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几千年的气候是如何变迁的,其中又有什么规律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似乎要请出竺可桢。
在中国气象史上,竺可桢是为中国气象研究起到奠基作用的科学家。新中国成立之后,竺可桢以渊博的学识和较高的威望担任了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物候学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1961年,竺可桢撰写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1972年又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帮助我们解开了中国数千年气候变化的规律。
从竺可桢的研究中,我们会发现,数千年里中国的气候并没有一直变暖,也没有一直变冷,而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每次波动的周期,历时约400年至800年。结合竺可桢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将中国几千年的气候变迁与中国的历史结合起来,让我们去发现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真实故事。
除了经济、政治等因素之外,气候的变化成为改变一个王朝命运的重要因素。
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的2000年间,黄河流域的年平均温度大致比现在高2℃,当时西安和安阳地区有十分丰富的亚热带植物种类和动物种类。
到了西周时期,中国迎来了一个较短的降温期,生产遭受极大的影响,周王室权力衰落,对诸侯国缺乏强有力的控制,中国历史迎来了春秋战国时代。
西汉大部分时间是比较温暖的,中国的关中及中原地区,物产丰富,这为汉武帝北征匈奴提供了雄厚的物质保证。如果不是风调雨顺、粮食等作物获得大丰收,我们很难想象汉朝能在短时间内征集数十万大兵,将匈奴全面击溃。
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大部分地区则迎来了一个寒冷期,温度较当今低1℃左右,寒冷的天气导致天灾不断,在地方豪强的掠夺下,民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群雄割据,中国最终由统一走向分裂。
然而到了唐代,中国迎来一段温暖的时光,唐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但到了唐末,中国再一次变冷,坏天气使中央王朝变得不堪一击,中国迎来混战的局面。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深远,气候大的变化与王朝的更替是基本一致的。
以陕西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地区在汉唐两代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与之相应的是近3000年的温暖期。自宋以后,中国大地基本上一直处于寒冷期,气温较现在低1℃~2℃,关中因物产下降,其地位也逐渐下降。中国经济中心不断南移,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使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主流。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口因素在气候变迁中的作用微乎其微。以现在流行的说法,气候变暖都是二氧化碳惹的祸,在没有工业革命的古代,又哪里排放那么多二氧化碳呢?
在竺可桢看来,大变动的原因主要受太阳辐射的控制,小变动的原因与大气环流活动有关。这项研究,严谨缜密,为学术界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赞扬。经过半个世纪的今天,他所发表的论文,仍然走在学术界的前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似乎要请出竺可桢。
在中国气象史上,竺可桢是为中国气象研究起到奠基作用的科学家。新中国成立之后,竺可桢以渊博的学识和较高的威望担任了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物候学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1961年,竺可桢撰写了《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1972年又发表了《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帮助我们解开了中国数千年气候变化的规律。
从竺可桢的研究中,我们会发现,数千年里中国的气候并没有一直变暖,也没有一直变冷,而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每次波动的周期,历时约400年至800年。结合竺可桢的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将中国几千年的气候变迁与中国的历史结合起来,让我们去发现隐藏在历史背后的真实故事。
除了经济、政治等因素之外,气候的变化成为改变一个王朝命运的重要因素。
从仰韶文化到安阳殷墟的2000年间,黄河流域的年平均温度大致比现在高2℃,当时西安和安阳地区有十分丰富的亚热带植物种类和动物种类。
到了西周时期,中国迎来了一个较短的降温期,生产遭受极大的影响,周王室权力衰落,对诸侯国缺乏强有力的控制,中国历史迎来了春秋战国时代。
西汉大部分时间是比较温暖的,中国的关中及中原地区,物产丰富,这为汉武帝北征匈奴提供了雄厚的物质保证。如果不是风调雨顺、粮食等作物获得大丰收,我们很难想象汉朝能在短时间内征集数十万大兵,将匈奴全面击溃。
东汉末年,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大部分地区则迎来了一个寒冷期,温度较当今低1℃左右,寒冷的天气导致天灾不断,在地方豪强的掠夺下,民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群雄割据,中国最终由统一走向分裂。
然而到了唐代,中国迎来一段温暖的时光,唐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王朝。但到了唐末,中国再一次变冷,坏天气使中央王朝变得不堪一击,中国迎来混战的局面。
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深远,气候大的变化与王朝的更替是基本一致的。
以陕西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地区在汉唐两代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与之相应的是近3000年的温暖期。自宋以后,中国大地基本上一直处于寒冷期,气温较现在低1℃~2℃,关中因物产下降,其地位也逐渐下降。中国经济中心不断南移,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中国的粮食主产区,使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主流。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口因素在气候变迁中的作用微乎其微。以现在流行的说法,气候变暖都是二氧化碳惹的祸,在没有工业革命的古代,又哪里排放那么多二氧化碳呢?
在竺可桢看来,大变动的原因主要受太阳辐射的控制,小变动的原因与大气环流活动有关。这项研究,严谨缜密,为学术界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赞扬。经过半个世纪的今天,他所发表的论文,仍然走在学术界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