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年,婆母患宫颈癌去世时,53岁;公公55岁。当时,爱人兄妹三人虽然都在城市工作,但都刚刚落脚,都租房住,经济十分拮据。两个姑子,大的已结婚,小的才谈男朋友。婆母满“五七”孝期后,我和爱人返城上班,两个姑子也回城上班,公公的孤单、冷清、凄楚是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公公不仅要上班,还要种田、喂猪、侍弄菜园……家里的责任,我们也都分担不了。婆母“百日”孝期过后,公公向爱人提出了他的愿望,希望再找一个老伴儿。爱人说,要找就要找一个身体好、性格好、能使家庭和睦的人。
就这样,婆母满“百日”孝期又过了一段时间,公公便迎娶了我现在的婆母。
后婆母也是一位農村妇女,比公公小两岁,中等个子,胖胖的,圆脸庞,面相也和善。记得第一次回去和她见面的情景。那时她已经和公公领取了结婚证,已经进了家门。我走在回家的小镇上,就有喜欢探究别人私事的妇人问我:“明明,你回去怎样叫你那位后妈呀?”我脱口就说:“叫妈呗。”因为村子里和镇上有老人再婚的,子女是不愿意叫爸叫妈的。作为儿媳,我想:自己的亲妈已经去世,婆母又早逝,公公已把她娶进门,叫“妈”,是应该的。
走在门前的路上,她就已经在道场上迎候了,我赶紧叫我儿子喊奶奶。走近她,我叫了她一声“妈”!在那刹那间,她似乎不相信似的,温和的眼睛愣了一下,笑容也静止了,就那样弯着弧线。我又叫了一声“妈”!“哎!——”她回过神来,声音颤颤地答应着,眼圈都红了,脸也红红的。她连忙接过我手里的东西,问我饿不饿,身体好不好,工作忙不忙,又是泡茶又是削水果,真像接待客人一样。做饭时,她一会儿问我:“明明,你是吃擀面,还是吃馍馍?”“明明,是爱吃炖鸡蛋,还是爱吃煎鸡蛋?”她的热情和亲切,使我的心暖暖的,心中厚厚的隔膜少了一层又一层。虽然还不十分亲近,不像见亲婆母那样随和,但是已经没有十分的生分,心中已有缕缕喜欢之情。
隔天我们要走了,到车站搭车,她执意要送。她第一次大包小包地提着,跟我一起走在去车站的街上,似乎街上的人都在看着我们,好像指指点点,我还真有点儿不自在呢,眼睛都不知往哪里看,倒是她像没事似的,边走边和我说话,叮嘱我,放假了要回来玩;有什么困难了,要对家里说……她关切的话语,自然的神态,好像在送亲闺女似的。
自从有了后婆母,我回老家就有了着落,尤其是过年,我不用再笨手笨脚地筹备过年的生活了。每年过年回去,她把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还需要做的,也不让我做。我想帮忙,她总是阻拦我,说我在城里工作忙,又带孩子,已经很累了,回来该好好休息。正月待客更是婆母最辛劳的了,我说我不去走亲戚了,留在家帮帮忙。婆母又不同意了,她连劝带吵地说:“上班了,好长时间不得闲回来,就是过年好见面,说说话,在一起玩玩,你不去,长辈们会见怪的,家里有我就行了。”
我住在城里,后婆母住在老家,但是她时时牵挂着我们,吃什么都想着我们,一年四季,总是不断地给我们捎来东西。几把青葱红蒜、几棵青菜、几个南瓜、几块腊肉、几袋木耳香菌、一纸箱土鸡蛋……都是她的心意。杀年猪了,特意送来蒸肉、蒸骨。正月走时,准备一大堆东西,每样都仔细装好,收拾得利利亮亮、清清爽爽的。
有了后婆母,这个家就又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她也始终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她来时,爱人和我都说坡田不种了,可是她说坡田是阳坡,长庄稼收成蛮好,丢了怪可惜。公公做农村工作,经常下乡,家里的三亩多田,多数也是她一个人在承担责任。村里好事的人,说她这样巴心巴肝地做,是好事了我们,对自己子女没有半点儿好处。可是她从不耳根子软,总是乐呵呵地说,我们在城里吃什么都要买,能多做点儿,就能给我们减少点儿负担。有一次,邻居张婶精精气气地对我说:“明明,你这个后妈算是找到家了,连山上的几棵树都给你看得紧紧的。”原来,有人趁公公下乡不在家,到我家责任山上砍伐树木,那时后婆母到我家才大半年,以为她不敢说什么,也不会说什么。哪知后婆母听到屋后责任山有砍伐的声音,就登上山,与那人评理,硬是阻止了,还把砍伐的树木扛回了家。
后婆母也很快与村里人相融。她在原来的村里过红白喜事时是一个做菜的厨师,来我家后,村子里不论谁家过事情,她都去帮忙,仍然承担做菜的责任,一做就是十几年,如今已是68岁的老人了,有人相请,依然欣然前往。使我倍加感动的是,即使请到她了,她生病了,只要能坚持,她从不拒绝。我多次劝她,年纪大了,别去帮忙了。她总是说,乡里乡亲的,遇到了事儿,帮个忙,等于给自己帮忙。怎么不是呢?她这样做,是在为我们积功德呀,为我们在村子里积攒人缘,方便我们好办事啊。
后婆母原来的丈夫也是得癌症去世的,也历经磨难,她很体贴公公。公公是典型的“三高”病人,还有痛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公公的病情也在逐渐加重,尤其在饮食上要求严格,全靠后婆母精心照顾,她从没有怨言,从没有不耐烦。公公是军人出身,又一直从事领导工作,脾气大,退休后虽然减弱了不少,但是还是时有发生,若果遇到他病痛严重,更是不由自主地爆发。后婆母从不多心,从不对公公使小性子,总是像照顾小孩似的让着公公,公公越是发脾气,她越是笑眯眯地和公公说话。公公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睡前看电视,看着睡着,睡了一觉,再关电视。这个习惯是亲婆母去世后形成的,有了后婆母,也没有改正。我就问后婆母,她是否睡得着。她笑吟吟地说,他看他的,我睡我的,身边还有个伴儿,咋睡不着?是呀,两个儿女都不在身边的老人,早已是相互依存了。去年公公糖尿病加重,影响视力;脊椎疼痛压迫神经,走路艰难,做了两次手术。我们把公公接走时,后婆母拉着我的手说:“明明,要好好给你爸治呀!”她的眼睛里噙满泪水,哽咽着说不下去。这么多年,公公身体多病,不需要我们操心的她绝不让我们知道,我怎么不深深地感激我的后婆母呢?能遇到后婆母,是我前生修得的福分!
看着婆母进进出出,忙这忙那,那份亲切,那份温暖,仿佛我从开天辟地都和她在一起似的。
就这样,婆母满“百日”孝期又过了一段时间,公公便迎娶了我现在的婆母。
后婆母也是一位農村妇女,比公公小两岁,中等个子,胖胖的,圆脸庞,面相也和善。记得第一次回去和她见面的情景。那时她已经和公公领取了结婚证,已经进了家门。我走在回家的小镇上,就有喜欢探究别人私事的妇人问我:“明明,你回去怎样叫你那位后妈呀?”我脱口就说:“叫妈呗。”因为村子里和镇上有老人再婚的,子女是不愿意叫爸叫妈的。作为儿媳,我想:自己的亲妈已经去世,婆母又早逝,公公已把她娶进门,叫“妈”,是应该的。
走在门前的路上,她就已经在道场上迎候了,我赶紧叫我儿子喊奶奶。走近她,我叫了她一声“妈”!在那刹那间,她似乎不相信似的,温和的眼睛愣了一下,笑容也静止了,就那样弯着弧线。我又叫了一声“妈”!“哎!——”她回过神来,声音颤颤地答应着,眼圈都红了,脸也红红的。她连忙接过我手里的东西,问我饿不饿,身体好不好,工作忙不忙,又是泡茶又是削水果,真像接待客人一样。做饭时,她一会儿问我:“明明,你是吃擀面,还是吃馍馍?”“明明,是爱吃炖鸡蛋,还是爱吃煎鸡蛋?”她的热情和亲切,使我的心暖暖的,心中厚厚的隔膜少了一层又一层。虽然还不十分亲近,不像见亲婆母那样随和,但是已经没有十分的生分,心中已有缕缕喜欢之情。
隔天我们要走了,到车站搭车,她执意要送。她第一次大包小包地提着,跟我一起走在去车站的街上,似乎街上的人都在看着我们,好像指指点点,我还真有点儿不自在呢,眼睛都不知往哪里看,倒是她像没事似的,边走边和我说话,叮嘱我,放假了要回来玩;有什么困难了,要对家里说……她关切的话语,自然的神态,好像在送亲闺女似的。
自从有了后婆母,我回老家就有了着落,尤其是过年,我不用再笨手笨脚地筹备过年的生活了。每年过年回去,她把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还需要做的,也不让我做。我想帮忙,她总是阻拦我,说我在城里工作忙,又带孩子,已经很累了,回来该好好休息。正月待客更是婆母最辛劳的了,我说我不去走亲戚了,留在家帮帮忙。婆母又不同意了,她连劝带吵地说:“上班了,好长时间不得闲回来,就是过年好见面,说说话,在一起玩玩,你不去,长辈们会见怪的,家里有我就行了。”
我住在城里,后婆母住在老家,但是她时时牵挂着我们,吃什么都想着我们,一年四季,总是不断地给我们捎来东西。几把青葱红蒜、几棵青菜、几个南瓜、几块腊肉、几袋木耳香菌、一纸箱土鸡蛋……都是她的心意。杀年猪了,特意送来蒸肉、蒸骨。正月走时,准备一大堆东西,每样都仔细装好,收拾得利利亮亮、清清爽爽的。
有了后婆母,这个家就又成了一个完整的“家”,她也始终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她来时,爱人和我都说坡田不种了,可是她说坡田是阳坡,长庄稼收成蛮好,丢了怪可惜。公公做农村工作,经常下乡,家里的三亩多田,多数也是她一个人在承担责任。村里好事的人,说她这样巴心巴肝地做,是好事了我们,对自己子女没有半点儿好处。可是她从不耳根子软,总是乐呵呵地说,我们在城里吃什么都要买,能多做点儿,就能给我们减少点儿负担。有一次,邻居张婶精精气气地对我说:“明明,你这个后妈算是找到家了,连山上的几棵树都给你看得紧紧的。”原来,有人趁公公下乡不在家,到我家责任山上砍伐树木,那时后婆母到我家才大半年,以为她不敢说什么,也不会说什么。哪知后婆母听到屋后责任山有砍伐的声音,就登上山,与那人评理,硬是阻止了,还把砍伐的树木扛回了家。
后婆母也很快与村里人相融。她在原来的村里过红白喜事时是一个做菜的厨师,来我家后,村子里不论谁家过事情,她都去帮忙,仍然承担做菜的责任,一做就是十几年,如今已是68岁的老人了,有人相请,依然欣然前往。使我倍加感动的是,即使请到她了,她生病了,只要能坚持,她从不拒绝。我多次劝她,年纪大了,别去帮忙了。她总是说,乡里乡亲的,遇到了事儿,帮个忙,等于给自己帮忙。怎么不是呢?她这样做,是在为我们积功德呀,为我们在村子里积攒人缘,方便我们好办事啊。
后婆母原来的丈夫也是得癌症去世的,也历经磨难,她很体贴公公。公公是典型的“三高”病人,还有痛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公公的病情也在逐渐加重,尤其在饮食上要求严格,全靠后婆母精心照顾,她从没有怨言,从没有不耐烦。公公是军人出身,又一直从事领导工作,脾气大,退休后虽然减弱了不少,但是还是时有发生,若果遇到他病痛严重,更是不由自主地爆发。后婆母从不多心,从不对公公使小性子,总是像照顾小孩似的让着公公,公公越是发脾气,她越是笑眯眯地和公公说话。公公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睡前看电视,看着睡着,睡了一觉,再关电视。这个习惯是亲婆母去世后形成的,有了后婆母,也没有改正。我就问后婆母,她是否睡得着。她笑吟吟地说,他看他的,我睡我的,身边还有个伴儿,咋睡不着?是呀,两个儿女都不在身边的老人,早已是相互依存了。去年公公糖尿病加重,影响视力;脊椎疼痛压迫神经,走路艰难,做了两次手术。我们把公公接走时,后婆母拉着我的手说:“明明,要好好给你爸治呀!”她的眼睛里噙满泪水,哽咽着说不下去。这么多年,公公身体多病,不需要我们操心的她绝不让我们知道,我怎么不深深地感激我的后婆母呢?能遇到后婆母,是我前生修得的福分!
看着婆母进进出出,忙这忙那,那份亲切,那份温暖,仿佛我从开天辟地都和她在一起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