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高原飞机场建设项目逐渐增加,在青藏高原地区,基于其特殊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的存在,致使在青藏高原机场地区相应雷电活动更加频繁且激烈,由此所引发的雷电灾害问题逐渐引起了各方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针对青藏高原飞机场雷电灾害这一问题进行了风险评估,为确保实现对这一风险问题的有效规避以确保青藏高原飞机场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青藏高原;飞机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前言:雷电灾害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将会给各种建筑设施以及信息化电子设备等带来严重损害,并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对于青藏高原飞机场地区而言,雷电灾害的发生会给机场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可能会给相应的人员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与伤害。而对于雷电灾害这一风险,要想实现对该风险的有效规避,则就需要以实现对相应雷电灾害风险的评估为基础。
1、基于青藏高原地区下相应雷电灾害所呈现出的特征
青藏高原雷电灾害频发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青藏高原地区地势地貌的影响,整体上而言,该地区的地形相对较为复杂,在相应热力与动力的作用下,随之会形成雷暴现象,反射率一般在40dBz范围内。而因地势起伏的影响,地面到云顶的高度一般在10到13千米内,从这一角度上分析,整体上雷暴在强弱上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据现有数据下经过分析表明: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生雷暴现象后一般会持续30分钟,其中一般最高峰值体现在下午4点这一时间段,而发生的时间范围一般在下午1点到晚上7点左右;而在夜晚同样会有弱对流这一情况发生,相应的最大反射率一般在20dBz。
将青藏高原与平原地区的雷暴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后,可得知:在青藏高原地区,相应天气层结呈现出了明显的特征,即整层弱不稳定,且相应能量也比较大,在高度上一般能够达到近100hPa。从强弱雷暴的CAPE值的计算上看整体上并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且展现出了均匀分布的状况,同时,相应的整层具有着很高的稳定性;基于在近底层存在“逆湿”这一现象,所以近底层在湿度上一般雨季后平均值可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总体而言,在青藏高原地区,相应雷暴结构特征为:在层结上,强弱雷暴天气下表现出了相似性,同时还会触发对流,并因此而形成具有较高高度的对流,而这一对流在強度与能量上比较小。
2、青藏高原飞机场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
2.1评估内容
主要包括了如下几方面:第一,致灾因子。即对造成这一灾害的原因与相应灾源进行分析,一般需要从时间、空间以及强度上来实现对引发灾害的各个因子进行描述与分析,而对于机场雷电灾害的发生而言,根本原因则是因雷击所产生的,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因此,在实际进行这一风险评估分析的过程中,主要对这一源生灾害因子来实现相应的评估与分析即可。第二,承灾体易损性。指的是针对承受雷电灾害这一对象来实现相应的易损性评估,对于机场而言,则是实现对宏观载体的易损性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在通过细化后来实现对微观载体的具体分析。在实际进行这一内容评价的过程中,要求要先将评估对象这一宏观整体进行单元划分,然会针对各个单元这一微观载体的特性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实现对各个单元的抗灾性能进行评价。第三,灾情损失。这一评估内容指的是针对在发生雷暴灾害后,针对在一定时间内所带来的影响后果,包括人员伤亡以及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情况。第四,制定减灾对策。指的是在落实雷电风险评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相应评估结构并结合青藏高原飞机场地区的实际状况,实现相应防灾与减灾对策的制定,在此过程中需要对该灾害所带来的额外损失进行预测分析。
2.2相应风险评估参数的分析
在实际落实这一风险评估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如下五类参数作为分析的数据基础,分别为:遭雷击的次数(N);遭受雷电灾害的概率(P)、引发的损失(D)、灾害风险(R)、防护效率(E)。基于这五个参数下,能够上下相应风险评估系统的搭建,其中N=F*A,其中将某一单元遭雷击次数N的评估时间定位为次/每年,F表示的是该机场地区发生雷击的频率,A表示的是承受对象承受雷击的相应面积。在雷电频率P的确定上,一般通过技术设备如卫星观测仪等来进行确定,也可以通过雷暴日数TD与相应的经验公式进行套入计算得出。而概率P在数值上户受到诸多因数的影响,而概率主要是针对人身遭受这一灾害的概率以及其他剩余的所遭受灾害的概率;而雷电灾害的概率是以隶属度进行表示的,在相应取值上为[0、1]。雷电灾害损失D为承受雷灾对象基于雷灾影响下而可能产生的损失,而雷灾风险R指的是基于特定雷灾对象下,在遭受这一灾害所可能发生的潜在损失;雷电防护效率一般分为ABCD这四个等级,相应计算公式为E=1-RT/R,其中的RT代表的是雷灾允许风险。
2.3风险具体评估流程
第一,要实现预评估工作的开展,结合项目可行性报告来实现对可能存在的雷电风险隐患进行预测,并针对相应的雷电强度进行预测性的分析,然后生成评估报告;第二,实现设计评估工作的开展,基于上一步所提供的评估报告,对相应电气工程图纸、防雷工程图纸等进行审核;第三,要以验收评估工作的开展来对具体施工情况进行专项评估;第四,要实现对整个机场现状的评估。
总结:综上,基于青藏高原飞机场地区,由于相应雷电灾害的频繁发生,为了实现对这一灾害风险的有效控制与规避,则就需要实现风险评估工作的完善落实。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在明确该地区雷电灾害特征的基础上,定位评估内容与评估参数后进行具体风险评估工作的落实,为实现防灾与减灾对策的科学制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巴桑次仁,格桑卓玛.试论青藏高原机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J].科技展望,2015,03:263.
[2] 余蜀豫,任艳,覃彬全.基于模糊数学的重庆地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灾害学,2015,02:75-78+84.
[3] 陆茂,张晓凤,王宁,吴容,周嘉宁,赵庭一,刘畅.四川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4,01:68-71.
关键词:青藏高原;飞机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前言:雷电灾害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将会给各种建筑设施以及信息化电子设备等带来严重损害,并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对于青藏高原飞机场地区而言,雷电灾害的发生会给机场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可能会给相应的人员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与伤害。而对于雷电灾害这一风险,要想实现对该风险的有效规避,则就需要以实现对相应雷电灾害风险的评估为基础。
1、基于青藏高原地区下相应雷电灾害所呈现出的特征
青藏高原雷电灾害频发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青藏高原地区地势地貌的影响,整体上而言,该地区的地形相对较为复杂,在相应热力与动力的作用下,随之会形成雷暴现象,反射率一般在40dBz范围内。而因地势起伏的影响,地面到云顶的高度一般在10到13千米内,从这一角度上分析,整体上雷暴在强弱上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据现有数据下经过分析表明:在青藏高原地区,发生雷暴现象后一般会持续30分钟,其中一般最高峰值体现在下午4点这一时间段,而发生的时间范围一般在下午1点到晚上7点左右;而在夜晚同样会有弱对流这一情况发生,相应的最大反射率一般在20dBz。
将青藏高原与平原地区的雷暴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后,可得知:在青藏高原地区,相应天气层结呈现出了明显的特征,即整层弱不稳定,且相应能量也比较大,在高度上一般能够达到近100hPa。从强弱雷暴的CAPE值的计算上看整体上并不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且展现出了均匀分布的状况,同时,相应的整层具有着很高的稳定性;基于在近底层存在“逆湿”这一现象,所以近底层在湿度上一般雨季后平均值可达到百分之七十左右。总体而言,在青藏高原地区,相应雷暴结构特征为:在层结上,强弱雷暴天气下表现出了相似性,同时还会触发对流,并因此而形成具有较高高度的对流,而这一对流在強度与能量上比较小。
2、青藏高原飞机场雷电灾害的风险评估
2.1评估内容
主要包括了如下几方面:第一,致灾因子。即对造成这一灾害的原因与相应灾源进行分析,一般需要从时间、空间以及强度上来实现对引发灾害的各个因子进行描述与分析,而对于机场雷电灾害的发生而言,根本原因则是因雷击所产生的,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因此,在实际进行这一风险评估分析的过程中,主要对这一源生灾害因子来实现相应的评估与分析即可。第二,承灾体易损性。指的是针对承受雷电灾害这一对象来实现相应的易损性评估,对于机场而言,则是实现对宏观载体的易损性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在通过细化后来实现对微观载体的具体分析。在实际进行这一内容评价的过程中,要求要先将评估对象这一宏观整体进行单元划分,然会针对各个单元这一微观载体的特性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实现对各个单元的抗灾性能进行评价。第三,灾情损失。这一评估内容指的是针对在发生雷暴灾害后,针对在一定时间内所带来的影响后果,包括人员伤亡以及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情况。第四,制定减灾对策。指的是在落实雷电风险评估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相应评估结构并结合青藏高原飞机场地区的实际状况,实现相应防灾与减灾对策的制定,在此过程中需要对该灾害所带来的额外损失进行预测分析。
2.2相应风险评估参数的分析
在实际落实这一风险评估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如下五类参数作为分析的数据基础,分别为:遭雷击的次数(N);遭受雷电灾害的概率(P)、引发的损失(D)、灾害风险(R)、防护效率(E)。基于这五个参数下,能够上下相应风险评估系统的搭建,其中N=F*A,其中将某一单元遭雷击次数N的评估时间定位为次/每年,F表示的是该机场地区发生雷击的频率,A表示的是承受对象承受雷击的相应面积。在雷电频率P的确定上,一般通过技术设备如卫星观测仪等来进行确定,也可以通过雷暴日数TD与相应的经验公式进行套入计算得出。而概率P在数值上户受到诸多因数的影响,而概率主要是针对人身遭受这一灾害的概率以及其他剩余的所遭受灾害的概率;而雷电灾害的概率是以隶属度进行表示的,在相应取值上为[0、1]。雷电灾害损失D为承受雷灾对象基于雷灾影响下而可能产生的损失,而雷灾风险R指的是基于特定雷灾对象下,在遭受这一灾害所可能发生的潜在损失;雷电防护效率一般分为ABCD这四个等级,相应计算公式为E=1-RT/R,其中的RT代表的是雷灾允许风险。
2.3风险具体评估流程
第一,要实现预评估工作的开展,结合项目可行性报告来实现对可能存在的雷电风险隐患进行预测,并针对相应的雷电强度进行预测性的分析,然后生成评估报告;第二,实现设计评估工作的开展,基于上一步所提供的评估报告,对相应电气工程图纸、防雷工程图纸等进行审核;第三,要以验收评估工作的开展来对具体施工情况进行专项评估;第四,要实现对整个机场现状的评估。
总结:综上,基于青藏高原飞机场地区,由于相应雷电灾害的频繁发生,为了实现对这一灾害风险的有效控制与规避,则就需要实现风险评估工作的完善落实。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在明确该地区雷电灾害特征的基础上,定位评估内容与评估参数后进行具体风险评估工作的落实,为实现防灾与减灾对策的科学制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巴桑次仁,格桑卓玛.试论青藏高原机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J].科技展望,2015,03:263.
[2] 余蜀豫,任艳,覃彬全.基于模糊数学的重庆地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灾害学,2015,02:75-78+84.
[3] 陆茂,张晓凤,王宁,吴容,周嘉宁,赵庭一,刘畅.四川省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4,01: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