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黄斑前膜手术早期疗效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mmy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特发性黄斑前膜(IERM)手术方法并与传统手术方法进行临床对比观察。

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8年2-8月首次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的IERM患者30例(30眼),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传统组和改良组,传统组(15眼)给予玻璃体切割+传统黄斑前膜撕除术,改良组(15眼)给予玻璃体切割+改良黄斑前膜钝性剥除术。测量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GCIPL)、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CRT)、多焦视网膜电图(ERG)。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

患者年龄为40~80岁。2组手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与手术前相比均有改善(传统组:t=4.176,P=0.001;改良组:t=6.187,P<0.001)。改良组手术后3个月视力优于传统组(t=2.219,P=0.035)。与手术前相比,2组CRT降低(传统组:t=5.666,P<0.001;改良组:t=13.905,P<0.001),术后3个月改良组CRT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4,P=0.041)。术前所有患眼黄斑区GCIPL厚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1,P=0.366),与手术前相比,传统组术后黄斑区GCIPL无明显变化(t=-3.350,P=0.066),改良组黄斑区GCIPL厚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48,P<0.001)。2组多焦ERG 1环的P波峰值手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0,P=0.860),2组手术后3个月与手术前相比均有改善(传统组:t=-16.932,P<0.001;改良组:t=-29.701,P<0.001),且改良组优于传统组(t=-20.882,P<0.001)。

结论:

黄斑前膜钝性剥除术是一种实用、简便、安全的治疗方法。与传统黄斑前膜撕除术相比,在手术早期即可更快地恢复黄斑区形态结构,提高患者视力,改善黄斑功能。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内分泌学科取得了巨大成绩。上半部分对建国初期30年我国内分泌学科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下半部分重点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内分泌学科所取得的优异成绩,并分析了该学科未来发展的瓶颈和危机。
目的探讨尿液中5-氨基乙酰丙酸(5-ALA)检测在结直肠癌和腺瘤性息肉筛查和鉴别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8年1—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患者中的500例高危患者(结直肠癌组22例、腺瘤性息肉组134例、其他组344例)作为筛查对象,留取尿液样本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5-ALA水平,取少量粪便用便潜血方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收集上述患者中的431例患者(结直肠癌组22
目的:评估不同操作者使用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 500测量2~6岁儿童眼轴长度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方法: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视光门诊部就诊的102名(102只右眼)2~6岁儿童,先由一名操作者连续测得3组有效眼轴长度数据,随即换另一名操作者重复测量操作再获得3组有效眼轴长度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land-Altm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与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的术后偏心量,分析偏心量与术后角膜高阶像差、Kappa角、等效球镜度(SE)、主导眼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10月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行SMILE的患者62例(124眼),行FS-LASIK的患者44例(88眼)。在Pentacam术后3个月的切线曲率图(Tange
目的:研究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shRNA靶向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EPO表达水平下调对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进展的影响,以期发现潜在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治疗靶点。方法:实验研究。在HEK293T细胞内对包含EPOshRNA片段的AAV质粒进行验证(采用Student's t检验)。选用2个月龄C57/B6J小鼠10只,右眼作为实验组,视网膜下注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又称可植入式隐形眼镜(ICL),它为屈光不正的治疗提供了角膜手术以外的新途径,可应用于高度近视、屈光参差、圆锥角膜等患者。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是V4c型ICL,其特点是带有中央孔,可改善房水的引流并增加晶状体前表面的房水循环,且术前或术中不再需要行周边虹膜切除术。ICL植入术可有效提高裸眼及矫正视力,且术后眼压长期稳定。V4c型ICL植入术后白内障发生率较传统V4型更低,其长期安全性及
目的:探讨Q值优化Micro-monovision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近视合并老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测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Q值优化Micro-monovision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近视合并老视患者35例(70眼)。术后3个月观察单眼和双眼的远、近视力(logMAR视力)、屈光状态、对比敏感度(CS)及立体视,并进行近距离工作视觉疲劳问卷及满
目的:观察并评估角膜电刺激对糖尿病大鼠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模型的影响。方法:实验研究。健康雄性Spa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分组后抽出8只作为正常大鼠组。余下32只先予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抽出8只作为糖尿病组,余下24只糖尿病大鼠采用孟加拉玫瑰红联合532 nm激光方法建立AION大鼠模型。将24只造模成功的AION大鼠随机分成3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非感染性后巩膜炎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确诊为非感染性后巩膜炎的患者20例(20眼),治疗前和药物治疗后各时间点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检查和辅助检查,应用B型超声分析患者球壁厚度,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治疗前18眼存在眼痛,15眼视力下降,大部分患眼的视力在0.1~
目的:探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以2015-2017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验配角膜塑形镜且连续戴镜1年以上的20例单眼近视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配戴角膜塑形镜的20只近视眼纳入研究组;未配戴角膜塑形镜的20只对侧眼纳入对照组。戴镜前及戴镜1年,使用角膜内皮镜检查双眼角膜内皮。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2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六角形细胞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