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下,人性化教学新理念的产物,是指教师与学生在交流、碰撞的实际教学课堂中,即时生成的超出教学计划外的新情况,这种新情况将跟随教学走向而变化。小学数学是充满灵活思维的学科,教师要有构建动态生成课堂的意识,创造出新的教学契机。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动态生成 教学策略
动态生成的课堂对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有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意义,让教师能够跳出教材的约束,不只是跟随,还参与开发、创造,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同时也促进了师生的互动共通,从而开启自由、宽松、灵感汇聚的课堂模式。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动态生成资源,全方位把握动态生成机遇,将未知、意外因素转化成教学的活力源头。
一、充分预设,创建弹性开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引线,主导着教学的正确方向,教学目标的预设,对于制作教学计划,分配教学时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计划不是毫无根据地武断判定,是以动态生成意识为前提下,教师对教学目标的预设,要有充分的弹性空间。要充分了解学情,合理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差异程度,不要强行对每一位学生规定相同的学习目标,而是给予学生相对宽松的发挥空间,最后在胸有成竹的计划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轻松参与。例如,在六年级《圆柱的体积》学习中,对于较复杂难掌握的知识环节,笔者的教学目标预设也放宽了许多。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距,预设了双重教学目标:基础好,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理解熟知的学生,指导其加深印象,深度探索公式形成原因;基础弱,不能掌握计算公式的学生,则鼓励其复习圆、长方形等平面图形的计算过程,并熟悉圆柱体的组成定义。在教学中,果然出现了知识掌握层次分化的情况,教师按照开放性预设,顺利完成了应对引导。
二、紧抓资源,调控灵活有效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方法、实施理念是教学的要点,教师不仅要有应对动态生成的基本策略,还要有主动调控动态生成的基本意识。不仅要关注动态生成细节,更要积极发现、紧抓动态生成资源,成为课堂灵感的制造者和课堂效率的把控者,将学生牵引向更具活力的学习空间。
1. 捕捉亮点,活化思维
对于数学这样的逻辑思维学科来说,更加需要发现课堂亮点,让学生们感受更具变化性、灵活性的学习实践。教师要随时关注课堂反应,捕捉课堂中的意外元素,并加以调整利用,让课堂动态变化成为正面资源,对学生产生放松氛围、活化思维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应变感知能力,能够成功捕捉到学生的智慧爆发点,让这些意料之外,又容易稍纵即逝的元素能够放大凸显,形成集体感染。例如,在进行三年级《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中,笔者出示实物让学生们说出物件的正确长度,巩固对长度概念。如一个杯子大约高15厘米,一条毛巾大约长6分米等,学生们都中规中矩地回答。只有一个学生却总是有不一样:“杯子高150毫米,毛巾长60厘米。”而纠正学生用常规的单位表达时,学生却说:“平常都说惯了,换着单位说才有意思。”教师灵光闪现:对呀,交换单位回答不是更考反应力吗。于是教师表扬了学生的创意想法,并修改了问答规则,学生们参与起来气氛更加活跃,思维也更加灵活了。
2. 因势利导,巧妙纠错
在数学学习中,学习效果往往取决于各人不同的思维习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独特性,不厌出错,引导学生最大程度发散自己的思维个性。小学生难免有粗心大意的毛病,同时理解思路也容易迸发出奇特的路径,教师对于学生的出错不但要给予宽容和激励,还要从这些出错的小插曲中提炼出动态生成资源,因势利导,对学生们形成启示,让学生一面重塑理解,一面保留个性思维。例如,在三年级混合运算的应用题练习时,题目为:某商店有20套两个杯子的茶具,25套三个杯子的茶具,问商店里总共有多少个杯子?学生们几乎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2×20+3×25,却有学生错误地列为:(20+25)×2. 学生们一致认为第二个算式错得很离谱,出错的学生解释到:原来计算的时候脑子里把所有茶具都想成两个杯子了。教师却从出错学生的思维中看到了独特性,于是鼓励学生顺着自己原本的思维重新列算式,那他也十分轻松地列出了(20+25)×2+25的正确答案。教师高度赞许了出错学生的特别思路,而其他学生也从中得到启发,掀起思维高潮,调动起了异向思维。
三、放手自主,提升尊重创新的学习体验
数学学习的目是要让学生学会创造性思考,充盈灵感,学习中,教师的引导固然重要,但学生的自主参与体验更是不可缺少。这就需要教师组合有效的动态生成,适时对学生放手,尊重学生的自主实践意识,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富有变化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无负担地释放自己的创意思维。例如,在六年级《认识圆》的学习中,笔者要求学生们说出自己认为最标准的圆形画法。教师原本预计听到最符合自己想法的是“用圆规画”,但是学生们却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沿着茶杯盖画、用素描法先画一个正方形再在里面描圆形、直接用圆形印章盖个章等。教师没想到学生们爆发了如此丰富的想象力,于是并没有阻止稍显乱糟糟的课堂发言,而是放手牵引:“这么多方法,到底哪个最好呢?现在同学们自己动手来证明一下吧。”学生们抱着极大的实践热情投入了亲手操作体验。争论给了学生们交流的空间,而“放手”则维护了学生们的创新个性。
课堂教学原本便蕴含着精彩丰富的生命力,但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执教的保守意识和固守模式使课堂趋于呆板与僵化,掩盖了课堂生命力的光彩。在動态生成理念下,教师要敢于超越传统,创新追求,让数学的思维火花在学生们的个性张扬中和课堂高潮迭起中连成一片智慧星空,洋溢出畅快活力。
参考文献
[1] 徐忠明. 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小学电教(下) 2011年12期
[2] 叶永利.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J]. 教育观察(中下旬刊) 2014年05期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动态生成 教学策略
动态生成的课堂对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有着教学观念的转变意义,让教师能够跳出教材的约束,不只是跟随,还参与开发、创造,使课堂充满生命力;同时也促进了师生的互动共通,从而开启自由、宽松、灵感汇聚的课堂模式。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动态生成资源,全方位把握动态生成机遇,将未知、意外因素转化成教学的活力源头。
一、充分预设,创建弹性开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引线,主导着教学的正确方向,教学目标的预设,对于制作教学计划,分配教学时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学计划不是毫无根据地武断判定,是以动态生成意识为前提下,教师对教学目标的预设,要有充分的弹性空间。要充分了解学情,合理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差异程度,不要强行对每一位学生规定相同的学习目标,而是给予学生相对宽松的发挥空间,最后在胸有成竹的计划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轻松参与。例如,在六年级《圆柱的体积》学习中,对于较复杂难掌握的知识环节,笔者的教学目标预设也放宽了许多。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距,预设了双重教学目标:基础好,对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理解熟知的学生,指导其加深印象,深度探索公式形成原因;基础弱,不能掌握计算公式的学生,则鼓励其复习圆、长方形等平面图形的计算过程,并熟悉圆柱体的组成定义。在教学中,果然出现了知识掌握层次分化的情况,教师按照开放性预设,顺利完成了应对引导。
二、紧抓资源,调控灵活有效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方法、实施理念是教学的要点,教师不仅要有应对动态生成的基本策略,还要有主动调控动态生成的基本意识。不仅要关注动态生成细节,更要积极发现、紧抓动态生成资源,成为课堂灵感的制造者和课堂效率的把控者,将学生牵引向更具活力的学习空间。
1. 捕捉亮点,活化思维
对于数学这样的逻辑思维学科来说,更加需要发现课堂亮点,让学生们感受更具变化性、灵活性的学习实践。教师要随时关注课堂反应,捕捉课堂中的意外元素,并加以调整利用,让课堂动态变化成为正面资源,对学生产生放松氛围、活化思维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应变感知能力,能够成功捕捉到学生的智慧爆发点,让这些意料之外,又容易稍纵即逝的元素能够放大凸显,形成集体感染。例如,在进行三年级《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中,笔者出示实物让学生们说出物件的正确长度,巩固对长度概念。如一个杯子大约高15厘米,一条毛巾大约长6分米等,学生们都中规中矩地回答。只有一个学生却总是有不一样:“杯子高150毫米,毛巾长60厘米。”而纠正学生用常规的单位表达时,学生却说:“平常都说惯了,换着单位说才有意思。”教师灵光闪现:对呀,交换单位回答不是更考反应力吗。于是教师表扬了学生的创意想法,并修改了问答规则,学生们参与起来气氛更加活跃,思维也更加灵活了。
2. 因势利导,巧妙纠错
在数学学习中,学习效果往往取决于各人不同的思维习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独特性,不厌出错,引导学生最大程度发散自己的思维个性。小学生难免有粗心大意的毛病,同时理解思路也容易迸发出奇特的路径,教师对于学生的出错不但要给予宽容和激励,还要从这些出错的小插曲中提炼出动态生成资源,因势利导,对学生们形成启示,让学生一面重塑理解,一面保留个性思维。例如,在三年级混合运算的应用题练习时,题目为:某商店有20套两个杯子的茶具,25套三个杯子的茶具,问商店里总共有多少个杯子?学生们几乎都列出了正确的算式:2×20+3×25,却有学生错误地列为:(20+25)×2. 学生们一致认为第二个算式错得很离谱,出错的学生解释到:原来计算的时候脑子里把所有茶具都想成两个杯子了。教师却从出错学生的思维中看到了独特性,于是鼓励学生顺着自己原本的思维重新列算式,那他也十分轻松地列出了(20+25)×2+25的正确答案。教师高度赞许了出错学生的特别思路,而其他学生也从中得到启发,掀起思维高潮,调动起了异向思维。
三、放手自主,提升尊重创新的学习体验
数学学习的目是要让学生学会创造性思考,充盈灵感,学习中,教师的引导固然重要,但学生的自主参与体验更是不可缺少。这就需要教师组合有效的动态生成,适时对学生放手,尊重学生的自主实践意识,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富有变化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无负担地释放自己的创意思维。例如,在六年级《认识圆》的学习中,笔者要求学生们说出自己认为最标准的圆形画法。教师原本预计听到最符合自己想法的是“用圆规画”,但是学生们却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沿着茶杯盖画、用素描法先画一个正方形再在里面描圆形、直接用圆形印章盖个章等。教师没想到学生们爆发了如此丰富的想象力,于是并没有阻止稍显乱糟糟的课堂发言,而是放手牵引:“这么多方法,到底哪个最好呢?现在同学们自己动手来证明一下吧。”学生们抱着极大的实践热情投入了亲手操作体验。争论给了学生们交流的空间,而“放手”则维护了学生们的创新个性。
课堂教学原本便蕴含着精彩丰富的生命力,但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执教的保守意识和固守模式使课堂趋于呆板与僵化,掩盖了课堂生命力的光彩。在動态生成理念下,教师要敢于超越传统,创新追求,让数学的思维火花在学生们的个性张扬中和课堂高潮迭起中连成一片智慧星空,洋溢出畅快活力。
参考文献
[1] 徐忠明. 捕捉和利用动态生成性教学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小学电教(下) 2011年12期
[2] 叶永利. 小学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的有效利用[J]. 教育观察(中下旬刊) 2014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