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风建设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实质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然而自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出现种种问题,在当前已经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高度关注。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措施,研究高校学风建设,对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关键词: 高校学风建设 问题 措施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高淘汰率等现象,如何抓好当代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问题[1]。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风气,是其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等内在品格在学习上的外部反映,指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2]。
学风建设实质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它不仅反映学校的精神风貌、教学传统和学人品质,而且是衡量其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然而随着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高校学生群体学风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当前已经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高度关注。
二、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学校、学生和家庭等诸多因素。
1.社会因素问题。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非主流文化的侵蚀对学风建设起了很大冲击[3]。
2.高校因素问题。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教风的不良影响[4];没有做到宽严结合、张弛有度。
3.学生因素问题。学生缺乏理想,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专业思想不稳定,考试作弊现象较为普遍;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制力较差。
4.家庭因素问题。家庭中不良因素会导致学生学习观的扭曲;家长忽视家庭教育。
三、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措施
1.正确认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真正使高等教育做到宽进严出。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深化教育改革,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学习能力、自学习惯。在教学改革上,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途径,使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5]。
2.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端正学习态度。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即“两课阵地”的作用,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成为学生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并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起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6]。
3.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全方位、立体化地搞好学风建设。一是学校重视,使学风建设真正认识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二是社会关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全社会都应当营造帮助其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以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和影响高校学风建设;三是家庭配合。学校应当畅通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让家长清楚在学风建设中的责任和重要性,齐抓共管,营造良好学风。
4.严抓教学环节,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以教风促学风。高校教师通过自身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高校应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采取激励机制和合理的评价和监督机制,促使广大教师形成自律意识[7]。
5.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班风促学风。学风建设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材。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并培养一支得力的班级干部队伍,不断教导学生干部以身作则,在学风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以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周围同学。
6.健全考务管理制度。没有严明的考风考纪,良好的学风就难以形成。建立健全考务管理制度,严格教学要求,维护考试制度建设的严肃性,建立考风、考纪督察机制,加强考试违纪教育和考试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形成正确的舆论和风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考试的严肃性和考试违纪的危害性。
7.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在大学期间通过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前景及人才培养规格是非常必要的。专业思想教育要贯穿在大学教育的各阶段,根据所学的课程内容和学习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接受所学专业,培养学习兴趣。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全程教育,使学生明确和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专业方向、专业优势、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8]。
8.丰富课外活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氛围。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校风和学风建设,是发挥师生主导作用,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具体形式,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人具有很大的熏陶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同时要抓好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各种竞赛活动。
9.制定科学、合理的学风建设制度,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树立优良学风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采取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志愿者评比、科技竞赛奖励、优秀班级团支部评比、榜样在身边等引导和激励措施,创造积极向上的学风氛围,切实达到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目的。
高校学风建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培养优良学风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又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对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蔡炎斌.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和对策[J].高校管理,2005,(1).
[2]任海林.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阚宝奎.论高校校园文化与学风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4]程样国,舒涛,韩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南昌大学学报,2005,(5).
[5]程正芳,等.论招生规模扩大后高等学校学风建设体系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6,(2).
[6]段雪辉.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教研究,2007,(2).
[7]杨国庆,谈高校学风建设基本模式[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6).
[8]李华云,陆永超,高校学风建设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3).
关键词: 高校学风建设 问题 措施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高淘汰率等现象,如何抓好当代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问题[1]。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风气,是其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等内在品格在学习上的外部反映,指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的总和[2]。
学风建设实质是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它不仅反映学校的精神风貌、教学传统和学人品质,而且是衡量其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然而随着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高校学生群体学风建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当前已经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高度关注。
二、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学风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社会、学校、学生和家庭等诸多因素。
1.社会因素问题。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和非主流文化的侵蚀对学风建设起了很大冲击[3]。
2.高校因素问题。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教风的不良影响[4];没有做到宽严结合、张弛有度。
3.学生因素问题。学生缺乏理想,学习动力不足;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专业思想不稳定,考试作弊现象较为普遍;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制力较差。
4.家庭因素问题。家庭中不良因素会导致学生学习观的扭曲;家长忽视家庭教育。
三、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措施
1.正确认识,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真正使高等教育做到宽进严出。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深化教育改革,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学习能力、自学习惯。在教学改革上,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途径,使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5]。
2.加强思想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端正学习态度。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即“两课阵地”的作用,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成为学生的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并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起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6]。
3.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全方位、立体化地搞好学风建设。一是学校重视,使学风建设真正认识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二是社会关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全社会都应当营造帮助其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以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和影响高校学风建设;三是家庭配合。学校应当畅通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让家长清楚在学风建设中的责任和重要性,齐抓共管,营造良好学风。
4.严抓教学环节,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以教风促学风。高校教师通过自身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高校应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采取激励机制和合理的评价和监督机制,促使广大教师形成自律意识[7]。
5.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班风促学风。学风建设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材。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并培养一支得力的班级干部队伍,不断教导学生干部以身作则,在学风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以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周围同学。
6.健全考务管理制度。没有严明的考风考纪,良好的学风就难以形成。建立健全考务管理制度,严格教学要求,维护考试制度建设的严肃性,建立考风、考纪督察机制,加强考试违纪教育和考试诚信教育,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形成正确的舆论和风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考试的严肃性和考试违纪的危害性。
7.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在大学期间通过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前景及人才培养规格是非常必要的。专业思想教育要贯穿在大学教育的各阶段,根据所学的课程内容和学习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接受所学专业,培养学习兴趣。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全程教育,使学生明确和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专业方向、专业优势、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8]。
8.丰富课外活动,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氛围。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校风和学风建设,是发挥师生主导作用,促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具体形式,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人具有很大的熏陶作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同时要抓好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开展各种竞赛活动。
9.制定科学、合理的学风建设制度,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树立优良学风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采取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志愿者评比、科技竞赛奖励、优秀班级团支部评比、榜样在身边等引导和激励措施,创造积极向上的学风氛围,切实达到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目的。
高校学风建设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培养优良学风既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又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对进一步做好高校学生工作,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具有直接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蔡炎斌.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和对策[J].高校管理,2005,(1).
[2]任海林.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阚宝奎.论高校校园文化与学风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4]程样国,舒涛,韩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南昌大学学报,2005,(5).
[5]程正芳,等.论招生规模扩大后高等学校学风建设体系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06,(2).
[6]段雪辉.对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高教研究,2007,(2).
[7]杨国庆,谈高校学风建设基本模式[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6).
[8]李华云,陆永超,高校学风建设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