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作业青效性硇几点策略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f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作业应该是物理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训练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物理意识,给学生做愿意做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类型的作业,人人学有价值的物理,人人在物理领域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作业旧模式: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针对性;作业新模式要做到精炼;分层;还给学生自评的需求
  在物理教学中,布置课后作业,是物理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于学生而言,它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物理意识;对于教师而言,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更能让教师了解学情,了解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今后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供依据。
  一、“精炼”——给学生愿意做作业的理由
  现在的学生经常抱怨学习太苦,课业负担过重,而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因素之一就是“题海”泛滥成灾,很多教师认为“熟能生巧”,所以在布置作业时,总是只重“量”,而轻“质”,采取拉网式的作业布置模式,殊不知,“熟能生巧”,“熟也能生笨”,太多重复机械地练习,会使学生欠缺对问题的思考,形成思维定势,一旦条件发生变化时,毫无察觉,这也是有些题目做多了,错误率却依然高居不下的重要原因,所以对布置的作业一定要“精炼”,改掉过去那种信手拈来,乱枪打鸟式的布置作业的方式,首先,重视提高作业的“质”,课后作业的选编要紧紧围绕课堂的重点内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所选编题目一定要具有基础性,代表性,做到不重不漏,注意筛掉那些怪题,偏题,多编一些创新题,力求让学生做一题,通一类,不重复劳动,充分发挥作业应有的功能,第二,重视减少作业的“量”,对于每个学段的作业布置量,教育部都有专门的要求,例如,初中每天不超过一个半小时,平均到每科差不多也就30分钟,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一定要减少重复练习,精选那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此缩短学生练习的时间,让学生愿意做作业。
  二、“分层”——让学生喜爱做作业的原因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传统的物理布置要么是“大锅饭”,要么就是“一把尺”,是教师按照统一性要求(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完成方式等)对学生的变相“灌注”过程,这种千篇一律的作业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泯灭了学生的个体和创造性,导致学习困难的学生“吃不下”,而学习优秀的学生又“吃不饱”,“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重要的原则,所以教育者要根据学生的差异而采取相匹配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同样我们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也要做到这一点,而分层设计布置作业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第一,我们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做一个评估,再根据评估将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优等生、B组中等生、c组学困生),在布置作业的时候,c组的学生侧重于基础性的练习,B组侧重于一般运用性的练习,而A组就侧重于提高性的练习,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练习的作业,第二,我们可以将作业设计分为必答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从而对作业在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的的调控,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的位置,使学困生能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能提高探求能力,第三,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分析,整合,可以将几个有联系的题目改编为同一个题目的若干问题,设问的梯度由易到难,使学生踏着阶梯一步一步探索,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尝试,设问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达到深层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三、自评——还学生“不会”的权利
  很多教师都很头疼学生作业的抄袭现象,束手无策,那么是什么导致抄袭现象的发生?而又屡禁不止呢?其根源还在于我们布置的作业上,我们知道学生学习有好有差,智商有高有低,学习水平更是参差不齐,而我们现实中对作业完成的要求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往往是搞“一刀切”——全部做好,这样就导致了部分学生为了达到这个要求而去抄袭作业,学生一旦开始抄作业就很容易丧失自尊,这对学生的成长极其不利,所以我们提倡增加学生对完成作业的自评,允许学生对实在解不出的题目写上“不会”二字,还学生“不会”的权利,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样做有很多的好处,(1)可以有效地杜绝作业的抄袭现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作业反馈的真实性,(2)刺激学生学习的欲望,虽然允许学生写“不会”,但现实中很少学生这样去做,即使写了,事后也会强烈地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不足,发愤图强,全身心的投人到学习中去,努力让自己从“不会”变成“会”,(3)培养学生诚实,勇于承担的品质,当学生写上“不会”二字的时候,实际上是一种诚实的表现,他没有去撒谎,没有去抄袭,而是选择了勇于承担,这对学生以后的成长非常有利。
  教师授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物理课堂效果的好坏主要通过学生做习题来体现,教师应把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看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通过有目的、有选择的布置课后作业来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新课改要求,结合教学实践体会,对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能力的提升进行了初步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能力;培养    学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学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依据。众所周知,学生总会对身边的一些生活问题提出“为什么”的疑问,并试图探究出缘由。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放大学生所具有的这一特性,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设置有效教学环节,采用多样教学方式,激发和提
期刊
创新思维能力作为学生思维发展的一种意识形态,在其学习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以及掌握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式的四则运算、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并以小学的分数知识为基础,对比引出分式的概念,把学生对“式”的认识由整式扩充到有理式。学好本节知识是为进一步学习分式、函数、方程等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2、学情分析  我校初三年级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学习能力较强。通过小学分数的学习,
期刊
“五严”规定的出台和《高效课堂教学30条》的实行,切实要求我们要构建高效课堂。对于化学这门学科而言,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争取高效率,必须要求学生和教师不仅从主观角度重视,而且要在原有的学法和教法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一、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点、面整合和渗透    从化学知识本身而言,化学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在初中的教学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知识是化学学科中较为简单而且比较容易掌握的。对于刚进高中的
期刊
摘要:探究问题是学生的天性.本文根据新课改要求,从三个方面对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进行了初步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策略运用
期刊
摘要:学校教育教学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高考制度的恢复,给我国的教育事业带来了生机,新课程改革又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如何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实施贯彻。  关键词: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学生发展;实施方法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的活动,而教学活动则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期刊
现代心理学研究显示,充满乐趣的学习活动能使学习者产生愉快的精神享受,在轻松愉快地学习中释放出更强大的学习能量,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相反,消极、忧郁的学习,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使其失去信心和希望,为此,笔者在化学教学中,着重探求并采取有效策略和措施,努力创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充分展示化学的特有魅力,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结合日常生活,知晓化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内
期刊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根据题目中动点的个数可分为“单动点”问题和“双动点”问题.而前些年对纯几何中的动点问题考查的特别多,近几年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动点问题成为考查的发展趋势.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本文以2009年江苏统考和2010年泰州地区中考数学压轴题为例剖析“动
期刊
能量相关知识贯穿整个初中物理,是非常抽象的物理知识,笔者认为在初中阶段给学生构建能量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总体上适合采用先分后总的方式,从能量的外延人手,先让学生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给学生建立起能量具有多种形式的表象,然后给学生建立起各种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结合每一种具体形式的能量及各种形式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现象,最后再总结得出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详细分析
期刊
化学是初中生进入初三才开始学习的一门课程,可以说是开设得最晚的,而其他学科一般在初一阶段就已经设置了,语数外更是从一年级就开始了,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鲜的学科,化学学科到底学些什么东西?它有趣吗?它难吗?对于这些内容,学生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另一方面,其他学科进入初三后主要是复习前面的内容,而化学才刚刚开始,时间紧,任务重,到底能不能学好,学生内心也有一种担忧,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