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作者主要论述了职业教育中模块化教学的内涵、必要性及其特点,并且阐述了在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 模块化教学
一、模块化教育模式的内涵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
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
两种流派的共性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其区别是CBE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
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所谓“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二、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一个专业基础课程,是各类学校课程设置中的重点课程。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宽广,电子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服务等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例如电脑主机板维修、电器产品中的单片机控制、数控设备中的PLC控制,对从事电子技术行业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电工电子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传统的教学方式呆板,教学内容滞后。文化课、基础课起不到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各门课程自成体系,为总教学目标服务不够。包括电工电子在内的各项课程,都要实现模块化,以求各门课程互相结合、互补长短,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老师的教学任务单一,不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专业理论课老师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指导老师理论水平不高,并且专业课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电工职业鉴定内容的最新操作技能,只能照本宣科,向学生灌输与实践相脱节的教材内容。
4.学生在学习理论课时感到枯燥无味、不易接受和理解,或者就是好不容易在课堂上学到了东西,等到实际应用时却因时间的迁移而大都忘却,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生在技能实习时,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往往也影响了操作技能的掌握。
5.学生在学习理论专业理论课时,不是感到枯燥无味、不易接受,就是好不容易在课堂上学到了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实际应用时又都忘记了,而在技能操作时,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影响了操作技能的掌握。随着科技的发展,单一工种人才不再受欢迎,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保证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市场,更具活力,必须实施模块教学。
三、模块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1.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求为基础,以生产实际需要为依据。模块式教学就是把专业工种某一特定技能和知识点完整、准确、简明地表述出来,原理尽可能形象化,操作技能尽量实际化。模块式教学让学生首先明确学习目标,然后亲身实践操作,自主学习、自由发挥,制出成品,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满足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突出能力培养。紧紧围绕课程教学培养目标设置模块,强调在传授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模块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纵向有层次。各模块教学内容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教学内容安排遵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的原则,循序渐进。
4.突出实践性和先进性。模块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将生产实践中普遍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技术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学校既能学习到扎实的基本功,又能了解到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水平,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以及培养起来的职业能力就是当前生产实践中所需要的,从而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企业有用的人才。
5.强化技能教学。打破多年来重理论、轻技能培养的传统,树立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为技能训练教学服务,为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新观念。加大技能教学内容比重,对于理论知识强干弱枝,以必需、够用为度,使学生在操作技能训练中体验印证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易于理解和吸收;注重理论知识对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发挥指导作用。原有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都作了大幅度调整。
四、模块式教学改革的实验过程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我们在教学时,既要注意到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学习(这也是模块教学的特点),又要体现自身的主导地位。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的教学形式。
1.自我研读、自我领悟、自我操作。采用自学加指导的教学形式,学生依据学习单元,自己探究、按图索骥、归纳总结、动手操作,老师引导,环环相扣,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组织教学这是教学的准备阶段。除了强调安全事项,激发学生兴趣外,教师还要根据相关知识的检测情况分组,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2)学生阅读学习单元教材,分析知识点和技能要素,理解后,按教材要求进行初步的技能操作训练。
(3)老师指导、示范操作。老师指导是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各模块单元的难易程度,分别采用学生(或老师)讲解演示—学生纠正—老师讲评(示范)—学生观察、模仿—学生纠正、讲评—老师引导的方式,以较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仔细观察,有效地掌握操作技能,完成单元教学任务。
(4)演练。演练分模块单元进行,每个学生都要按学习单元的教学要求、自我学习、自我检查,直至达到学习目标,完成进度检查(成绩考核)。老师可根据需要与分组情况,采取巡回指导,特别是对相关知识和技能检测成绩较差的小组或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督促学生加速掌握操作技能。
(5)应知考核。这是对学生在每个单元教学是否达到学习目标所进行的考核,以便给学生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自己是否掌握了本单元的技能或知识)。根据各模块单元技能复杂程度,教师可以是一个单元一检查,也可以几个相关单元作合并检查,检查的方法灵活多样,可采用学生自测、分组检测、同组互测与老师客观分析相结合,还可采用老师出题集体检测等方法。
(6)应会考核。完成每一模块的学习后均要结合职业(工种)标准进行技能考核。
2.深入浅出、注重应用。在理论单元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意简化公式推导过程,突出实用结论,本着“实用、够用、管用”的原则进行教学。另外,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优势,结合电教手段与教具、示教板、挂件、挂图、模型、各种电器元件实物等,将直观教学获得的感性认识渗透到抽象理论知识的讲授中去,便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念。
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
1.模块化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按“模块化”教学的要求,老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仅要精通理论,而且必须是职业技能实操能手。
2.已开发的教材需要进一步完善。模块化教学教科书质量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 模块化教学
一、模块化教育模式的内涵
模块化教育模式以“MES”和“CBE”两种流派比较具有代表性。我国对模块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早于“项目化”教学,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探索。
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s,模块式技能培训),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的实际岗位工作的完成程序为主线,可称之为“任务模块”。
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能力本位教育),主要以加拿大、美国等为代表。它是以知行能力为依据确定模块,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主线,可称之为“能力模块”。
两种流派的共性是都强调实用性和能力化。其区别是CBE是从职业普遍规律和需求出发,侧重于职业基础通用能力;MES是从职业具体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侧重于职业岗位工作能力。
我国职教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所谓“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就是从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出发,根据正规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通过模块课程间灵活合理的搭配,首先培养学生宽泛的基础人文素质、基础从业能力,进而培养其合格的专门职业能力。
二、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一个专业基础课程,是各类学校课程设置中的重点课程。随着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宽广,电子产品的生产和使用、服务等行业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例如电脑主机板维修、电器产品中的单片机控制、数控设备中的PLC控制,对从事电子技术行业的技术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电工电子类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2.传统的教学方式呆板,教学内容滞后。文化课、基础课起不到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各门课程自成体系,为总教学目标服务不够。包括电工电子在内的各项课程,都要实现模块化,以求各门课程互相结合、互补长短,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老师的教学任务单一,不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专业理论课老师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指导老师理论水平不高,并且专业课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电工职业鉴定内容的最新操作技能,只能照本宣科,向学生灌输与实践相脱节的教材内容。
4.学生在学习理论课时感到枯燥无味、不易接受和理解,或者就是好不容易在课堂上学到了东西,等到实际应用时却因时间的迁移而大都忘却,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生在技能实习时,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往往也影响了操作技能的掌握。
5.学生在学习理论专业理论课时,不是感到枯燥无味、不易接受,就是好不容易在课堂上学到了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实际应用时又都忘记了,而在技能操作时,由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影响了操作技能的掌握。随着科技的发展,单一工种人才不再受欢迎,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为保证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市场,更具活力,必须实施模块教学。
三、模块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1.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求为基础,以生产实际需要为依据。模块式教学就是把专业工种某一特定技能和知识点完整、准确、简明地表述出来,原理尽可能形象化,操作技能尽量实际化。模块式教学让学生首先明确学习目标,然后亲身实践操作,自主学习、自由发挥,制出成品,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满足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2.突出能力培养。紧紧围绕课程教学培养目标设置模块,强调在传授知识、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模块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纵向有层次。各模块教学内容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教学内容安排遵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简至繁的原则,循序渐进。
4.突出实践性和先进性。模块教学内容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将生产实践中普遍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技术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学校既能学习到扎实的基本功,又能了解到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水平,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以及培养起来的职业能力就是当前生产实践中所需要的,从而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企业有用的人才。
5.强化技能教学。打破多年来重理论、轻技能培养的传统,树立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为技能训练教学服务,为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新观念。加大技能教学内容比重,对于理论知识强干弱枝,以必需、够用为度,使学生在操作技能训练中体验印证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易于理解和吸收;注重理论知识对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发挥指导作用。原有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都作了大幅度调整。
四、模块式教学改革的实验过程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基础较差的情况,我们在教学时,既要注意到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学习(这也是模块教学的特点),又要体现自身的主导地位。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的教学形式。
1.自我研读、自我领悟、自我操作。采用自学加指导的教学形式,学生依据学习单元,自己探究、按图索骥、归纳总结、动手操作,老师引导,环环相扣,掌握方法,形成技能。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组织教学这是教学的准备阶段。除了强调安全事项,激发学生兴趣外,教师还要根据相关知识的检测情况分组,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2)学生阅读学习单元教材,分析知识点和技能要素,理解后,按教材要求进行初步的技能操作训练。
(3)老师指导、示范操作。老师指导是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各模块单元的难易程度,分别采用学生(或老师)讲解演示—学生纠正—老师讲评(示范)—学生观察、模仿—学生纠正、讲评—老师引导的方式,以较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仔细观察,有效地掌握操作技能,完成单元教学任务。
(4)演练。演练分模块单元进行,每个学生都要按学习单元的教学要求、自我学习、自我检查,直至达到学习目标,完成进度检查(成绩考核)。老师可根据需要与分组情况,采取巡回指导,特别是对相关知识和技能检测成绩较差的小组或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督促学生加速掌握操作技能。
(5)应知考核。这是对学生在每个单元教学是否达到学习目标所进行的考核,以便给学生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自己是否掌握了本单元的技能或知识)。根据各模块单元技能复杂程度,教师可以是一个单元一检查,也可以几个相关单元作合并检查,检查的方法灵活多样,可采用学生自测、分组检测、同组互测与老师客观分析相结合,还可采用老师出题集体检测等方法。
(6)应会考核。完成每一模块的学习后均要结合职业(工种)标准进行技能考核。
2.深入浅出、注重应用。在理论单元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意简化公式推导过程,突出实用结论,本着“实用、够用、管用”的原则进行教学。另外,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优势,结合电教手段与教具、示教板、挂件、挂图、模型、各种电器元件实物等,将直观教学获得的感性认识渗透到抽象理论知识的讲授中去,便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概念。
五、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意见
1.模块化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按“模块化”教学的要求,老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仅要精通理论,而且必须是职业技能实操能手。
2.已开发的教材需要进一步完善。模块化教学教科书质量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用,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