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这一基本要求,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从五个方面对“党的领导”的科学内涵进行阐述。
关键词:党的领导 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十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自觉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党的领导是包含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的全方位领导。
1.基本含义
要坚持党的领导,首先必须搞清楚领导以及党的领导的含义。按照现代汉语的理解,领导,即引导、带领之意。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党的领导特指中国共产党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引导和导向作用。由此看出,党的领导本质上是对阶级、群众的引导、指导,而不是向群众发号施令、强制要求群众执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无产阶级要获得自身的解放,必须靠自己进行斗争。但是,无产阶级在实现自身解放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领导和向导是根本不可想象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就是要发挥这种引导作用,就是要向人民群众指出奋斗的方向,启发群众的觉悟,并领导他们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共同奋斗。从根本上说,党的领导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党的领导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含义和内容不尽相同。在早期共产党人眼里,党的领导指的是一种引导、指导作用。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就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过程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抗战时期,为了巩固和加强党对军队、政府以及民众团体的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党的一元化领导。“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他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和民众团体。”各级党委“应当是该地区的党政军民的统一的领导机关”。党的一元化领导本质是党委领导一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党的一元化领导在各级各类机关中得到贯彻,党的领导变成了权力领导。毛泽东曾对党委领导有个形象化的说明,“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办也有决,不离原则。工作检查,党委有责。”他还说:“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都是一元化,党政不分。具体执行和细节决策属政府机构及其党组。”然而,党的领导在实践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和失误。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开始,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等弊端随之逐渐暴露,直至“文革”期间,“一元化”的革委会更是将党政不分发挥到了极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教训,对党的领导内涵进行了重新思考。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中明确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但后来一段时期不少人忽视了“思想”领导的一面。十四大以后,全党对党的领导的内涵有了一致性看法。“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成为此后各部《党章》中的固定化表达。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修订后的《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十八大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堅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2.政治领导
党的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党的政治领导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所谓政治原则的领导,就是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出发,制定既符合客观实际,又充分反映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要确定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必须遵守的根本政治原则。所谓政治方向的领导,就是党依据一定的政治原则,指明长远的奋斗目标和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使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奋斗目标不断迈进。所谓重大决策的领导,就是党根据特定时期党的路线和方针,制定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实现党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工作的领导。简而言之,党的政治领导的核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要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选择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离不开对国情的正确认识。毛泽东曾经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中国社会,明确指出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党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带领群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也离不开认识国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中国国情,明确指出当前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与此同时,国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正确认识国情需要关注基本国情不变情况下的阶段性特征,只有如此,才能制定符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社会保持快速持续平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这与我们党科学全面认识国情具有密切关系。 要实现党的政治领导,需要正确处理党与国家政权、社会生活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实行统一领导。但这并不意味着党统一管理国家各方面大小事务,这样不但不会增强党的领导,反而会削弱党的领导。党组织与国家政权性质不同,职能各异。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国家政权的领导者;国家政权是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组织,二者的性质不能混同。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要领导国家政权,实践上不可避免地要同国家政权组织发生关系,但这种关系决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不能对国家政权发号施令,党不能干涉、包办非党组织的一切事务。党的政治领导是通过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的,党的政治领导是政策的领导,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人大、司法和政协的积极性。党与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的关系也是这样。这样做,并不是削弱党的领导,相反是加强党的领导。
3.思想领导
党的思想领导就是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创新党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群众;就是要引导群众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种复杂问题;就是要使人民群众认识和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思想领导主要通过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来实现。
要实现党的思想领导,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创新。这是实现党的思想领导的首要前提。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不竭源泉。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不仅对革命运动不能提供指导作用,相反还会对革命带来严重的消极后果。
中国共产党人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老祖宗不能丢,又根据中国实际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革命和战争的时代背景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国家迈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抓住“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总结国外发展实践,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思想。正是由于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显示出持久的生命力;正是由于我们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
4.组织领导
要实现党的组织领导,必须具有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是党的组织领导中的核心因素。有没有一批政治性高、素质能力强的干部对于坚持党的组织领导至关重要。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非常重视干部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之后,党的各级干部成为国家各条戰线上的领导者和指挥者,干部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要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重任,必须更加重视干部的作用。这其中,正确的干部路线至关重要。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德才兼备的干部任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所谓“德”就是对共产主义有着坚定的信念,对党组织无比信任,对人民无限忠诚;所谓“才”就是有独立工作的能力,或者能独当一面地指挥战争,或能宣传动员组织群众等。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提出干部任用要坚持又红又专的方针。改革开放以来,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我们党提出干部队伍建设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四化”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我们党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一大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干部充实了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力量。
5.根本原则
要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一些根本原则。所谓根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党的领导的全过程的原则,而不仅仅是实现党的某一方面领导的原则。总体而言,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
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是指人们在认识中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它不仅是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和前提,而且是贯彻党的主张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是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生产力不发达等基本条件下进行的。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必须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实际出发来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样离不开中国的实际。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要求必须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来实现党的主张,同时客观实际的不断变化也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做到因时制宜。只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才能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 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政治组织,要实现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简而言之,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就是要充分体现党的民主作风,发挥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只有如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同时,民主并不是无原则的民主,而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党的一切决策一经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党的政策,坚决维护全党大局。全体党员要始终做到个人服从党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只有如此,党的主张才能坚决贯彻到底。民主集中制贯穿于党的领导的过程的始终,要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
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传家宝。坚持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党的领导中的根本体现。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根本要求。作为无产阶级群众型政党,党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广大党员必须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实际情况,倾听群众的要求,向群众学习经验,形成群众的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只有如此,党才能更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党的主张才能更好地体现党心民意。否则党就会脱离实际,就会沾染上官僚主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不仅依靠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最根本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主张的贯彻必须坚持到群众中去,把集中起来的人民群众的要求再拿到群众中去作广泛深入的解释,并在实践中加以修正,最終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经过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才能更加巩固。
参考文献
【1】刘德威:《列宁党的领导思想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硕士论文。
【2】吴奎彬:《论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山东省青年干部管 理学院学报,2004年1月。
作者简介:唐文婷(1984-),女,汉族,江苏大丰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7级伦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伦理学。
关键词:党的领导 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中国这样的大国,要把十几亿人口的思想和力量统一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由具有高度自觉性、纪律性和自我牺牲精神的党员组成的能够代表和团结人民群众的党,没有这样一个党的统一领导,是不可能设想的。党的领导是包含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的全方位领导。
1.基本含义
要坚持党的领导,首先必须搞清楚领导以及党的领导的含义。按照现代汉语的理解,领导,即引导、带领之意。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党的领导特指中国共产党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引导和导向作用。由此看出,党的领导本质上是对阶级、群众的引导、指导,而不是向群众发号施令、强制要求群众执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无产阶级要获得自身的解放,必须靠自己进行斗争。但是,无产阶级在实现自身解放的过程中,没有一定的领导和向导是根本不可想象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就是要发挥这种引导作用,就是要向人民群众指出奋斗的方向,启发群众的觉悟,并领导他们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共同奋斗。从根本上说,党的领导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产阶级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
党的领导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含义和内容不尽相同。在早期共产党人眼里,党的领导指的是一种引导、指导作用。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就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过程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抗战时期,为了巩固和加强党对军队、政府以及民众团体的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党的一元化领导。“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他应该领导一切其他组织,如军队、政府和民众团体。”各级党委“应当是该地区的党政军民的统一的领导机关”。党的一元化领导本质是党委领导一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党的一元化领导在各级各类机关中得到贯彻,党的领导变成了权力领导。毛泽东曾对党委领导有个形象化的说明,“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党委决定,各方去办。办也有决,不离原则。工作检查,党委有责。”他还说:“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都是一元化,党政不分。具体执行和细节决策属政府机构及其党组。”然而,党的领导在实践中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和失误。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初期开始,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等弊端随之逐渐暴露,直至“文革”期间,“一元化”的革委会更是将党政不分发挥到了极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教训,对党的领导内涵进行了重新思考。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中明确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但后来一段时期不少人忽视了“思想”领导的一面。十四大以后,全党对党的领导的内涵有了一致性看法。“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成为此后各部《党章》中的固定化表达。党的十七大通过的修订后的《党章》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必须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的十八大指出:“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堅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2.政治领导
党的领导首先是政治领导。党的政治领导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所谓政治原则的领导,就是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出发,制定既符合客观实际,又充分反映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是要确定全党和全国人民都必须遵守的根本政治原则。所谓政治方向的领导,就是党依据一定的政治原则,指明长远的奋斗目标和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使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奋斗目标不断迈进。所谓重大决策的领导,就是党根据特定时期党的路线和方针,制定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实现党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工作的领导。简而言之,党的政治领导的核心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要实现党的政治领导,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选择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离不开对国情的正确认识。毛泽东曾经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中国社会,明确指出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党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引下,我们党带领群众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也离不开认识国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中国国情,明确指出当前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与此同时,国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正确认识国情需要关注基本国情不变情况下的阶段性特征,只有如此,才能制定符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社会保持快速持续平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这与我们党科学全面认识国情具有密切关系。 要实现党的政治领导,需要正确处理党与国家政权、社会生活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实行统一领导。但这并不意味着党统一管理国家各方面大小事务,这样不但不会增强党的领导,反而会削弱党的领导。党组织与国家政权性质不同,职能各异。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国家政权的领导者;国家政权是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组织,二者的性质不能混同。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要领导国家政权,实践上不可避免地要同国家政权组织发生关系,但这种关系决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党不能对国家政权发号施令,党不能干涉、包办非党组织的一切事务。党的政治领导是通过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的,党的政治领导是政策的领导,应该充分发挥政府、人大、司法和政协的积极性。党与社会团体、经济组织的关系也是这样。这样做,并不是削弱党的领导,相反是加强党的领导。
3.思想领导
党的思想领导就是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创新党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群众;就是要引导群众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种复杂问题;就是要使人民群众认识和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思想领导主要通过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来实现。
要实现党的思想领导,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创新。这是实现党的思想领导的首要前提。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不竭源泉。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不仅对革命运动不能提供指导作用,相反还会对革命带来严重的消极后果。
中国共产党人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强调老祖宗不能丢,又根据中国实际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革命和战争的时代背景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抓住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这一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国家迈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抓住“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根本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总结国外发展实践,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思想。正是由于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显示出持久的生命力;正是由于我们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奋斗。
4.组织领导
要实现党的组织领导,必须具有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是党的组织领导中的核心因素。有没有一批政治性高、素质能力强的干部对于坚持党的组织领导至关重要。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非常重视干部工作,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之后,党的各级干部成为国家各条戰线上的领导者和指挥者,干部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要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重任,必须更加重视干部的作用。这其中,正确的干部路线至关重要。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德才兼备的干部任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所谓“德”就是对共产主义有着坚定的信念,对党组织无比信任,对人民无限忠诚;所谓“才”就是有独立工作的能力,或者能独当一面地指挥战争,或能宣传动员组织群众等。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提出干部任用要坚持又红又专的方针。改革开放以来,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我们党提出干部队伍建设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四化”方针。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我们党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一大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干部充实了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力量。
5.根本原则
要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一些根本原则。所谓根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党的领导的全过程的原则,而不仅仅是实现党的某一方面领导的原则。总体而言,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
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思想路线,亦称认识路线,是指人们在认识中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形成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它不仅是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和前提,而且是贯彻党的主张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是在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生产力不发达等基本条件下进行的。党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必须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实际出发来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对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实际出发。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样离不开中国的实际。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要求必须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来实现党的主张,同时客观实际的不断变化也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做到因时制宜。只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才能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 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政治组织,要实现党的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简而言之,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就是要充分体现党的民主作风,发挥广大党员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只有如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同时,民主并不是无原则的民主,而是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党的一切决策一经通过,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党的政策,坚决维护全党大局。全体党员要始终做到个人服从党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只有如此,党的主张才能坚决贯彻到底。民主集中制贯穿于党的领导的过程的始终,要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
实现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传家宝。坚持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党的领导中的根本体现。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根本要求。作为无产阶级群众型政党,党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广大党员必须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实际情况,倾听群众的要求,向群众学习经验,形成群众的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只有如此,党才能更好地代表人民的利益,党的主张才能更好地体现党心民意。否则党就会脱离实际,就会沾染上官僚主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不仅依靠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最根本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主张的贯彻必须坚持到群众中去,把集中起来的人民群众的要求再拿到群众中去作广泛深入的解释,并在实践中加以修正,最終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经过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才能更加巩固。
参考文献
【1】刘德威:《列宁党的领导思想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硕士论文。
【2】吴奎彬:《论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山东省青年干部管 理学院学报,2004年1月。
作者简介:唐文婷(1984-),女,汉族,江苏大丰人,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07级伦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元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