra上的一种多光谱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源,它包含从可见光到热红外范围的l4个波段,分辨率从15m到90m,具有多种用途,本文介绍了ASTER数据特性及其优缺点,并阐述了ASTER数据在内蒙古地区的应用前景。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成了课程教学目标之一。科学课程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保持和发展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在农村小学开设科学课程可以有效利用农村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基于此,本文以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为例,探究素质教育下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科学课程是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课程,对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
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其环境是依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方面有计划、有目的精心创设的,是适合各年龄段幼儿实际发展水平的,因此幼儿园环境是一种具有教育性的环境。同时我们又可将这种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正如瑞吉欧所说,“环境生成课程,课程主题来源于幼儿与环境的互相作用”,环境在开发幼儿智能、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等方面正越来越挥发出它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纲要明确指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