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有效性的思考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l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探究的方式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既是“做中学”强调的核心思想,也是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的必然之选,更是实现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必需。但目前的假探究的现象十分严重,怎样切实改革科学探究活动中接受性知识教育,以实现探究活动中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核心追求。
  关键词
  科学探究 探究材料 探究过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新的理念,新的目标,新的教法,改变了传统科学教育“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片面倾向,走向了“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活动,教师由教变成不教,不再“惟我独尊”;幼儿由不做变为做,自主地探索,课堂异常热闹,然而,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透射出了放任与浮躁。冷静思考,发现那些已经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动手实践、合作学习在理解上还存在一些误区,使科学探究活动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
  一、科学探究活动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1.探究材料的无结构性。
  材料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依托,而材料必须具有结构性,既要揭示与所探究的现象有关,尽量排除无关的干扰因素,体现材料的科学性,又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幼儿有能力发现相关问题,体现材料的生活性。如《比较水的多少》,教师为了能让幼儿用更多的方法比较水的多少,准备了大量的实验材料,其中有平时幼儿不常见的漏斗、秒表、天平等。活动时,幼儿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用天平和漏斗上,不但费时费力,还完全偏离了目标。
  2.探究过程的验证性。
  在探究活动要重过程、轻结果的指导下,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孩子动手操作了,就是注重的过程,所以,教师往往把活动设计成操作任务,成了实验的验证活动。如在《哪些东西能运水》活动中,教师就设计了三个实验任务,即实验一:哪些东西能运水,哪些东西不能运水?实验二:哪些东西更适合运水?实验三:组合运用多种材料来运水?
  3.探究结果的同一性。
  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只是讲评实验成功的,很少去触碰不成功的,并不是教师没有观察到,而是有意回避,一方面,教师为了完成预定的计划,另一方面,教师没有把握,没有能力去处理与预设不相符的结果,所以,教师往往对预设以外的结果是“视而不见”或“不予理睬”,使探究结果出现了同一性。
  二、科学探究活动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1.课前准备要精心,保证探究的效度。
  课前准备要求教师把精力放在备教材、备材料上。
  备教材:虽然,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但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于用探究的方式,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课前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如果教材只蕴含一些事实性的知识,如:动物的外表、树木的形状等,这些知识只要通过观察,就能让幼儿了解的,就没有必要设计成探究活动;如果教材具有重要方法和方法论意义,那必须设计成探究活动,例如如何使热水冷得快。这样的教材,不仅能让幼儿通过使用不同的方法,了解有关热水变冷的简单的物理现象,而且在探究过程中能够使幼儿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
  备材料:要充分考虑材料的优化组合与材料适时使用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材料,选择哪些材料,准备多少数量,反复斟酌哪些材料是必须的,是指向核心概念的,哪些材料容易引起幼儿无关注意,可有可无的;何时呈现,以何种方式呈现。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充分思考,反复预操作,这样才能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
  2.探究过程要讲“究”,提高探究的深度
  探究活动不仅要“探”,更要讲“究”,《纲要》告诉我们,科学教育是让孩子亲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体验发现的快乐。要有所发现,就必须有思维的成分。所以,探究活动不仅仅只是让幼儿体验了、动手了,就是探究了,而是,不仅要动手活动,更要动脑活动,简单说,探究活动就是动手的学习活动,最关键的是学会思考。究是目的,探只是过程和手段,它是一种边想边做,一种不断对照自己假设的做和想,是全程伴随的,而不是点状式、即时性的。
  3.探究结果要真实,确保探究的信度。
  科学探究活动要求我们重过程不重结果,这里的结果,是针对传统科学教育中对知识概念的掌握,其实,任何只注重过程,不关注幼儿能力发展的探究,(如幼儿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知识与搜集信息的能力等)都是不适宜和低效的。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科学探究活动,必须既重视过程,又要注重结果,而且这种结果是和幼儿的成长有关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探究结果一定要真实,要可信。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教师说:“那些幼儿成功了”,这虽然能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但也暗示着幼儿,成功就是探究的唯一结果,让他们觉得,只有成功才是表现好的标准。因此,幼儿在操作中就会关注自己是否达到了教师的标准,而不关注自己的实验过程,甚至有的幼儿为了成功,还有作假的行为。如大班科学活动《纸绳的力量》中,教师让幼儿用餐巾纸提起2千克的饮料瓶,幼儿操作后,教师问:“哪些幼儿成功了”,其中的2位幼儿直接用手指帮忙提起了饮料瓶,这样的操作活动,至少在这2位孩子的心目中缺少了可信度,久而久之,又怎样能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呢?如果教师提出这样的实验要求:“我们用餐巾纸提起饮料瓶,会有怎样的结果呢?”这样孩子就会关注自己的实验过程,实验的结果也不是唯一,并能真实大胆、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对幼儿来说,他们的每一种操作的结果都是一种发现,从而逐步养成注重证据、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其他文献
初次接触绘画日记,觉得很新鲜,有点像我们童年看的小人书,漂亮简洁的画面,配上简短的文字,构成了一幅图文并茂的作品。自从接触了绘画日记这个画种,收获最大的就是它改变了教师对幼儿绘画的解读,促进了教师各方面的不断成长。  一、绘画日记活动让教师更懂幼儿的画  (一)色彩的运用更能让教师感受作者的情绪  参观学习时,看到其他幼儿园的幼儿作品时,老师们都会驻足欣赏一番,开始我们是用成人的眼光去感受孩子这稚
期刊
以“激发幼儿探究欲望,引导幼儿参与探究乐趣”为科学领域目标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带来了幼儿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成为指导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过于使用指令性的目标而禁锢了幼儿的主动思维,往往过于关注教学的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对幼儿科学素养提升的重要性。以下笔者就重新审视幼儿科学教育后发现的几个关键点进行详细阐述。  一、正确看待科学教育
期刊
我园儿童博物馆里的每件宝贝都是孩子、家长和老师一同收集的,这里有我们喜欢的宝贝——可爱的闹钟、吃饭的小勺子、小碗;这里有孩子感兴趣的宝贝——各种各样的夹子、衣服上的纽扣;在这里用好奇的眼睛、探索的双手、灵敏的耳朵去看一看、摸一摸、听一听,这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孩子将在这里不断地探索、寻觅……  从孩子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孩子的兴趣点,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解读孩子在这些材料摆弄中在干什么,每一个孩子对自己
期刊
摘 要  以瑞吉欧教育理念为前提,以小班幼儿已有经验为依据,以满足小班幼儿的情感需求为起点,选择和调整区角活动内容,拓展活动空间,生成、延伸、深化教育主题,从而促进幼儿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瑞吉欧教育 区角活动 活动主题 幼儿发展  区角活动,作为一种可供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操作性游戏活动,以其特有的活动形式为幼儿所钟爱。而倡导“以幼儿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瑞
期刊
“舞是动的画,画是静的舞”。 舞蹈是用人体作画,美术则是用静态的画面来表现出心中的世界。舞蹈和美术一样,要讲究匀称与均衡,调和与对比、透视与层次等原则。舞蹈作为一种用人物肢体语言来表现情感的艺术,经常出现在美术作品中。而雕塑、绘画等也经常给古典芭蕾与现代舞蹈家的创作以启示。两种艺术同以人物形体为媒介,时常呈现相似与不同的形态,值得关注研究。那么,美术与舞蹈整合的意义究竟何在呢?  一、美术与舞蹈二
期刊
材料是物质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活动的物质载体,新《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的选取与投放同幼儿活动的兴趣有着直接的联系。材料选择得好、投放得巧,能够使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获得多种经验,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促进身心与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幼儿科学活动中材料的有效选取,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
期刊
摘 要  幼儿文学作品是幼儿重要的精神食粮,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可见对幼儿进行文学作品欣赏有其必要性。但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生活经验较贫乏,欣赏水平很低,导致一些问题出现,但只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恰当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文学作品欣赏,同样会收到一定
期刊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的需求不断提高,舞蹈这门艺术将被更多人认识、接受、认可,并喜欢。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舞蹈教育则是通过教授这门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幼儿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对舞蹈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初步的鉴赏力、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健康的体魄,健康人格和健康的个性的形成,促进全面发展。  一、幼儿舞蹈对幼儿全面发展起着积
期刊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所以,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在社会对人的要求,是其融入社会的前提,这就需要幼儿具备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  新《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及“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的观点。小班幼儿由于从家庭的氛围转入新的集体,接触到更多的人,他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有了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交往活动更加广泛深入,所以他们似乎还缺乏
期刊
当一次快乐的创造性游戏玩了较长一段时间,而且大部分孩子已不专心自己的“工作”时,老师就应该考虑到这次游戏活动已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那么该怎样结束呢?  结束工作是创造性游戏很重要的一环,它包括教师对游戏的评价和幼儿对游戏用具的整理过程。以往我们大部分教师比较重视让幼儿自己收拾东西,但对游戏的评价重视不够。一次好的游戏活动只有通过教师对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给予评价,才能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激发幼儿再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