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之言和深思说法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j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种情形:有些人的人品不错,对人也无恶意,可就是说话直硬,不讲分寸,每每出言不逊,引起对方反感,甚至形成矛盾对抗,破坏了人际关系,自己后悔不已。下面略举几例:
   ●有位新到任的领导在欢迎会上见台下有人交头接耳,秩序不太好、他就生气地站起来,指着下面大声说:“是听你说,还是听我说,太不像话,要说上来说,简直是乌合之众!”这样一句发火的话,虽然制止了台下讲话,但口出此言,贬斥听众,首次亮相就给人留下个没有水平的第一印象,此后群众对他敬而远之,在很长一段时间难以消除不良影响。事后,他感慨地说:“领导者说话可不能太冲动,信口开河,否则,不但影响个人威信,而且影响上下关系。”
   ●有位大龄青年到29岁还没有找到对象,原因是他在择偶问题上,眼光太高,要貌要德要性格温柔,还要有学识,结果接触过十几个姑娘都不中意。朋友劝他把标准放低一点,他也意识到危机,决心采取务实态度。这天,经人介绍,与一位女技术员见面,他对姑娘的初步印象不错,于是直言道:“实话说吧,我见过十几个姑娘都没看上。今天,我降低了标准,觉得你还可以,就看你同意不同意了。”本来姑娘对他有点意思,可是听了他的说法十分恼火,“嚯”地站起来说:“我还不是嫁不出去的姑娘呢!”转身气呼呼地走了。你看,小伙子直通通说出那句真心话,伤害了姑娘的自尊心,使自己陷入了尴尬境地。
   ●有位老太太因病住院,几个儿子都来床前侍候,当妈的心里不忍心,刚住了几天就要求出院,同室的病友问她为什么?她说:“我不能再住了,花钱太多,儿子们恨我!”在一旁的儿子听了这句话,觉得不顺耳,脸上无光,于是不高兴地问妈:“我们什么时候嫌花钱太多了?你这不是打我们的脸吗?!”把妈问得很是难堪,无言以对。
   从表达的角度看,上述实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说者不假思索直通通把话说出口,且说的是嘴边话,情绪化的话,虽然这些话都是实话,但却没有顾及听者的心理需求,所以有失偏颇,不够周到,在有意无意之间冒犯了人,影响了关系。很显然,如此信口而言绝非理想表达方式,应予纠正。
   事实上,从语言表达的深度看,交际口语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浅表层次。如同上述事例中那样,在交际过程中未经思索而张口直言的话,嘴边的话。这种话往往较为感性,受某种情绪支配,直接对应对方的问题,直奔主题,不拐弯,较少掩饰。浅表性语言通常不够理性,难免欠周到,造成负面影响。二是理性层次。即在交际中,人们针对特定对象,对自己的对应言行进行某种设计、选择之后再说出的话。这样的话往往顾及到对方的心理情绪,照顾到彼此关系和要达到的目的,所以更得体,更到位,也更易达到预期效果。
   俗话说,“水深流去慢,智人话语迟”。智者说话通常是理性层次的。他们遇事不冲动,也不“话赶话”,往往想一想再说,所以处理人际关系的言行比较得体,左右逢源,天衣无缝。因此,我们要做智者,不应当鲁汉。在张口之前要多一些思考,起码要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是说这句话的目的;二是对方有什么忌讳或需求;三是讲这句话对方会不会误解?四是还有没有更好的说法,让对方乐意接受并理解?等等。如果这样稍微动一点脑子,多一些深思熟虑,我们的语言表达就会多一些分寸感,少一些误会;多一些沟通,少一些矛盾。
   有一位工人性子急,上街买东西常常因为对方动作慢而争吵起来,闹得很不愉快。后来,他总结经验教训,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把与人打交道变成愉快之旅。有一天,他去邮局发挂号信,这里人很多,服务员忙不过来,对人没有好脸色。快轮到这位工人时,他在心里对自己说:“我要让他喜欢我,起码让他感到心情愉快,乐于和我说话。”他进一步问自己:“第一句话该从何说起呢?他身上有哪些东西值得赞扬呢?”他看到对方的头发黑亮,立即有了词,于是热情地和服务员搭讪道:“我真希望也能有你这么好的头发。”对方听了,抬头看了他一眼,板着的脸露出微笑,应和说:“哦,不如从前那么好了。很多人都很羡慕我的头发。”接着他麻利地为他发信,临走时,还说了声:“你慢走。”就这样,这个工人获得了一份好心情,对方也很愉快,后来再见面时就成了朋友,必打招呼。
   你看,这次愉快之旅就是因为工人想一想才张口说话,说得得体,勾起了对方的愉快心情,产生了理想效果。这件小事足以让我们看到三思而言的魅力。可见,在日常交际中,我们还是少一点浅表之言,多一些深思说法的好。
其他文献
电梯里只有三个人——一位衣冠楚楚的长者、一位中年妇女和我。  那位妇女看起来很悲伤,压抑着终于哭出声来,这一突发事变弄得长者和我一时竟不知所措。  “很抱歉,我出丑了。”妇女说道,“我真的不知怎样才好,我不总是这样,但我真的不知怎样才好。”  “我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别担心,孩子。”长者说。  “我总是融不进去,我从来都没有融进去过。该做的我都做了,但我就是找不到属于其中的感觉,他们好像一直排
期刊
有一个农场,因捕鼠科科长离职而造成场内鼠患成灾,农场总经理命令人力资源部经理,五天之内要给我招一个捕鼠科科长回来,否则你也给我走人。   人力资源部经理接到这个指示后,回去赶紧就写了一张小红纸条,贴在了农场的大门口,上面这样写道:“本农场欲招捕鼠科科长一位,待遇优,福利好,有意者请来面试。”   第二天,农场门口来了这么七位应聘者——鸡、鸭、羊、狗、猪、猫、猫头鹰。好,开始筛选。   第一轮筛选是
期刊
面试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许多大学生包装很好却把握不住重要的面谈。言为心声,一位老到的人事主管常常通过面谈来决定你的去留。面谈的难题隐藏在一些常见的问题里,听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暗藏杀机,稍不留神就掉进了话题陷阱。因此,面谈时,一定要用心听,仔细思考,慎重作答,以免功亏一篑。这里我们破解了十个常见的面试话题,希望对正在求职的大学生朋友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请介绍一下你和你的家庭    这
期刊
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办公室的“人我互动”可说是最复杂的,它既竞争又合作,既深刻又表面,以致很多人都不敢放心说出真话,心里明明不想做,嘴巴上又答应对方;或心里明明很想要,嘴巴上又推说不要。  如果每个人都跟自己一样,不敢大胆表达意愿还算好,偏偏现在流行“自我表现”的办公室文化,也因此,不敢说真话的人就会觉得非常郁闷,想要的不敢开口说,不想要的亦不敢开口拒绝。  在此提供两个说话技巧,希望大家都能自由
期刊
在日本,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群体称为ホ-ムレス(homeless)。他们的全部家当,通常只要一辆自行车就可以搬走。他们在河边桥下或者公园里用泡沫塑料板甚至于纸板箱搭个简易棚过着十分简单的生活。据说,全日本的流浪汉有5万多,大多集中在东京、大阪等城市。我曾在电视里看到一个从飞机上俯拍的镜头,大阪某公园里一大片蓝蓝的塑料布简易帐篷,蔚为壮观。  至于他们的身份,有失业的有偷懒的有逃债的有犯罪的,三教九流形
期刊
《交际与口才》您好!  我是江西人。去年8月份我来到了广东省中山市一家设计院工作,我在这边一边工作一边进修读书。以前的我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后来也不知道怎么了感觉自己生活得好累,尤其是今年,我好混乱,我把我心里话都告诉您,希望您帮帮我好吗?  我从学校一毕业就来到现在的这个公司了,那时我什么都不懂。才到公司的时候那些同事都对我很热情,主动教我一些工作上的事情,对我的生活也很关心。我感到这个大集体是
期刊
最近网络上有首流行歌曲,叫做《愚乐圈》,“圈”读猪圈的“圈”。煞是好玩,这里摘录几段。  首先出场的是九十年代的英俊小生和一个纯情小妞儿号称什么狗屁玉女金童,据称男的因为爱上带把儿的被捅,医院住了个把个月觉得自己实在无地自容,于是编出个抢钱事件穷泡胡蒙,拜托我们不是白痴幼稚的无知群众,你快拿着你的旧船票找条破船去做你那蓝蓝的夜,蓝蓝的梦。  那小骚娘们儿眼光不一般的长,一开始就说明什么我不想讲,我
期刊
春天还在远处踱步,凉意抽丝剥茧般地阴冷,渗在空气中,典型的上海早春。但是,菲儿的“子夜流觞”馆却一日比一日热闹,焐了一冬的欲望还是耐不住寂寞了,催着人们往那奢靡繁华处走,起码让人从感官上感觉,春就要来了。  今天的聚会可用人声鼎沸来形容。都说三个女人就是一台戏,这个“子夜流觞”中的下午,起码也能开唱四五台戏。人一多便就自然地扎成了堆,久未见面的人们叙谈着彼此的变化,刚刚演完的《剧院魅影》,开春后依
期刊
在四年前的盛夏夜,映着满月的湖水,我们又见面了。  我承认,当时我醉了。醉得智商为零,醉得失去了应有的理智和矜持。我这一生听到的最美丽的一句赞美是:你像水一样。正是这句话,毁掉了我的全部青春。  记得在那时,宁波是我遇到的第一个身高比我高的追求者,之前追我的男孩子,尽管他们优秀,甚至表现出同龄男孩子少有的成熟与踏实,我依然没有动心。我不希望自己的身边跟着一个小弟弟似的男朋友。诚然,我非常出色,17
期刊
不知从何时起,上海人的口中“长”出了一个“手”——“隔手”:以方言表述“转眼之间”、“马上”等事序承转衔接之迅捷这一概念时好用这个词。虽说不清这个“隔手”来自何处,但觉得它另有一种独到的表意作用,在上海方言的特定语境中有时甚至有些不可替代的修辞性色彩;加上这两个音节特别上口,上海人选择并喜欢它自然无可厚非。问题是现在不少人滥用一气,尤其是一些青少年学生,说上海话时开口见“隔手”,在表示动作或事物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