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因材施教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一名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各方面的特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坚持因材施教,那么,他成为优秀教师就指日可待了。
【关键词】 因材施教 方法 成功教学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它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实施因材施教,彰显因材施教的魅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根据学生的性别特点进行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表明:男女学生在生理、心理上确实存在着差异。一般说来,女生在生理发展上较男生早熟一、两年,在小学和初中低年级时,女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机械识记能力一般强于男生,加上这一阶段学习的内容中抽象思维的成分比较少,所以,此时女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比男生好。上初三乃至高中后,学习内容中机械识记成份逐渐减少,抽象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男生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女生则在理科的学习中显得较吃力。所以,教师应看到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分别保持和发展各自的优势,共同进步。比如:初三及高中的老师,对女生理科方面的学习应多加指导,使她们的文理科都能平衡发展。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
同一个班的学生,年龄相差两三岁是司空见惯的,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说,人的各年龄阶段都各有其特征,十六岁以上的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差不大,但是十二三岁和十五六岁的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差就很远。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比如:让初一学生默记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不到五分钟,他们全都变成朗读了;初三学生却能"默而知(志:记住。)之"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孔子说:"君子有三个方面需要戒备:年少的时候,精力还没有稳定,要戒备因为美貌而产生的感情和欲望;等到壮年的时候,精力正是旺盛的时候,要戒备争斗;等到年老的时候,精力已经衰弱,要戒備贪得无厌。"孔子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分别提出了应注意的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
3.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
能力的水平差异主要是指智力差异。经大量的测验证明,能力的个别差异有大有小,基本上呈常态曲线式分布:两头小,中间大,智力优秀的和智力迟钝、有缺陷的,所占比例都很小,而智力处于中等水平的所占比例大;人的能力表现早晚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人才早熟也有大器晚成;能力在结构上也有差异,有的想象力丰富,有的记忆力强等等。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
4、采用及时肯定,培养学生自信、自主、创新的方法
首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努力了,有了一点进步,就对他赞赏并让他有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这对学生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喜欢优秀学生,但任何班级中都有几个"怕学习、学不好"的孩子,因此我们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比如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尽可能让后进生回答问题,让他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果他们回答正确,加以鼓励,如果回答错了还是鼓励他:鼓励他敢于回答问题。让别人正确回答后,再让他复述一篇,同样给予他鼓励,这样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又能激励他下次能认真学习和思考。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跟我学"到"我要学",以主人的姿态投入训练。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权让学生独立自主,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参与度深了,并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学习的过程逐步成为学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同时让独立探索成为学生的强大支点。
5、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与层次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时,不仅要问在点子上,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都能回答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基础组、普通组、提高组三组,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的方法,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
如:1、设计全体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可以让基础组的学生通过看书回答,其他层次的学生当然要求能熟练回答。又如在进行课堂小结时,让学生回答,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这类问题,既是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总结,既起了巩固知识的作用,又能调动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这些问题,要求基础组的学生只要能回答出其中的一两个方面即可,而普通组和提高组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完整地回答。2、设计中下等生回答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做到在新授课中的复习铺垫部分和练习课中的问题让基础组的学生思考并回答。对于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启发就能回答的问题也让他们回答,并做到适时地予以鼓励,以增强中下等生学习的自信心。3、设计中上等学生回答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尽量设计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后才能判断、推理的问题让中上等生回答,以发展他们的思维,如"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你还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进行解答吗?"
6、结合教学内容,做好针对性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如:1、对于提高组的学生,注意多引导他们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让他们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2、对于普通组的学生,应指导他们也去做稍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兴趣,争取进步。3、对于基础组的学生,他们对于学习缺乏自信心,知识欠帐较多,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这些学生,应结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准确有条理地进行表述;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解题,在补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他们逐步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总之,因材施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之一。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并让学生体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才能使得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在课堂上得到落实,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优质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所以我呼吁,全体同仁,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祖国的明天,请你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教育理论》(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关键词】 因材施教 方法 成功教学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它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成功实施因材施教,彰显因材施教的魅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1.根据学生的性别特点进行教学
现代《教育理论》表明:男女学生在生理、心理上确实存在着差异。一般说来,女生在生理发展上较男生早熟一、两年,在小学和初中低年级时,女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机械识记能力一般强于男生,加上这一阶段学习的内容中抽象思维的成分比较少,所以,此时女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比男生好。上初三乃至高中后,学习内容中机械识记成份逐渐减少,抽象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男生的优势开始显现出来,女生则在理科的学习中显得较吃力。所以,教师应看到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分别保持和发展各自的优势,共同进步。比如:初三及高中的老师,对女生理科方面的学习应多加指导,使她们的文理科都能平衡发展。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
同一个班的学生,年龄相差两三岁是司空见惯的,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说,人的各年龄阶段都各有其特征,十六岁以上的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差不大,但是十二三岁和十五六岁的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差就很远。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学。比如:让初一学生默记要求背诵默写的课文,不到五分钟,他们全都变成朗读了;初三学生却能"默而知(志:记住。)之"了。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孔子说:"君子有三个方面需要戒备:年少的时候,精力还没有稳定,要戒备因为美貌而产生的感情和欲望;等到壮年的时候,精力正是旺盛的时候,要戒备争斗;等到年老的时候,精力已经衰弱,要戒備贪得无厌。"孔子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分别提出了应注意的方面,很值得我们学习。
3.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
能力的水平差异主要是指智力差异。经大量的测验证明,能力的个别差异有大有小,基本上呈常态曲线式分布:两头小,中间大,智力优秀的和智力迟钝、有缺陷的,所占比例都很小,而智力处于中等水平的所占比例大;人的能力表现早晚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人才早熟也有大器晚成;能力在结构上也有差异,有的想象力丰富,有的记忆力强等等。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
4、采用及时肯定,培养学生自信、自主、创新的方法
首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努力了,有了一点进步,就对他赞赏并让他有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这对学生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喜欢优秀学生,但任何班级中都有几个"怕学习、学不好"的孩子,因此我们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比如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尽可能让后进生回答问题,让他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果他们回答正确,加以鼓励,如果回答错了还是鼓励他:鼓励他敢于回答问题。让别人正确回答后,再让他复述一篇,同样给予他鼓励,这样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又能激励他下次能认真学习和思考。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跟我学"到"我要学",以主人的姿态投入训练。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权让学生独立自主,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参与度深了,并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学习的过程逐步成为学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同时让独立探索成为学生的强大支点。
5、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与层次性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时,不仅要问在点子上,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都能回答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基础组、普通组、提高组三组,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的方法,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
如:1、设计全体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可以让基础组的学生通过看书回答,其他层次的学生当然要求能熟练回答。又如在进行课堂小结时,让学生回答,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这类问题,既是学生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总结,既起了巩固知识的作用,又能调动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这些问题,要求基础组的学生只要能回答出其中的一两个方面即可,而普通组和提高组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完整地回答。2、设计中下等生回答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尽可能做到在新授课中的复习铺垫部分和练习课中的问题让基础组的学生思考并回答。对于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启发就能回答的问题也让他们回答,并做到适时地予以鼓励,以增强中下等生学习的自信心。3、设计中上等学生回答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尽量设计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后才能判断、推理的问题让中上等生回答,以发展他们的思维,如"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你还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进行解答吗?"
6、结合教学内容,做好针对性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如:1、对于提高组的学生,注意多引导他们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让他们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2、对于普通组的学生,应指导他们也去做稍有难度的题目,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兴趣,争取进步。3、对于基础组的学生,他们对于学习缺乏自信心,知识欠帐较多,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这些学生,应结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准确有条理地进行表述;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解题,在补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他们逐步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总之,因材施教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之一。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并让学生体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才能使得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在课堂上得到落实,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优质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所以我呼吁,全体同仁,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祖国的明天,请你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教育理论》(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