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塌渍对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干预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护理方法分为中药塌渍前的心理护理,中药塌渍中的观察护理,中药塌渍后的局部护理,中药塌渍期间的饮食护理和治疗时间指导。结论中药塌渍对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干预治疗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中药塌渍;小儿肺炎喘嗽;痰邪闭肺;护理体会
小儿肺炎喘嗽(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病,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率较高的高发疾病之一。是目前常规治疗的主要方法是静脉给予抗生素或者是口服中药治疗,但患儿静点服用药物接受程度差,费用多,风险高,所以选择中药外治疗法,患儿家长易于接受。笔者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采用中药塌渍干预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全部 80 例均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患者,男 44 例,女 36 例;年龄 < 1 岁 19例,1 ~3 岁36 例,4 ~7 岁11 例,8 ~10 岁9 例,10 ~12 岁
5 例;病程 6 ~ 9d。
1. 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诊断标准确诊。
1. 3 治疗方法 患儿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同时予中药塌渍。药物为中药粉碎后用蒜泥、蜂蜜(20%)混匀制成膏状。取大小合适的敷料,将药调好均匀平摊于敷料上,薄厚适中(0.3 ~0.5cm);取合理体位,暴露病变部位背部,注意保暖;将摊好的膏药敷在背部肩胛骨间区即肺部听诊湿罗音密集处或X线检查改变明显处,加盖治疗巾。1~2岁患儿每次15分钟,3~5岁每次20分钟,5岁以上每次25分钟,每日 1 次,7 d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
1. 4 护理
1.4.1中药塌渍前的心理护理
在做贴敷疗法前,应做好患儿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各种不良心理状态,教会家长通过分散注意力等方法诱导患儿平静。当患儿躁动不配合时,我们在墙壁上挂图画、响铃、玩具等方法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使其配合治疗。
1.4.2中药塌渍中的观察护理
贴敷时应将药物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贴敷中密切观察,小儿若耐受不了灼热感,可及时取下,不受15-20分钟所限。
1.4.3中药塌渍后的局部护理
嘱患儿贴药后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药物脱落。贴药的部位24h不可用肥皂等刺激性物擦洗,也不宜着冷水。某些过敏体质患儿可能会出现灼热、疼痛、水疱等,出现时局部以碘伏消毒,保持清洁即可。出现严重水疱时应及时处理,并请皮肤科医生会诊。
1.4.4中药塌渍期间的饮食护理
患儿禁食生冷、肥甘、厚味、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大蒜、辣椒、葱、姜、胡椒等,给予清淡饮食,鼓励患儿多吃蔬菜、水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2]。
1. 5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啰音消失,X 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常规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肺部啰音减少,X 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者[1]。
2 结 果
本组 80 例,治愈 42 例,好转 34 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 95%。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肺炎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肺部开始有少许散在干、湿性罗音,随后罗音增粗、增多,范围扩大;肺部炎症呈小叶分布,以两肺下野及后部明显,病区为粟粒或豌豆大小的散在性病灶,有时融合成大片,肺泡内充满渗出液并于间质可见的细胞浸润,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中医学为肺炎喘嗽范畴,而小儿肺炎喘嗽中又属痰热闭肺证顽固难治,该证病机关键为痰热互结,治宜清热开肺,豁痰平喘。本中药塌渍方多为清热祛痰之药,配以大蒜为药引,利用其刺激性和挥发性。研究表明,大蒜中有一种硫化丙烯的辣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结核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中药塌渍是中医外治法的一部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本研究贴敷穴位多位于交感神经链的附近,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反射区;穴位贴敷既有穴位的刺激作用,又能通过特定的药物在特定的穴位上吸收,发挥经络穴位和药物的综合作用,以达到疏通经络气血、调和脏腑阴阳、驱逐病邪、固卫正气的目的。内外合治可使病程缩短,利于肺炎喘嗽急性发作期的控制。
现代研究证实,药物贴敷于皮肤可以使药物分子储存于皮肤角质层和真皮层,通过皮肤的控制和整合作用,将药物缓慢释放,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可增加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通透性,同时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而达到药物经皮渗透吸收的目的。与口服剂相比,不经过肝脏和消化道,避免口服药对胃肠道和肝脏的影响,与注射剂相比,可消除注射的不便与疼痛,对小儿有更好的依从性[3一4]。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药物使用不当或长期应用易引起中毒。而小儿皮肤对药物的透皮吸收较好,能使药物很快进入血液循环,起效迅速,又避免了小儿输液吃药之苦及药物对消化道的影响和对肝、肾的损伤,从而减少输液反应及药物毒副作用。
本研究根据经络学说将有效的中药组方进行中药塌渍干预治疗,所选覆盖穴位中肺俞为肺之经气转输于背部的特定穴,通过药物、穴位及二者叠加作用,激发经气,调理脏腑阴阳气血,从而使小儿肺炎喘嗽痰化热解,疗效明显,无毒副作用,依从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 -79.
[2]庄子馨,邱惠娥.哮喘病人的中药敷贴治疗与护理[J].家庭护士,2007,5(IOB)21一22
[3]邹立家,张天民,王凤山,等.低分子肝素透皮吸收制剂及其吸收机理的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8,19(5):268一269
[4]昌小军,周艳,曾凡芝,等.肝素肺愉穴经皮给药佐治小儿肺炎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03,4(2):101一103
关键词:中药塌渍;小儿肺炎喘嗽;痰邪闭肺;护理体会
小儿肺炎喘嗽(支气管肺炎)是儿科常见病,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率较高的高发疾病之一。是目前常规治疗的主要方法是静脉给予抗生素或者是口服中药治疗,但患儿静点服用药物接受程度差,费用多,风险高,所以选择中药外治疗法,患儿家长易于接受。笔者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采用中药塌渍干预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8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全部 80 例均为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患者,男 44 例,女 36 例;年龄 < 1 岁 19例,1 ~3 岁36 例,4 ~7 岁11 例,8 ~10 岁9 例,10 ~12 岁
5 例;病程 6 ~ 9d。
1. 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诊断标准确诊。
1. 3 治疗方法 患儿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同时予中药塌渍。药物为中药粉碎后用蒜泥、蜂蜜(20%)混匀制成膏状。取大小合适的敷料,将药调好均匀平摊于敷料上,薄厚适中(0.3 ~0.5cm);取合理体位,暴露病变部位背部,注意保暖;将摊好的膏药敷在背部肩胛骨间区即肺部听诊湿罗音密集处或X线检查改变明显处,加盖治疗巾。1~2岁患儿每次15分钟,3~5岁每次20分钟,5岁以上每次25分钟,每日 1 次,7 d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
1. 4 护理
1.4.1中药塌渍前的心理护理
在做贴敷疗法前,应做好患儿的心理疏导工作,消除各种不良心理状态,教会家长通过分散注意力等方法诱导患儿平静。当患儿躁动不配合时,我们在墙壁上挂图画、响铃、玩具等方法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使其配合治疗。
1.4.2中药塌渍中的观察护理
贴敷时应将药物固定牢稳,以免移位或脱落;贴敷中密切观察,小儿若耐受不了灼热感,可及时取下,不受15-20分钟所限。
1.4.3中药塌渍后的局部护理
嘱患儿贴药后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药物脱落。贴药的部位24h不可用肥皂等刺激性物擦洗,也不宜着冷水。某些过敏体质患儿可能会出现灼热、疼痛、水疱等,出现时局部以碘伏消毒,保持清洁即可。出现严重水疱时应及时处理,并请皮肤科医生会诊。
1.4.4中药塌渍期间的饮食护理
患儿禁食生冷、肥甘、厚味、海鲜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大蒜、辣椒、葱、姜、胡椒等,给予清淡饮食,鼓励患儿多吃蔬菜、水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2]。
1. 5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肺部啰音消失,X 线复查肺部病灶吸收,血常规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肺部啰音减少,X 线复查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未愈: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或恶化者[1]。
2 结 果
本组 80 例,治愈 42 例,好转 34 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 95%。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肺炎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肺部开始有少许散在干、湿性罗音,随后罗音增粗、增多,范围扩大;肺部炎症呈小叶分布,以两肺下野及后部明显,病区为粟粒或豌豆大小的散在性病灶,有时融合成大片,肺泡内充满渗出液并于间质可见的细胞浸润,感染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中医学为肺炎喘嗽范畴,而小儿肺炎喘嗽中又属痰热闭肺证顽固难治,该证病机关键为痰热互结,治宜清热开肺,豁痰平喘。本中药塌渍方多为清热祛痰之药,配以大蒜为药引,利用其刺激性和挥发性。研究表明,大蒜中有一种硫化丙烯的辣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结核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或杀灭作用。
中药塌渍是中医外治法的一部分,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本研究贴敷穴位多位于交感神经链的附近,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反射区;穴位贴敷既有穴位的刺激作用,又能通过特定的药物在特定的穴位上吸收,发挥经络穴位和药物的综合作用,以达到疏通经络气血、调和脏腑阴阳、驱逐病邪、固卫正气的目的。内外合治可使病程缩短,利于肺炎喘嗽急性发作期的控制。
现代研究证实,药物贴敷于皮肤可以使药物分子储存于皮肤角质层和真皮层,通过皮肤的控制和整合作用,将药物缓慢释放,经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可增加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通透性,同时避免药物在肝脏的首过效应,而达到药物经皮渗透吸收的目的。与口服剂相比,不经过肝脏和消化道,避免口服药对胃肠道和肝脏的影响,与注射剂相比,可消除注射的不便与疼痛,对小儿有更好的依从性[3一4]。对许多药物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差,药物使用不当或长期应用易引起中毒。而小儿皮肤对药物的透皮吸收较好,能使药物很快进入血液循环,起效迅速,又避免了小儿输液吃药之苦及药物对消化道的影响和对肝、肾的损伤,从而减少输液反应及药物毒副作用。
本研究根据经络学说将有效的中药组方进行中药塌渍干预治疗,所选覆盖穴位中肺俞为肺之经气转输于背部的特定穴,通过药物、穴位及二者叠加作用,激发经气,调理脏腑阴阳气血,从而使小儿肺炎喘嗽痰化热解,疗效明显,无毒副作用,依从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8 -79.
[2]庄子馨,邱惠娥.哮喘病人的中药敷贴治疗与护理[J].家庭护士,2007,5(IOB)21一22
[3]邹立家,张天民,王凤山,等.低分子肝素透皮吸收制剂及其吸收机理的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8,19(5):268一269
[4]昌小军,周艳,曾凡芝,等.肝素肺愉穴经皮给药佐治小儿肺炎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学,2003,4(2):101一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