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标准已经开始实施,这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新的课程改革,不光需要有改革意识的数学教师认真研读,接受各种教师培训,从而体会新课程标准体系中所包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关键字: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终身学习能力;科学方法;自信心。
【分类号】G623.5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求:“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高一学习立体几何时,许多学生都缺乏立体感,空间想象力较差,所以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亲自做模型,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正三菱锥,正四棱锥,正方体,长方体,正三棱柱,圆柱,圆锥等常见的几何体。通过自己动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讲锥体体积公式时,在原有学习柱体体积公式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让学生分小组做实验,找来棱柱的实物让学生按要求分割成三个三棱锥,其中包括‘等底等高’和‘1/3’两个要点。以前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是全班同学看教师示范操作,一段时间后,学生总是丢三落四,而通过实验,效果就不一样,可有效强化学生对‘等底等高’和‘1/3’两个要点的理解和记忆。
科学精神不是天生的,搞研究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学生亲身经历,提出猜想,分析判断,动手实践,观察记录,收集整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其中学生获得了直接的实践经验,尝试,经历了基本科学方法和过程。
科学精神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源泉,科学研究是一种艰苦的探索劳动,它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气,需要对科学的巨大热忱,也需要自由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创新思维。为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使学生爱科学,崇尚科学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手机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及时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所以我们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这期间所体会出来价值是:强调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取材,注重学生主题性的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使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思想‘教学做合一’,他倡导教育学生从小及动手又动脑。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构建充满生机的教学。
因此,当代学校的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学科知识的传承,也不应局限于科学能力的提升,更应提高高度重视以求精神与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科学精神培养,应该重视并实现科学精神与数学科学的紧密结合,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學知识,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能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改善的现代小康社会公民应有的科学素养。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首先必须抓住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这一关键环节。数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数学作为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又是发展人的思维,提高人智力的有力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文化,还是提高人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数学无疑应当是科学精神的精髓,求实精神与创新精神则是科学的集中体现。
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里,我们要通过数学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独立思考的科学习惯;精心设计联系和问题,培育学生优异的科学思维;运用范例教学,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创造研究机会,让学生形成科学研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从而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过程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试验,观察,发问,和说理,使学生发现世界的美丽,发现自身的聪明才智,克服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提高实践能力,终生学习能力。
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和求实精神,就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参与,打破传统课堂的呆板模式和严肃的气氛,给学生更多的活动与交流的自由,利用班级授课,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倡导学生建立‘主动参与,乐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以实现创新思维的循序发展。
假期我留了一个作业,让学生按小组了解贷款买房有关事宜,并写出详细报告,评出优秀小组,然后再讲数列部分知识时,有关分期付款问题,就以学生的调查报告为例讲解数列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且非常感兴趣。在此过程中学生收集处理数据能力得到了培养,并且获得了直接的时间经验,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增强了合作意识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知识本身。
此外,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行为,具体内容包括:从注重智力的发展转向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行为中得以充分体体现;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改革评价学生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学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等。
人生的积极态度 “贵在参与”,教学也不例外。因此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也好,在课题研究中也好,每个教师都应在心中常存这样六个字:一是“学生”,即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即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的、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的教师要把课堂当作学生获得知识的海洋、培养能力的圣地、生动活泼发展的晴空,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调度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数学教学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张顺燕.关于数学教学的若干认识[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1):3-5.
[2] 余爱军.分析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5):188-188.
关键字: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终身学习能力;科学方法;自信心。
【分类号】G623.5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求:“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在高一学习立体几何时,许多学生都缺乏立体感,空间想象力较差,所以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亲自做模型,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正三菱锥,正四棱锥,正方体,长方体,正三棱柱,圆柱,圆锥等常见的几何体。通过自己动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讲锥体体积公式时,在原有学习柱体体积公式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让学生分小组做实验,找来棱柱的实物让学生按要求分割成三个三棱锥,其中包括‘等底等高’和‘1/3’两个要点。以前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是全班同学看教师示范操作,一段时间后,学生总是丢三落四,而通过实验,效果就不一样,可有效强化学生对‘等底等高’和‘1/3’两个要点的理解和记忆。
科学精神不是天生的,搞研究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学生亲身经历,提出猜想,分析判断,动手实践,观察记录,收集整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其中学生获得了直接的实践经验,尝试,经历了基本科学方法和过程。
科学精神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源泉,科学研究是一种艰苦的探索劳动,它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气,需要对科学的巨大热忱,也需要自由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创新思维。为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使学生爱科学,崇尚科学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手机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及时让学生以更科学的方法学习知识,所以我们强调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学习态度的培养,这期间所体会出来价值是:强调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取材,注重学生主题性的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使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思想‘教学做合一’,他倡导教育学生从小及动手又动脑。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构建充满生机的教学。
因此,当代学校的数学教学不应局限于学科知识的传承,也不应局限于科学能力的提升,更应提高高度重视以求精神与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科学精神培养,应该重视并实现科学精神与数学科学的紧密结合,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學知识,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能以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改善的现代小康社会公民应有的科学素养。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首先必须抓住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这一关键环节。数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数学作为一门思考性很强的学科,又是发展人的思维,提高人智力的有力手段;数学作为一种文化,还是提高人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数学无疑应当是科学精神的精髓,求实精神与创新精神则是科学的集中体现。
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里,我们要通过数学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独立思考的科学习惯;精心设计联系和问题,培育学生优异的科学思维;运用范例教学,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创造研究机会,让学生形成科学研究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从而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过程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试验,观察,发问,和说理,使学生发现世界的美丽,发现自身的聪明才智,克服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提高实践能力,终生学习能力。
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和求实精神,就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参与,打破传统课堂的呆板模式和严肃的气氛,给学生更多的活动与交流的自由,利用班级授课,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有组织,有指导的互教,互学,互帮活动,倡导学生建立‘主动参与,乐与探究,交流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以实现创新思维的循序发展。
假期我留了一个作业,让学生按小组了解贷款买房有关事宜,并写出详细报告,评出优秀小组,然后再讲数列部分知识时,有关分期付款问题,就以学生的调查报告为例讲解数列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学生很容易接受,并且非常感兴趣。在此过程中学生收集处理数据能力得到了培养,并且获得了直接的时间经验,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增强了合作意识学习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加注重学习过程,而不是知识本身。
此外,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行为,具体内容包括:从注重智力的发展转向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行为中得以充分体体现;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培养学生多种思维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改革评价学生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学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等。
人生的积极态度 “贵在参与”,教学也不例外。因此 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也好,在课题研究中也好,每个教师都应在心中常存这样六个字:一是“学生”,即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即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的、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的教师要把课堂当作学生获得知识的海洋、培养能力的圣地、生动活泼发展的晴空,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调度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数学教学工作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张顺燕.关于数学教学的若干认识[J].数学教育学报,2004,13(1):3-5.
[2] 余爱军.分析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3,(15):18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