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英语语感的培养

来源 :新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想真正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并能灵活自如地应用,就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关键词】英语语感;培养
  
  老师经常告诉学生:学习英语不能死记硬背,要注重语感的培养。那么什么是语感?如何培养?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应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语感强的人理解力强,听别人说话抓得住要领,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反应迅速,表现出来就是外语学习的高效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语感的培养要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注重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学习汉语的方法,英语也一样。朗读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听说能力的前提。只有多读、多背诵,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比较重视朗诵这一环节。上课时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背,还经常插一些英语小诗、谚语、绕口令句子让学生朗读。教材中的对话、段落基本上要求学生背出,并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我把朗读背诵英语20分钟作为每天的课后作业。为了提高学生朗读的兴趣,我们经常在班里举行朗诵比赛。通过这些形式,学生对朗诵的兴趣很高,他们的语感也得到了提高。
  2创设听说环境,增强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环境,中国学生缺少自然的英语环境。因此,要增强语感,必须多创设英语环境,尤其是英语听说环境,使学生时时沉浸在英语的海洋中。
  2.1教师上课必须尽量用英语授课。老师从一走进教室就尽量不要说一句中国话,通过手势、眼神、音调、动作等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专心听,然后学着说。这种方法对创设英语氛围、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大有益处。当然作为英语教师,自己的口语必须尽量纯正地道,抑扬顿挫,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享受。
  2.2课堂上开展各种听说活动。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英语的海洋里游泳,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师生双边活动,运用录音机、摄影仪、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创设英语听说情景。上课时还通过英语值日生汇报、看图说话、复述课文、讨论問题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提高口语能力。
  2.3积极开展英语课外活动。要学好一门外语,光靠课堂45分钟是不够的,课堂时间毕竟太有限了。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创设更多的英语环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能力。平时我们鼓励学生课后多听英美人士朗读的磁带,多看英语电视节目。课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谈尽量用英语进行。每星期有一次“校园之声”英语。
  广播,每两星期刊出一期“英语园地”黑板报。星期六下午进行“英语角”活动,内容有自由会话、趣味游戏、英语聚会等。每学期还组织演讲比赛、英语歌曲演唱比赛、小品表演比赛等。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使用英语,增强了他们的语感。
  3加强阅读训练,提高语感 多阅读是学生增加接触外语语言材料、接受信息、活跃思维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提高理解力、增强语感的好方法。只有通过阅读,才能获得信息量。在阅读教学中我觉得应重视两点:
  3.1坚持课文整体教学。课文整体教学是提高学生语篇理解能力的重要一环,它可以避免学生在理解文章时断章取义。通过整体教学,培养学生完整全面的理解思维能力,提高语言感悟能力。在整体教学中我采用四步:①引导学生速读全文,掌握文章大意,回答体现课文中心思想的一两个问题。②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全文。③指导学生听读课文。④根据课文内容复述。采用这种方法的同时,给学生适当的阅读技巧指导,包括怎样寻找中心句、怎样猜测词意、怎样推理判断、怎样提高阅读速度等。运用这四个环节,使整篇课文不断在学生头脑中复现,从而使学生由理解课文、掌握课文到运用课文,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3.2扩大学生阅读面。平时让学生接触各种题材的文章,尤其是有关英美国家的背景知识,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除了阅读课本上的文章外,还给学生订阅《英语新视野》、《阅读训练》、《走遍美国》等配套练习,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篇课外读物。同时每个学生还订一份英语报纸或杂志,备一本英语词典,不断扩大知识面。
  4重视写作训练,发展语感 多读和多听有助于语感的发生和形成,这种发生常常是潜意识的,而多写有助于语感的表现和成熟,由潜意识进入意识,由内在潜能转化为外在行动,使语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要学好英语,培养英语语感,就要多写英语。英语的写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机械的写,如抄写、默写和听写;另一个是创造性的写,即写作。写作的好处就是对读、听、说的最好反馈。这种反馈是其他学习形式、其他练习形式所替代不了的。英语语感的成熟就是形成英语思维的能力,而写作训练对于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极有好处。从高一开始,我们学生两天写一篇日记,一周抄写一篇短文,写一篇话题作文。只要坚持,日积月累,就会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总而言之,语感在外语学习中至关重要。要想真正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并能灵活自如地运用,就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收稿日期:2009-07-08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改革的目标不仅在课程内容方面,而且在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式?而这条教学方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成为在新课程改革中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兴趣,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富
期刊
【摘要】实验导入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开端,与一切有目的的行为一样,良好的开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生和新的学习课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  【关键词】物理课堂;实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和愿望    On the first two classes of experimental physics into  Cao Jingren  【Abstract】Ex
期刊
英语教学在中学各学科教学中有其特殊性,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成为重要,因为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如果教学中忽视这些特点,单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知识容纳器,填鸭式地向他们灌输,长此以往,在他们的心目中枯燥、无味、冷冰冰的语法、词汇、他们便不感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
期刊
1提出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改力度的加大,中考数学应用题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所谓数学应用题是指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活生产中的数学问题。我们许多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拿到一道题目自己独立不能完成,而老师一讲他就明白,再让他做,他又不明白,如此反复。最后形成见到此类问题就怕,我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成因分析与突破对策  2.1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过关:数学阅读过程同一般阅读过
期刊
【摘要】初中物理课堂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
期刊
【摘要】本文论证了学好语文的三步曲,即预习—查、读、写,质疑—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积累—储存词词、修辞、篇章结构和搜集整理材料的方法。  【关键词】学好;语文;三步曲    《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象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足见语言的重要性。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统一的象征,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对我们中学生
期刊
【摘要】问题教学是指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创造性教学的方法。以创造开始,问题为纽带来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问题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问题教学;注重;教学过程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忽略知识获得的过程,这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现代教育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
期刊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材编排的化学实验存在大多数学生操作不熟练、不规范、观察能力差等不良现象,其原因是九年级化学实验入门教学时,教师对教材编写意图,学生实验心理把握不准。通过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心理,创设情境、激发实验动机,多种评价方式的有机结合等来改变这不良窘况。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入门;新教材体系;学生心理;创造条件激发兴趣;多种评价    New Curriculum Inqui
期刊
二十多年來,我先后多次用了种种方法证明:一直被人们捧为具有物理史上划时代意义的相对论的理论基础一洛仑兹变换,原来并没有实际意义,原来是一场历史的大误会。而正确的变换应该是我下面推出的包括速度变换公式在内的
期刊
【摘要】复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恰当的复习方法,不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减轻教师负担。  【关键词】浅谈;复习方法;气氛    Review of primary methods  Wu Le   【Abstract】Review a variety of ways, appropriate methods of review, not only can achieve a 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