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考察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一种信息给予形式的题目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省市的理综或化学试卷中.如何帮助同学们顺利的解决这类问题,首先就是要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水平,要会读题,读的通,读的懂,读出条件,读出思路,读出方法.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和训练.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际,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课前阅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前阅读,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预习.对于预习,我们绝大多数化学教师都非常关注.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要有明确的阅读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更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可将这些要求编成具体的问题并印在预习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例如:鲁科版《必修2》第三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学”这节课,我们可以在预习学案中以表格或框图的形式让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填充:乙醇、乙酸、酯与油脂、糖类、蛋白质等的分子式、结构简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内容.同学们想要完成表格,必须认真的阅读课本,而完成了这个表格,这节课的内容也就基本掌握了,老师在课堂上也就不必面面俱到,只需突出重点讲解就可以了.
2.要加强检查,帮同学们养成课前阅读的习惯.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能认真阅读并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严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开始时,教师必须收卷检查,不让任何一位没有完成阅读要求的学生蒙混过关.一段时间后,教师可通过同学们相互检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教师可采用学生自我检查、教师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学案,也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经过一个时期的严格要求,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指导课堂阅读,注意阅读方法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已广泛地被我们广大教师所接受.那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又怎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要重视黑体字,但也不能忽视小体字.新版教材的编排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一些重要的概念往往以黑体字出现,足以引起同学们的重视,但也有许多非常重要的栏目是以小体字的形式出现,甚至编排到了正文的旁边,譬如新知识引入之前的“联想.质疑”它里面许多有趣的问题为同学们营造了有意义的学习情景,鼓励同学们联想已有的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明确学习方向,可谓不可不读.另外,像“思维历程”的阅读,可以使同学们了解一些重要的化学理论思想是如何提出、如何发展、又是如何被实验证明的,这对于培养大家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价值.再如像“追根寻源”、“拓展视野”和“学海无涯”引导对所学知识特别感兴趣的同学从更深的层面上、在更广的视野中分析问题,了解相关知识的发展过程.总之,新教材中的各个栏目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与作用,我们应要求学生进行全面阅读.
2.要重视文字叙述,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不少学生在阅读化学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就不太重视,一扫而过.实际上化学课本中的表格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化学课本中的插图则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插图.此外,我们还应给学生介绍各种化学工具书,并教会他们在阅读中能正确查阅化学工具书中的各种表格、插图.
3.阅读过程既要注意面面俱到,但又要体现重难点突出.在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把重点、难点用笔作出不同的标记,提高自己听课的针对性.另外,阅读完整节的教材,还应像总结语文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一样,能归纳出所阅读知识的整体框架,从而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
三、课后应用,使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得到升华
在课后练习题的设置中,可以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和本节知识相关的信息给予题,教给同学们如何通读题目,获取信息,完成解答信息题的首要的也是关键的一步.很多题目,特别是以文字叙述方式给予信息的题目,不仅篇幅长,而且信息隐含,并且还有可能提供一些无用信息,这就更要求学生能快速阅读、准确、全面地获取有用信息,排除干扰信息,通过模仿、转换、迁移、联想、类比、筛选等方法的灵活运用,迅速达到解题目的,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多次有效的训练才能完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化学教学中一项长期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始终抓住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从慢速度到快速度、从低要求到高要求、从扶着走到放手走的训练,逐步使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一、重视课前阅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前阅读,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预习.对于预习,我们绝大多数化学教师都非常关注.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为此,我们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要有明确的阅读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更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可将这些要求编成具体的问题并印在预习学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例如:鲁科版《必修2》第三章第3节“饮食中的有机化学”这节课,我们可以在预习学案中以表格或框图的形式让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填充:乙醇、乙酸、酯与油脂、糖类、蛋白质等的分子式、结构简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内容.同学们想要完成表格,必须认真的阅读课本,而完成了这个表格,这节课的内容也就基本掌握了,老师在课堂上也就不必面面俱到,只需突出重点讲解就可以了.
2.要加强检查,帮同学们养成课前阅读的习惯.为了使学生在课前能认真阅读并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严格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开始时,教师必须收卷检查,不让任何一位没有完成阅读要求的学生蒙混过关.一段时间后,教师可通过同学们相互检查、教师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教师可采用学生自我检查、教师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学案,也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经过一个时期的严格要求,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二、指导课堂阅读,注意阅读方法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已广泛地被我们广大教师所接受.那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又怎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要重视黑体字,但也不能忽视小体字.新版教材的编排可以说是丰富多彩,一些重要的概念往往以黑体字出现,足以引起同学们的重视,但也有许多非常重要的栏目是以小体字的形式出现,甚至编排到了正文的旁边,譬如新知识引入之前的“联想.质疑”它里面许多有趣的问题为同学们营造了有意义的学习情景,鼓励同学们联想已有的经验和熟悉的事物、现象,从中发现问题,明确学习方向,可谓不可不读.另外,像“思维历程”的阅读,可以使同学们了解一些重要的化学理论思想是如何提出、如何发展、又是如何被实验证明的,这对于培养大家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价值.再如像“追根寻源”、“拓展视野”和“学海无涯”引导对所学知识特别感兴趣的同学从更深的层面上、在更广的视野中分析问题,了解相关知识的发展过程.总之,新教材中的各个栏目都有其独特的功能与作用,我们应要求学生进行全面阅读.
2.要重视文字叙述,但更要重视表格、插图.不少学生在阅读化学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就不太重视,一扫而过.实际上化学课本中的表格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化学课本中的插图则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插图.此外,我们还应给学生介绍各种化学工具书,并教会他们在阅读中能正确查阅化学工具书中的各种表格、插图.
3.阅读过程既要注意面面俱到,但又要体现重难点突出.在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把重点、难点用笔作出不同的标记,提高自己听课的针对性.另外,阅读完整节的教材,还应像总结语文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一样,能归纳出所阅读知识的整体框架,从而使知识条理化、网络化.
三、课后应用,使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得到升华
在课后练习题的设置中,可以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和本节知识相关的信息给予题,教给同学们如何通读题目,获取信息,完成解答信息题的首要的也是关键的一步.很多题目,特别是以文字叙述方式给予信息的题目,不仅篇幅长,而且信息隐含,并且还有可能提供一些无用信息,这就更要求学生能快速阅读、准确、全面地获取有用信息,排除干扰信息,通过模仿、转换、迁移、联想、类比、筛选等方法的灵活运用,迅速达到解题目的,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多次有效的训练才能完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是化学教学中一项长期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始终抓住课前、课堂、课后三个环节,对学生进行从慢速度到快速度、从低要求到高要求、从扶着走到放手走的训练,逐步使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得到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