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折弯机制件的失效原因及控制方法展开了探讨,对制件失效的形式作了说明,并在分析了失效原因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控制方法,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折弯机;失效;控制
0 引言
所谓的折弯机,是一种能够对薄板进行折弯的机器,并主要应用在制造業当中,特别是在钣金行业。因此,为了保障钣金制件的质量,我们就需要重视折弯机的工作,并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做好折弯机的制件,以避免制件失效。基于此,本文就折弯机制件的失效原因及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 制件失效形式
当在折弯机上使用新模具折弯钣金制件时,制件完全符合图纸要求,但生产一段时间后,发现相同的模具折弯出来的制件达不到图纸要求,主要表现为图1a、图1b两种形式。
2 失效原因分析
2.1 上模磨损原因
之所以会产生图1所示的现象,归根结底都是折弯机上模磨损所造成。一般折弯机上模是通用模具,一组通用折弯机上模能够满足一系列钣金件的折弯;换句话说,折弯机上模更换的少,一般性折弯都用同一组折弯上模;甚至有些小型工厂,制件单一,折弯机上模从不更换。折弯机上模使用频率高,加之一般通用折弯上模R角小,通常在R0.5mm以下,折弯时,压力全集中在上模R角上,R角处应力非常大,所以导致上模易磨损。
2.2 “尺寸变大”分析
如图2所示,上模的磨损导致R角变大,在制件的展开计算中,折弯内R角的大小是影响展开系数因素之一(相关资料有介绍,这里不详细说明),同一个制件,折弯内角R越大,展开尺寸越短;一般工厂选取折弯展开系数通过两种途径:
(1)根据新上模的R角,在《展开系数经验表》上选取;
(2)通过新上模试折弯,获取真实数据来确定展开系数。
所谓的折弯机,是一种能够对薄板进行折弯的机器,并主要应用在制造业当中,特别是在钣金行业。因此,为了保障钣金制件的质量,我们就需要重视折弯机的工作,并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做好折弯机的制件,以避免制件失效。基于此,本文就折弯机制件的失效原因及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 制件失效形式
当在折弯机上使用新模具折弯钣金制件时,制件完全符合图纸要求,但生产一段时间后,发现相同的模具折弯出来的制件达不到图纸要求,主要表现为图1a、图1b两种形式。
2 失效原因分析
2.1 上模磨损原因
之所以会产生图1所示的现象,归根结底都是折弯机上模磨损所造成。一般折弯机上模是通用模具,一组通用折弯机上模能够满足一系列钣金件的折弯;换句话说,折弯机上模更换的少,一般性折弯都用同一组折弯上模;甚至有些小型工厂,制件单一,折弯机上模从不更换。折弯机上模使用频率高,加之一般通用折弯上模R角小,通常在R0.5mm以下,折弯时,压力全集中在上模R角上,R角处应力非常大,所以导致上模易磨损。
2.2 “尺寸变大”分析
如图2所示,上模的磨损导致R角变大,在制件的展开计算中,折弯内R角的大小是影响展开系数因素之一(相关资料有介绍,这里不详细说明),同一个制件,折弯内角R越大,展开尺寸越短;一般工厂选取折弯展开系数通过两种途径:
(1)根据新上模的R角,在《展开系数经验表》上选取;
(2)通过新上模试折弯,获取真实数据来确定展开系数。
第一种方法较普遍,对于一般制件折弯都适用,快速,方便;第二种方法一般是针对折弯精度要求高,折弯角多的制件,数据准确。但大多数工厂,不管是何种方法取得的展开系数,确定后就固化。例如,用新的上模时料厚t=1.0mm材质SPCC选取的展开系数为0.4,那么以后只要是所有用这组上模折弯T=1.0mm材质SPCC展开系数一律取0.4。当上模R角磨损变大后,一直沿用磨损前展开系数展开的制件折弯后尺寸必然变大,出现图1b的情况。对于单角折弯还不是很明显,若一个制件在同一个方向上有n次折弯,那么差异将是单角折弯的n倍。例如,根据本厂《展开系数经验表》选取的展开系数,计算t=1.0mm材质SPCC单角折弯角时,R0.5mm和R1mm内角展开尺寸相差0.2mm;如果一个制件在同一个方向折弯6次,展开相差1.2mm,而且折弯后这2mm将积累到一个尺寸段上。许多工厂为了节约成本,采用中碳钢制造折弯上模,耐磨性很差,模具使用几个后,R0.5mm差不多就变为了R1mm。
3 “翘曲”分析
折弯机单个上模标准长度是835mm,一般视折弯机型号配备数个为一组使用。如图3中是3个为一组的折弯上模,许多钣金加工工厂做的制件杂,制件大小不一,折弯宽度相差甚远,而且通常折弯宽度窄小的钣金件占大多数;所以经常使用中间一段模具折弯,如图3所示,导致中间段磨损大。当使用此组模具折弯宽度大的钣金件时,钣金折弯内角在两端比中间磨损段受到的压力大,而且中间段内角R也大于两端内角R。增大单位面积压力和减小折弯内角R是减小回弹的有效措施,而中间段恰恰相反,占据了两个利于回弹的因素,由于中间段回弹大于两端,就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中间“翘曲”现象。
4 控制方法
模具磨损不能消除,但是通过原因分析,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完全可以控制图1a、图1b中的两种失效现象,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以下5种方法:
(1)选用耐磨性好的材料,获得较高的热处理硬度,如Cr12MoV、SKD-11。
(2)对模具作渗碳或渗氮处理(对于采用耐磨性不高的材料),提高耐磨性。
(3)定期修磨模具R角部分,视模具的磨损情况定为半年或一年修磨一次。
(4)交换、均衡的使用组合上模,尽量让同一组上模R角均衡磨损。 (5)定期修正展开系数,周期视模具的磨损情况定为半年或1年。
以上5种方法可以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不同的方法效果也不尽相同,能够使工厂利益最大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折弯机在钣金制造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的制件过程中,仍然会发生制件失效的问题,需要我们对其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控制,以保障折弯机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景山、史步海.基于PLC和触摸屏的电动折弯机控制系统研究[J].锻压技术.2010(05).
第一种方法较普遍,对于一般制件折弯都适用,快速,方便;第二种方法一般是针对折弯精度要求高,折弯角多的制件,数据准确。但大多数工厂,不管是何种方法取得的展开系数,确定后就固化。例如,用新的上模时料厚t=1.0mm材质SPCC选取的展开系数为0.4,那么以后只要是所有用这组上模折弯T=1.0mm材质SPCC展开系数一律取0.4。当上模R角磨损变大后,一直沿用磨损前展开系数展开的制件折弯后尺寸必然变大,出现图1b的情况。对于单角折弯还不是很明显,若一个制件在同一个方向上有n次折弯,那么差异将是单角折弯的n倍。例如,根据本厂《展开系数经验表》选取的展开系数,计算t=1.0mm材质SPCC单角折弯角时,R0.5mm和R1mm内角展开尺寸相差0.2mm;如果一个制件在同一个方向折弯6次,展开相差1.2mm,而且折弯后这2mm将积累到一个尺寸段上。许多工厂为了节约成本,采用中碳钢制造折弯上模,耐磨性很差,模具使用几个后,R0.5mm差不多就变为了R1mm。
3 “翘曲”分析
折弯机单个上模标准长度是835mm,一般视折弯机型号配备数个为一组使用。如图3中是3个为一组的折弯上模,许多钣金加工工厂做的制件杂,制件大小不一,折弯宽度相差甚远,而且通常折弯宽度窄小的钣金件占大多数;所以经常使用中间一段模具折弯,如图3所示,导致中间段磨损大。当使用此组模具折弯宽度大的钣金件时,钣金折弯内角在两端比中间磨损段受到的压力大,而且中间段内角R也大于两端内角R。增大单位面积压力和减小折弯内角R是减小回弹的有效措施,而中间段恰恰相反,占据了两个利于回弹的因素,由于中间段回弹大于两端,就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中间“翘曲”现象。
4 控制方法
模具磨损不能消除,但是通过原因分析,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完全可以控制图1a、图1b中的两种失效现象,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以下5种方法:
(1)选用耐磨性好的材料,获得较高的热处理硬度,如Cr12MoV、SKD-11。
(2)对模具作渗碳或渗氮处理(对于采用耐磨性不高的材料),提高耐磨性。
(3)定期修磨模具R角部分,视模具的磨损情况定为半年或一年修磨一次。
(4)交换、均衡的使用组合上模,尽量让同一组上模R角均衡磨损。
(5)定期修正展开系数,周期视模具的磨损情况定为半年或1年。
以上5种方法可以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不同的方法效果也不尽相同,能够使工厂利益最大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折弯机在钣金制造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的制件過程中,仍然会发生制件失效的问题,需要我们对其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控制,以保障折弯机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景山、史步海.基于PLC和触摸屏的电动折弯机控制系统研究[J].锻压技术.2010(05).
[2] 李建民.数控折弯机滑块检测电路的设计与实现[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8(02).
关键词:折弯机;失效;控制
0 引言
所谓的折弯机,是一种能够对薄板进行折弯的机器,并主要应用在制造業当中,特别是在钣金行业。因此,为了保障钣金制件的质量,我们就需要重视折弯机的工作,并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做好折弯机的制件,以避免制件失效。基于此,本文就折弯机制件的失效原因及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 制件失效形式
当在折弯机上使用新模具折弯钣金制件时,制件完全符合图纸要求,但生产一段时间后,发现相同的模具折弯出来的制件达不到图纸要求,主要表现为图1a、图1b两种形式。
2 失效原因分析
2.1 上模磨损原因
之所以会产生图1所示的现象,归根结底都是折弯机上模磨损所造成。一般折弯机上模是通用模具,一组通用折弯机上模能够满足一系列钣金件的折弯;换句话说,折弯机上模更换的少,一般性折弯都用同一组折弯上模;甚至有些小型工厂,制件单一,折弯机上模从不更换。折弯机上模使用频率高,加之一般通用折弯上模R角小,通常在R0.5mm以下,折弯时,压力全集中在上模R角上,R角处应力非常大,所以导致上模易磨损。
2.2 “尺寸变大”分析
如图2所示,上模的磨损导致R角变大,在制件的展开计算中,折弯内R角的大小是影响展开系数因素之一(相关资料有介绍,这里不详细说明),同一个制件,折弯内角R越大,展开尺寸越短;一般工厂选取折弯展开系数通过两种途径:
(1)根据新上模的R角,在《展开系数经验表》上选取;
(2)通过新上模试折弯,获取真实数据来确定展开系数。
所谓的折弯机,是一种能够对薄板进行折弯的机器,并主要应用在制造业当中,特别是在钣金行业。因此,为了保障钣金制件的质量,我们就需要重视折弯机的工作,并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做好折弯机的制件,以避免制件失效。基于此,本文就折弯机制件的失效原因及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 制件失效形式
当在折弯机上使用新模具折弯钣金制件时,制件完全符合图纸要求,但生产一段时间后,发现相同的模具折弯出来的制件达不到图纸要求,主要表现为图1a、图1b两种形式。
2 失效原因分析
2.1 上模磨损原因
之所以会产生图1所示的现象,归根结底都是折弯机上模磨损所造成。一般折弯机上模是通用模具,一组通用折弯机上模能够满足一系列钣金件的折弯;换句话说,折弯机上模更换的少,一般性折弯都用同一组折弯上模;甚至有些小型工厂,制件单一,折弯机上模从不更换。折弯机上模使用频率高,加之一般通用折弯上模R角小,通常在R0.5mm以下,折弯时,压力全集中在上模R角上,R角处应力非常大,所以导致上模易磨损。
2.2 “尺寸变大”分析
如图2所示,上模的磨损导致R角变大,在制件的展开计算中,折弯内R角的大小是影响展开系数因素之一(相关资料有介绍,这里不详细说明),同一个制件,折弯内角R越大,展开尺寸越短;一般工厂选取折弯展开系数通过两种途径:
(1)根据新上模的R角,在《展开系数经验表》上选取;
(2)通过新上模试折弯,获取真实数据来确定展开系数。
第一种方法较普遍,对于一般制件折弯都适用,快速,方便;第二种方法一般是针对折弯精度要求高,折弯角多的制件,数据准确。但大多数工厂,不管是何种方法取得的展开系数,确定后就固化。例如,用新的上模时料厚t=1.0mm材质SPCC选取的展开系数为0.4,那么以后只要是所有用这组上模折弯T=1.0mm材质SPCC展开系数一律取0.4。当上模R角磨损变大后,一直沿用磨损前展开系数展开的制件折弯后尺寸必然变大,出现图1b的情况。对于单角折弯还不是很明显,若一个制件在同一个方向上有n次折弯,那么差异将是单角折弯的n倍。例如,根据本厂《展开系数经验表》选取的展开系数,计算t=1.0mm材质SPCC单角折弯角时,R0.5mm和R1mm内角展开尺寸相差0.2mm;如果一个制件在同一个方向折弯6次,展开相差1.2mm,而且折弯后这2mm将积累到一个尺寸段上。许多工厂为了节约成本,采用中碳钢制造折弯上模,耐磨性很差,模具使用几个后,R0.5mm差不多就变为了R1mm。
3 “翘曲”分析
折弯机单个上模标准长度是835mm,一般视折弯机型号配备数个为一组使用。如图3中是3个为一组的折弯上模,许多钣金加工工厂做的制件杂,制件大小不一,折弯宽度相差甚远,而且通常折弯宽度窄小的钣金件占大多数;所以经常使用中间一段模具折弯,如图3所示,导致中间段磨损大。当使用此组模具折弯宽度大的钣金件时,钣金折弯内角在两端比中间磨损段受到的压力大,而且中间段内角R也大于两端内角R。增大单位面积压力和减小折弯内角R是减小回弹的有效措施,而中间段恰恰相反,占据了两个利于回弹的因素,由于中间段回弹大于两端,就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中间“翘曲”现象。
4 控制方法
模具磨损不能消除,但是通过原因分析,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完全可以控制图1a、图1b中的两种失效现象,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以下5种方法:
(1)选用耐磨性好的材料,获得较高的热处理硬度,如Cr12MoV、SKD-11。
(2)对模具作渗碳或渗氮处理(对于采用耐磨性不高的材料),提高耐磨性。
(3)定期修磨模具R角部分,视模具的磨损情况定为半年或一年修磨一次。
(4)交换、均衡的使用组合上模,尽量让同一组上模R角均衡磨损。 (5)定期修正展开系数,周期视模具的磨损情况定为半年或1年。
以上5种方法可以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不同的方法效果也不尽相同,能够使工厂利益最大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折弯机在钣金制造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的制件过程中,仍然会发生制件失效的问题,需要我们对其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控制,以保障折弯机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景山、史步海.基于PLC和触摸屏的电动折弯机控制系统研究[J].锻压技术.2010(05).
第一种方法较普遍,对于一般制件折弯都适用,快速,方便;第二种方法一般是针对折弯精度要求高,折弯角多的制件,数据准确。但大多数工厂,不管是何种方法取得的展开系数,确定后就固化。例如,用新的上模时料厚t=1.0mm材质SPCC选取的展开系数为0.4,那么以后只要是所有用这组上模折弯T=1.0mm材质SPCC展开系数一律取0.4。当上模R角磨损变大后,一直沿用磨损前展开系数展开的制件折弯后尺寸必然变大,出现图1b的情况。对于单角折弯还不是很明显,若一个制件在同一个方向上有n次折弯,那么差异将是单角折弯的n倍。例如,根据本厂《展开系数经验表》选取的展开系数,计算t=1.0mm材质SPCC单角折弯角时,R0.5mm和R1mm内角展开尺寸相差0.2mm;如果一个制件在同一个方向折弯6次,展开相差1.2mm,而且折弯后这2mm将积累到一个尺寸段上。许多工厂为了节约成本,采用中碳钢制造折弯上模,耐磨性很差,模具使用几个后,R0.5mm差不多就变为了R1mm。
3 “翘曲”分析
折弯机单个上模标准长度是835mm,一般视折弯机型号配备数个为一组使用。如图3中是3个为一组的折弯上模,许多钣金加工工厂做的制件杂,制件大小不一,折弯宽度相差甚远,而且通常折弯宽度窄小的钣金件占大多数;所以经常使用中间一段模具折弯,如图3所示,导致中间段磨损大。当使用此组模具折弯宽度大的钣金件时,钣金折弯内角在两端比中间磨损段受到的压力大,而且中间段内角R也大于两端内角R。增大单位面积压力和减小折弯内角R是减小回弹的有效措施,而中间段恰恰相反,占据了两个利于回弹的因素,由于中间段回弹大于两端,就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中间“翘曲”现象。
4 控制方法
模具磨损不能消除,但是通过原因分析,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是完全可以控制图1a、图1b中的两种失效现象,结合生产实践总结了以下5种方法:
(1)选用耐磨性好的材料,获得较高的热处理硬度,如Cr12MoV、SKD-11。
(2)对模具作渗碳或渗氮处理(对于采用耐磨性不高的材料),提高耐磨性。
(3)定期修磨模具R角部分,视模具的磨损情况定为半年或一年修磨一次。
(4)交换、均衡的使用组合上模,尽量让同一组上模R角均衡磨损。
(5)定期修正展开系数,周期视模具的磨损情况定为半年或1年。
以上5种方法可以根据工厂的实际情况选择采用,不同的方法效果也不尽相同,能够使工厂利益最大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折弯机在钣金制造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的制件過程中,仍然会发生制件失效的问题,需要我们对其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控制,以保障折弯机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 林景山、史步海.基于PLC和触摸屏的电动折弯机控制系统研究[J].锻压技术.2010(05).
[2] 李建民.数控折弯机滑块检测电路的设计与实现[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