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缰之马”的率性与高僧大德的灵魂之舞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f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说:“如果人有来世的话,我愿意出生在中国新疆那个多个民族、多种文化交汇的龟兹地区。”2013年5月15日,受在龟兹故地工作多年的文友卢法政先生之邀,我就飞赴汤因比渴望再生的龟兹地区。上午9点多,客机准时在微雨中呼啸起飞,似乎沿祁连山披挂着冰雪玉衫的脊梁一线飞越河西走廊,又横穿漫漫沙碛,数过不知多少道雪山与沟壑,便稳稳降落到乌鲁木齐地窝铺机场。等一阵,与《丝绸之路》杂志社新疆办事处主任王定汇合,登机,飞越白雪皑皑、波澜壮阔的天山,抵达库车机场。刚落地,新和县委宣传部的朋友就来电话。出机场,乘车驰往新和县。沙漠腹地涌来的热浪浓厚灼人,即便开着车窗,也还是挥汗如雨。我一边拭汗,一边尽情打量路边荒地,逶迤远山,以及四周被哨兵样树木守护的庄稼地。我对新疆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情有独钟。多年来,常常以文字为马,在天山南北古老大地、沙漠、昆仑山、冰峰、风格各异的大小河流、知名或不知名的村镇间徘徊,漫游,思索。如今,一些曾经活跃在精神领域内的地名开始变得真实可感。
  下榻新河饭店,稍事休息,即请新和县宣传部、旅游局的朋友带我们考察有着制作乐器传统的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晚上,卢法政先生风尘仆仆,自阿克苏赶来。相见甚欢。海聊古今人事,探讨文字章句。兴之所至,新和县朋友邀请我们到新近建成的班超广场游玩。时近22点,内地早已星河灿烂,这里的太阳却依然在天。聚渭干河水形成的人工湖碧波荡漾,清澈可鉴。卢法政先生指着赫然醒目、恐龙般趴伏的却勒塔格山说:“渭干河上游,以骆驼脖子峡谷为界,以上叫木扎提河,以下叫渭干河,有时,坐在飞机上能看见骆驼脖子!”忽然想起飞机降落过程中似乎看到陡如刀削的峡谷,来不及仔细感受,因为大块大块雄山似的云团整体移动,惊心动魄,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现在推想,渭干河源头——“骆驼脖子”应该就在云山与峡谷交响的地带。谈话间,太阳沉落,激荡起壮阔绚丽的晚霞,状如《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翼若垂天之云”,与渭干湖及周边高楼交相辉映,大气磅礴。这幅图景,为新和第一天的游历划上一个巨大的惊叹号。
  5月16日上午,参观龟兹文化博物馆,拜诣大唐柘厥关遗址,又逆渭干河而上,观瞻正在实施保护工程的库木吐拉石窟群和曾经为新和县做出巨大贡献的库木吐拉水电站。返回时,在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塔什艾日克乡文化馆驻足,观赏了由老人们表演的新和赛乃姆。下午,冒着酷热,穿越生生不息的农田荒野,考察了通古孜巴什古城、玉奇喀特古城等,历史与现实,漫漶不清;5月17日,三过塔里木河,穿越胡杨林,试探性闯进沙漠,绕道阿拉尔,晚抵阿克苏;5月18日,凝望蓝天下神圣的托木尔冰峰及天山雄姿,畅游神木园,观瞻温宿水稻田。连续几天,以考察新和为主,兼及周边,马不停蹄,感受丰沛,不一而足。龟兹故地,汉唐重镇,目之所及,举凡一砖一瓦,一歌一舞,都引发无限遐思。打开电脑,激情如同肆意驰骋的塔里木河,不可遏止。借故阅今,念天地之悠悠,感文化之绵绵,遂成自然新和、文化新和两记,作为对文化圣地的献礼!
  自然新和:雄强壮观天地间
  新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东部,天山中部南麓却勒塔格山脚下,县境东西长136公里,南北宽91公里,维吾尔、汉、回、哈萨克、柯尔克孜、满、壮、锡伯、俄罗斯、东乡、撒拉、朝鲜等12个民族16万人快乐自在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如果有充足时间,骑一头脾气好、有韧性的毛驴,以最缓慢的节奏游走于古老村落之间,细究每个民族的来龙去脉,定然能整理出一部生动鲜活、波澜壮阔的民族变迁史。但那古典幸福的支撑点难以追寻,只能从自然地理雄强与优美共存的卓越风姿中梳理一下历史变奏的脉络。
  新和原名“托克苏”,维语意为“水多”。民国时,因为“托克苏”与“托克逊”发音几乎相同,常常发生邮件错投现象,因此,当局者更为今名。这一改,邮件不再误投,但“托克苏”望文生义的地理特点及形象生动的浪漫气质损失殆尽,甚为遗憾。近邻蠢蠢欲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区,有水即有生命,野生动物、植物,蜉蝣、蝇虫都不拘一格,竭尽所能,将水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而水多,则能造就近乎豪华的繁荣。新和县境有塔里木河及其支流渭干河流过,水资源异常丰富。因此,古龟兹国将其纳入统辖范围,汉唐军屯,也选择这里。如今,塔里木河、渭干河养育过的一茬人一茬事或化为岁月长河中的缈缈泡影,或化为大地上的断壁残垣,或化为石窟中的精美壁画,或化为至今仍在传承的歌舞,与日新月异发展的现代城市如此和谐地互动,交融,若龟兹王绛宾与其妻乌孙公主重游故地,定感惊异!
  就新和县境而言,历史上的大动脉应该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在南疆,发源于天山、昆仑山的许多河流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就力衰而竭,只有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等超大河流凭借充沛的精力和豪气,浩浩荡荡,一路冲撞,穿越沙漠,汇聚到塔里木河。古突厥语“塔里木”即有河流汇集之意。《清史稿》中记载的塔里木河,系维语,有“无缰之马”和“田地、种田”双重含义。几层意义从不同角度概括了这条南疆母亲河的精神气质和率真性格。尤其是“无缰之马”, 对沙漠地区河流频繁改道的情形描摹得更生动,更传神。考古学家周兴佳先生从南向北一步步踏勘考察,得出结论:沙漠赶着塔里木河向北移动。河海大学教授程其畴教授研究认为,塔里木河从南向北至少“翻滚”了18次。近年来,有些学者通过卫星遥感照片发现,新和县通古孜巴什附近有古老的塔里木故河道。如此看来,塔里木河不止朝着一个方向打滚,也可能从北向南“翻滚”过。无论如何,这匹“无缰之马”的每一次“翻滚”,都会影响到系在其身上的生态系统。经中外学者考古调查,新和县古代人类文化遗址从东汉龟兹它乾城到大唐柘厥关遗址,共有重点文物古迹40处,仅古城和古城遗址就有15处。总面积8223平方公里的新和县境内分布如此多文化遗址——尤其是古城,过于密集。我推测,古城废弃和重建应该与塔里木河不安分及任性“翻滚”有关。
  滋养现代新和的母亲河,则是塔里木河支流渭干河。这条河北接拜城县木扎提河,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称为“龟兹西川水”,唐代地理学家贾耽的《贾耽四道记》又称为“白马河”。渭干河上游山谷地段沟深谷险,峰峦叠嶂,巨流穿行,猛浪激荡,铸就沉雄豪放的精神气质,在库木吐拉石窟群与唐柘厥关段屏息敛容,然后就哗然冲向荒漠平原,形成肥沃的绿洲。我们在新和龟兹文化博物馆参观时看到本地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玉斧等实物,显现着这片绿洲上繁衍生息、打磨文明的早期人类族群的影子。他们也成为新和地理时空中继大河奔流、雪山逶迤、沙漠纵横、林木茂密等独特风貌持续多年后出现的另类景观。由此发轫,新和地理景观与人类创造的第二自然交相辉映,绵延出惊心动魄、委婉曲折、时而辉煌时而暗淡的漫长历史。   如果说4000年前采集、狩猎的古人类在新和县内创造了第一个亮点,龟兹王国则是这片绿洲上当之无愧的第二个亮点。龟兹人民接纳东西方文明,不但在石壁崖面上开凿洞窟,塑造佛像,还利用来自中原的生产技术在渭干河冲积扇平原耕种,利用中原典章制度施行社会管理。接着,第三个亮点出现——那就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轮台县境)设立西域都护府,对天山南北行使军政管辖。直到那时,西域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高大古城。额齐勒克古城、色当古城、当合曼古城、克孜里线古城、布特巴西古城、玉奇喀特古城、大望库木城等拔地而起,遥相呼应,并且在周边配以烽火台、烽燧等军事防卫建筑。我想,当年西域人民对这种由泥土、水、芦苇、红柳、木头、砖块等材料夯筑而成的新颖建筑物充满好奇,甚至忽略了其军事意义。或许,他们的好奇心伴随古城由测量到完工的全过程。当西汉军士举杯欢庆时,他们也载歌载舞,庆祝这种与雪山、冰峰、峡谷、沙漠等迥然有别的人类景观。以后,很长一段岁月里,好奇的各族人民络绎不绝,边远地区的人们也骑乘骆驼、毛驴,不远千里专程来观瞻这座庞然大物并将见闻带回去,说唱给乡邻。在乌垒,西域都护府持续17任。到18任都护李崇,为这段辉煌历史划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由于匈奴军队进逼,17任都护但钦被杀,李崇继任,退保龟兹。督护府治所移至玉奇喀特古城。2013年5月16日下午,我们经过该城遗址旁边的简易公路,驻足观望,唯见坍塌的古城墙基和隐约可见的护城河痕迹,昔日壮观,无法想象。但毫无疑问,这座城池也非等闲之辈。“玉奇喀特”,维语意为“三重城”,由外城、中城、内城三道城廊组成,总面积1.16平方公里,是汉代西域都护府遗址规模最大的古遗存。李崇在内外交困的局势下,坚守八年,直到战死。李崇和他的忠诚将士化为尘埃,永归大地,但当年与他们亲密接触过的一些物件却穿越孤独岁月,重见天日。1928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先生在此考古发掘,收集到大量汉代遗物,发现西域都护李崇铜印“李崇之印”和“常公之印”等重要文物。1953年,又发现“汉归义羌长印”。这些文物处变不惊,默默诉说着当年古城展演的荣耀与惨烈。
  西汉时期建立的古城大多沿袭使用。东汉时期,班超深入西域腹地,曾经居住在它乾城。有学者说起古址在大望库木城。黄文弼先生曾发掘到五铢钱、汉砖及大量生活用具。随着历史的兴衰变化,古城也随之呈现出或意气风发、或颓唐沮丧的精神状态。到唐代,终于迎来另外一次规模宏大的“大地艺术”:筑城(或修补城),大量屯田。这一时期的“作品”有通古孜巴什古城群、托帕西古城、乔拉克古城、排先巴扎乡尤勒滚古城、小尤鲁克古城、且热克古城、阿克提坎古城等。其中,最具代表的当属通古孜巴什古城及其周边屯田遗址。“通古孜巴什”维吾尔语意为“九城之首”,地处大面积的红柳丛中,西临塔里木河,交通便利,它曾为安西都护府军事重地,也是新疆境内现存唐代最大最完整的军事戍堡和屯田遗址。该城四周环绕着艾格买里羊大克协古城、博特巴什古城等八处唐代驻军和屯田的古城遗址,形成总面积达50余平方公里的古城群。通古孜巴什古城雄踞中央,南北瓮城、城墙、马面、角楼等形制至今保存完好。登临依然伟岸高峻的城墙,迎着猎猎漠风,犹感汉唐遗韵在红柳、荒野、及古葡萄园间顽强闪现。
  根据考古文物证实,通古孜巴什古城自汉唐到明清,历代都在使用。这里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马首飞龙石碗”和3000枚铸有开元、大历、建中年号的唐代铜钱,书有“薛行军”、“监军”字样的大陶瓮,李明达借粮契残纸以及木碗、陶器、瓦砾等文物都在恋恋不舍地回味着昔时嘉禾葳蕤的秀丽风采,当然,也夹杂着对历次血腥战事的痛苦追忆。
  龟兹开凿佛窟时代较早,在新和境内,有两处。其一是库木吐拉石窟群。“库木吐拉”维语意为“沙漠中的烽火台”,石窟群分布在渭干河流淌的却勒塔格山谷中,从公元4世纪开始,一直延续到13世纪,蔚为壮观。由于正在维修,5月16日上午,我们只在渭干河峡谷中瞻仰了它们因山势随意布局的外观。著名的“五连窟”尽管饱经沧桑,但繁盛时期的辉煌神韵却依然流溢。
  另外一处佛教遗址是开凿于却勒塔格山前崖面上的托乎垃艾肯石窟。“托乎垃艾肯”,维吾意为“胡杨沟”。这个词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石窟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及生态状况。需要强调的是,那些长年累月不弃不离伴随佛唱的胡杨树,自然而然成为西域的菩提树。龟兹人早期信奉小乘佛教,开凿中心柱形石窟,用于禅修,且绘有释迦牟尼转法轮图、本生故事、比喻故事、因缘故事、供养故事等内容的壁画。石窟形制、绘画风格及石窟周边生态显现出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的最初状态。
  修建于渭干河口两岸的柘厥关遗址,是唐代安西督护府通往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热海道”上的一处重要关隘。据记载,647年,唐大将苏定方指挥的远征军在伊丽水(今新疆伊犁河)、碎叶水(今哈萨克斯坦境内吹河)两次大败西突厥可汗沙钵略,使大唐控制了塔里木盆地,并且成为天山以北、葱岭以西诸国的宗主国。648年,唐军因势建柘厥关,成为龟兹国都境西的重要屏障。柘厥关关城北倚却勒塔格山,南傍渭干河急流,关旁还建有阿奢理贰寺,可以想象当年唐代军事要塞的雄伟险峻和巍峨壮观。当年,唐玄奘西行至此,于此停留数日,与龟兹高僧交流佛学。1907年,伯希和到此掘得佛教壁画、塑像、陶器、各类文书等200余件。1928年,黄文弼也考察了遗址区房屋、城墙、佛塔等,其所著《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中有记载。
  距柘厥关遗址几公里处的库木吐拉水电站,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汛期调解水量,平常发的电,白天,供新和、沙雅、拜城三县人民磨面和粮油加工,晚上,供照明。如今,水库和电站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它曾深刻地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活。如果不是卢法政先生深有感触的提醒,大家很可能忽略。他特意带我们到水库前观瞻其雄姿。他说,电站冲开闸放水时,声震数里,好大的气势!
  回首新和历史,无论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在文明进程中留下了或浓或淡的影迹。如今,却勒塔格山、渭干河、水库、天然沼泽、湖泊、石窟、佛寺、古城、古道、烽燧、墓葬、玛扎、清真寺、热斯特清真老巴扎、托克苏市场、农业绿州、林草区、沙漠、雅丹地貌、网状结构的灌溉人工渠、电网、铁路、公路、现代企业等景观和谐共存,再现古龟兹王国开放包容的大气象大气度!   文化新和:古道遗韵灵魂舞
  人类活动的第一个舞台是自然景观,第二个舞台是人文景观。在以上梳理的新和自然、人文舞台上,人类从古至今,创造出了璀璨瑰丽的文化,彪炳千秋。
  根据考古资料,在新和最早活动的人群是本地土著。他们会不会与4000年前昆仑山北坡生活的羌族人有关?即便没有血缘纽带,定然存在着商业往来。因为这里发现过玉斧。该质地是和田玉,其产地在昆仑山。从昆仑山到新和,横亘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古人类不畏艰险,顺叶尔羌河、和田河、克里雅河等通道,完成穿越壮举。新和土著也可能横穿沙漠到昆仑山采玉,也可能随同运玉工沿塔里木盆地南缘一路向东,远涉青海、甘肃、宁夏、陕西等等,返回时,已垂垂老也,但他们带来的异地传闻和新颖物品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他们由此成为玉石之路最早的开拓者之一。或许,受到这种冒险精神的鼓舞,几位不安于现状的新和“驴友”怀揣和田美玉和馕从新和绿洲出发,探索另外一条路。他们向东经乌垒(新疆轮台县东北)、尉犁(新疆焉耆县南),沿北山(天山山脉)南麓,穿过白龙堆,到敦煌,穿越河西走廊,逶迤行进到陕西、河南、山东等地,抵达东海才返回;或者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尉犁(焉耆)、高昌(吐鲁番)、罗布泊、楼兰、敦煌等地进了河西走廊,最终抵达中原。也有可能,他们向西探索,过喀什,越葱岭,经费尔干纳盆地到达中亚和西亚。无论土著人背井离乡远游,还是外族人沿着天然通道纷沓而至,他们的脚印连片成串,最终缀成早期的贸易道路。漫长历史中失载的成功或不成功的穿越又有多少?世世代代的人在同一条道路上穿行不息,尽管怀着不同目的,尽管被岁月割裂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但他们对沿途所见景观极致美丽、极致荒凉、极致凶险的感受与陶醉,应该非常丰厚。
  塔里木河、渭干河为肥沃土地注入生命,而土地为东来西往络绎不绝的商旅行客提供了充足的资粮。新和文化生态越来越丰富。经过多年酝酿,终于隆重推出西域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明珠:龟兹。这个衍生于游牧民族的古老王国开放包容,接纳吸收,最终发展成为龟兹佛教和龟兹乐舞两种主流文化。
  龟兹佛教对中国佛教的深刻影响,莫高窟、榆林窟、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丝绸之路沿线的雕塑和壁画中随处可见。但最具体、最生动的传播符号当属鸠摩罗什。这位著名高僧大德的父亲鸠摩炎, 出自世袭高位的印度婆罗门族,但对世俗事务厌倦,弃相位,出家修行,东渡葱岭,被龟兹王帛纯迎为国师,逼他与王妹耆婆结婚,生下鸠摩罗什(梵语,意为“童寿”)。具体出生地,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库车苏巴什古城,霍旭初则考证为新和县的玉奇喀特古城。受鸠摩炎影响,耆婆修习佛教。在亲情、人性、佛性、慧性融为一体的家庭里,鸠摩罗什深受熏染,也修炼成一位小乘、大乘兼通的高僧,“道震西域,名被东国”。中原前秦皇帝苻坚仰慕其德,派大将吕光西行远征。吕光率领远征军到龟兹抢夺文化,而阿伽门农率领部队攻打特洛伊只为抢夺美女海伦,中国人爱文化,希腊人爱美女,自古而然。大兵压境,龟兹王帛纯崇信佛教,不擅征战,也不愿看到佛教圣地流血,他选择了出走。吕光立其弟帛震为龟兹王,吕光是位粗鲁的武将,他想出“迫使其骑乘野牛”等种种损招折磨鸠摩罗什,以为取乐。鸠摩罗什平静面对一切。离开龟兹时,他骑乘一匹白马。养育龟兹的渭干河曾被称“白马河”, 鸠摩罗什选择白马,我宁愿相信他在不露痕迹地表达对龟兹的纪念。途经敦煌,白马累死,留下一段美丽传说和白马塔(寺),传承至今。由此可见当时人们对鸠摩罗什的敬仰程度。敦煌曾有过浓厚的崇尚白色的文化心理,例如,敦煌大族阴嗣监自龙勒芦草滩捕获白狼,敬奉武则天,因此受封正议大夫北庭副大都护、瀚海军使兼营田支度等使、上柱国,敦煌陷蕃诗人马云奇著长诗《白云歌》,西汉金山国皇帝张承奉。归义军节度使张承奉在瓜沙地区建立西汉金山国,自称“白衣天子”。这些史实不由得让人诗意地解释为“白马河”对龟兹和鸠摩罗什的影响,进而“牵强附会”为对敦煌的影响。而敦煌是西方文化进入中原的第一道门户,这种影响力的辐射,不言而喻。
  鸠摩罗什继续东行,由于政局变化,他在凉州滞留19年。这段时间,他很好地掌握了华语,也在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找到了最恰当的结合点。当他最终抵达陕西关中草堂寺开始蔚为壮观的译经活动时,能够游刃有余,使译文既生动,又准确。终其一生,呕心沥血。他说:“如果我翻译的经典不违背佛陀本怀,那么,让我的身体火化之后,舌头不烂。”圆寂后火化,果然有舌头舍利。供奉舌头舍利的罗什塔经历战火与地震,至今仍巍然屹立于甘肃武威。
  鸠摩罗什圆寂前的一句话,显示了龟兹人的乐观、浪漫和自信。多少屈辱、误解、磨难从他身上流过,不着痕迹,唯独对佛教的不懈追求及所取得的圣果,欢喜欣慰。鸠摩罗什直到圆寂,骨子里始终都保持着塔里木河与渭干河滋养过的龟兹人的浪漫风格。这种气质,也存在于同为中国佛教史上四大译经家的其他三位著名高僧真谛、玄奘和不空身上。我觉得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能够冲破一切障碍的行为艺术家,其行为及行为结出的艺术圣果在人类文明史上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和智慧的馨香。史料中有关真谛、不空的“浪漫事迹”少见,而玄奘在龟兹的一次“壮举”,却颠覆了人们已经习惯了的庄严高僧形象:公元628年初春,玄奘接受龟兹国王、王后邀请,观赏优美的舞蹈、戏剧和狮子舞,受欢腾气氛感染,他还脱去袈裟鞋袜,与百姓一起跳“苏幕遮”舞蹈。苏幕遮又名乞寒舞、浑脱舞、泼寒胡舞,热情奔放,《文献通考·乐考·夷部乐》说:“乞寒本西国外蕃,其乐大抵以十一月裸露形体,浇灌衢路,鼓舞跳跃而索寒也……”玄奘跳苏幕遮,真是一次灵魂之舞!当年的情景现在无法想象,但那种热烈欢快的场面艺术地再现于昭怙厘寺舍利盒上。1903年日本大谷光瑞探险队和伯希和探险队就从昭怙厘寺遗址处发现和带走不少此类舍利盒。其中,大谷光瑞探险队的渡边哲雄、掘贤雄带走的一个经历半个多纪尘封后,精美的乐舞图像才重见天日。或许,舞者当中的男子形象,就是以龟兹王、玄奘等人为原型,而女子形象,则以王后、公主等女性为模特。玄奘从瓜州“出境”时提心吊胆,险象环生,而在却勒塔格山脚下与龟兹朝野人士一起舞蹈狂欢,两种行为,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   大唐时代,龟兹乐舞盛行于中原,玄奘应该不陌生。他的激情在中原被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点燃,在龟兹,则被自由自在热情洋溢的歌舞激发。人生际遇,随缘随机,该放下时放下,该收起时收起,龟兹狂欢,使玄奘作为一代名僧的形象更丰满,更富魅力。
  实际上,龟兹乐舞早在汉朝就深刻地影响到中原地区及周边王国。史载中的第一位龟兹王为公元前1世纪的绛宾。这位国王年轻有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他娶乌孙公主昆弥翁归靡和汉朝解忧公主之长女弟史为妻。他甚至远渡流沙,长途奔波,朝见汉宣帝。这次著名的外交事件发生在前65年,距今2078年。在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绛宾襟怀阔达,不畏艰险,不瞻前顾后,毅然决然地完成一次旷古穿越,何等浪漫,何等精彩!他带给中原的,不仅仅是奇珍异宝和龟兹乐舞,更多的,是率性的塔里木河精神和慷慨激昂的天山气度。
  当年,随同绛宾东行的使团中,有多少喝渭干河水长大的古新和籍舞男和舞女?又有多少古新和籍龟兹人滞留汉都长安,或漫游九州?汉宣帝赐给绛宾的“车骑旗鼓,歌吹数十人”被带到却勒塔格山南麓的绿洲时,有着怎样的命运?他们的子孙在渭干河畔繁衍生息多少年?通古孜巴什古城中的葡萄园遗址上是否曾经留下过他们健美的身影?这些大多失载。但从散见于史料中的一粒粒文字,可以探测其大概生命轨迹。唐代皇帝喜欢将“龟兹乐”作为文化赠品送给周边民族或国家。例如,《新唐书》记载,709年,中宗李显将雍王李守礼之女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时,“赐锦缯别数万,杂伎诸工悉从,给龟兹乐”;745年,南诏王皮逻阁之孙凤伽异赴长安朝觐,唐玄宗李隆基赏赐“胡部、龟兹音乐二列”。可以推想,“杂伎诸工”与“二列”中的龟兹乐队和艺人可能有出自古新和地区渭干河绿洲的,他们穿越漫长的丝绸之路到达长安。因为机缘,他们或随金城公主经过唐蕃古道前往雪域高原,或随同凤伽异沿着李白曾经描写过的“难于上青天”的蜀道穿越秦岭,踏上茶马古道,远赴云南。表演苏幕遮时的泼水内容不适合吐蕃高寒凉爽的气候,却非常适宜大理的地理特征和民族风俗。于是,其后近50年,这些乐观自在的乐舞大师们与南诏土著民族切磋技艺,因地制宜,共同演绎既保持浓郁龟兹风格、又融合当地文化特征的新式苏幕遮舞蹈,演变成为至今仍在傣族中盛行的泼水节,而在汉地的唐朝,先是作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来发展成为词牌名。凤伽异去世后,其子异牟寻继位,继续倡导“苏幕遮”舞蹈。唐朝重臣袁滋到南诏,异牟寻设宴招待,指着头发垂白的老笛工、歌女对袁滋说:“这是先君回国时,皇帝赐给胡部、龟兹乐二列,今天已经丧亡略尽,就这二人还在。”彼时彼景,令人嘘唏。这些异域艺术家以生命浇灌的艺术之花,结出硕果。公元800年,异牟寻派出200人组成的歌舞队到长安献演《南诏奉旨乐》,就以龟兹乐为首部。如果说50多年前凤伽异从长安带回的是一粒龟兹艺术种子,那么,他的儿子异牟寻回报大唐帝国的则是满园春色。这种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太美丽了!
  龟兹艺术像生命力顽强的胡杨树种子,随风飘向四方,只要遇到稍微合适的土壤,就发芽生根,营造出一片生机盎然的环境,绵延不绝。如今,龟兹歌舞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不但见诸于史籍、壁画、乐器、服饰、装饰等等各处,也显现在云南泼水节及其他仍然存活的民俗文化中。而在龟兹故地,新和赛乃姆的欢快场景,更是龟兹歌舞的生动再现!
  龟兹,一个在历史纷扰中存在过的古国,崇尚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其美轮美奂、艺术般生存的方式令人追慕。徜徉龟兹故地新和,激情澎湃,浮想联翩。尽管大多古代遗址坍塌毁坏,行将消失于岁月长河,但是,它的神韵依然如猎猎清风,强劲吹面。一个推崇灵魂之舞的艺术之都,向世界奉献了飞天、鸠摩罗什、龟兹乐舞及筝、竖箜篌、琵琶、五弦、横笛、笙、箫、咸角篥、答腊鼓、毛足鼓、都昱鼓、侯提鼓、鸡娄鼓、腰鼓、齐鼓、贝、铜钹等乐器,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对它肃然起敬,并顶礼膜拜呢?
其他文献
[摘要]抗战题材电视剧的泛滥现象如今已经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媒体和广大观众对此都做了积极的批评指正。对于这一电视剧发展进程中的独特现象,既有市场的自发性原因,也有电视剧创作者的直接原因,还与受众的喜好原因密切相关。引荐传播学中的“把关人”理论,我们可以对此种电视剧文化现象进行全面认知。“把关人”在以自己的标准把关信息流入渠道的同时,更应当“自我把关”,才能良性地促进信息的流通传播,这对于电视剧传
期刊
[摘要]本文以天水市博物馆临时展览情况为例,从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坚持公益属性,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常办常新临时展览,吸收交流经验成果、提高策展能力三个方面分析中小型博物馆应如何发挥临时展览的作用,从而达到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传播历史文化知识、促进博物馆科学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中小型博物馆;临时展览;天水市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
期刊
[摘要]贫困大学生是在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经济困难,他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关注和研究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其良好的社会心态、心理素质,培养其高尚的心理情操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学生管理工作者亟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需要层次理论;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
期刊
[摘要]宁瀛是中国当代重要的电影导演之一,其创作的“北京三部曲”:《找乐》、《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在当代电影创作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本文以“北京三部曲”为例,分析宁瀛电影创作的“新现实主义”纪实美学风格及其对现实社会生活真实、深刻的揭示和思考。  [关键词]宁瀛;“北京三部曲”;“新现实主义”;纪实美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
期刊
[摘要]在民族文化的传播与继承中,男性和女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本文对构成保安族民族文化认同的最外显的基本要素服饰作了调查研究后发现,在保安族社会中,服饰的选择与传承往往由女性用其外在的服饰特征展示、继承并传播文化,在维系保安族民族身份上,女性发挥着比男性更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保安族;文化认同;性别差异;服饰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
期刊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甘南藏族社会开始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作为藏族社会的重要构成,藏族女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在市场转型的背景下发生了显著变迁。对此变迁及其影响因素予以客观、正确地认识,是开展甘南藏族社会工作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甘南藏区;藏族女性;社会角色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3)14-0036-
期刊
在新和县,一说起格吉姆头巾,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阿布拉·亚森,因为他是当地仅有的手工编织格吉姆头巾的老艺人。  走进阿布拉·亚森的家,他恰好不在。在宽敞的院子里,有一个炕,炕的右边是一棵很大的桑树,左边是三间房子,最里面的房子里放着一台旧的织头巾用的机器,墙边放着几个凳子,他的老伴告诉我,这就是格吉姆头巾诞生的厂房。站在厂房里,我不禁联想到这样一副场景:古旧的织布机发出有节奏的“咔嗒”声,梭子在
期刊
为了调研齐家文化玉器中出土的“七宝”,2013年3月19日与《丝绸之路》主编冯玉雷等一路驱车,从兰州出发,经过定西抵达静宁,当天下午在静宁博物馆闫惠群馆长陪同下,如愿以偿地看到“静宁七宝”中的四宝(另外的三宝已经上调甘肃省博物馆等处),意外还有一个收获,可谓“又见‘熊图腾’”。  静宁博物馆作为一个县级博物馆,除了开辟出专门的“玉器博物馆”以外,还有出土的大批历代珍贵文物,其中一件汉代绿釉熊形灯,
期刊
我爱集体活动,也好独自旅行。2008年春夏之交,国祥、许宏组织20多位不同学科的朋友考察“中原与北方青铜时代文化互动”,是人生美妙的经历。朱开沟、夏家店、二里头发现了类似的青铜器,通过齐家文化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西方。青铜技术西来已不是新闻,中原并不总是文化中心。巨鼎见于殷墟,商代已进入青铜时代鼎盛时期;两周青铜器炉火纯青,周代是青铜时代晚期;如果有夏代,应该是青铜时代早期。往来无白丁,谈笑有良朋;笔
期刊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即以崇尚玉器并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玉器文化而遐迩闻名。中国最早的玉器可以追溯到8200年前,出土于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文化遗址的一对玉玦和辽西查海文化遗址所发现的管状玉玦和匕形饰等。中国西北地区的黄河流域和渭河流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远古三大玉文化之一——“齐家玉器”的重要发现地。  齐家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遗址而得名。分布范围东起泾、渭流域,西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