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精细化管理起源于企业管理理念,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是一种能够最大程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时间成本的管理方式。在网络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时代下,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巨大变化。这对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管理观念陈旧、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队伍良莠不齐和管理方式不灵活问题。因此,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通过精细化分析、精细化规划、精细化操作与精细化控制四种手段,将有助于民办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控制、动态调整。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民办高校;学生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民办高校蓬勃兴起,学生群体日渐壮大。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网络时代带来的多元化文化冲击,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办高校学生的管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明显短板。这更加彰显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变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丰田制造企业。它借鉴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和以精益生产为旗帜的丰田生产方式,是在精益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从企事业单位延伸到教育领域,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一种重要理念。2005年,汪中求先生系统地将精细化管理理论引入我国。[1]
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要点是抓住工作重点,在工作中落实管理责任,将责任细化。这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信息溯源,要求管理者打破经验定势,用创新思维对工作流程、组织系统等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态度,其本质意义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并贯彻落实的过程。它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保证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到学生管理中,已有不少学者做过相关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面对快速发展的,如何在学生管理上更进一步,以匹配学校硬件等方面的提升,是摆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层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探索精细化管理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存问题
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表现出以下特点:一般采取封闭式管理;管理方式多为强制性管理;以辅导员为管理的主体;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大等。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良莠不齐。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活跃,但又缺乏自控力,强调个人为主,缺乏团队意识,学习上缺乏主动性,整体学习氛围不浓,个性鲜明,又缺乏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两者之间的矛盾容易造成群体障碍,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观念陈旧
从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的辦学情况来看,很多学校仍然将主要精力倾注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多数教师秉承传统教育观念,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和科研,以成绩为标杆,并未把“育人”当成根本任务。事实上,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合格的品行、精湛的专业技术、身心健康的体格、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等全面发展的素质,并不仅有优秀的学业成绩。目前,我国民办院校在行政管理的目标选定上比较保守,管理观念缺乏现代管理科学性,对二级院系的管理主控性较大,没有实现院系自治的灵活发展模式。近年来,民办高校在转设过程中,管理观念陈旧的问题尤为凸显,在管理手段、行政体制上与公办院校的完整性、公平性、可塑性相距较大,制度改革与行政分工缺少足够的重视,管理方向没有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向高校管理的角度前进,教职工的个人提升途径没有得到明确规划,科研投入力度不足,整体的管理缺乏针对性。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学生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其制度建设的原则应该是有反馈、有分工、有目的,但是目前的民办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没有形成如此完整的制度建设:学生的问题反馈应答迟缓、甚至是无反馈;基层班主任、辅导员负担工作强度过大,师生比严重超标,招生、就业、创新创业等工作全部由基层辅导员负责。这导致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投入降低,更影响了党团活动质量。目前,民办高校班主任、辅导员等基层教职工压力较大、离职率较高。从管理的连续性来讲,这不利于学生的工作开展与革新。
除此之外,当前部分民办高校没有制定一个科学严谨的学生管理制度。这导致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理论依据,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界限模糊,管理教育流于形式,部分高校的管理工作采取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模式。制度的缺失使管理人员往往只能采取经验式管理,最终导致管理工作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反而容易激发矛盾。
(三)管理队伍参差不齐
民办高校的管理是学校各个管理层的共同义务,但主要实施者还是处于学生管理工作最基层的辅导员。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虽然在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和工作经验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和优化,但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仍然存在职业规划方面不明晰,职称评定受限等方面的问题。这导致部分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偏低,工作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大部分辅导员年龄在30岁左右,虽然在心态上和年轻人容易打成一片,但是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这容易导致其在管理工作中容易失去原则,管理流于形式。再者,目前部分辅导员所学专业与辅导员工作并不贴合,在学生管理上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同时,据学者统计,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辅导员岗位师生比超过1:200,辅导员疲于应付日常行政工作,而无暇专注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管理方式不灵活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学生在校期间普遍产生的是归属需求与尊重需求,但目前民办院校往往不能够满足学生对学校的期望与需求。究其原因就是管理方式的不灵活。民办高校在管理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了思维定式,行政层级过多、规定呆板、责任层层下压。这使得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形成了紧张压抑的氛围,不利于各项学生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个人成长。
好的管理者要做到严而有据、严而有方、严而有度、严而有道、严而有恒,真正讲究科学、把握尺寸、持之以恒。但是当前民办高校在封闭式管理的前提下,为了管理而管理,一味实施高压政策,缺乏创新和人性化,管理问题冲突不断。
三、精细化管理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精细化管理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精细化的分析、精细化的规划、精细化的操作、精细化的控制等。将其管理理念运用于学生管理,与现有的管理制度相结合,具有非常高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一)精细化分析有助于改善陈旧观念
大数据时代,一个学校的优劣之处往往会被无限放大到网络上。言论逐渐自由的时代,细节会决定一个学校的口碑和形象。所以民办高校更应该积极完善自身观念,来吸引学生与家长的关注。精细化分析着眼于问题的所在,分解问题的诱因,从根本上将每一个问题因素细化、放大,最终重新组合构成运行机制良好的动态反馈链。[3]精细化的分析不仅是将问题拆分,而且是更准确地认识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将压力分担到各个部门。除此之外,精细化分析将会把更多的新观念融入到新的管理体制中,将观念先进化,体现人本主义。
精细化分析主要是通过数据化、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多角度发现问题、多层次跟踪问题,从而帮助管理者评估决策的可行性。通过精细化分析,管理者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全面的信息,增强问题分析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信息的全面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业情况、身心状况以及思想动态,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做好系统详细的资料库,以保证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深层次触摸到学生的思想根源,避免“白忙、空忙、瞎忙”。
(二)精细化规划有助于完善管理制度
民办高校管理制度的成熟离不开时间的检验与试错,精细化规划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缩减试错成本,节约制度孵化时间。使用精细化规划方法的前提就是要确保足够公平的工作环境,每一个细化后的责任要分工明确,权责并用,不能只是将问题精细化分离出来后,就随意安排部门进行改进。[4]因为每一个部门的职责在高校中都有不同定位,精细化规划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各部门的工作量,因此,在细化问题后,要结合各个部门的工作制度、工作习惯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
精细化的规划是为实施既定方针而做的一个综合性计划。它包括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和使用资源等。精细化的规划需要有特别严格和精湛的管理技能,需要运用最严谨的应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精细化的规划对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者而言,就是对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的详尽计划。没有筹划的管理工作是杂乱无章的,学校管理层应结合学校的具体工作规划,从实际出发,专题分析形势,研判特点、人员等因素对管理工作的影响,深入查找问题,充分做好预想预判和预测预警,完善各项工作方案,尤其需要制定任务中的具体管理规定,增强管理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既做好长远的管理规划,又做好科学、合理、具备操作性的小规划,在精密统筹的前提下,做到事无巨细、井井有条。
(三)精細化操作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
民办高校在师资力量的引进上与公办院校有着先天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在短时间内一般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减小,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师资力量面前争取发挥教职工最大的价值,就成为了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精细化的操作恰恰能够完善这一问题。
精细化的操作要求在管理中,将基础工作做精、做细、做扎实,并在保证既定的管理质量的情况下提高效率,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精细化的操作要求民办高校各级学生工作管理者严格依据制度和规划,认真操作实施,做到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双管齐下,跟进做好日常检查督导,深入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堵塞漏洞。同时,又要注意端正对学生的态度,不仅仅把学生当作被管理的对象,更要把学生当作亲人看待,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切实帮在实处、帮在难处。
(四)精细化控制有助于简化管理流程
在行政职级与管理模式较混乱的民办高校,精细化的区分操作流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反馈冗杂的问题。在学生管理的动态评价中,往往是简明的行政流程更受大学生的欢迎。精细化的反馈流程,能够最真实地完成信息溯源,并且减少应答时间。那么,如果一所民办高校想要提高办事效率,那么最有利的手段就是明确各部门的控制范畴,将所有的问题变得清晰可控,明确权责界限,将交叉式管理细化为分段无缝隙管理。
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还应该高度重视过程,抓住关键环节。例如,在学生群体中个别能力突出的学生,在一个群体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容易带领其他学生做好日常行为规范;同样也存在个别学生偏激煽动其他同学一起违反纪律,容易形成不良的氛围等。另外学校一些比较重要的事件,如重大活动、涉及面较广的事物等,都是需要学生工作管理者重视的关键环节。精细化操作的过程要求管理者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重视那些可变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在关键时刻对起关键作用的人和事进行有力控制,尽量避免疏忽导致的控制漏洞和控制失灵,以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问题在新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管理者而言任重而道远,管理学上有句名言:没有什么比忙忙碌碌更容易,没有什么比事半功倍更困难。要想转变思想,健全制度,提升管理质量,应该从管理模式、方法等方面多做探索和改革。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其中,进行有效管理,还有待于管理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升华。
参考文献:
[1]王芳.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的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2]王伟冉,戚晓思,崔春海.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视界,2018(02):83-84.
[3]袁伟杰.浅谈高校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2):64-65.
[4]朱特威.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2):170-171.
责任编辑 杨慧芝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民办高校;学生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民办高校蓬勃兴起,学生群体日渐壮大。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网络时代带来的多元化文化冲击,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办高校学生的管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明显短板。这更加彰显出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变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丰田制造企业。它借鉴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戴明的质量管理思想和以精益生产为旗帜的丰田生产方式,是在精益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管理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从企事业单位延伸到教育领域,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一种重要理念。2005年,汪中求先生系统地将精细化管理理论引入我国。[1]
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要点是抓住工作重点,在工作中落实管理责任,将责任细化。这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到信息溯源,要求管理者打破经验定势,用创新思维对工作流程、组织系统等持续改进、不断优化,坚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工作态度,其本质意义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并贯彻落实的过程。它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手段,保证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到学生管理中,已有不少学者做过相关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面对快速发展的,如何在学生管理上更进一步,以匹配学校硬件等方面的提升,是摆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层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探索精细化管理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存问题
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表现出以下特点:一般采取封闭式管理;管理方式多为强制性管理;以辅导员为管理的主体;管理的难度相对较大等。民办高校的生源质量良莠不齐。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活跃,但又缺乏自控力,强调个人为主,缺乏团队意识,学习上缺乏主动性,整体学习氛围不浓,个性鲜明,又缺乏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两者之间的矛盾容易造成群体障碍,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观念陈旧
从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的辦学情况来看,很多学校仍然将主要精力倾注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多数教师秉承传统教育观念,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和科研,以成绩为标杆,并未把“育人”当成根本任务。事实上,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合格的品行、精湛的专业技术、身心健康的体格、良好的社会适应性等全面发展的素质,并不仅有优秀的学业成绩。目前,我国民办院校在行政管理的目标选定上比较保守,管理观念缺乏现代管理科学性,对二级院系的管理主控性较大,没有实现院系自治的灵活发展模式。近年来,民办高校在转设过程中,管理观念陈旧的问题尤为凸显,在管理手段、行政体制上与公办院校的完整性、公平性、可塑性相距较大,制度改革与行政分工缺少足够的重视,管理方向没有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向高校管理的角度前进,教职工的个人提升途径没有得到明确规划,科研投入力度不足,整体的管理缺乏针对性。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学生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其制度建设的原则应该是有反馈、有分工、有目的,但是目前的民办高校对于学生的管理没有形成如此完整的制度建设:学生的问题反馈应答迟缓、甚至是无反馈;基层班主任、辅导员负担工作强度过大,师生比严重超标,招生、就业、创新创业等工作全部由基层辅导员负责。这导致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投入降低,更影响了党团活动质量。目前,民办高校班主任、辅导员等基层教职工压力较大、离职率较高。从管理的连续性来讲,这不利于学生的工作开展与革新。
除此之外,当前部分民办高校没有制定一个科学严谨的学生管理制度。这导致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理论依据,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界限模糊,管理教育流于形式,部分高校的管理工作采取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管理模式。制度的缺失使管理人员往往只能采取经验式管理,最终导致管理工作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反而容易激发矛盾。
(三)管理队伍参差不齐
民办高校的管理是学校各个管理层的共同义务,但主要实施者还是处于学生管理工作最基层的辅导员。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虽然在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和工作经验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和优化,但目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仍然存在职业规划方面不明晰,职称评定受限等方面的问题。这导致部分辅导员工作满意度和职业认同感偏低,工作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大部分辅导员年龄在30岁左右,虽然在心态上和年轻人容易打成一片,但是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这容易导致其在管理工作中容易失去原则,管理流于形式。再者,目前部分辅导员所学专业与辅导员工作并不贴合,在学生管理上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工作质量难以保证。同时,据学者统计,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辅导员岗位师生比超过1:200,辅导员疲于应付日常行政工作,而无暇专注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管理方式不灵活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学生在校期间普遍产生的是归属需求与尊重需求,但目前民办院校往往不能够满足学生对学校的期望与需求。究其原因就是管理方式的不灵活。民办高校在管理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了思维定式,行政层级过多、规定呆板、责任层层下压。这使得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形成了紧张压抑的氛围,不利于各项学生活动的开展和学生的个人成长。
好的管理者要做到严而有据、严而有方、严而有度、严而有道、严而有恒,真正讲究科学、把握尺寸、持之以恒。但是当前民办高校在封闭式管理的前提下,为了管理而管理,一味实施高压政策,缺乏创新和人性化,管理问题冲突不断。
三、精细化管理在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精细化管理理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精细化的分析、精细化的规划、精细化的操作、精细化的控制等。将其管理理念运用于学生管理,与现有的管理制度相结合,具有非常高的操作性和可行性。
(一)精细化分析有助于改善陈旧观念
大数据时代,一个学校的优劣之处往往会被无限放大到网络上。言论逐渐自由的时代,细节会决定一个学校的口碑和形象。所以民办高校更应该积极完善自身观念,来吸引学生与家长的关注。精细化分析着眼于问题的所在,分解问题的诱因,从根本上将每一个问题因素细化、放大,最终重新组合构成运行机制良好的动态反馈链。[3]精细化的分析不仅是将问题拆分,而且是更准确地认识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将压力分担到各个部门。除此之外,精细化分析将会把更多的新观念融入到新的管理体制中,将观念先进化,体现人本主义。
精细化分析主要是通过数据化、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多角度发现问题、多层次跟踪问题,从而帮助管理者评估决策的可行性。通过精细化分析,管理者可以得到更加准确、全面的信息,增强问题分析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在学生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信息的全面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业情况、身心状况以及思想动态,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做好系统详细的资料库,以保证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深层次触摸到学生的思想根源,避免“白忙、空忙、瞎忙”。
(二)精细化规划有助于完善管理制度
民办高校管理制度的成熟离不开时间的检验与试错,精细化规划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缩减试错成本,节约制度孵化时间。使用精细化规划方法的前提就是要确保足够公平的工作环境,每一个细化后的责任要分工明确,权责并用,不能只是将问题精细化分离出来后,就随意安排部门进行改进。[4]因为每一个部门的职责在高校中都有不同定位,精细化规划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各部门的工作量,因此,在细化问题后,要结合各个部门的工作制度、工作习惯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完善。
精细化的规划是为实施既定方针而做的一个综合性计划。它包括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和使用资源等。精细化的规划需要有特别严格和精湛的管理技能,需要运用最严谨的应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精细化的规划对民办高校学生管理者而言,就是对各项学生管理工作的详尽计划。没有筹划的管理工作是杂乱无章的,学校管理层应结合学校的具体工作规划,从实际出发,专题分析形势,研判特点、人员等因素对管理工作的影响,深入查找问题,充分做好预想预判和预测预警,完善各项工作方案,尤其需要制定任务中的具体管理规定,增强管理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既做好长远的管理规划,又做好科学、合理、具备操作性的小规划,在精密统筹的前提下,做到事无巨细、井井有条。
(三)精細化操作有助于提高工作质量
民办高校在师资力量的引进上与公办院校有着先天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在短时间内一般不会出现大幅度的减小,所以,如何在有限的师资力量面前争取发挥教职工最大的价值,就成为了民办高校学生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精细化的操作恰恰能够完善这一问题。
精细化的操作要求在管理中,将基础工作做精、做细、做扎实,并在保证既定的管理质量的情况下提高效率,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精细化的操作要求民办高校各级学生工作管理者严格依据制度和规划,认真操作实施,做到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双管齐下,跟进做好日常检查督导,深入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堵塞漏洞。同时,又要注意端正对学生的态度,不仅仅把学生当作被管理的对象,更要把学生当作亲人看待,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切实帮在实处、帮在难处。
(四)精细化控制有助于简化管理流程
在行政职级与管理模式较混乱的民办高校,精细化的区分操作流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反馈冗杂的问题。在学生管理的动态评价中,往往是简明的行政流程更受大学生的欢迎。精细化的反馈流程,能够最真实地完成信息溯源,并且减少应答时间。那么,如果一所民办高校想要提高办事效率,那么最有利的手段就是明确各部门的控制范畴,将所有的问题变得清晰可控,明确权责界限,将交叉式管理细化为分段无缝隙管理。
民办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还应该高度重视过程,抓住关键环节。例如,在学生群体中个别能力突出的学生,在一个群体中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容易带领其他学生做好日常行为规范;同样也存在个别学生偏激煽动其他同学一起违反纪律,容易形成不良的氛围等。另外学校一些比较重要的事件,如重大活动、涉及面较广的事物等,都是需要学生工作管理者重视的关键环节。精细化操作的过程要求管理者时刻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重视那些可变因素和不稳定因素,在关键时刻对起关键作用的人和事进行有力控制,尽量避免疏忽导致的控制漏洞和控制失灵,以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问题在新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管理者而言任重而道远,管理学上有句名言:没有什么比忙忙碌碌更容易,没有什么比事半功倍更困难。要想转变思想,健全制度,提升管理质量,应该从管理模式、方法等方面多做探索和改革。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其中,进行有效管理,还有待于管理者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和升华。
参考文献:
[1]王芳.精细化管理视角下的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2]王伟冉,戚晓思,崔春海.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视界,2018(02):83-84.
[3]袁伟杰.浅谈高校独立学院学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2):64-65.
[4]朱特威.高校辅导员管理工作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2):170-171.
责任编辑 杨慧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