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对于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尤为重要。从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流程,以及教学用语的实际功能来说,课堂教学语言一般可以分为导入语、描述语、提问语、点拨语、评价语、过渡语、总结语等。另外,体态语也应视为一种特殊形态的教学语言,它对“有声语言”起着补充、辅助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常能产生“妙不可言”、“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效果。
1. 充满激情的导入语能让学生先入为主
新课伊始,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导入语应该充满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我在教学《曹刿论战》一课时,先揭示课题后,以充满阳刚之情的语气导读:在我的心目中,战争的场面是激烈的,战士们是勇敢善战、坚强机警的代名词,可是本课的战斗是在哪交战呢?又是一场怎样的战斗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本课中写的是谁与谁的战斗?结果怎样?学生的心弦一下子被抓住了,自然产生阅读的急切欲望。
2. 抑扬顿挫的描述语能让学生身临其境
教师课堂教学时描述性语言同样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教师声情并茂地叙述,抑扬顿挫地抒情,时而渲染诗情画意,拨动学生心弦;时而振奋人心;时而深沉悲怆,催人泪下。这些富有文采与情感的语言,总是能引起学生内心世界强烈的反响与共鸣,于不知不觉中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如教学《享受生活》时,先播放桑兰比赛、获奖时的镜头,再现她轻盈、优美的动作,让学生具体感受桑兰跳马成绩的优秀。继而教者以舒缓的语调描述:桑兰5岁开始练体操,12岁入选国家队,多次在重大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是我国女子体操队最优秀的跳马选手。如此优秀出色、运动事业前程似锦的17岁少女,在第四届世界友好运动会上意外从马箱上摔下,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稍作停顿后语气转而激昂)然而残酷的现实并未使桑兰悲观绝望,她以顽强的毅力微笑着承受一切!请找出有关语段感情朗读,再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用自己的语言艺术自然地将学生由桑兰引入海伦· 凯勒。学生自然深受感染,心灵受到震撼,语言得到训练。
3. 准确适时的引导语能让学生"百家争鸣"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体会主要是运用表象(也运用概念、掺和情感)达到心领神会;体验主要运用情感(也运用表象和概念)达到涵咏体悟。前者主要是思维的过程,后者主要是情感的过程。语文教学中需要学生体会、体验的东西很多。例如,“体会这一段的意思”“体验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验主人公当时所处的情境”等等。存在的问题是,如何避免学生体会、体验的“虚化”现象,让体会、体验落到实处。课堂上,有的教师也让学生交流各自的体会和体验,但引导不得法,要求不明确,常常存在着“千篇一律”“众口一词”的现象。我想,在语文教学中,只是让学生停留在体会和体验的层面上。只不过是“读懂”课文而已,或者说,只不过达到了“准理解”的水平。语文教学还应让学生把体会、体验的东西外化为语言文字,这就是认识、情感向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转化,也是内容向形式的延伸,理解向表达的转化,这就是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而且能够准确的理解教师的提问,拓宽学生的思路,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让课堂问题的回答“百花齐放”。
4. 胸有成竹的训练语能让学生练有效果
由于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上的主要活动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所以训练也是必要的。字,要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写好,需要训练;书,要一句一句地读,一遍一遍地读好,也要训练;说话,要一句一句地说;文章,要一句一句地写,都要扎扎实实地训练。一遍不行,三遍、五遍,反复多遍,自然熟能生巧。诚然,训练不是单调的重复,机械的反复,练有目的,目的要明确;练有要求,要求要严格;练有方法,方法要得当;练有效果,效果要落实。因此,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应慢慢灌输、慢慢渗透这样才能达到润心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能力、兴趣、方法、習惯、情感、态度、行为等等,因而是综合性的。准确的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决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培养。语文教学重在情感熏陶,精神陶冶,但不管是情感熏陶,还是精神陶冶都要以语言感染为基础。因为语言感染能让学生做到目中有人,语中有情,以人为本,以情动人。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真正达到了润心细无声的效果。
1. 充满激情的导入语能让学生先入为主
新课伊始,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的导入语应该充满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比如我在教学《曹刿论战》一课时,先揭示课题后,以充满阳刚之情的语气导读:在我的心目中,战争的场面是激烈的,战士们是勇敢善战、坚强机警的代名词,可是本课的战斗是在哪交战呢?又是一场怎样的战斗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本课中写的是谁与谁的战斗?结果怎样?学生的心弦一下子被抓住了,自然产生阅读的急切欲望。
2. 抑扬顿挫的描述语能让学生身临其境
教师课堂教学时描述性语言同样应该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教师声情并茂地叙述,抑扬顿挫地抒情,时而渲染诗情画意,拨动学生心弦;时而振奋人心;时而深沉悲怆,催人泪下。这些富有文采与情感的语言,总是能引起学生内心世界强烈的反响与共鸣,于不知不觉中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范例。如教学《享受生活》时,先播放桑兰比赛、获奖时的镜头,再现她轻盈、优美的动作,让学生具体感受桑兰跳马成绩的优秀。继而教者以舒缓的语调描述:桑兰5岁开始练体操,12岁入选国家队,多次在重大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是我国女子体操队最优秀的跳马选手。如此优秀出色、运动事业前程似锦的17岁少女,在第四届世界友好运动会上意外从马箱上摔下,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稍作停顿后语气转而激昂)然而残酷的现实并未使桑兰悲观绝望,她以顽强的毅力微笑着承受一切!请找出有关语段感情朗读,再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用自己的语言艺术自然地将学生由桑兰引入海伦· 凯勒。学生自然深受感染,心灵受到震撼,语言得到训练。
3. 准确适时的引导语能让学生"百家争鸣"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体会主要是运用表象(也运用概念、掺和情感)达到心领神会;体验主要运用情感(也运用表象和概念)达到涵咏体悟。前者主要是思维的过程,后者主要是情感的过程。语文教学中需要学生体会、体验的东西很多。例如,“体会这一段的意思”“体验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验主人公当时所处的情境”等等。存在的问题是,如何避免学生体会、体验的“虚化”现象,让体会、体验落到实处。课堂上,有的教师也让学生交流各自的体会和体验,但引导不得法,要求不明确,常常存在着“千篇一律”“众口一词”的现象。我想,在语文教学中,只是让学生停留在体会和体验的层面上。只不过是“读懂”课文而已,或者说,只不过达到了“准理解”的水平。语文教学还应让学生把体会、体验的东西外化为语言文字,这就是认识、情感向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的转化,也是内容向形式的延伸,理解向表达的转化,这就是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而且能够准确的理解教师的提问,拓宽学生的思路,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让课堂问题的回答“百花齐放”。
4. 胸有成竹的训练语能让学生练有效果
由于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课上的主要活动是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所以训练也是必要的。字,要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写好,需要训练;书,要一句一句地读,一遍一遍地读好,也要训练;说话,要一句一句地说;文章,要一句一句地写,都要扎扎实实地训练。一遍不行,三遍、五遍,反复多遍,自然熟能生巧。诚然,训练不是单调的重复,机械的反复,练有目的,目的要明确;练有要求,要求要严格;练有方法,方法要得当;练有效果,效果要落实。因此,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应慢慢灌输、慢慢渗透这样才能达到润心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能力、兴趣、方法、習惯、情感、态度、行为等等,因而是综合性的。准确的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决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培养。语文教学重在情感熏陶,精神陶冶,但不管是情感熏陶,还是精神陶冶都要以语言感染为基础。因为语言感染能让学生做到目中有人,语中有情,以人为本,以情动人。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真正达到了润心细无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