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期《咔嚓》比上一期的质量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内容的选择和排版。强调内容和排版,因为封面实在是煞风景。封面上的女士怎么看都感觉不太像受过正规教育的良家妇女。人的位置也安得不是地方,我正在考虑给书包张书皮,实在找不到地方下手拿书。
用镜头表现一个主题,不同作者会有不同的创意。比如“性”,差的直接图解拍裸体,中等水平像王小慧《花之惑》想把“性”表现得空灵,却很朴实地硬生生用性把好好的花给糟蹋了。水平高些的是给“性”更多超出生理本能的人文内涵。
那时就有人敢拍,敢被拍,现在的人就得比创意和水平不是敢脱衣服的勇气。
挑选模特儿很能显示摄影师的欣赏水平和模特儿自身修养:模特儿外表、气质、对摄影师要求主题的表现能力也有高下。顶级模特儿的好是用肢体、表情解释服装的内涵,不是活动衣架。在高级内衣时装秀上,尽管模特儿衣着清凉,绝不让你有身处风月场所的联想。能达到这种效果肯定是有原因的。
《咔嚓》第二期中有些文章转自网络,我想这不重要。别说是不接触网络的人,就是生活中,销量最大的报刊上的文章也不会是大家都看过的。对本杂志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所用的文章是不是在网上流传过,而是每期杂志的内容和形式有没有向目标靠近?是不是已经尽力做好?如果是,结果是什么都不重要。
《咔嚓》第二期的“影像试验场”栏目有三篇文章,其中两篇《中国家庭的非正常影像生活》和《白日梦》都是田太全的作品。正常杂志的编排一般不会在同期里登两篇同一作者的文章。如果栏目索性是一个人的作品倒也是种说法。第三篇《小巷深处的大马戏》明显带有几米创意的痕迹。“民间影像”中,《深圳——性感都市的黑白瞬间》,从内容看其实不太“性感”,如果改成《深圳——感性都市的黑白瞬间》就不会误导我这样的人别有用心地冲进去看热闹。《卑微并快乐着》,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贫穷,在买得起相机的人眼里就是“卑微”,“快乐”不属于他们,至少算是种侈奢:当他们欢笑时,会被人惊讶地观赏。
我喜欢那对小鸟的不离不弃,生死相随;喜欢《荣誉或悲哀都已斑驳》用自然的照片和澹然的语气展示时光的痕迹,作者完成了创作隐没于沧桑的背景中;喜欢西藏僧人以无比的耐心和细致,耗费数月时间用细沙设计和制作曼陀罗,完成后又亲手销毁让沙回归本色的超然和洒脱;喜欢《帝国的身后之影:圣彼得堡》,充满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耀眼光芒。黑暗中,吸引我前行的不是身处的黑暗,而是远处那缕幽光。
用镜头表现一个主题,不同作者会有不同的创意。比如“性”,差的直接图解拍裸体,中等水平像王小慧《花之惑》想把“性”表现得空灵,却很朴实地硬生生用性把好好的花给糟蹋了。水平高些的是给“性”更多超出生理本能的人文内涵。
那时就有人敢拍,敢被拍,现在的人就得比创意和水平不是敢脱衣服的勇气。
挑选模特儿很能显示摄影师的欣赏水平和模特儿自身修养:模特儿外表、气质、对摄影师要求主题的表现能力也有高下。顶级模特儿的好是用肢体、表情解释服装的内涵,不是活动衣架。在高级内衣时装秀上,尽管模特儿衣着清凉,绝不让你有身处风月场所的联想。能达到这种效果肯定是有原因的。
《咔嚓》第二期中有些文章转自网络,我想这不重要。别说是不接触网络的人,就是生活中,销量最大的报刊上的文章也不会是大家都看过的。对本杂志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所用的文章是不是在网上流传过,而是每期杂志的内容和形式有没有向目标靠近?是不是已经尽力做好?如果是,结果是什么都不重要。
《咔嚓》第二期的“影像试验场”栏目有三篇文章,其中两篇《中国家庭的非正常影像生活》和《白日梦》都是田太全的作品。正常杂志的编排一般不会在同期里登两篇同一作者的文章。如果栏目索性是一个人的作品倒也是种说法。第三篇《小巷深处的大马戏》明显带有几米创意的痕迹。“民间影像”中,《深圳——性感都市的黑白瞬间》,从内容看其实不太“性感”,如果改成《深圳——感性都市的黑白瞬间》就不会误导我这样的人别有用心地冲进去看热闹。《卑微并快乐着》,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贫穷,在买得起相机的人眼里就是“卑微”,“快乐”不属于他们,至少算是种侈奢:当他们欢笑时,会被人惊讶地观赏。
我喜欢那对小鸟的不离不弃,生死相随;喜欢《荣誉或悲哀都已斑驳》用自然的照片和澹然的语气展示时光的痕迹,作者完成了创作隐没于沧桑的背景中;喜欢西藏僧人以无比的耐心和细致,耗费数月时间用细沙设计和制作曼陀罗,完成后又亲手销毁让沙回归本色的超然和洒脱;喜欢《帝国的身后之影:圣彼得堡》,充满人类智慧和力量的耀眼光芒。黑暗中,吸引我前行的不是身处的黑暗,而是远处那缕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