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现实磨砺之后不得已的选择
同四年前与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鏖战、竞选国民党主席相比,马英九此次竞选没有对手。10月17日,他在中国国民党第18次全代会上,面向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宣誓重新担任国民党主席。此次胜选,他获得了党内93.87%的选票。但在当晚的记者会上,他却没有太多笑容。
马英九曾多次表示,一旦国民党重新执政,他个人不会、也不需要兼任党主席。因此,当选当晚,他首先解释了自己改变心意的原因:台湾面临的形势,远不如他2008年5月执政之初所预期的那样乐观,民众对国民党“完全执政、完全负责”的诺言也更加重视。
他在回答《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四年前自己竞选党主席的政见是“改革、团结、壮大、执政”,现在“我们已经执政了,也壮大了;但是改革和团结,还有很多可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我们必须赶快做”。
改革与团结——正切中当下国民党所面临种种弊端的症结。而选择将党政最高权力尽数收于掌中之时,马英九应该也很清楚,他面前的路,将会充满更多的变数和风险。
执政危局
曾坚持“党政分开”理念的马英九,最终还是做出了“党政一肩挑”的选择,这多少也是在经历现实磨砺之后不得已的选择。
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出口导向型的岛内经济遭遇重创,这给马英九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压力,其民意支持率曾一路狂跌。在今年8月的“莫拉克”风灾中,国民党当局的救灾与应变作为更是饱受抨击,执政能力遭遇前所未有的质疑,最终只能以“内阁”总辞勉强过关。
较之于因陈水扁弊案而疲弱混乱的民进党,重掌行政资源的国民党也未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据民意调查,在今年12月的县市长、议员和乡镇长“三合一”改选中,国民党难以夺回任何一个目前由民进党执政的县市;民进党则有可能拿下国民党执政表现并不理想的宜兰、南投等农业县。此外,在新竹县、花莲县和金门县,均出现“蓝营”候选人内讧的局面。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主任王业立对《财经》记者表示,如果民进党可以取得五席县(市)长,就算是重要胜利;而国民党如果只能掌握十席左右,则可谓大败。
马英九此刻选择重新接掌党权,是非常微妙的一招。王业立认为,12月选举主要是牵动“蓝”“绿”气势的消长,对马英九个人的冲击不会太大。“毕竟,要一个10月才上任的党主席为12月的选举结果负责,也不尽公允。”但有国民党内部人士表示,如果这场选举国民党遭逢挫败,则在日后的选战和提名策略上,地方党部可能难以继续坚持“不买票、不提名有司法前科者”的“马氏原则”。
对于“党政一肩挑”是否会对权力制衡的民主政治基石造成挑战的质疑,马英九回应说,“以党领政的时代已经走入历史,现在是以党辅政的时代”。“行政院长”吴敦义及其副手朱立伦不再续任党副主席、有重要公职身份的党内要角几乎不再参加党内“中常委”竞选等迹象,使得一些岛内媒体相信,国民党本身对重大政策的决策功能将不断弱化,决策核心将转移到政府部门。党机器除了负责选举事务,将更多地作为“行政”、“立法”部门与基层民意的沟通平台。
党务难整
重整混乱的党务,显然也是马英九重当党主席的另一题中应有之意。
马英九上任之初,其“考试院长”和“监察院副院长”等重要人事提名,竟在本党占据绝对优势的“立法院”内遭到杯葛或否决,其内部协调机制之混乱、无效令人咋舌。
使国民党尤为难堪的是,新一届“立法院”任期尚未过半,就已经有三席国民党籍“立委”因涉嫌贿选丧失资格,另有一席仍在诉讼当中,还有一席因拥有美国国籍而被迫辞职。马英九在就职演说中说:“要让不买票、不贿选的人出头。”否则,国民党将“向下沉沦,变成腐蚀台湾民主的负面力量”。
根据国民党的选举机制,党中央可以通过对初选制度的设计、初选资格的认定以及介入各参选人之间的劝退协调等,掌握主导权。但这也意味着如果无法掌握党机器,马英九根本无法革除这个“百年老店”身上的百年痼疾。
历史有的时候充满了反讽。在李登辉任内担任过“法务部长”的马英九,当年曾在国民党的中常会上,对台湾政坛中地方势力腐蚀政党政治等现象大胆直陈,但最后只能留下“不知为何而战、不知为谁而战”的辞呈,挂冠求去。
12年后,在马英九已成为台湾党政权力的最高领导人之时,这一现象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一旦未获本党提名,便脱党自行参选,甚至倒戈与民进党合作的案例,近年来屡见不鲜。以今年底的选举为例,国民党已经开除八名未获提名、违纪参选的党员;花莲与新竹等地的现任县长,不愿支持党的提名人选而与其他候选人合作,造成“蓝营”在原本占优势的地区发生内讧。
但如何拿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一盘不好下的棋。遭国民党开除党籍的新竹县“议长”张碧琴对《财经》记者表示,凡是有政治运作的地方,很难不产生派系。但不能因为部分黑金势力的存在,将所有派系都污名化。她主张国民党的地方党部主委,应该由地方党员直选,而非由中央“空降”,以免造成与地方民意的脱节。但国民党内熟悉组织与选务的人士表示,果若如此,“所有的派系都要变成‘诸侯’了”。
不过在整治党内腐败方面,马英九并不孤单。10月22日,刚刚当选的国民党中常委委员邱毅宣布因不满选风腐败,请辞中常委之职,并得到数名中常委奥援。一位国民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说,事情至今已经发展为“保守派”与“改革派”之间的斗争。马英九则表示,若有人愿意请辞自清,并由此更新政党形象,他“乐观其成”。
世代更替,也是摆在马英九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较于民进党在选举过程中,常以“师徒传承”的方式结成流派、递补空缺的做法,国民党动辄出现的“代夫出征”或“子女接棒”模式,使其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相形较弱。一位国民党籍官员对《财经》记者表示,当前国民党政权寻觅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不少岗位在重新执政之后,都出现无人可用的窘境,“整个党的人才培养系统已经全部乱掉了”。台湾大学教授王业立也认为,从近来的“立委”补选提名来看,国民党不愿提名派系背景的候选人,又缺乏基层人才的培养渠道,导致选举时“临渴掘井,吃了大亏”。
作为回应,马英九此次提出重新研究恢复“中山奖学金”的招考。这项设立于1960年的奖学金,旨在为青年党员赴海外求学提供经费,并在学成之后将其导入党务或政府部门。马英九、许信良、江丙坤、胡志强等人都是这一奖学金的受益者。但这一长期且致密的从政精英培养模式,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就已逐渐凋解。
两岸前景
自从国民党执政以来,两岸关系急速回暖,但是岛内也有观点认为“两岸关系发展过快”,民进党也一再攻击“国共两党合作,只为大企业的利益服务,牺牲台湾中小企业和工农权益”等。因此有观点认为,马英九接任党主席,两岸关系也是其中的一个考量。
此前,两岸交流更多倚重国共党际交流的渠道,政府层面交流相形之下略显谨慎,而如今马英九身兼党政两职,未来两岸交流也许会突破某些规制障碍。
作为行政领导人的马英九,一直在两岸问题上言辞谨慎,不过,他也表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国民党将继续推动两岸交流、增进互信合作,并建议将连战、胡锦涛所签署的五项两岸共同愿景,继续列入国民党第18次全代会的政纲当中。国共两党间所搭建的经贸文化论坛将继续举办,并扩大邀请各界人士参与,将其意见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考。
马英九就任党主席后,台湾具官方背景的智库“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负责人表示,两岸间开展政治对话有三个前提,一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金融监管备忘录签署完成;二是岛内凝聚共识;三是国际社会可以接受。这个表态,被视做台湾方面回应大陆对两岸不应回避政治谈判的风向标。
至于两岸领导人是否有可能以执政党领袖的身份,在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实现历史性的“胡马会”,马英九说:“不排除这个可能性,但目前没有时间表。”
在10月17日的就职演说中,马英九说,国民党100多年来的历程,“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他说,国民党的理想性格,“曾经改变了中国历史前进的方向”,使帝制转为共和,也曾经改变了台湾的命运,创造了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奇迹。
他告诉党员们,全世界党龄超过百年的政党,且还能继续执政的少之又少。国民党曾经尝过失去大陆和失去政权的痛苦滋味,惟有保持惕励反省的态度、持续汲取社会中的进步价值、展现改革的决心,才能给人民带来希望。■
同四年前与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鏖战、竞选国民党主席相比,马英九此次竞选没有对手。10月17日,他在中国国民党第18次全代会上,面向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宣誓重新担任国民党主席。此次胜选,他获得了党内93.87%的选票。但在当晚的记者会上,他却没有太多笑容。
马英九曾多次表示,一旦国民党重新执政,他个人不会、也不需要兼任党主席。因此,当选当晚,他首先解释了自己改变心意的原因:台湾面临的形势,远不如他2008年5月执政之初所预期的那样乐观,民众对国民党“完全执政、完全负责”的诺言也更加重视。
他在回答《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四年前自己竞选党主席的政见是“改革、团结、壮大、执政”,现在“我们已经执政了,也壮大了;但是改革和团结,还有很多可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我们必须赶快做”。
改革与团结——正切中当下国民党所面临种种弊端的症结。而选择将党政最高权力尽数收于掌中之时,马英九应该也很清楚,他面前的路,将会充满更多的变数和风险。
执政危局
曾坚持“党政分开”理念的马英九,最终还是做出了“党政一肩挑”的选择,这多少也是在经历现实磨砺之后不得已的选择。
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出口导向型的岛内经济遭遇重创,这给马英九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压力,其民意支持率曾一路狂跌。在今年8月的“莫拉克”风灾中,国民党当局的救灾与应变作为更是饱受抨击,执政能力遭遇前所未有的质疑,最终只能以“内阁”总辞勉强过关。
较之于因陈水扁弊案而疲弱混乱的民进党,重掌行政资源的国民党也未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据民意调查,在今年12月的县市长、议员和乡镇长“三合一”改选中,国民党难以夺回任何一个目前由民进党执政的县市;民进党则有可能拿下国民党执政表现并不理想的宜兰、南投等农业县。此外,在新竹县、花莲县和金门县,均出现“蓝营”候选人内讧的局面。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主任王业立对《财经》记者表示,如果民进党可以取得五席县(市)长,就算是重要胜利;而国民党如果只能掌握十席左右,则可谓大败。
马英九此刻选择重新接掌党权,是非常微妙的一招。王业立认为,12月选举主要是牵动“蓝”“绿”气势的消长,对马英九个人的冲击不会太大。“毕竟,要一个10月才上任的党主席为12月的选举结果负责,也不尽公允。”但有国民党内部人士表示,如果这场选举国民党遭逢挫败,则在日后的选战和提名策略上,地方党部可能难以继续坚持“不买票、不提名有司法前科者”的“马氏原则”。
对于“党政一肩挑”是否会对权力制衡的民主政治基石造成挑战的质疑,马英九回应说,“以党领政的时代已经走入历史,现在是以党辅政的时代”。“行政院长”吴敦义及其副手朱立伦不再续任党副主席、有重要公职身份的党内要角几乎不再参加党内“中常委”竞选等迹象,使得一些岛内媒体相信,国民党本身对重大政策的决策功能将不断弱化,决策核心将转移到政府部门。党机器除了负责选举事务,将更多地作为“行政”、“立法”部门与基层民意的沟通平台。
党务难整
重整混乱的党务,显然也是马英九重当党主席的另一题中应有之意。
马英九上任之初,其“考试院长”和“监察院副院长”等重要人事提名,竟在本党占据绝对优势的“立法院”内遭到杯葛或否决,其内部协调机制之混乱、无效令人咋舌。
使国民党尤为难堪的是,新一届“立法院”任期尚未过半,就已经有三席国民党籍“立委”因涉嫌贿选丧失资格,另有一席仍在诉讼当中,还有一席因拥有美国国籍而被迫辞职。马英九在就职演说中说:“要让不买票、不贿选的人出头。”否则,国民党将“向下沉沦,变成腐蚀台湾民主的负面力量”。
根据国民党的选举机制,党中央可以通过对初选制度的设计、初选资格的认定以及介入各参选人之间的劝退协调等,掌握主导权。但这也意味着如果无法掌握党机器,马英九根本无法革除这个“百年老店”身上的百年痼疾。
历史有的时候充满了反讽。在李登辉任内担任过“法务部长”的马英九,当年曾在国民党的中常会上,对台湾政坛中地方势力腐蚀政党政治等现象大胆直陈,但最后只能留下“不知为何而战、不知为谁而战”的辞呈,挂冠求去。
12年后,在马英九已成为台湾党政权力的最高领导人之时,这一现象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一旦未获本党提名,便脱党自行参选,甚至倒戈与民进党合作的案例,近年来屡见不鲜。以今年底的选举为例,国民党已经开除八名未获提名、违纪参选的党员;花莲与新竹等地的现任县长,不愿支持党的提名人选而与其他候选人合作,造成“蓝营”在原本占优势的地区发生内讧。
但如何拿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一盘不好下的棋。遭国民党开除党籍的新竹县“议长”张碧琴对《财经》记者表示,凡是有政治运作的地方,很难不产生派系。但不能因为部分黑金势力的存在,将所有派系都污名化。她主张国民党的地方党部主委,应该由地方党员直选,而非由中央“空降”,以免造成与地方民意的脱节。但国民党内熟悉组织与选务的人士表示,果若如此,“所有的派系都要变成‘诸侯’了”。
不过在整治党内腐败方面,马英九并不孤单。10月22日,刚刚当选的国民党中常委委员邱毅宣布因不满选风腐败,请辞中常委之职,并得到数名中常委奥援。一位国民党内人士对《财经》记者说,事情至今已经发展为“保守派”与“改革派”之间的斗争。马英九则表示,若有人愿意请辞自清,并由此更新政党形象,他“乐观其成”。
世代更替,也是摆在马英九面前的一道难题。
相较于民进党在选举过程中,常以“师徒传承”的方式结成流派、递补空缺的做法,国民党动辄出现的“代夫出征”或“子女接棒”模式,使其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相形较弱。一位国民党籍官员对《财经》记者表示,当前国民党政权寻觅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不少岗位在重新执政之后,都出现无人可用的窘境,“整个党的人才培养系统已经全部乱掉了”。台湾大学教授王业立也认为,从近来的“立委”补选提名来看,国民党不愿提名派系背景的候选人,又缺乏基层人才的培养渠道,导致选举时“临渴掘井,吃了大亏”。
作为回应,马英九此次提出重新研究恢复“中山奖学金”的招考。这项设立于1960年的奖学金,旨在为青年党员赴海外求学提供经费,并在学成之后将其导入党务或政府部门。马英九、许信良、江丙坤、胡志强等人都是这一奖学金的受益者。但这一长期且致密的从政精英培养模式,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就已逐渐凋解。
两岸前景
自从国民党执政以来,两岸关系急速回暖,但是岛内也有观点认为“两岸关系发展过快”,民进党也一再攻击“国共两党合作,只为大企业的利益服务,牺牲台湾中小企业和工农权益”等。因此有观点认为,马英九接任党主席,两岸关系也是其中的一个考量。
此前,两岸交流更多倚重国共党际交流的渠道,政府层面交流相形之下略显谨慎,而如今马英九身兼党政两职,未来两岸交流也许会突破某些规制障碍。
作为行政领导人的马英九,一直在两岸问题上言辞谨慎,不过,他也表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国民党将继续推动两岸交流、增进互信合作,并建议将连战、胡锦涛所签署的五项两岸共同愿景,继续列入国民党第18次全代会的政纲当中。国共两党间所搭建的经贸文化论坛将继续举办,并扩大邀请各界人士参与,将其意见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考。
马英九就任党主席后,台湾具官方背景的智库“亚太和平研究基金会”负责人表示,两岸间开展政治对话有三个前提,一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金融监管备忘录签署完成;二是岛内凝聚共识;三是国际社会可以接受。这个表态,被视做台湾方面回应大陆对两岸不应回避政治谈判的风向标。
至于两岸领导人是否有可能以执政党领袖的身份,在2011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实现历史性的“胡马会”,马英九说:“不排除这个可能性,但目前没有时间表。”
在10月17日的就职演说中,马英九说,国民党100多年来的历程,“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
他说,国民党的理想性格,“曾经改变了中国历史前进的方向”,使帝制转为共和,也曾经改变了台湾的命运,创造了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奇迹。
他告诉党员们,全世界党龄超过百年的政党,且还能继续执政的少之又少。国民党曾经尝过失去大陆和失去政权的痛苦滋味,惟有保持惕励反省的态度、持续汲取社会中的进步价值、展现改革的决心,才能给人民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