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念与研学旅游概念的综合;联系着研学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研学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联系着研学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并被其运用;包含研学旅游的文化载体,研学旅游的管理载体,研学旅游的传媒载体和研学旅游的人际关系载体这四大子载体。开发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开发利用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5.024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5-0112-05
思想政治教育与研学旅游的关系可概括为:研学旅游是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开发利用好研学旅游载体,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一新载体需要多方面的协同研究。本文仅从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的概念、学理依据及载体层次性做點探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的概念
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逻辑起点。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的认识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的概念界定开始。
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载体概念、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念的综合。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这一概念有“内涵说”和“外延说”之分。“内涵说”有“宏观内涵说”,“中观内涵说”和“微观内涵说”。“外延说”有“宏观外延说”,“中观外延说”和“微观外延说”。“宏观内涵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宏观外延说”认为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包括人类改造感性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和改造人类理性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观内涵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某部分人类有意识地改造另一部分人类主观世界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观外延说”认为这里“某部分人类”指由某阶级、政党、社会群体构成的教育者,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历史性,“另一部分人类”指某阶级、政党、社会群体中的成员,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性,“有意识地改造”指思想政治教育者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用一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成员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性。“微观内涵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人对个人的有意识的教育实践活动。“微观外延说”认为个人对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广泛存在于家庭,学校,社会中。第二,载体概念。载体概念被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承载性、传输性、有用性。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念。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1],其本质是一种有多样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形式。
2.研学旅游概念
目前社会各界虽然还未就研学旅游概念达成一致意见,但也从各方面做了些研究。第一,国家政策方面。从国家政策看,《国民休闲旅游纲要》中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表明研学旅游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3],表明研学旅游要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定期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红色旅游、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4],表明研学旅游与其它活动存在着密切联系。《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5],表明研学旅游是一种教育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的旅游活动。第二,专家学者方面。有的只提出“游学”、“修学旅游”、“教育旅游”、“学校游览”、“交换生计划”等概念名称。有的比较全面地进行阐述。例如有学者指出“研学旅游的定义是学校或其他机构组织的,学生在一定指导下进行的以学习、调研、考察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课程实践、专项调研、行业探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大学生夏令营/冬令营五种”[6],这体现了研学旅游的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等内涵特征,也指出了研学旅游类型多样性这一外延特征。第三,国外实践方面。研学旅游是世界性的事物,日本、韩国、英国、美国等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3.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的概念
对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概念的界定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内涵是概念本质和外延概括,外延是内涵的具体形式和具体说明,只有内涵与外延相统一的概念才能更好地说明事物;第二、目的性和互动性的统一。研学旅游载体必须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内容和原则等,还必须以实现研学旅游参与者的互动为前提,没有互动就不能实现应有的目的。第三、实践性和社会化的统一。“人们的思想观念都是实践的产物”[7]。同时,实践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本质上是“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群众、书本与实践的有机结合”[8]的社会化活动载体,具有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实现社会化发展,因为“它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9]。实践是社会化中的实践,社会化在实践中建立。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是指为了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在实施以研学旅游方式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相关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所互动式运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中的文化活动、管理活动、传媒活动和人际活动等。这一定义明确指出研学旅游载体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内涵和“文化活动、管理活动、传媒活动和人际活动等”外延的统一,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和“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相关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互动统一,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社会化大教育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的学理依据
研学旅游何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有以下三方面的学理依据。
1.联系着研学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
研学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有着共同理论基础。研学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人类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有着哲学、教育学及其它学科上的共同理论基础。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研学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人类的一种活动,研学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都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接着、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三者合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行知统一”。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认为要“发展社会中心学校,促进学校与社会联系”[10],从“做中学”。 研学旅游本身是一种课外教学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实践性,二者都以“行知统一”和“做中学”为指导,让学生在教育化的生活中接受生活化的教育其次、从其它学科上来说。研学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学、管理学,新闻传播理论,社会交往理论都存在着密切联系 。第二,有着共同实践基础。古今中外人们以“游学”、“研学旅行”等为名的旅游过程中体验情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实践基础。第三,有着相互渗透的联系。研学旅游“是了解国情、社情,走进自然、亲近文化的重要途径”[11],提供了国情教育、社情教育、自然教育、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可分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研学旅游正是一种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可见,研学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载体意义上融为一体。
2.承载着研学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
研学旅游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等信息。第一,承载着目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使之符合一定社会的要求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研学旅游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研学旅游过程中感受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的情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承载着内容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法治观、道德观教育。研学旅游能使学生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会用辩证的、历史的、唯物的观点分析并解决研学旅游中的各种问题,承载着世界观教育内容。“红色旅游研学在青少年素质提升、传承红色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承载着人生观教育内容。研学旅游尤其是“红色旅游在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上具有特殊作用”[13],承载着政治观教育内容。研学旅游涉及学校、家庭、社会,集体和个人,受到教育法规、交通法规、食品安全法规、遗产保护法规等管理,这样就需要研学旅游参与者树立法治观念,营造“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研学旅游法治环境,承载着法治观教育内容。研学旅游有导游服务人员、家长、治安管理员等各方参与,提供了接受导游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途径,承载着道德观教育内容。第三,承载着方法信息。研学旅游的实践性、共同参与性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锻炼法,集体自我教育法和比较法。
3.联系着研学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并被其运用
教育活动有主客体,教育性的研学旅游联系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并被其运用。第一,主客体的层次性。第一层次是相关政府行政部门,包括国家教育部,国家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国家旅游局,交通运输部,公安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及其相应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方政府部门(如果涉及境外研學旅游,还包括外交部门);第二层次是相关学校及研学旅游示范地。在《关于公布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的通知》(旅发﹝2016﹞8号)文件中,列出了10个研学旅游目的地和20家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涉及传统文化、抗日战争、自然风光等主题。第三层次是教师、家长及导游等个体。他们是研学旅游思想政治教育直接的组织者、管理者、实施者和评价者也是被组织、被管理、被实施、被评价的受教育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来看,受教育者作为客体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具有自主性、选择性、能动性”[14],客体也具有了主体性特征。第二,主客体联系的多样性。首先、政策指导性联系。国家的政策措施综合指导着相关主客体,保证研学旅游的健康发展。其次、实际管理性联系。研学旅游各方参与者根据相关政策,明确管理目的,制定管理计划,精心实施管理,完善管理考核,总结经验。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性联系。教师、家长、同伴及研学旅游服务人员在研学旅游中的活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性。例如,通过研学旅游服务人员的榜样示范,可以使受教育者受到职业道德教育。第三,研学旅游能被主客体运用。研学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共同理论与实践基础和密切联系,并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相关信息,同时又能具体联系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因而能被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所运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的子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涉及文化、管理、传媒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包括文化载体、管理载体、传媒载体和人际关系载体等子载体。
1.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的文化载体
“文化旅游可能是地位最重要、涵盖最广的旅游类型之一”[15]。研学旅游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化旅游,其文化载体包括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建设。第一,文化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的文化形式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例如纪念馆、历史遗物和自然风光都可作为历史观、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物质文化形式。研学旅游目的地及示范地的法规是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及遵守纪律教育的制度文化形式。中国宣纸文化园,三孔景区等示范基地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文化形式,重庆红岩景区等是进行革命精神教育的精神文化形式。第二,文化建设。将研学旅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研学旅游文化建设中去,通过研学旅游文化建设过程使人们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为此,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要深入推进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纪念馆等基本文化场所的建设”[16],继续完善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推出一些精品研学旅游线路,夯实物质文化基础。使研学旅游各方参与者通过民主协商等方式参与讨论研学旅游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使人们在研学旅游制度建设过程中体验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制度文化。使研学旅游各方参与者广泛参与研学旅游精神文化建设,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在内的红色精神文化建设。同时完善包括革命遗址、历史纪念场所等物质载体和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为内容的精神载体在内的红色精神文化载体体系。第三,文化载体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文化载体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从而有利于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修养。 2.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的管理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的管理载体是指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研学旅游管理中,运用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手段来约束、协调人们行为,以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使人们养成良好行为。第一,研学旅游管理建立在研学管理和旅游管理之上。研学管理偏重教育性管理,因此“教育相关部门应建立研学旅游规范”[17]。旅游管理偏重社会活动性管理,是一种“师·活动·生”模式的带有旅游休闲性的社会综合管理。二者在高一层次的融合便是研学旅游管理。第二,研学旅游管理分为软管理和硬管理。软管理指依靠研学旅游的目的、意义,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地的风俗习惯和研学旅游中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等手段来进行管理。硬管理指依靠教育法规、旅游法规、交通法规、旅游须知等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第三,研学旅游管理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学旅游的有效管理需要研学旅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研学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发挥也需要研学旅游的有效管理,正确认识二者关系并充分利用好这一载体,有利于更好地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研学旅游。研学旅游的自主性、民主性要求人们学会自主管理、民主管理,并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自身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意识。研学旅游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各方参与者的行为都进行了规定,明确了违反相关规定的后果,对人们有警戒作用,从而也有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
3.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的传媒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的传媒载体指相关教育主体通过纸质和电子传播媒体向受教育者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受他们在接受研学旅游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第一,传媒载体分类。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包括纸质传媒和电子传媒。纸质传媒包括《中国旅游报》、《中国城市旅游》等相关报刊杂志和《研学游手册》、《阙里从游》等研学旅游类书籍。电子传媒包括《旅游中国》、《美丽中国乡村行》等相关电视节目和以研学为主题的旅游网及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研学旅游网站,还有微博、微信对研学旅游的宣传等。只有发挥各类传媒的自身优势,“才能对受众的认知、感官、情感等产生综合影响”。[18]第二,传媒载体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传媒载体特征除了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影响增殖性等一般特征外,还具有政治方向性、教育教学性和传媒互动性等实质性特征。首先,研学旅游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特性决定了作为研学旅游的传媒载体的政治方向性。其次,研学旅游不是单纯的旅游而是教育旅游,因而其传媒载体应具有教育性。最后、作为研学旅游主要参与者的青年是微博、QQ、微信等新社交软件的主要使用者。这些社交软件具有实时无缝对接的互动性,例如“微信具有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立体化传播方式以及更加灵活、无时空限制的位置服务功能”[19]特点。第三,传媒载体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传媒载体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对其传媒载体的正确运用,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以学为先,以游促学,游学结合”的导向,要系统整合研学旅游各类媒体,防止传媒碎片化阅读导致的信息失真现象。
4.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的人际关系载体
人际关系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人际关系通过提高共情而正向影响社会责任感”[20],从而影响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旅游的人际关系载体是指以研学旅游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借助这种载体发挥研学旅游人际关系中的有利因素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其人际关系载体有不同分类标准。按照层次分有部门人际关系、群体人际关系、个人人际关系。在部门人际关系中,部门具有了人格化的意义,包括研学旅游各部门之间的指导与被指导,合作协调的关系。在群体关系中,有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家长群体及其与社会各行业组织的研学旅游群体等。按照身份分有师生人际关系载体,亲子人际关系载体,同伴人际关系等。按照方向分有单向式人际关系、双向互动式人际关系。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向影响的教育,而研学旅游思想政治教育是师生,师师,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式教育。按照内容分有教育性人际关系,安全性人际关系。教育性人际关系指研学旅游中的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性话题内容的交流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安全性人际关系包括指研学旅游中的人们在食品卫生安全,人身财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安全性话题内容的交流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的人际关系载体具有广泛性、特殊性、真实性、复杂性等特点,把握好这些特点,运用好研学旅游中的人际关系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的开发利用研究即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空间的拓展又是对“研学旅游”热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性回应,有理论和应用价值。对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的开发利用研究绝不限于此,还需要拓展和深入。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2.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的通知[EB/OL].[2013-02-18].http://www.gov.cn/zwgk/2013-02/18/content_2333544.htm.
[3]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全文)[EB/OL].[2014-08-2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821/c1001-25510494.html.
[4]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6/s7053/201510/t20151020_214366.html.
[5]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6/moe_1492/201612/t20161219_292354.html.
[6]吴晓霞等.基于IPA分析法的大学生研学旅游感知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10):61.
[7]罗红杰,王可心.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目标实现的建构进路———基于认知之维与道德实践辩证关系的启思[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6):7.
[8]任贯中.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载体创新原则与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3):69.
[9]卢忠萍,郜影.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内涵[J].求实 ,2009(3):82.
[10]陈峰津.杜威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5.
[11]王昆欣.研学旅游:青少年成长的大课堂[N].中国旅游报.2015-5-20(10).
[12]窦文章.红色旅游,让红色旅游成为研学旅游中的一抹亮色[N].中国旅游报.2016 -11-25 (A02).
[13]高海生.浅析红色旅游的研学内涵[N]中国旅游报.2016-1-18(B03).
[14]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难题的哲学求解[J].教學与研究,2016(2):27-28.
[15]谢彦君,周广鹏.旅游文化及其相关范畴、命题的理论透视[J].旅游科学,2012(2):32.
[16]陈义.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生活向度[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20.
[17]赵锐,关小凤,贾秋容.青少年研学旅游发展初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0):29.
[18]孙梦婵,杨威.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6):66.
[19]王铮,徐志远.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124.
[20]黄四林,韩明跃,张梅.人际关系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6(5):584.
[责任编辑:庞达]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开发利用
DOI:10.15938/j.cnki.iper.2018.05.024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8)05-0112-05
思想政治教育与研学旅游的关系可概括为:研学旅游是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开发利用好研学旅游载体,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一新载体需要多方面的协同研究。本文仅从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的概念、学理依据及载体层次性做點探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的概念
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逻辑起点。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的认识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的概念界定开始。
1.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念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念是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载体概念、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念的综合。第一,思想政治教育概念。这一概念有“内涵说”和“外延说”之分。“内涵说”有“宏观内涵说”,“中观内涵说”和“微观内涵说”。“外延说”有“宏观外延说”,“中观外延说”和“微观外延说”。“宏观内涵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宏观外延说”认为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包括人类改造感性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和改造人类理性主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观内涵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某部分人类有意识地改造另一部分人类主观世界的教育实践活动。“中观外延说”认为这里“某部分人类”指由某阶级、政党、社会群体构成的教育者,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历史性,“另一部分人类”指某阶级、政党、社会群体中的成员,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性,“有意识地改造”指思想政治教育者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用一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成员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性。“微观内涵说”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人对个人的有意识的教育实践活动。“微观外延说”认为个人对个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广泛存在于家庭,学校,社会中。第二,载体概念。载体概念被应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承载性、传输性、有用性。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概念。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或信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1],其本质是一种有多样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形式。
2.研学旅游概念
目前社会各界虽然还未就研学旅游概念达成一致意见,但也从各方面做了些研究。第一,国家政策方面。从国家政策看,《国民休闲旅游纲要》中提出“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表明研学旅游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3],表明研学旅游要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定期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红色旅游、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4],表明研学旅游与其它活动存在着密切联系。《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5],表明研学旅游是一种教育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的旅游活动。第二,专家学者方面。有的只提出“游学”、“修学旅游”、“教育旅游”、“学校游览”、“交换生计划”等概念名称。有的比较全面地进行阐述。例如有学者指出“研学旅游的定义是学校或其他机构组织的,学生在一定指导下进行的以学习、调研、考察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课程实践、专项调研、行业探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大学生夏令营/冬令营五种”[6],这体现了研学旅游的组织性、计划性、目的性等内涵特征,也指出了研学旅游类型多样性这一外延特征。第三,国外实践方面。研学旅游是世界性的事物,日本、韩国、英国、美国等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3.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的概念
对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概念的界定要注意以下方面。第一、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内涵是概念本质和外延概括,外延是内涵的具体形式和具体说明,只有内涵与外延相统一的概念才能更好地说明事物;第二、目的性和互动性的统一。研学旅游载体必须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内容和原则等,还必须以实现研学旅游参与者的互动为前提,没有互动就不能实现应有的目的。第三、实践性和社会化的统一。“人们的思想观念都是实践的产物”[7]。同时,实践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本质上是“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群众、书本与实践的有机结合”[8]的社会化活动载体,具有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实现社会化发展,因为“它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9]。实践是社会化中的实践,社会化在实践中建立。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是指为了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在实施以研学旅游方式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为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相关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所互动式运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中的文化活动、管理活动、传媒活动和人际活动等。这一定义明确指出研学旅游载体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内涵和“文化活动、管理活动、传媒活动和人际活动等”外延的统一,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政治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和“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相关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互动统一,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社会化大教育的统一。 二、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的学理依据
研学旅游何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有以下三方面的学理依据。
1.联系着研学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
研学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有着共同理论基础。研学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人类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有着哲学、教育学及其它学科上的共同理论基础。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研学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人类的一种活动,研学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都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接着、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三者合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行知统一”。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认为要“发展社会中心学校,促进学校与社会联系”[10],从“做中学”。 研学旅游本身是一种课外教学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实践性,二者都以“行知统一”和“做中学”为指导,让学生在教育化的生活中接受生活化的教育其次、从其它学科上来说。研学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学、管理学,新闻传播理论,社会交往理论都存在着密切联系 。第二,有着共同实践基础。古今中外人们以“游学”、“研学旅行”等为名的旅游过程中体验情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实践基础。第三,有着相互渗透的联系。研学旅游“是了解国情、社情,走进自然、亲近文化的重要途径”[11],提供了国情教育、社情教育、自然教育、文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可分为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研学旅游正是一种思想政治实践教育。可见,研学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在载体意义上融为一体。
2.承载着研学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
研学旅游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等信息。第一,承载着目的信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使之符合一定社会的要求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研学旅游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在研学旅游过程中感受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的情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二,承载着内容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法治观、道德观教育。研学旅游能使学生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会用辩证的、历史的、唯物的观点分析并解决研学旅游中的各种问题,承载着世界观教育内容。“红色旅游研学在青少年素质提升、传承红色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承载着人生观教育内容。研学旅游尤其是“红色旅游在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上具有特殊作用”[13],承载着政治观教育内容。研学旅游涉及学校、家庭、社会,集体和个人,受到教育法规、交通法规、食品安全法规、遗产保护法规等管理,这样就需要研学旅游参与者树立法治观念,营造“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研学旅游法治环境,承载着法治观教育内容。研学旅游有导游服务人员、家长、治安管理员等各方参与,提供了接受导游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良好途径,承载着道德观教育内容。第三,承载着方法信息。研学旅游的实践性、共同参与性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锻炼法,集体自我教育法和比较法。
3.联系着研学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并被其运用
教育活动有主客体,教育性的研学旅游联系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并被其运用。第一,主客体的层次性。第一层次是相关政府行政部门,包括国家教育部,国家文化部,共青团中央,国家旅游局,交通运输部,公安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及其相应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方政府部门(如果涉及境外研學旅游,还包括外交部门);第二层次是相关学校及研学旅游示范地。在《关于公布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的通知》(旅发﹝2016﹞8号)文件中,列出了10个研学旅游目的地和20家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涉及传统文化、抗日战争、自然风光等主题。第三层次是教师、家长及导游等个体。他们是研学旅游思想政治教育直接的组织者、管理者、实施者和评价者也是被组织、被管理、被实施、被评价的受教育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来看,受教育者作为客体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具有自主性、选择性、能动性”[14],客体也具有了主体性特征。第二,主客体联系的多样性。首先、政策指导性联系。国家的政策措施综合指导着相关主客体,保证研学旅游的健康发展。其次、实际管理性联系。研学旅游各方参与者根据相关政策,明确管理目的,制定管理计划,精心实施管理,完善管理考核,总结经验。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性联系。教师、家长、同伴及研学旅游服务人员在研学旅游中的活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性。例如,通过研学旅游服务人员的榜样示范,可以使受教育者受到职业道德教育。第三,研学旅游能被主客体运用。研学旅游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共同理论与实践基础和密切联系,并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相关信息,同时又能具体联系着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因而能被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所运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的子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涉及文化、管理、传媒和人际关系等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包括文化载体、管理载体、传媒载体和人际关系载体等子载体。
1.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的文化载体
“文化旅游可能是地位最重要、涵盖最广的旅游类型之一”[15]。研学旅游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文化旅游,其文化载体包括各种文化形式和文化建设。第一,文化形式。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的文化形式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例如纪念馆、历史遗物和自然风光都可作为历史观、国情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物质文化形式。研学旅游目的地及示范地的法规是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及遵守纪律教育的制度文化形式。中国宣纸文化园,三孔景区等示范基地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文化形式,重庆红岩景区等是进行革命精神教育的精神文化形式。第二,文化建设。将研学旅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到研学旅游文化建设中去,通过研学旅游文化建设过程使人们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为此,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要深入推进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纪念馆等基本文化场所的建设”[16],继续完善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基地的基础设施,推出一些精品研学旅游线路,夯实物质文化基础。使研学旅游各方参与者通过民主协商等方式参与讨论研学旅游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使人们在研学旅游制度建设过程中体验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制度文化。使研学旅游各方参与者广泛参与研学旅游精神文化建设,尤其是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等在内的红色精神文化建设。同时完善包括革命遗址、历史纪念场所等物质载体和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为内容的精神载体在内的红色精神文化载体体系。第三,文化载体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文化载体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渗透力和影响力,从而有利于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修养。 2.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的管理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的管理载体是指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研学旅游管理中,运用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手段来约束、协调人们行为,以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使人们养成良好行为。第一,研学旅游管理建立在研学管理和旅游管理之上。研学管理偏重教育性管理,因此“教育相关部门应建立研学旅游规范”[17]。旅游管理偏重社会活动性管理,是一种“师·活动·生”模式的带有旅游休闲性的社会综合管理。二者在高一层次的融合便是研学旅游管理。第二,研学旅游管理分为软管理和硬管理。软管理指依靠研学旅游的目的、意义,研学旅游目的地和示范地的风俗习惯和研学旅游中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方法等手段来进行管理。硬管理指依靠教育法规、旅游法规、交通法规、旅游须知等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第三,研学旅游管理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学旅游的有效管理需要研学旅游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研学旅游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发挥也需要研学旅游的有效管理,正确认识二者关系并充分利用好这一载体,有利于更好地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研学旅游。研学旅游的自主性、民主性要求人们学会自主管理、民主管理,并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自身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意识。研学旅游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各方参与者的行为都进行了规定,明确了违反相关规定的后果,对人们有警戒作用,从而也有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
3.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的传媒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的传媒载体指相关教育主体通过纸质和电子传播媒体向受教育者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受他们在接受研学旅游信息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第一,传媒载体分类。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包括纸质传媒和电子传媒。纸质传媒包括《中国旅游报》、《中国城市旅游》等相关报刊杂志和《研学游手册》、《阙里从游》等研学旅游类书籍。电子传媒包括《旅游中国》、《美丽中国乡村行》等相关电视节目和以研学为主题的旅游网及以红色旅游为主题的研学旅游网站,还有微博、微信对研学旅游的宣传等。只有发挥各类传媒的自身优势,“才能对受众的认知、感官、情感等产生综合影响”。[18]第二,传媒载体特征。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传媒载体特征除了具有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影响增殖性等一般特征外,还具有政治方向性、教育教学性和传媒互动性等实质性特征。首先,研学旅游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特性决定了作为研学旅游的传媒载体的政治方向性。其次,研学旅游不是单纯的旅游而是教育旅游,因而其传媒载体应具有教育性。最后、作为研学旅游主要参与者的青年是微博、QQ、微信等新社交软件的主要使用者。这些社交软件具有实时无缝对接的互动性,例如“微信具有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立体化传播方式以及更加灵活、无时空限制的位置服务功能”[19]特点。第三,传媒载体的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传媒载体功能的有效发挥离不开对其传媒载体的正确运用,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以学为先,以游促学,游学结合”的导向,要系统整合研学旅游各类媒体,防止传媒碎片化阅读导致的信息失真现象。
4.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的人际关系载体
人际关系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人际关系通过提高共情而正向影响社会责任感”[20],从而影响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旅游的人际关系载体是指以研学旅游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并借助这种载体发挥研学旅游人际关系中的有利因素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其人际关系载体有不同分类标准。按照层次分有部门人际关系、群体人际关系、个人人际关系。在部门人际关系中,部门具有了人格化的意义,包括研学旅游各部门之间的指导与被指导,合作协调的关系。在群体关系中,有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家长群体及其与社会各行业组织的研学旅游群体等。按照身份分有师生人际关系载体,亲子人际关系载体,同伴人际关系等。按照方向分有单向式人际关系、双向互动式人际关系。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向影响的教育,而研学旅游思想政治教育是师生,师师,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式教育。按照内容分有教育性人际关系,安全性人际关系。教育性人际关系指研学旅游中的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性话题内容的交流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安全性人际关系包括指研学旅游中的人们在食品卫生安全,人身财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安全性话题内容的交流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的人际关系载体具有广泛性、特殊性、真实性、复杂性等特点,把握好这些特点,运用好研学旅游中的人际关系载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的开发利用研究即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空间的拓展又是对“研学旅游”热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性回应,有理论和应用价值。对思想政治教育研学旅游载体的开发利用研究绝不限于此,还需要拓展和深入。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2.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的通知[EB/OL].[2013-02-18].http://www.gov.cn/zwgk/2013-02/18/content_2333544.htm.
[3]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全文)[EB/OL].[2014-08-2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0821/c1001-25510494.html.
[4]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6/s7053/201510/t20151020_214366.html.
[5]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6/moe_1492/201612/t20161219_292354.html.
[6]吴晓霞等.基于IPA分析法的大学生研学旅游感知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6(10):61.
[7]罗红杰,王可心.思想政治教育道德目标实现的建构进路———基于认知之维与道德实践辩证关系的启思[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6):7.
[8]任贯中.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载体创新原则与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3):69.
[9]卢忠萍,郜影.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内涵[J].求实 ,2009(3):82.
[10]陈峰津.杜威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5.
[11]王昆欣.研学旅游:青少年成长的大课堂[N].中国旅游报.2015-5-20(10).
[12]窦文章.红色旅游,让红色旅游成为研学旅游中的一抹亮色[N].中国旅游报.2016 -11-25 (A02).
[13]高海生.浅析红色旅游的研学内涵[N]中国旅游报.2016-1-18(B03).
[14]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难题的哲学求解[J].教學与研究,2016(2):27-28.
[15]谢彦君,周广鹏.旅游文化及其相关范畴、命题的理论透视[J].旅游科学,2012(2):32.
[16]陈义.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生活向度[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20.
[17]赵锐,关小凤,贾秋容.青少年研学旅游发展初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0):29.
[18]孙梦婵,杨威.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6):66.
[19]王铮,徐志远.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124.
[20]黄四林,韩明跃,张梅.人际关系对社会责任感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6(5):584.
[责任编辑:庞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