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波电荒会不会更严重,还能不能解决?《商界》记者从企业出发,逆流而上追寻电的足迹:用电企业——供电局——地方政府能源办——国家电网、南方电网集团——五大电力集团——旗下各发电厂。林林总总的各方势力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纠葛?问题到底出在哪一个环节?
“什么?又走了十个工人?”看着窗外昔日喧嚣的生产车间如今变得寂静无声,义乌某化妆品公司老板刘盛突然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往年都是七八月份高峰期才限电,怎么今年才三四月份就开始了?”
“新订单不敢再接,不少计划内的订单能否按时完成也是未知数。”刘盛向《商界》记者抱怨说,遇到这种情况,十多年来还是头一遭。每天都会停电,生产计划被完全打乱。对大多数浙江企业而言,年初用工荒的阴影还未完全消散,电荒带来的工人流失又接踵而至。
这是七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场电荒,刘盛的境遇在这个残酷的春夏之交并不鲜见。而在记者探访的过程中,相关企业叫苦不迭,供电系统则称已尽力,地方政府四处求告,突击找电。似乎每个人都很无奈,每个环节都很冤,甚至,没有人知道这电荒会持续到哪年哪月——
奥康的两难
出了老刘的化妆品公司一路向东200多公里,是鞋业大王王振滔在温州千石的奥康工业园。作为全国民营百强企业、温州市的龙头企业之一,王振滔在接受采访时,依然是不停叫苦。
早在今年3月底,奥康就接到了高峰期限电的通知,要求一星期中有3天,要在9:00~11:00、14:00~17:00和18:00~21:00三个时段主动停产让电,以保障居民用电。在往年,这样的限电措施一周只有两次,每次半天。
对限电最为难忍的,莫过于制造企业里的用电大户——工业流水线。奥康千石制造中心共有14条流水线,按正常满负荷运转计算,每条流水线一天耗电1000千瓦时。当地的工业用电价格大约为1元/千瓦时,14条流水线一天能产生14000元左右的电费。
很明显,用电量的限制直接意味着生产能力的下降。面对限电政策,奥康只好采取“做两头、休中间”的方式,即上午11点半到下午2点不安排生产,以避开用电高峰。部分车间还安排白天完全休息,直到晚上9点,才开始加班加点地赶工。
而夜间工业供电属于非高峰期,其电价大约是高峰期的30%。“节省下来的钱,我们就给员工们买降温的饮料和药品,或者发一些补贴,也是为了稳住员工的心。”奥康制造中心总经理樊曼说。然而,一时安抚了员工情绪,留住了人,可限电何时是个头?没有人知道。
高峰期停产让电执行一个多月后,奥康这样年产上千万双皮鞋的大型制造企业也有点吃不消了。面对困境,王振滔不得不向政府部门递交“保电申请”。4月底,经相关部门研讨,最终决定专为奥康这样的生产大户开通供电专线,以保证其生产正常运行。
尽管有“保护承诺”护身,王振滔心里依然不踏实:立夏之前,浙江省电力部门负责人就透露,目前全省最大缺口已达到300万千瓦左右。就在奥康取得“保障”的同时,当地限电力度已从“开三休一”升级为“开二休一”,电力缺口还在不断扩大。
这一波电荒会不会更严重?电的问题还能不能解决?王振滔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全方位主动出击:“在挑战面前,民营企业最最需要做的,是积极自救。”
流水线是“电老虎”,奥康流水线上电能消耗最大的设备是烤箱。王振滔先是将每支功率为1.5千瓦的电热丝加热管统统换成功率为0.8千瓦的红外线加热管;厂区几条流水线上统一改用LED灯管节能方案,其耗电量是其他照明灯具的48%;厂区的中央空调全采用更省电的变频技术,一小时耗电只需1.8千瓦时……
王振滔算了一笔账:在现在的情况下,一年平均能节约25万元左右的电费。这看上去很美好,却也让他下了“血本”:“今年以来,仅在节能设备上的投入,就已经高达200多万元。”就在《商界》记者采访当天,为了让原有的变压器增容,奥康又花了数十万元。
“浙江已有2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工和待停工状态,”当与记者谈到电荒带来的影响时,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显得痛心疾首,“不少城市每月几十万千瓦时的供电缺口,中小企业哪能吃得消?大企业还能接到限电通知,有的企业甚至连一点准备都没有。”
在记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像奥康这样的大企业,尚能通过自身实力,以及取得政府支持来自保;但对于不少没有如此能力的中小企业而言,死扛、停产、倒闭……成了他们这个夏天的主题。
供电局那些麻烦事儿
“我们只能努力去适应、去调整,至于目前的情况要持续到什么时候?也许只有供电局才清楚。”电的问题得问供电局,这是受访企业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事实也如此,居民、商业、工业用电需求,都由供电局统一规划调配。那么,在此轮电荒中,供电局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在外界看来,供电系统几乎是铁板一块。几经周折,《商界》记者终于找到一位愿意开口的供电局内部人士。提及这次电荒,该人士很无奈,外面不少人认为拉闸限电是供电局在中间“作祟”、“不管事”。然而,“你以为拉闸限电就是动动嘴皮子、打打电话,想停就停?让企业拉闸限电都是得罪人的事,你停的不是电,是人家的钞票!”
在中国的电力体系中,供电局听从当地电力公司的安排,当地电力公司又听命于国家电网。“作为国家电网、省市电力公司下直接面对用户的一级,我们供电局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麻烦。”该人士透露。
小到一个居民楼盘一天各时段的用电需求量、当天用电需求总量、当月用电需求量、季度用电需求量甚至年用电需求量,供电局都必须精确地计算出来。在这位供电局工作人员眼中,每天和各种数据打交道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将每天的具体用电需求量、第二天预计用电需求量等及时反馈给发电厂,并以此作为发电厂第二天安排生产的重要参考。”
他向记者介绍,限电停电的日子,基层人员对该维护、检修的路段还要继续保养下去;管理层们则走马灯式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应对各方来要电的人;人们在对供电系统破口大骂的同时,却忽略了供电局只负责基层调度,其自身并没有生产电的能力。
“很多工业园区的用电都不够,有些人甚至抱着钱来找我们,可我们能怎么办?拿钱也解决不了啊。现在的情况,根本不是钱能解决的。”面对众多希望“通融”一下的小企业主,该人士一语道出了供电局的无奈,“我们就是个‘中间商’,卖得多赚得多。但我们手里也没电,我们也希望发电厂多发点电啊。”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报告,2011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0.4亿千瓦。在用电高峰期,供应能力的缺口预计在3000万千瓦左右。
然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商界》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装机容量导致缺电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在电力真正短缺的2004年,火电平均设备利用小时数为5991小时,而2010年才5031小时,今年第一季度有所增长,但还是只有5200至5300小时,就是十分缺电的江浙地区也没有大幅度提高。”
在他看来,发电企业产能利用率没有达到历史高峰之前,仅从供电能力下定论说目前的“电荒”将延续甚至进一步扩大,理由并不充足。
电厂也在亏
为什么市场缺电,供电企业却不加紧发电?皮球被踢到了电力集团脚下。
针对供电系统的复杂格局,本刊记者大致梳理出这样一套结构:地方政府能源办和供电局负责调度,而电力的输送和结算则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及其下级公司主要负责,在它们的前端,是五大电力集团负责供给。在这五大集团的旗下,是数目众多的电厂、电站。
在电的问题上,用电企业喊救命,却很少有人想到,供电企业也在喊救命:2010年,国内火电企业亏损面达43.2%,比前一年又上升了7.7%。2011年以来,随着占成本70%的煤价的上涨,全国火电企业经营状况愈发艰难。
至于具体情况如何,当记者向一家电厂求证时,对方表示:“现在压力很大,领导都跑煤去了。”实际上,在我们的调查中,为了解决发电用煤,地方政府四处公关,低声下气地找到各大煤炭集团伸手要煤的情况不在少数。
一位电厂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该厂2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其最低负荷运转一天的所需燃煤量也要1000吨。对一个小型调功电厂而言,每天1000吨电煤有点“要命”。作为调功电厂,其存在意义在于当主力发电厂在城市用电高峰期运转不力时紧急供电,平时则是“后备”。可即使是待命的“备胎”,其发电机组也不能关闭,必须在低负荷下继续运转,否则重新启动将对发电机组损害极大。在现在900元/吨左右的煤价下,这家一直在运转的调功电厂只能是“打落门牙和血吞”。
而位于重庆的珞璜电厂,是中国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华能集团在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技术最先进的全脱硫环保型火力发电厂,其年发电量占重庆电网销售电量的1/3左右。对这样一家大型火电厂来说,夏季用电高峰还没来,不断攀升的用电需求使得电煤供需矛盾早已凸显。
今年1~5月,该电厂累计发电近70亿千瓦时,占重庆火电发电量的47%。发电量同比增长25%,创下了建厂以来最高水平。另一方面,今年前5个月,珞璜电厂采购的煤炭高达346万吨,其中采购外煤达220.8万吨。6月份以后,每天购进的煤炭为3.5万吨。该厂每天装卸的电煤多达410个车皮,购煤量和卸煤量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由于珞璜电厂所用电煤多为外地采购,今年各地电煤供应又相对紧张,有的外地煤开价居然高达上千元一吨,不断上升的采购成本给电厂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困难。不得已,珞璜电厂只能将优质煤和烟煤混合使用。
2011年一季度,另一家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大唐集团,其湖南公司10家火电企业全线亏损。截至3月1日,该公司发电量为46.9亿千瓦时,亏损2.54亿元,同比增亏2.87亿元。
用电需求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见风长”的电煤成本也越来越高……真正的致命一击浮出水面——“市场煤,计划电”——上网电价一直滞后。
2011年4月,当国家上调山西省内火电企业上网电价,煤价立刻跟风上涨,当月火电企业亏损情况根本没得到有效缓解。“电价才上调一分钱(每千瓦时),电煤价格却涨了四五十元(每吨),反倒亏得更多。”有煤炭协会专家称。
据《商界》记者观察,今年电荒另一个突出现象是,传统的煤炭大省也加入到电荒队伍中。河南省三分之一的火电停机“检修”,背后的原因就是发电厂买煤困难,最终出现越发电越亏损的局面。今年前四个月,五大发电集团火电生产一共亏损了10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72.9亿元。
“我们一直在呼吁改变‘市场煤,计划电’这种模式,可也没听到上面有什么声音”,林伯强向记者证实,“这几年煤价上涨快,上网电价调整无力消化燃料成本上升的压力。我个人认为,此次电荒是电力装机容量比较充裕情况下的‘软缺电’。”
电荒何时是尽头?
真正的原因,还是在电价和电力系统的运行机制上。
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平均上网电价为0.320元/千瓦时,到2010年平均上网电价是0.374元/千瓦时。5年间,煤价早已翻番,可电价只涨了17%。实际上,中国的电价被誉为“世界上最复杂的电价机制”:上网电价一厂一价、一机一价,缺乏独立的输电价格和配电价格……
除去火电,再看看水电。很多人对2003年至2004年出现的全国性电力紧张还记忆犹新。为了缓解电荒,当时政府开启了小水电投资大门。一时间,大批浙江、广州投资者带着真金白银到四川、重庆投资小水电。不到两年时间,重庆小水电数量就增加了50%以上。
光鲜的数据背后,小水电的生存状况却不尽如人意。2008年当年,重庆不少区县在建的小水电工程多已停工。究其原因,还是小水电的上网电价太低,曾经的香饽饽,早已陷入严重亏损的境地。
在愈演愈烈的电荒局势下,各种所谓的主流绿色发电技术却又都有其“软肋”。比如,风电稳定性比较差,建设成本高,发电质量远远低于火电、核电等发电技术;水电建设周期长,大规模水电开发对水域有负面影响;太阳能电池在制造过程中能耗高、污染高;核电的安全性、燃料获得目前都存在疑问。
除了技术瓶颈,对接新能源电力的体制也是个大问题。在内蒙古最大的风电场辉腾席勒风电基地,包括北京京能、新龙源等10多家国内较大的风电企业也在叫屈,它们的风机转转停停,弃风率近20%。因为地方与国家电网在某些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今年预计有550亿千瓦时发电能力不能上网。
一边是电荒,一边是有电送不出去。“现在行业已经走到了危险的边缘,不改革的话,明后年可能会出现更大的电荒。”一位行业内部人士向记者疾呼。目前中国的电荒,绝不是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而是整个系统的运转不畅。如果每次危机都酝酿着另一次改革,理清电力系统的改革显然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编 辑 白 灵
E-mail:[email protected]
“什么?又走了十个工人?”看着窗外昔日喧嚣的生产车间如今变得寂静无声,义乌某化妆品公司老板刘盛突然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往年都是七八月份高峰期才限电,怎么今年才三四月份就开始了?”
“新订单不敢再接,不少计划内的订单能否按时完成也是未知数。”刘盛向《商界》记者抱怨说,遇到这种情况,十多年来还是头一遭。每天都会停电,生产计划被完全打乱。对大多数浙江企业而言,年初用工荒的阴影还未完全消散,电荒带来的工人流失又接踵而至。
这是七年以来最为严重的一场电荒,刘盛的境遇在这个残酷的春夏之交并不鲜见。而在记者探访的过程中,相关企业叫苦不迭,供电系统则称已尽力,地方政府四处求告,突击找电。似乎每个人都很无奈,每个环节都很冤,甚至,没有人知道这电荒会持续到哪年哪月——
奥康的两难
出了老刘的化妆品公司一路向东200多公里,是鞋业大王王振滔在温州千石的奥康工业园。作为全国民营百强企业、温州市的龙头企业之一,王振滔在接受采访时,依然是不停叫苦。
早在今年3月底,奥康就接到了高峰期限电的通知,要求一星期中有3天,要在9:00~11:00、14:00~17:00和18:00~21:00三个时段主动停产让电,以保障居民用电。在往年,这样的限电措施一周只有两次,每次半天。
对限电最为难忍的,莫过于制造企业里的用电大户——工业流水线。奥康千石制造中心共有14条流水线,按正常满负荷运转计算,每条流水线一天耗电1000千瓦时。当地的工业用电价格大约为1元/千瓦时,14条流水线一天能产生14000元左右的电费。
很明显,用电量的限制直接意味着生产能力的下降。面对限电政策,奥康只好采取“做两头、休中间”的方式,即上午11点半到下午2点不安排生产,以避开用电高峰。部分车间还安排白天完全休息,直到晚上9点,才开始加班加点地赶工。
而夜间工业供电属于非高峰期,其电价大约是高峰期的30%。“节省下来的钱,我们就给员工们买降温的饮料和药品,或者发一些补贴,也是为了稳住员工的心。”奥康制造中心总经理樊曼说。然而,一时安抚了员工情绪,留住了人,可限电何时是个头?没有人知道。
高峰期停产让电执行一个多月后,奥康这样年产上千万双皮鞋的大型制造企业也有点吃不消了。面对困境,王振滔不得不向政府部门递交“保电申请”。4月底,经相关部门研讨,最终决定专为奥康这样的生产大户开通供电专线,以保证其生产正常运行。
尽管有“保护承诺”护身,王振滔心里依然不踏实:立夏之前,浙江省电力部门负责人就透露,目前全省最大缺口已达到300万千瓦左右。就在奥康取得“保障”的同时,当地限电力度已从“开三休一”升级为“开二休一”,电力缺口还在不断扩大。
这一波电荒会不会更严重?电的问题还能不能解决?王振滔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全方位主动出击:“在挑战面前,民营企业最最需要做的,是积极自救。”
流水线是“电老虎”,奥康流水线上电能消耗最大的设备是烤箱。王振滔先是将每支功率为1.5千瓦的电热丝加热管统统换成功率为0.8千瓦的红外线加热管;厂区几条流水线上统一改用LED灯管节能方案,其耗电量是其他照明灯具的48%;厂区的中央空调全采用更省电的变频技术,一小时耗电只需1.8千瓦时……
王振滔算了一笔账:在现在的情况下,一年平均能节约25万元左右的电费。这看上去很美好,却也让他下了“血本”:“今年以来,仅在节能设备上的投入,就已经高达200多万元。”就在《商界》记者采访当天,为了让原有的变压器增容,奥康又花了数十万元。
“浙江已有2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工和待停工状态,”当与记者谈到电荒带来的影响时,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显得痛心疾首,“不少城市每月几十万千瓦时的供电缺口,中小企业哪能吃得消?大企业还能接到限电通知,有的企业甚至连一点准备都没有。”
在记者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令人尴尬的现象:像奥康这样的大企业,尚能通过自身实力,以及取得政府支持来自保;但对于不少没有如此能力的中小企业而言,死扛、停产、倒闭……成了他们这个夏天的主题。
供电局那些麻烦事儿
“我们只能努力去适应、去调整,至于目前的情况要持续到什么时候?也许只有供电局才清楚。”电的问题得问供电局,这是受访企业对记者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事实也如此,居民、商业、工业用电需求,都由供电局统一规划调配。那么,在此轮电荒中,供电局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在外界看来,供电系统几乎是铁板一块。几经周折,《商界》记者终于找到一位愿意开口的供电局内部人士。提及这次电荒,该人士很无奈,外面不少人认为拉闸限电是供电局在中间“作祟”、“不管事”。然而,“你以为拉闸限电就是动动嘴皮子、打打电话,想停就停?让企业拉闸限电都是得罪人的事,你停的不是电,是人家的钞票!”
在中国的电力体系中,供电局听从当地电力公司的安排,当地电力公司又听命于国家电网。“作为国家电网、省市电力公司下直接面对用户的一级,我们供电局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麻烦。”该人士透露。
小到一个居民楼盘一天各时段的用电需求量、当天用电需求总量、当月用电需求量、季度用电需求量甚至年用电需求量,供电局都必须精确地计算出来。在这位供电局工作人员眼中,每天和各种数据打交道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将每天的具体用电需求量、第二天预计用电需求量等及时反馈给发电厂,并以此作为发电厂第二天安排生产的重要参考。”
他向记者介绍,限电停电的日子,基层人员对该维护、检修的路段还要继续保养下去;管理层们则走马灯式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应对各方来要电的人;人们在对供电系统破口大骂的同时,却忽略了供电局只负责基层调度,其自身并没有生产电的能力。
“很多工业园区的用电都不够,有些人甚至抱着钱来找我们,可我们能怎么办?拿钱也解决不了啊。现在的情况,根本不是钱能解决的。”面对众多希望“通融”一下的小企业主,该人士一语道出了供电局的无奈,“我们就是个‘中间商’,卖得多赚得多。但我们手里也没电,我们也希望发电厂多发点电啊。”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报告,2011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为10.4亿千瓦。在用电高峰期,供应能力的缺口预计在3000万千瓦左右。
然而,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商界》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装机容量导致缺电的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在电力真正短缺的2004年,火电平均设备利用小时数为5991小时,而2010年才5031小时,今年第一季度有所增长,但还是只有5200至5300小时,就是十分缺电的江浙地区也没有大幅度提高。”
在他看来,发电企业产能利用率没有达到历史高峰之前,仅从供电能力下定论说目前的“电荒”将延续甚至进一步扩大,理由并不充足。
电厂也在亏
为什么市场缺电,供电企业却不加紧发电?皮球被踢到了电力集团脚下。
针对供电系统的复杂格局,本刊记者大致梳理出这样一套结构:地方政府能源办和供电局负责调度,而电力的输送和结算则由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及其下级公司主要负责,在它们的前端,是五大电力集团负责供给。在这五大集团的旗下,是数目众多的电厂、电站。
在电的问题上,用电企业喊救命,却很少有人想到,供电企业也在喊救命:2010年,国内火电企业亏损面达43.2%,比前一年又上升了7.7%。2011年以来,随着占成本70%的煤价的上涨,全国火电企业经营状况愈发艰难。
至于具体情况如何,当记者向一家电厂求证时,对方表示:“现在压力很大,领导都跑煤去了。”实际上,在我们的调查中,为了解决发电用煤,地方政府四处公关,低声下气地找到各大煤炭集团伸手要煤的情况不在少数。
一位电厂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该厂2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其最低负荷运转一天的所需燃煤量也要1000吨。对一个小型调功电厂而言,每天1000吨电煤有点“要命”。作为调功电厂,其存在意义在于当主力发电厂在城市用电高峰期运转不力时紧急供电,平时则是“后备”。可即使是待命的“备胎”,其发电机组也不能关闭,必须在低负荷下继续运转,否则重新启动将对发电机组损害极大。在现在900元/吨左右的煤价下,这家一直在运转的调功电厂只能是“打落门牙和血吞”。
而位于重庆的珞璜电厂,是中国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华能集团在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技术最先进的全脱硫环保型火力发电厂,其年发电量占重庆电网销售电量的1/3左右。对这样一家大型火电厂来说,夏季用电高峰还没来,不断攀升的用电需求使得电煤供需矛盾早已凸显。
今年1~5月,该电厂累计发电近70亿千瓦时,占重庆火电发电量的47%。发电量同比增长25%,创下了建厂以来最高水平。另一方面,今年前5个月,珞璜电厂采购的煤炭高达346万吨,其中采购外煤达220.8万吨。6月份以后,每天购进的煤炭为3.5万吨。该厂每天装卸的电煤多达410个车皮,购煤量和卸煤量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由于珞璜电厂所用电煤多为外地采购,今年各地电煤供应又相对紧张,有的外地煤开价居然高达上千元一吨,不断上升的采购成本给电厂生产经营带来很大困难。不得已,珞璜电厂只能将优质煤和烟煤混合使用。
2011年一季度,另一家五大电力集团之一的大唐集团,其湖南公司10家火电企业全线亏损。截至3月1日,该公司发电量为46.9亿千瓦时,亏损2.54亿元,同比增亏2.87亿元。
用电需求还在源源不断地增加,“见风长”的电煤成本也越来越高……真正的致命一击浮出水面——“市场煤,计划电”——上网电价一直滞后。
2011年4月,当国家上调山西省内火电企业上网电价,煤价立刻跟风上涨,当月火电企业亏损情况根本没得到有效缓解。“电价才上调一分钱(每千瓦时),电煤价格却涨了四五十元(每吨),反倒亏得更多。”有煤炭协会专家称。
据《商界》记者观察,今年电荒另一个突出现象是,传统的煤炭大省也加入到电荒队伍中。河南省三分之一的火电停机“检修”,背后的原因就是发电厂买煤困难,最终出现越发电越亏损的局面。今年前四个月,五大发电集团火电生产一共亏损了105.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72.9亿元。
“我们一直在呼吁改变‘市场煤,计划电’这种模式,可也没听到上面有什么声音”,林伯强向记者证实,“这几年煤价上涨快,上网电价调整无力消化燃料成本上升的压力。我个人认为,此次电荒是电力装机容量比较充裕情况下的‘软缺电’。”
电荒何时是尽头?
真正的原因,还是在电价和电力系统的运行机制上。
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平均上网电价为0.320元/千瓦时,到2010年平均上网电价是0.374元/千瓦时。5年间,煤价早已翻番,可电价只涨了17%。实际上,中国的电价被誉为“世界上最复杂的电价机制”:上网电价一厂一价、一机一价,缺乏独立的输电价格和配电价格……
除去火电,再看看水电。很多人对2003年至2004年出现的全国性电力紧张还记忆犹新。为了缓解电荒,当时政府开启了小水电投资大门。一时间,大批浙江、广州投资者带着真金白银到四川、重庆投资小水电。不到两年时间,重庆小水电数量就增加了50%以上。
光鲜的数据背后,小水电的生存状况却不尽如人意。2008年当年,重庆不少区县在建的小水电工程多已停工。究其原因,还是小水电的上网电价太低,曾经的香饽饽,早已陷入严重亏损的境地。
在愈演愈烈的电荒局势下,各种所谓的主流绿色发电技术却又都有其“软肋”。比如,风电稳定性比较差,建设成本高,发电质量远远低于火电、核电等发电技术;水电建设周期长,大规模水电开发对水域有负面影响;太阳能电池在制造过程中能耗高、污染高;核电的安全性、燃料获得目前都存在疑问。
除了技术瓶颈,对接新能源电力的体制也是个大问题。在内蒙古最大的风电场辉腾席勒风电基地,包括北京京能、新龙源等10多家国内较大的风电企业也在叫屈,它们的风机转转停停,弃风率近20%。因为地方与国家电网在某些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今年预计有550亿千瓦时发电能力不能上网。
一边是电荒,一边是有电送不出去。“现在行业已经走到了危险的边缘,不改革的话,明后年可能会出现更大的电荒。”一位行业内部人士向记者疾呼。目前中国的电荒,绝不是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而是整个系统的运转不畅。如果每次危机都酝酿着另一次改革,理清电力系统的改革显然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编 辑 白 灵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