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构建主义理论 解决经纬网教学难点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地理中经纬网的教学是一个重难点。原因是这个教学内容太过于抽象,初一学生空间观念不强,而且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在现实的生活中没有接触到,无法理解。其次,是知识层次的问题。学生对球体的抽象思维还停留在直观生活的印象中。所以,学生接触到这部分教学内容时,都感到非常难。部分学生存在畏惧的心理,对今后的学习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从教以来,我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效果不明显,在讲过了不久,学生就把知识还给我了。他们对经纬网的学习理解不透彻,一知半解,总觉得难,无从下手。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尝试用构建主义理论去解决这个问题,尝试的效果比较理想。
  以下是我用构建主义理论设计的关于经纬网教学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分析
  
  1、发展水平: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
  (1)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中知道地球是圆的、是球体,并在这一课的第1节课程中已经学习过,同时知道地球的南极、北极、赤道。
  (2)方向:当面向北,方向的判定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从电视上,学生了解到汽车可以用GPS来准确定位,指导行驶;导弹可以用卫星定位来控制其飞行轨迹,准确命中目标。
  2、教学目标(潜在发展水平):
  (1)知识目标:了解地球仪的结构和作用。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2)能力目标;建立纬线与经线的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激发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3、重难点:
  (1)东西半球的划分。
  (2)纬度与经度的划分。
  (3)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地理位置。
  
  二、教学情境设计
  
  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这就是著名的汶川地震。纬度:31.01°N ;经度:103.40°E。你知道汶川的具体位置吗?
  2、2007年,我到北京认识了一位澳大利亚的朋友杰克。我向他介绍了我的家乡——美丽的广西灵山县灵城镇,我们有鲜美可口的荔枝,是水果之乡。他想到我们灵山来,但不知道广西在什么地方,更不知道灵山在什么地方。请你用一种简单的方法介绍我们三海中学的位置。
  3、对照电影院确定位置的方法,用你手上的乒乓球和铅笔,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仪。
  4、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北纬3.9度、东经95.9度)发生了8.7级强烈地震,地震引发了海啸。这次海啸波及东南亚和南亚数国,夺走了30万人的生命,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请找出具体的地点。
  
  三、自主学习设计
  
  通过亲手制作地球仪,观察经线与纬线的特点和性质;认真体会半球的划分以及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利用经纬网来定位。自学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四、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1、每四人为一个小组制作地球仪。各小组在学习中,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可以互相讨论、交流、辩论,对当前问题摆出各自认为正确的看法、论据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做出分析和评论。
  2、对制作好的地球仪进行评比,选出制作前五名的组并进行表扬。
  3、检查每组完成任务的情况和答案是否正确,每组派代表阐述本组的活动成果,对完成较好的组进行表扬。
  通过构建主义理论设计的课程,教学效果很好,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研究等的认识活动突显出来,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得到培养,质疑能力有所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得到增强;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实现了本节的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一、让学生多想    学习必须学会思考,不思考就没有趣味。特别是数学课,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不要问题刚一提出,即刻要求回答。由于学生尚未深入思考,被动应付回答,结果当然不如人意。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特别是有价值、有份量的问题)之后,要给学生理解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发挥联想,活跃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先弄清已知条件及由此而得出哪些结果,要解答出问题,还缺少什么条件;再让学生把前后知识“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内容,它是有组织、有领导的师生共同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管理主要是教师采取管、卡、压等办法控制学生的问题行为,从而老师独自满堂硬灌,而结果往往是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而且与教改相悖。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管理“活”了、“动”了,传统的课堂秩序和管理也因此有了新的内涵和形态。但是,在这新旧课堂教学管理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部分教师放弃课堂秩序管理的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的提出,把语文课程目标指向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学生在语文实践
期刊
创造性思维的实质就是求新、求异、求变。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以教材和课堂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有两个载体: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这是以知识性为本的;学生课上发言是能力的载体,这是以创造性为本的。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中,除了正文以外,还有大量的小栏目,如“思
期刊
“分类”是一年级教材中的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在进行“分类”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操作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分类标准,并使这一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得到升华,变为实际能力而运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受“分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要非常重视起始课堂环节的设计与处理,使学生学习的心能被聚焦而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此,我在课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合作学习的理论也越来越被广大教师理解和接受。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组不科学,随意性强    有的教师误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几个学生凑在一起讨论几分钟就行了,因此在课堂上常常出现随意让同桌或者前后四人讨论的现象
期刊
随着农业经济、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技术正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中心进行重组和改造,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农业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提出来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年的理论课教学工作中,我经常深入课堂听不同的专业理论课教师上不同课型的常规课、研究课和优质课。尽管每一次听课都令人振奋,但每一次听课也都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尤其是专业理论课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失误,我觉得都不同程度地冲淡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开放和创新,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树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如此才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高远的天空飞翔。  新的课程观决定了当代语文教师必须由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变。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学习和研究语文教学的动态和特点,不断总结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做学习型公民,建设学习型社会,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肩负着“以学生发展为本,对学生终身教育负责”的时
期刊
“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是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部分对中学生作文的要求,意在强调鼓励个性化的表达,激发创新精神。然而部分学生对个性写作的理解有偏差,以为写作是自己的事,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有感而发”就行,“我手写我心”,完全不考虑受众(读者)能否读懂这篇文章,导致诸多弊病的产生。  语言失范现象日趋
期刊
一、《周易》常用比喻的手法来指示人事的吉凶    它的比喻和一般比喻有所不同,一般比喻有特定的被比喻的事物,而且多数是与做比喻的客体事物同时出现于文中;而《周易》的比喻多数没有特定的被比喻的主体事物,当然不出现于文中,仅仅描述取做比喻的客体事物而已,因此,可以应用在许多人事方面。这实有类于象征。  例如《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乃比喻人们的战争双双都有所损伤。  《小畜》:“密云不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