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毛边书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risna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毛边书,论者每每标举鲁迅,他也确是中国“毛边党”的祖师。然而,大家多爱引用的“装钉均从新式,三面任其本然,不施切削”,却只是鲁迅所作《(域外小说集)略例》第二则头一句的前半,接下来还有话说:“……故虽翻阅数次绝无污染。前后篇首尾,各不相衔,他日能视其邦国古今之别,类聚成书;且纸之四周,皆极广博,故订定时亦不病隘陋。”
  先来看看“类聚成书”、“订定”是怎么回事。《略例》第一则:“集中所录,以近世小品为多,后当渐及十九世纪以前名作。又以近世文潮,北欧最盛,故采译自有偏至。惟累卷既多,则以次及南欧暨泰东诸邦,使符域外一言之实。”也就是说,周氏兄弟译《域外小说集》,待到“累卷既多”,读者不妨“视其邦国古今之别”,拆散重编。是以《域外小说集》印成毛边,目的有二,一是“虽翻阅数次绝无污染”;一是即便重施装订,边缘亦“不病隘陋”。唯《域外小说集》只出两册,即告中止,“类聚成书”自无从实现。
  多年后,《语丝》上有关于毛边书的讨论,周作人为方傅宗《毛边装订的理由》所加按语,正与鲁迅的意思相合:“第一,毛边可以使书不大容易脏,——脏总是要脏的,不过比光边的不大容易看得出。第二,毛边可以使书的‘天地头’稍宽阔,好看一点。不但线装书要天地头宽,就是洋装书也总是四周空广一点的好看;这最好自然是用大纸印刷,不过未免太费,所以只好利用毛边使他宽阔一点罢了。”(一九二七年四月三十日《语丝》第一百二十九期)
  荆有麟《鲁迅回忆断片》有云:“中国印毛边书,是先生所主张,而且开创的。因为先生看到,中国新装订的书,因看书人手不清洁,而看书,又非常之迟缓,一本还没有看完,其中间手揭的地方,总是闹得乌黑,因为那地方,沾的油汗太多了,等到看完了要收藏起来了,一遇天潮,书便生霉,再长久,就生虫。所以先生主张将书装订成毛边,待看完以后,将沾油汗的毛边截去,书便很整齐摆在桌子上了,既新鲜,又不生霉。但看毛边书,却非常之麻烦,第一先用刀子割,不割是不能看。第二看完又得切边,不切边放不整齐。”鲁迅所作《伤逝》就提到,主人公译书谋生,“决计努力地做,一本半新的字典,不到半月,边上便有了一大片乌黑的指痕”。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三日《语丝》第一四一期载黄汝翼《又关于毛边装订》,也证实了荆氏的说法:“毛边虽然不大容易脏,可是于美观上也不很好,并且每本读了以后,还要费去二三分钱的裁工,假如有好整齐地毛病像我。”
  这里言及“美观”,直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因为周氏兄弟恰恰以此为美。周作人说:“因为要使自己的书好看些,用小刀裁一下,在爱书的人似乎也还不是一件十分讨厌的事。”鲁迅所说更绝对:“我喜欢毛边书,宁可裁,光边的书像没有头发的人——和尚或尼姑。”(一九三五年七月十六日致萧军)不过现在的人说中意毛边书,多只强调“好看”和“边看边裁”,忽略了“毛边可以使书不大容易脏”,而且几乎忘记了毛边书最终可能需要再行裁切。有人更以为毛边书专为收藏,则未免本末倒置。
  谷林写过一篇《毛边书漫话》,倒是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谓‘毛边’,用现代流行语来状摹,也算是一种‘包装’,但采用的是减法而非加法,即在印妥下机装订后即行出厂,省却一道切边的工序。这里要注意一点,即在拼版、折页之际不可忘掉‘地齐天毛’的老话。盖真正的毛边只在天头和书口,至于地脚虽亦不施刀切光,却是整齐平直的。因为所印已非线装古籍,上架一概竖立而不是平置,如果保留毛边,则不耐磨擦,很快就会卷边折角,自然也极易沾污,势必有一天会让藏书者不得不送它到印刷所去补切一刀以资‘革新’了。”
  现在所见毛边书,往往恰是“天齐地毛”样子;而“省却一道切边的工序”,其实就是半成品,谈不上什么美观,盖“瘌痢头”尚不及“没有头发”也。是以我对这种玩意儿一向不大当回事儿,朋友送书给我,我宁肯要光边的。偶有例外,譬如前不久面世的《美国散文精选》和《培根随笔》,硬面精装,书页上下切光,留书口不裁,实在精致漂亮。这样的毛边书,才配得上周氏兄弟的说法。
其他文献
承接上一期,在佛教、印度教艺术中还有下列手势最为常见:  1 寻思式。这一手势代表讲解或论辩,也是教诲中做出的手势。这一手势通常由右手做出,但有时也会用左手或双手,它与法轮式手势相似,出现在同样的经典中,并被菩萨们更广泛地使用,它是伐阁罗弗多罗罗汉的手势。这一手势中拇指可能接触中指或无名指,当拇指接触无名指时,它与希腊教会中赦免的标志相似。  2 金刚式。它象征如来佛毗卢遮那的最高智慧,并且总是伴
期刊
古印度雕塑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宗教的紧密结合更是印度雕塑艺术的显著特点。宗教题材不仅赋予印度雕塑飘逸超凡的丰富意像,更启发人们去思索生命的真谛。从即日起至11月15日,由上海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以及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古印度文明:辉煌的神庙艺术”展,在展出的106件文物中,18件来自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88件来自大英博物馆,这其中有九成展品在英国本土属珍藏研
期刊
在清官旧藏中,有为数可观的历代绘画作品名迹。辽宁省博物馆所藏其中一部分唐宋元时期的精品,为海内外公众和业内人士所瞩目。本刊上一期刊载了国宝级的唐画精品《唐周防簪花仕女图卷》;被誉为“天下第一董北苑”的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宋徽宗“御制御画并书”的((瑞鹤图卷》等。而今期续刊的《南宋徐禹功雪梅图》是画家仅存的传世之作; 《宋人萧翼赚兰亭图》以图像的形式记述了《兰亭序》流传的一段佳话; 《马麟
期刊
2010春拍已落下帷幕,延续去年秋拍的热度,今春中国艺术品拍賣市场持续升温。本刊特邀请6家各具代表性的拍賣行对2010春拍进行解析,这些拍賣行分别来自香港、北京、杭州以及广州,涵盖了中国艺术品拍賣市场的几个重要基地。今春最值得关注的趋势或者特点是什么?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艺术市场中资金来自何处?是否与股市的不景气、房地产调控政策密集出台有关?今年春拍是否涌现新买家群体?这些群体又有怎样的特点和喜好?
期刊
杨钟羲其人其事    杨钟羲(图1)是近代著名学者,曾任1935年6月1日在奉天(今沈阳)开馆的伪满国立博物馆(后改称为伪满“国立博物馆奉天分馆”,本文中统一称作伪满“奉天国立博物馆”)的首任馆长。  关于杨钟羲的生卒年份各资料记载不一。据《雪桥自订年谱(二)》(原名《来室家乘》)及“杨钟羲逝后讣告诸友名录”(《收藏家》总第28期,1998年2月),笔者认为杨氏生于1865年7月11日,卒于194
期刊
上世纪30年代初,受“五四”运动文化思潮的启发,注重观察现实,以追求艺术创造的本质的初衷,年轻画家赵望云创作了一批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写生作品,并一举成名,成为现代中国美术史上面向农村、开拓大众化艺术之途的先锋。叶浅予说过:“从‘九~八’到‘七七’事变那些年,《大公报》有两个专栏最能吸引读者:一是范长江的‘旅行通讯’,一是赵望云的‘农村写生’。这两个专栏反映了中国的真实面貌和苦难生活,和中国人民的命
期刊
1950年,文联筹备首届全国美展,评选工作由著名画家徐悲鸿主持。  评选组有好多评委,是些著名画家。评选条件艰苦,方法也比较简单,评委面前摆张大桌子,只有两名工作人员。  一位是著名裱画师刘金涛,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李可染等大师作品和藏品都是他装裱。一位是女画家郁风,郁达夫的侄女,也是位文学家和美术活动家。评选的方法是,刘金涛举起一幅待选的画给评委们看,大多数人同意或举手,他就把画放到左边,暂
期刊
国际权威艺术品市场研究机构欧洲艺术基金会(The European Fine Art Foundation)每年一度的全球艺术品市场监测报告在马斯特里赫特欧洲艺术和古董博览会(TEFAF)上发布。此报告由欧洲艺术基金会主导,由著名文化经济学家及艺术品经济学咨询公司创始人克莱尔·麦克·安德鲁博士撰稿。该报告对2009年全球艺术品市场进行了全面梳理,也分析了从2007年开始至今全球经济衰退时期艺术品贸
期刊
吴湖帆(1894~1968)可谓中国近代古董庋藏与鉴赏第一人,其家三代从事彝器书画收藏,他60余年间经手无数奇珍雅玩,不仅在艺术上不断发展自己,诗、书、画达到三绝境界,更使“梅景书屋”所藏致臻丰盈,以至誉满东南。  而清代状元扇的收藏,则是吴湖帆最著名的特色收藏之一,它所庋藏的七十二状元扇,不但是清代状元的笔墨巡礼,而且饱含了吴氏作为收藏大家的识见与鉴藏旨趣。    “梅景书屋”主人    吴湖帆
期刊
官窑中常有不书年款的作品    自永乐年御窑厂开始偶尔在瓷器上署款(永乐年制)之后,明、清两代历朝官窑多喜署年号官款,但是,并非所有的官窑都会署上官款,大致有两种情况,官窑瓷器不署官款,一为仿古需要,不署年号款,甚至署所仿年号,如成化、宣德两朝,后世御厂多有仿造;二为不便署款,清代中期以后,宫中往往添置一些器型庞大的对瓶,即所谓的“地瓶”。图1这件高达85厘米的地瓶就是文献中所言之五百圾大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