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的艺术特点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er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周易》常用比喻的手法来指示人事的吉凶
  
  它的比喻和一般比喻有所不同,一般比喻有特定的被比喻的事物,而且多数是与做比喻的客体事物同时出现于文中;而《周易》的比喻多数没有特定的被比喻的主体事物,当然不出现于文中,仅仅描述取做比喻的客体事物而已,因此,可以应用在许多人事方面。这实有类于象征。
  例如《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乃比喻人们的战争双双都有所损伤。
  《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乃比喻人事正在酝酿。
  更突出的是《渐》卦六爻都用比喻:
  《初六》:“鸿渐于干(岸),小子厉,有言,无咎。”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衔衔,吉。”
  《九六》:“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角,无咎。”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上九》:“鸿渐于陆(当作陂),其羽可用为仪,吉。”
  六爻都用鸿雁进到不同的地方比喻人们处于不同的环境,从而指出其吉凶的结果,这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周易》中,比喻手法,不在少数。作者运用简单的语言,描画具体事物的形象,确切地显示出比喻和人事的共同点,有些还代表着一种人事法则,体现了作者的智慧和技巧。《周易》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特点呢?这一特点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从诗歌的发展过程来看,《诗经》里的民歌惯用比兴的手法,其中虽不能肯定有在《周易》前或与它同时的诗篇,然而可以肯定民歌的运用比兴,是源远流长,并不是始于周代。那么《周易》中的比喻是受到民歌的启示,当无问题,而且直接采用民歌的语句,都不无可能。
  第二,从散文的发展过程来看,殷代的《盘庚》三篇已经有了比喻,如“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是比喻臣民骚动,反对迁都,必须及时制止;“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乃比喻臣民服从法纪,国家才能不乱;“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乃是比喻有迁移和建设新都的勤劳,才能过安裕的生活。
  第三,从占筮的特殊需要来看,《周易》本是筮书,卦爻辞中采用比喻来象征吉凶,在结合人事上,有比较广泛的灵活性。筮人在算卦的时候,可以把问卦者的环境、遭遇、往事、前途与比喻联系起来,加以体会甚至附会,而作出吉凶的具体结论。比喻在算卦上有这样的便利,所以作者多用这个手法。《周易》所以多有比喻,而且有类似象征的特色,是适应占筮需要而产生的。最值得注意的是比喻的手法是逐步提高的,《周易》的这一特点恰好说明西周初年在比喻上的初步成就,由殷代到周初到《诗经》时代这种手法逐步提高的过程,也显示出民歌对于文人作品的一种影响。
  
  二、《周易》带有相当浓厚的诗歌色彩
  
  它本来是一部散文作品,但其中却有不少短歌。尽管它们异常简短,少者只有两句,多者不过六句,但都是韵律和谐、节拍清晰,而且多是句法整齐,可以吟唱。其表现手法,拿《诗经》来比,或者是“直言其事”的“赋”,或者是“以彼喻此”的“比”,或者是“触景生情”的“兴”,此外还有的类似有人物故事的寓言,这是《周易》更重要的艺术特点之一。在前面引用的卦爻辞,有的可以兼做这个特点的例子,现在再分别举例如下:
  1、采用赋的手法的短歌。《中孚·六三》:“得敌,或鼓惑罢,或泣或歌。”
  具体地指出了战胜敌人、捉得俘虏,还是有益有损的事实。
  2、采用比的手法的短歌。《否·九五》:“其亡!其亡!磐于苞桑。”意思是说明人们如果常常保持警惕,——“我要灭亡!我要灭亡!”那么,其人及其家国就不会灭亡,象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桑树那样巩固。
  3、采用的兴的手法的短歌。
  《大过·九二》:“枯杨生苐,老夫得其女妻。”
  《大过·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
  枯杨树,生幼芽,老头子娶个女娇娃;枯杨树,开花朵,老太婆嫁个少年哥。这两条是相当灵巧的起兴,它以鲜明的形象、铿锵的韵调,写出了老人寻得青年配偶,呈现着枯木逢春的生气。然而《周易》把它们写在《大过》卦里,还是认为这是不合理的。
  4、类似寓言的短歌。《睽·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
  把它演绎成一个故事——一个人,赶着一辆牛车,他想要牛车向后退几步,当然只有握着缰绳,晃着鞭子,叫牛向后退才行。可是他不这样做,竟用双手把车向后拉,而牛却向前挣。这个人,这样的笨拙,这样的蛮干,结果不免要闯祸,遇到刺头额、割鼻子的酷刑。这个故事说明人们做事,如果违反了客观形势,而且有大力者在掣肘,就必然招致祸殃。
  
  三、《周易》古经在语言方面的特点是词汇相当丰富、语句简短而洗练、描写事物生动形象
  
  关于这些,从前面所引用的卦爻辞中便可以看出。但为了说明问题,不妨再举几个例子,如:描写人的悲哭,“出涕沱若,戚嗟若。”(《离·六五》);描写人的身受刑杖,“臀无肤,其行次且”(《家人·九四》);描写家人的生活情态,“家人杲杲……妇子嘻嘻”(《家人·九三》);描写人又美味而不吃,却羡慕别人吃东西,“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夬·九四》)这些描写都是运用切当的词汇,铸成简短洗练的语句,绘出相当生动的具体事物的形象,而且多是带有韵律的短歌。
  这一特点,不仅是殷代散文《盘庚》等所没有,而且是西周散文《大诰》、《康诰》等所不具备的,因此,可以说《周易》的语言在那个历史阶段,是代表着散文创作一种风格的较好的成就。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作出这样简单的结论,《周易》是一部最古的有组织有系统的散文作品,它有独特的不无积极意义的思想内容,并且具有相当灵巧的表现手法和相当优美的语言风格,取得了初步的艺术成就;特别是它的比兴手法和诗歌色彩可以帮助我们说明上古散文与诗歌关于运用手法和语言的发展过程。它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比西周时代的王朝诰记与铜器铭文都较高一些。讲文学史的人都对它应予以适当的重视。
其他文献
健康及富有活力的课堂数学学习活动,具有现实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以改变学生认知方式的单一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建构主义的学习
期刊
一、让学生多想    学习必须学会思考,不思考就没有趣味。特别是数学课,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不要问题刚一提出,即刻要求回答。由于学生尚未深入思考,被动应付回答,结果当然不如人意。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特别是有价值、有份量的问题)之后,要给学生理解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活跃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先弄清已知条件及由此而得出哪些结果,要解答出问题,还缺少什么条件;再让学生把前后知识“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内容,它是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师采取管、卡、压等办法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从而老师独自满堂硬灌,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而且与教改相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管理“活”了、“动”了,传统的课堂秩序和管理也因此有了新的内涵和形态。但是,在这新旧课堂教学管理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教师放弃课堂秩序管理的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的提出,把语文课程目标指向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实践
期刊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以教材和课堂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有两个载体: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这是以知识性为本的;学生课上发言是能力的载体,这是以创造性为本的。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除了正文以外,还有大量的小栏目,如“思
期刊
“分类”是一年级教材中的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进行“分类”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操作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分类标准,并使这一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得到升华,变为实际能力而运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受“分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要非常重视起始课堂环节的设计与处理,使学生学习的心能被聚焦而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此,我在课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的理论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理解和接受。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组不科学,随意性强    有的教师误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几个学生凑在一起讨论几分钟就行了,因此在课堂上常常出现随意让同桌或者前后四人讨论的现象
期刊
随着农业经济、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技术正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中心进行重组和改造,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农业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年的理论课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深入课堂听不同的专业理论课教师上不同课型的常规课、研究课和优质课。尽管每一次听课都令人振奋,但每一次听课也都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尤其是专业理论课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失误,我觉得都不同程度地冲淡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开放和创新,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树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如此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高远的天空飞翔。  新的课程观决定了当代语文教师必须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变。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和研究语文教学的动态和特点,不断总结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做学习型公民,建设学习型社会,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肩负着“以学生发展为本,对学生终身教育负责”的时
期刊
“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是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部分对中学生作文的要求,意在强调鼓励个性化的表达,激发创新精神。然而部分学生对个性写作的理解有偏差,以为写作是自己的事,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有感而发”就行,“我手写我心”,完全不考虑受众(读者)能否读懂这篇文章,导致诸多弊病的产生。  语言失范现象日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