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文学”即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亦是小学语文课程阅读部分的文本类型。其依据儿童心理特点与对其“导向关乎自然、生命与生活的美好想象与情怀”的教育目标而设,但需要明确却被往往忽视的一点则是:此教育目标的统筹性与语文教材内文本的辅助参考性,即恰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而应将阅读触角延伸向更广阔的儿童文学海洋,在创造新型的现代开放化阅读教学模式的同时,更为深刻地实现上述教育目标。本文便是对具体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儿童文学有效引入方法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儿童文学 有效引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3-0070-02
优秀的儿童文学具有对儿童进行自然、生命、生活的启蒙功能,且以塑造美好的文本場景,以帮助学生建构内心美好的世界与记忆、引发其美好的情怀作为启蒙的方式,是培育其成为热爱生活、生命与自然而善良的人的重要平台。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其的引入、以使其与课内文学作品结合成为更强有力的感染因子作用于学生内心,则不失为一种具有深远意义且创新的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儿童文学的运用优势
(一)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弱,不能明确认识到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不足,学习理解抽象的语文知识较为困难。同时,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只对有趣的事物感兴趣,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一起,在长达四十多分钟的语文课堂上,会时不时走神。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情绪化,耐心也不足。若是小学语文教师只会参考语文课本进行教学,则无法有效激发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若是将儿童文学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一些充满童趣、符合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的小故事来开展语文教学,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和动力。儿童文学作品字数不少,通俗易懂,并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载体。
(二)有利于满足小学生认知需求
儿童文学作品里的故事多是富有童话色彩,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植物,语言诙谐幽默,契合了小学生当前的心理特征,能够满足小学生的认知需求,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易于学生理解记忆。但小学语文课本教材则不完全具备这些优势特征,古诗词的学习也过于抽象化,会加大学生的理解学习难度。而儿童文化则会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语文学习的奥秘,去想象故事的主人公后续生活情况。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语文阅读充满兴趣,还能够培养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阶段儿童文学作品的应用现状
在应试教育这个大背景下,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教育理解出现了偏差。部分教师错误的认为,语文教育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于是过于注重学生理论文化成绩的提升,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重视开展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验和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部分。若是教师不重视阅读教学,只知道一味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会大包大揽,将阅读题型进行解析,给予学生相应的模板,并盲目的开展题海战术,那么是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老旧单一,一味要求学生机械的背诵记忆,只能磨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畏惧感和厌恶心理,不利于语文教学的良好实施。
即便现在有部分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在具体应用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师也没有讲述一些阅读的技巧,导致学生阅读效率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出儿童文学的优势作用;教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等等。这些问题都极大地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提升,无法显著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故而,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目前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中的应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这样才能够让儿童文学的优势作用得以体现。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儿童文学作品的运用策略
(一)主题阅读下对相适儿童文学文本的引入
在引入课外儿童文学话题上,我们首需考虑的问题便是“引入什么”及“如何引入”,也即是与课内文本如何恰切衔接的问题。在愈加清晰的语文教育本质与先进的阅读教育理念下,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得以衍生——主题阅读,即单元主题或更为自由的由课内外文本自组而来的新主题。儿童文学则亦可依此路径渗透进入到课堂阅读教学。
例如:在《窃读记》一文的教学中,我并没有对其进行独立教学或者按照教材既已分好的课文组进行组别主题阅读,而为让同学们能够相对完整地感知作者林海音的童年生活、在内心建构起那段时空场景而生成相应关乎生活与生命的情感与情怀,我便以“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为主题,引入了林海音的自传体《城南旧事》中的《惠安馆》摘文、《我们看海去》摘文此两个文本,设计建构了真正以培育学生人文情怀为核心旨归的一节大课,这是对以单纯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或独立文本教学固化模式的击溃和革新,是对应试教育藩篱的成功跨越与对素质教育理念由内而外的一次落实。
(二)文本场景与文本情感的扶持建构与催生
通过主题化阅读的牵连,将课外儿童文本引入课堂本身并非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通过主题阅读,在儿童内心建构起相对应的主题场景,在场景中则具有文本所述的空间、时光、人、物与事件,并最终将此场景转化为一种内心情愫,而使学生主体在此能够得到归属感。这种感觉的形成便意味着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对阅读的热爱及其人文情怀与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上述以课内文本《窃读记》一文为引,引入《惠安馆》摘文等文本而共同组建好相应的主题阅读模式之后,我则按照其内贯穿着的主人公小英子,也即《窃读记》的作者林海音的成长线索,按其所述内容,对此三个文本进行了前后顺序的排列:《惠安馆》摘文(未上学前)、《我们看海去》(刚上学)摘文、《窃读记》(上学后),以此为文本场景的搭建提供时间架构。除此,为促进同学们对此时间线索下空间与人事场景的感知与想象,如“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这时候雷声更大了,好大的雨点滴落下来,宋妈到院子来收衣服,把小鸡赶到西厢房里。我和妞儿也跟着进来……”等,我则让同学们边朗读边想象,或角色扮演,或更直观地去观看《城南旧事》的影片,以最大限度上将小英子的童年生活場景置于其脑海,使其能够通过对其中小英子、秀贞、妞儿、“厚嘴唇的年轻人”的形象、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想象及对“街角的书店”、“惠安馆”、“秀贞的屋”、“妞儿常去的水井边”等空间的想象生发关乎那个时空下各种生活、生命形态的向往、怜悯、惋惜等情怀。此过程亦是同学们的人文素养、历史感、文学感、文字理解能力等同步得到提升的过程。
(三)通过自由形式输出自身想象与情感形态
在通过上述扶持建构与催生的方式使学生在内心建构起文本场景而拥有一定的文本情感之后,学生自然会产生表达、传递的欲望,而此表达、传递的过程则亦是对其文本思维和情感进行进一步澄清与剖析的过程。因而教师应为此欲望提供释放的平台,即给其自由的不拘形式的输出时间与空间。
例如:在上述以“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为主题的儿童文学文本阅读教学之后,我则让同学们结合自己通过阅读所习得的认知思考与所引发的情感,进行对自身感受的自由化表达,即其可以通过情景演绎、文章写作、配乐朗诵、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独自或以组为单位进行表达。这便给予了同学们充分的情感思维梳理、深化空间及对文本、对人物、对事件的自我解读空间。如一组同学分别扮演小英子、妞儿和秀贞,以秀贞和妞儿相认的场景为蓝本进行了只配乐、而无人声对话的表演,以通过神态、动作等配合音乐表现三人的心理世界。三人的表演有眼泪、有凝视、有拥抱,而伴随着张弛有力的情节行进节奏,紧抓着同学观众的心。而在此背后,则是表演者同学对文本内生命、生活的看待与对人物情感的共鸣,是人性善良的种子在其内心的生根发芽与成长。
(四)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础知识
儿童文学是针对儿童智力发育及思想道德形成的一种文学,它契合了小学生当前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水平,里面蕴含了许多基础性的知识,可以让小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基础知识,丰富眼界和思维,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当然,教师想要让学生更加轻松高效地深入理解儿童文学作品里面的内容和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师也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
比如教师在讲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篇现代儿童诗歌时,教师就可以先对诗歌背景进行延伸,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于雷锋的各种故事,可以详细讲述雷锋这一个英雄人物的生平记事,让学生对雷锋以及他所做的事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再开展雷锋诗歌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学习诗歌的时候,就可以明白文章的内容了。若是想要强化学生的记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影视动画作品,让学生可以直观具体地感受到雷锋所做的事情对其他产生的正面影响。而当学生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篇现代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些学生扮演雷锋,一些学生扮演雷锋帮助过的人物,让学生体会助人为乐的心情。
(五)提升小学生的精神素质修养
儿童文学中富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但又不同于传统教师采用的说教式或是灌输式教学,强行把教师的思想加在学生身上,而是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阅读后能够自己思考,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教师要想充分体现出儿童文学的优势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努力提升小学生的精神素质修养,即要在利用儿童文学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价值,并将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习惯培养贯穿在阅读教学中。
比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在网络上搜寻相应的儿童文学作品或是学习资料,如《闪闪的红星》或是《小兵张嘎》等,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加容易理解《小英雄雨来》这一篇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指引儿童向真、向善、向美的文学,教师应该突破语文教材的局限,将儿童文学充分利用起来,使其可以更深、更广地作用于学生,以触动其内心情感,成为其之后热爱阅读与快乐成长的起源。故而,教师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儿童文学的作用价值,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就需要明白儿童文学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运用优势。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儿童文学作品、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础知识、提升小学生的精神素质修养等多种手段,将儿童文学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晶.生命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行动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7.
[2]宋兴华.刍议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6):85.
【关键词】小学语文 儿童文学 有效引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3-0070-02
优秀的儿童文学具有对儿童进行自然、生命、生活的启蒙功能,且以塑造美好的文本場景,以帮助学生建构内心美好的世界与记忆、引发其美好的情怀作为启蒙的方式,是培育其成为热爱生活、生命与自然而善良的人的重要平台。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其的引入、以使其与课内文学作品结合成为更强有力的感染因子作用于学生内心,则不失为一种具有深远意义且创新的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儿童文学的运用优势
(一)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都比较弱,不能明确认识到学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不足,学习理解抽象的语文知识较为困难。同时,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只对有趣的事物感兴趣,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一起,在长达四十多分钟的语文课堂上,会时不时走神。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情绪化,耐心也不足。若是小学语文教师只会参考语文课本进行教学,则无法有效激发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若是将儿童文学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一些充满童趣、符合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的小故事来开展语文教学,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和动力。儿童文学作品字数不少,通俗易懂,并且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载体。
(二)有利于满足小学生认知需求
儿童文学作品里的故事多是富有童话色彩,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植物,语言诙谐幽默,契合了小学生当前的心理特征,能够满足小学生的认知需求,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易于学生理解记忆。但小学语文课本教材则不完全具备这些优势特征,古诗词的学习也过于抽象化,会加大学生的理解学习难度。而儿童文化则会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语文学习的奥秘,去想象故事的主人公后续生活情况。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语文阅读充满兴趣,还能够培养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自主学习思考的能力。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阶段儿童文学作品的应用现状
在应试教育这个大背景下,不少小学语文教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教育理解出现了偏差。部分教师错误的认为,语文教育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于是过于注重学生理论文化成绩的提升,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不重视开展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验和培养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部分。若是教师不重视阅读教学,只知道一味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只会大包大揽,将阅读题型进行解析,给予学生相应的模板,并盲目的开展题海战术,那么是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老旧单一,一味要求学生机械的背诵记忆,只能磨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畏惧感和厌恶心理,不利于语文教学的良好实施。
即便现在有部分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在具体应用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选择适合的、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师也没有讲述一些阅读的技巧,导致学生阅读效率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出儿童文学的优势作用;教师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等等。这些问题都极大地阻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提升,无法显著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故而,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目前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中的应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这样才能够让儿童文学的优势作用得以体现。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儿童文学作品的运用策略
(一)主题阅读下对相适儿童文学文本的引入
在引入课外儿童文学话题上,我们首需考虑的问题便是“引入什么”及“如何引入”,也即是与课内文本如何恰切衔接的问题。在愈加清晰的语文教育本质与先进的阅读教育理念下,一种新型的阅读教学模式得以衍生——主题阅读,即单元主题或更为自由的由课内外文本自组而来的新主题。儿童文学则亦可依此路径渗透进入到课堂阅读教学。
例如:在《窃读记》一文的教学中,我并没有对其进行独立教学或者按照教材既已分好的课文组进行组别主题阅读,而为让同学们能够相对完整地感知作者林海音的童年生活、在内心建构起那段时空场景而生成相应关乎生活与生命的情感与情怀,我便以“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为主题,引入了林海音的自传体《城南旧事》中的《惠安馆》摘文、《我们看海去》摘文此两个文本,设计建构了真正以培育学生人文情怀为核心旨归的一节大课,这是对以单纯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或独立文本教学固化模式的击溃和革新,是对应试教育藩篱的成功跨越与对素质教育理念由内而外的一次落实。
(二)文本场景与文本情感的扶持建构与催生
通过主题化阅读的牵连,将课外儿童文本引入课堂本身并非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通过主题阅读,在儿童内心建构起相对应的主题场景,在场景中则具有文本所述的空间、时光、人、物与事件,并最终将此场景转化为一种内心情愫,而使学生主体在此能够得到归属感。这种感觉的形成便意味着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对阅读的热爱及其人文情怀与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上述以课内文本《窃读记》一文为引,引入《惠安馆》摘文等文本而共同组建好相应的主题阅读模式之后,我则按照其内贯穿着的主人公小英子,也即《窃读记》的作者林海音的成长线索,按其所述内容,对此三个文本进行了前后顺序的排列:《惠安馆》摘文(未上学前)、《我们看海去》(刚上学)摘文、《窃读记》(上学后),以此为文本场景的搭建提供时间架构。除此,为促进同学们对此时间线索下空间与人事场景的感知与想象,如“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这时候雷声更大了,好大的雨点滴落下来,宋妈到院子来收衣服,把小鸡赶到西厢房里。我和妞儿也跟着进来……”等,我则让同学们边朗读边想象,或角色扮演,或更直观地去观看《城南旧事》的影片,以最大限度上将小英子的童年生活場景置于其脑海,使其能够通过对其中小英子、秀贞、妞儿、“厚嘴唇的年轻人”的形象、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想象及对“街角的书店”、“惠安馆”、“秀贞的屋”、“妞儿常去的水井边”等空间的想象生发关乎那个时空下各种生活、生命形态的向往、怜悯、惋惜等情怀。此过程亦是同学们的人文素养、历史感、文学感、文字理解能力等同步得到提升的过程。
(三)通过自由形式输出自身想象与情感形态
在通过上述扶持建构与催生的方式使学生在内心建构起文本场景而拥有一定的文本情感之后,学生自然会产生表达、传递的欲望,而此表达、传递的过程则亦是对其文本思维和情感进行进一步澄清与剖析的过程。因而教师应为此欲望提供释放的平台,即给其自由的不拘形式的输出时间与空间。
例如:在上述以“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为主题的儿童文学文本阅读教学之后,我则让同学们结合自己通过阅读所习得的认知思考与所引发的情感,进行对自身感受的自由化表达,即其可以通过情景演绎、文章写作、配乐朗诵、主题演讲等多种形式,独自或以组为单位进行表达。这便给予了同学们充分的情感思维梳理、深化空间及对文本、对人物、对事件的自我解读空间。如一组同学分别扮演小英子、妞儿和秀贞,以秀贞和妞儿相认的场景为蓝本进行了只配乐、而无人声对话的表演,以通过神态、动作等配合音乐表现三人的心理世界。三人的表演有眼泪、有凝视、有拥抱,而伴随着张弛有力的情节行进节奏,紧抓着同学观众的心。而在此背后,则是表演者同学对文本内生命、生活的看待与对人物情感的共鸣,是人性善良的种子在其内心的生根发芽与成长。
(四)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础知识
儿童文学是针对儿童智力发育及思想道德形成的一种文学,它契合了小学生当前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水平,里面蕴含了许多基础性的知识,可以让小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基础知识,丰富眼界和思维,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当然,教师想要让学生更加轻松高效地深入理解儿童文学作品里面的内容和蕴含的人生哲理,教师也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
比如教师在讲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篇现代儿童诗歌时,教师就可以先对诗歌背景进行延伸,可以在网络上搜索有关于雷锋的各种故事,可以详细讲述雷锋这一个英雄人物的生平记事,让学生对雷锋以及他所做的事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再开展雷锋诗歌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学习诗歌的时候,就可以明白文章的内容了。若是想要强化学生的记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影视动画作品,让学生可以直观具体地感受到雷锋所做的事情对其他产生的正面影响。而当学生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篇现代诗歌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些学生扮演雷锋,一些学生扮演雷锋帮助过的人物,让学生体会助人为乐的心情。
(五)提升小学生的精神素质修养
儿童文学中富有很强的教育意义,但又不同于传统教师采用的说教式或是灌输式教学,强行把教师的思想加在学生身上,而是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在阅读后能够自己思考,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教师要想充分体现出儿童文学的优势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需要努力提升小学生的精神素质修养,即要在利用儿童文学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价值,并将优秀的道德品质和习惯培养贯穿在阅读教学中。
比如教师在开展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在网络上搜寻相应的儿童文学作品或是学习资料,如《闪闪的红星》或是《小兵张嘎》等,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加容易理解《小英雄雨来》这一篇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指引儿童向真、向善、向美的文学,教师应该突破语文教材的局限,将儿童文学充分利用起来,使其可以更深、更广地作用于学生,以触动其内心情感,成为其之后热爱阅读与快乐成长的起源。故而,教师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儿童文学的作用价值,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就需要明白儿童文学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运用优势。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选择儿童文学作品、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础知识、提升小学生的精神素质修养等多种手段,将儿童文学与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晶.生命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之行动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7.
[2]宋兴华.刍议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6(3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