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社教学与信息技术

来源 :新世纪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364963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苗因为有雨露的浇灌才茁壮成长,花儿因为有太阳的照耀才吐露芬芳,而我的教育生涯因为有了信息技术的浸润才得以滋养!转眼就是二十几年的时光,那时的我踌躇满志,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美好梦想,来到了离镇较远的穷乡僻壤。那时,城里的一流小学已经拥有了投影仪之类的教学设备,而我只能用一本书、一枝笔、一块黑板,便走进讲堂,但我的教育梦想并未因此而退让,我仍扎进教育的书箱,闭门造车,啃着书中的营养,演绎着自己眼里的精彩课堂。然而,特别是近年来所承担的《品德与社会》,综合性、社会性、生活性都很强,若只靠教材、教师、教参等信息,是有限非常,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能有效整合课程资源,营造情感新气象,丰富教学新课堂,激活学生新思想,谱写教育新篇章,真正实现品社课由课堂到社会的走向。现谈谈我的一些体验和构想,与爱好教育事业的同行,一起来好好分享。
  1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课程资源,适应时代召唤
  信息技术与品社课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品社学科教学过程中,使信息技术与品社学科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统一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及学科教学的迫切要求,找出信息技术与品社教学的最佳切入点,使信息技术与品社教学能够在和谐的状态下出现在课堂,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书写品社的新篇章奠定良好基础,加强信息技术与品社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品社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帮助自己的教育教学,并有机地融入到小学品社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是那样的自然、流畅,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新希望。要上好品社这门课,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还要不断寻求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新思想,才能体现学科课程特点的新课堂。在担任品社课的这段美好时光,我和其他老师感慨一样,要想教好它,真是暗自神伤。因为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受环境的限制,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差,导致现实的课堂只有“一支粉一本书”,过于理性事难做,教学与学生生活脱节现象严重,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通过细心的研究、探索发现:只有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才能改变以往教师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只有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才能更好的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加深对自我与社会的理解和认识;只有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才能让教材内容鲜活形象,增大课堂的容量,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的洗礼,拓宽学生的视野,优化创设教学情境设想,将学生带入乐学的天堂,使学生的眼睛更加明亮,笑容时常露在脸庞,真正让品社实现由课堂到社会的走向。此刻,我实现了多年来的梦想——像城里教师上课那样,我很欣慰,有了信息技术的浸润滋养,我的教学生命得以增强。由于身边的同事对信息技术不太懂,我只好四处奔忙,向朋友同学请教,还经常到书店买来相关书籍进行自学,一边积极争取机会去参加上级组织的计算机初级教程、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等培训,认真弄懂“office、flash”等常用软件的操作,同时用以指导自己的和其他教师的教学,赢得了教师的一致好评。在自己的课堂上,我可以利用教学光盘辅助教学,运用网络资源共享,让学生收看相关课堂节目,协助进行同步教学;运用网络信息下载视频、图片等资料辅助教学,营造了课堂新气象。
  2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情感氛围,达到教学目的
  品社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我们知道,品社课最贴近生活、品社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品社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现行教材教学内容明显偏旧,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需,而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最具明显时代特征的品社课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又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因此,品社课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为此,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品社课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品社科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品社课学习更贴进生活。如教学《当火灾发生时》、《防范于未然》、《无情的火灾》等时,我事先在校园网络上下载了一些相关的音像,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实例中来学习相关的知识,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与分析。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品社知识的“原汁”,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知道火灾发生的原因,了解火灾的危害,初步具有防火意识,同时进行调查研究,利用数学知识制作统计图,强化学生“火灾离我们并不遥远”的认识,知道哪些是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及防火措施,了解了消防设施的种类及作用,懂得爱护消防设施,知道在火灾中保护自己,懂得自救和逃生的方法和技艺,学会在火灾中寻求帮助,以更好的保护自己,注意正确、小心的使用电熨斗、电视机等家用电器,严禁吸烟,从而让学生知道玩火自焚的深刻道理,真正意识到这些危险,防患于未然。又如,在学习《安全地生活》中第一课《今天,你安全吗》这一课时,我先用手机拍下一些学生不安全的行为:一位学生下楼梯不靠右走,直接从扶梯滑下,导致摔倒;排队打饭时几名学生你拉我挤,以致撞倒了几个学前班的学生;课间活动,一位学生在操场上攀爬篮球架;打扫清洁卫生时,拿着工具追逐打闹等,利用这些音像来创设情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安全就在我们身边,也让学生易于辨别是非,引起学生注意,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3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求知   品社课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对社会认真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去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只有当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时,他们的体验才是真切的,才具有道德的价值。在品社课上,学生更多的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思维的能力。信息技术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常言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要将另一半也成功,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现代教学手段能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枯燥的知识兴趣化,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传统的品社教学法很枯燥,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现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利用视频、图片、声音、动画技术等综合手段,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从而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如在教学《我的家乡在哪里》,当问及家乡在祖国的哪个位置?家乡周围有哪些邻居时,学生茫然不知。我将书中的中国政区图搬上屏幕,用显眼的红色将家乡位置标示出来,在利用方位图,学生一眼就能找到,不仅如此,学生还学会了看地图,根据地图上的方位,找到相关的地点,把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被一次次唤起,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4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堂空间,参与生活实践
  品社课标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受学校和课堂的限制,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因此,要让现实社会更多地融入到品社课中,让品社课更深入广泛地介入现实社会,让学生在品社课中更清晰地了解生活和社会,形成适应社会,热爱生活的能力和品德,是品社课教师的主要职责。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优势,拓展了课堂的空间界限,使课堂教学效果更是不凡。如教学《家乡的人》这一课,导入新课时,播放《我的家乡》录像,让学生欣赏家乡的美景,紧接着话锋一转:这些美景你们身边有吗?把你们课前收集到的家乡美景的资料拿出来,扮演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将课堂交给学生,将教学内容牵引到学生生活中去,然后再将学生的视角由身边拉到更广阔的空间,通过播放课本中其它地区小朋友的家乡美景,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并用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家乡美景,又能加强与语文有机配合,促进作文教学,达到了以往意想不到的效果。
  诸如此类的课堂实践,让我有深深的体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与品社课教学不可分割,它将引领我在教学中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和研究,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品社课教学一定会乘着信息技术的翅膀,使我国教育的明天春风满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学的这条路上,有信息技术一路随趟,我会走向理想的远方!信息技术浸润了我的教育生涯,我的明天将会因此而更加灿烂辉煌!
其他文献
【摘要】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主要以田园生活为题材,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而且开创了田园诗歌新的艺术境界,使得田园诗歌在唐宋以后成为诗歌的重要内容。他的田园诗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意境,开创了中国诗歌意境中一种新的、美的类型,形成一种韵味极为醇厚而又朴实无华的冲淡之美。陶渊明田园诗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写的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农村生活,自己完全与自然融为一体,达到一
期刊
语言的作用是为了交际。语言教学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尤其是英语的启蒙教学。因此,英语课应该是技能课和实践课,应该把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放在首位。学生只有在头脑中形成用英语进行传递信息和交流感情的学习动机,才能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持久力,从而大大地促进学习。  1听是进行交际的前提要学会一种语言,第一步就是听  只有身临其境,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英语课堂上,教
期刊
最近,与教师的闲谈中常听到不少教师发出这样的慨叹:如今的独生子女真是越来越不好教了。他们说连激励手段也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要,对他们失去了效用。儿童心理学表明:激励手段是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有效举措。可教师为什么会有这种看法呢?我想问题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教师忽视了应用激励手段要注意的问题。  1激励要避免过量与单一  激励手段要多样化;同一种激励手段的应用不要过多,否则会给人“单一”和“过滥”的感觉,
期刊
【摘要】多少年来,服装缝制工艺课的教学难度是服装专业课教师都感到头痛的问题。其原因有:工艺课本身是技术传授性课程,基本上通过老师的操作演示来传授。一般的教学班有四、五十人左右,为让学生看清操作演示,老师在课堂上需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轮流进行操作示范演示,一次课下来,老师需将操作方法演示若干次。大部分的上课时间都用在了一遍遍的操作演示上了,大部分学生也在等待看示范上度过。老师辛苦,学生难等;有时演示内
期刊
【摘要】巧妙借用史料进行地理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爱国情感,提高其综合分析能力。  【关键词】史料引用;激发兴趣;爱国教育;综合能力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研究的领域十分宽广,既涉及自然科学又涉及社会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门“开放的复杂巨大系统”。多种科学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随着
期刊
教练员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训练成效或比赛的胜负。因此,为了提高教练员的决策水平,必须注重对教练员决策能力的构成因素进行研究。  1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练员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渊博的知识,是教练员决策活动的基石。教练员要顺利实施战略战术方案,就必须了解周围的特定环境,熟知天时、地利、人和等历史背景,弄清问题关键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教练员决策
期刊
【摘要】语文课堂应该彰显“语文味儿”。所谓“语文味儿”是指语文课的本色本味儿,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语文课程本质属性的自然外显和形象演绎,是贯彻“新课标”理念的集中体现。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儿”就必须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做到读出浓浓的“语文味儿”,品出浓浓的“语文味儿”和上出浓浓的“语文味儿”。让“语文味儿”真正回归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本位,让学生能够享受更加广阔而自由的精神
期刊
当前,全省中小学“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正在积极开展。通过认真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这次活动意义重大,有利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书育人水平,有利于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我们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课外访万家,就是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家访,与家长进行沟通,主要是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也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表现。教育本来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家访有助于加强学校、家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1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  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
期刊
体育课,学生处于动态及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并以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作为教与学手段、方法。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讲解又是体育教师传授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而示范动作是使学生建立正确技术概念最直接的基本途径。所以,教师讲解示范的水平与能力如何,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了动作讲解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浅谈几点体会,来共同交流学习。  1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