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课堂 情系学生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luewa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有力量、最自然的连接点。师爱的力量就是教育的力量,师爱的力量是伟大而神奇的,没有师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学生崇拜的偶像,在学生心目中往往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当是具有慈母之爱、严父之严和益友之知的“有心人”。慈母之爱要爱得得体,严父之严要严得适度,益友之知要知得确实。这样,才能温暖学生的心灵,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勇于进取。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反应,本质上是一种态度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情感往往伴随着认识而产生,与认识过程共始终。认识的功能主要起反应作用,体现在对知识的接收、加工和转化上;情感的功能主要是动力作用,体现在对意向的调节、维持和定向上。它们共同组成了学生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不同角度对整个教学过程施加重大影响,任何教学要想取得成功,都必须把两者有机协调和统一起来。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在课堂上播撒爱的阳光,还必须充分认识到情感因素左右教学的巨大力量,自觉地发挥它在实践中的应有作用,建立亲热、密切、融洽、协调的师生关系。
  一、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的情感
  我们要把教书育人作为终身事业来追求,而不是作为谋生的职业去从事。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一,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以满腔的热情、扎实的工作和对教育事业无比的热爱之情,才能在工作中奋发进取、标新立异,有所创新和发展。记得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是智力发展的翅膀,把情感融入教育,就如同为学生插上智慧的翅膀,放飞情感的天空,教育的明天会更加明媚。
  二、在课堂上热爱教育对象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基础,只有在充满爱的阳光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才能充分吮吸科学文化的甘露,发展完善的个性,爱学生不仅仅是一种情感,而且是一种活动。热爱学生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两个基点之一。我们要认真了解和分析每一个学生,对他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学习成绩、健康状况、家庭经济条件等,都要了如指掌;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适时帮助,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同时,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彼此合作的良好风气,使学生对教师、对班集体有一股深深的眷恋之情,使他们不仅在学业成绩上,而且在个性品质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2、树立崭新的学生观,自觉培养“人人都能成才,人人都是人才”的期待心理。我们在观念上要坚决地从过去只盯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转到处处寻找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上来,并在挖掘学生长处的基础上,鼓励他们以长补短,从而调动其内在心理机制,变外驱力为内动力。这种观念上的转变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价值,并在班级里真正昂首挺胸。我们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方法教会他们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帮助学生在班内真正找到自己的位置,完善自我、体现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3、坚持教学民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爱学生还应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学习的主人翁责任感。为此,我们要坚持教学民主,把教学看成是师生平等对待、互相协作、共同努力、共同探索的过程,想方设法让学生感到自己是独立自主的主体,如:在思想品德课上的质疑提问、启发探讨、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得出结论;师生一起探讨、相互启发,让学生体验到正确答案是“我们自己探索出来的,老师是我们的热心人”。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征求学生的意见,听取学生的建议,以调整和改进教学。师生有不同看法,允许有不同声音。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有平等的权利,因而也要承担起义务,负担起责任。这种情感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总之,我们教师要理解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并使学生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形成一个团结、和谐、温暖的集体。这样,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再是冷漠地、客观地向学生传播知识,而必然会满腔热情地以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投入教学,即使在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课上,也能以形象生动的语言、风趣幽默的讲授、贴近生活的举例,诱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燃起炽热的学习热忱,从而使学生不仅在道德感上,而且在理智感、审美感上都受到感染和熏陶。
其他文献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一篇好的散文,往往使人读之如品香茗,满口余香。产生这一种美感的原因不外乎散文思想情趣的美和语言的美。散文家碧野曾说过:“正因为散文是美的,所以用辞措句要苦心推敲,做到句句优美,字字精炼。”可见,语言美是散文被称为美文的重要原因。在散文教学中,怎样注重对散文语言的品读、分析,引导学生去品味、欣赏、模仿乃至创造,从而获得审美愉悦已经成为散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的形式,代之为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
期刊
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产生对语言文字理解、运用的需要,这种需要与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构成了矛盾。这样,矛盾的不断出现和不断解决便推动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机理,进行启发和引导。下面谈谈我多年的教学体会和做法:  一、精心设计思维的切入点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思考开始的,因而教师提问必须全盘考虑,绝不可随意为之,每一个问题都应该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火种
期刊
许多小学生一提起作文,就一筹莫展、叫苦连天,为了“完成任务”,只好开动脑筋“想办法”,或抄或袭,敷衍了事。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素材。作文首先要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的“库房”没有蓄存,冥思苦想,写出几句,也是枯燥无味、病态百出。  2、缺乏作文能力。对眼前发生的事情不能合理地想象,写成文章后东扯西拉。怎样开头,怎样结尾,哪儿改写,哪儿不改写。他们不知
期刊
后进生就是所谓的“差生”,一般情况下分为“学习差”的学生、“品行差”的学生和“双差生”。  “学习差”的学生行为特点表现为成绩低下、记忆力差、反应迟缓、表达不清等。  “品行差”的学生的行为特点表现为不遵守纪律、不爱学习、不讲礼貌、常与同学发生矛盾、卫生习惯不好等。  “双差生”是指学习、品行都差的学生。  后进生在一个班级里虽然为数不多,但却向“小灾星”一样,给老师带来不少麻烦,给班集体带来不良
期刊
语文教学看图说话写话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是语文作文教学的基础。关于这方面,我浅谈以下几点教学体会:  一、激发兴趣,指导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敢想象的事物,写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看图说话写话,首先要激发学生对看图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细致地观察,把图看懂。看懂了图,才能理解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处,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生活中无时无地不充满着创造的机会。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也无时无地不洋溢着创新的火种。在教学本课时,通过有感情地读、绘声绘色地讲、设身处地地演等多种形式的理解体验,学生已经深深感受到高尔基这样一位十分有声望的大作家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同时也为“小摄影师”失去了自己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摄影机会﹙他忘记带胶卷了﹚而感到惋惜。  小摄影师带着遗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学生生活,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可以发挥学生特长、发挥学生个性,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往往是由兴趣产生的。因此,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首先要激发其课外阅读兴趣。《教育心理学》有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渴望获得所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感情色彩的意向活动。”所以,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例如
期刊
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普通话的说话能力更为关键。通过训练,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普通话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语音习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说话训练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就目前来看,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是比较差,当众说话时,多数学生还是畏畏缩缩、期期艾艾。  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加强学生的说话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对提高语
期刊
《程少堂讲语文》这本书中,程少堂老师认为语文味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其中第一个就是要教出文体美和语体美,书中讲到: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最基本的是要善于选择最适合某种文体或语体的教学方法,即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很好地统一起来。比如:对课文中一些优美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教学中要以读为主,在读中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而领略其意境美。对于这段话,笔者深有同感,教学中只有把握了诗歌的文体特征,才能教出诗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