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降低成本、控制成本,是创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而本文中的创业者,可以说个个都是控制成本的高手。
——项目类——
搞笑也赚钱,几万换来几十万
“欢迎收看《宅闻联播》,首先请看本期的主要内容提要:8321寝室工作会议在客厅隆重召开;食堂饭菜引发风波……下面请看详细内容。”伴着《新闻联播》的背景音乐,女主持人“闪亮登场”——不是正襟危坐,而是忙着化妆、整理头发,桌上还放着一桶方便面;台标倒是像模像样,写的却是“CBTV”(传播电视台)……2009年,由四川某大学几名同学自编自导自演、令观者忍俊不禁的“宅闻联播”视频迅速走红网络,并引起投资方的注意,双方正在洽商合作与投资事宜。
调侃的口吻,搞笑的表演和即时互动,摆脱了板着面孔解读新闻的模式,因而博得网友的关注与认可。这类投入不高、效果良好的原创网络新闻播报视频时下受热捧程度较高,曾经红极一时的“山寨新闻”和“火星新闻”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视频专辑的网络浏览量都超过了千万次。视频制作者在娱己娱人的同时,还通过网页广告等方式获得了超过万元的月收入。这也成了“宅闻联播”的创意源泉。
“最初只是自娱自乐,加上本身学的就是新闻专业,搞点东西锻炼一下,并没有想用它(宅闻联播)来赚钱。”创作组成员之一的小D说,“投入不大,大约两三万元,主要是设备。没想到有投资商会联系我们,还说要投入几十万。”除投资商以外,在这个视频播放的网站,也有商家愿意投放广告,据保守估计,金额不会少于10万元。而初次成功给创作组带来的不仅是收益,更多的是自信。他们下一步的目标,是推出新版“焦点访谈”。
研究生卖菜,低投入、高回报
重庆大学生搞蔬菜超市;唐山大学生开起了“当地学历最高”的蔬菜店;江苏15名大学生承包了140个蔬菜大棚……2009年,大学生卖菜越演越热。2009年4月,做这个生意的人学历又提高一级:武汉某高校的5名研究生,低投入创办一家卖菜网站。试营业期间,日订单就超过了30个,净利润达150元。
“这个创意实际上是受番禺一帮IT精英辞职送菜的启发。”创业团队成员之一,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小Z介绍说,“我们在高中低档社区都走访过,调研结果是,现在喜欢足不出户过生活、‘网购一切’的人越来越多,即使是配套完善的社区,网上卖菜也有市场。但在试营业的时候,我们首选三四个高档社区作为试点,主要是居住人群对网上买菜的形式较容易接受,同时也有这方面的需求。对试点的其他要求一是要距离公交车站比较近,便于我们及时送货条件;二是社区内住户超过千家,需求基数较大。”
为突出亲和力,网站命名为“七件事”。共投入5万元,其中4万元用于网站建设与推广,1万元作为流动资金,用于采购和人员配置。售价比菜市场稍高,但低于超市。除了出售油米、粮食、蔬菜、水果和肉类等产品,还卖净菜等半成品食材,同时开设了“美食课堂”,出售净菜和其他菜式时会上传相关菜品的视频、文字和图片,教顾客如何煮菜。这些辅助项目都一定程度地给网站带来了客户和人气。针对进货价较高的情况,卖菜网在试营业第三个月后与供应商签订了协议,直接批量采购;而后又花了2万元钱买了一辆配货车,前提还是牢牢控制住成本。随着货源与运输成本问题的解决,网站开始盈利。收入从试营业期间的日均150元,升至近400元。
——高招类——
雇导师打工,省钱、好处多
一段时间以来,研究生给导师“打工”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孰是孰非暂且不说,学生打工、学生给老师打工都是人们眼里比较“正常”的现象。但最近在湖北某高校却出了一件怪事:四个学生雇请了一名硕士生导师做总经理,让老师给学生打起了工。
原来,这几名学生在校期间的研究课题是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因本校硕导赵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经常会找赵老师请教。赵老师也被几个学生的热情所感动,并感觉产品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前景,关注项目进展的同时,还会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单购。大三时,四名学生完成了项目,在赵老师的帮助下申请了技术专利,并共同出资50万元注册了公司。赵老师社会上的“人脉”很广泛,一开始只是为学生牵线,介绍关系,但因为几个学生毕竟社会经验不丰富,先后几次合作机会最终都错失了。
公司经营一年后学生们毕业,大家抱定了继续创业的念头,但苦于在打开市场上没有突破,便有人提出请赵老师协助大家创业。在学生的热诚邀请下,赵老师放下“架子”,欣然同意到公司出任总经理。2009年,他积极发挥作用,为公司打开了局面,产品顺利进入市场。这一年,公司纯收入超过了200万元,但赵老师只是领取了象征性的工资——这几个学生还真会省钱!
帮人租“座位”,赚想省钱的人的钱
“寻人合租办公室!如果你的公司小到只有2个人,正在为高额租金犯愁的时候,那么恭喜你——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合租,省钱,就等于赚了。”这是上海的小L在网站上发布的一则广告。内容里说的,就是他现在所从事的生意:帮人租办公室里的座位。
本钱较小的创业群体,既要省钱,又要“体面”地做生意,成了两难的问题。拿经营公司的办公场地来说,这类场所大都在写字楼、商务社区,昂贵的租金令人望而止步。小L却是个例外,他不但自己找到了舒适的公司办公地,还把帮助其他创业者租用办公室变成了自己的生意。
小L主修设计专业,2008年大三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承揽业务。到了大四,单子越接越多,宿舍显然不再适于进行创业。小L只好外出寻找办公间,但发现对方要求的租金远非自己所能接受。几经周折,他选择了与人合租。但这同时也给了他一点启示:合租可以节省开支,一定会成为部分创业人群的高需求。因此,他就另外拿出2万元资金,租用了一个办公间的两张桌子,开始了新业务。出于为租客省钱,此外也可以增加市场竞争力,小L将收费标准定得较低,获得了客户的好评,业务也发展的比较快。到2009年12月,代租“座位”的业务推出不到半年,客户已经发展到全部社会创业人群,他每月的收入也超过了7000元。而通过这个“省钱”的生意,到年底小L已经拥有了独立办公间。
“搭伙”与“拼车”,省了就是赚了
“拼客”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互联网、自发组织成一个小团体,将各自的资源进行共享,如拼房、拼车、拼玩、拼饭等,而消费时采取“AA制”是其较典型的特征——前边提到的小L与人合租办公室其实也属于“拼房”的一种。而在南京有8个创业者,虽然隶属于三个不同性质的创业团队,但他们却吃、住、行、办公全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拼”的优势,并因此省了钱、赚了钱。用他们的话说,大家已经学会“省钱省到牙齿了”。
“我们最早是因为拼房相识的。”8个人中年龄最大的小C介绍说,“我和3个同学毕业后组成团队做软件开发,另外两对‘夫妻档’一个做家教,一个做销售,谁的本钱也不大,就在一起拼房。因为是5男3女,女孩子吃得少,如果一起吃饭,原来的8个盒饭就可以减少到6个甚至5个,花样却增加了,于是就有人提出拼饭。再后来,就开始拼出租车、拼办公间、甚至连玩都在一起;一是为省钱,二来能互相帮助,第三是可以增进感情——毕竟都是年轻人,在一起磕磕碰碰难免,而通过交流就可以保证大家能顺利地‘拼’下去。”
小C算了一笔账:“拼”之前,每人每月的支出大约是1200元-1800元(包括房租、吃饭、办公间租金、外出打车、聚会消费等),之后则减少到每人每月600元-1000元,几乎节省了一倍。“小本创业,能省则省,还能养成好习惯。最主要的是,大家在一起互相帮助、借鉴和启发,给彼此都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生意。2009年的收入比上一年也多出近一倍——里外里就等于多赚了好几倍的钱。”小C灿烂地笑着说。■
——项目类——
搞笑也赚钱,几万换来几十万
“欢迎收看《宅闻联播》,首先请看本期的主要内容提要:8321寝室工作会议在客厅隆重召开;食堂饭菜引发风波……下面请看详细内容。”伴着《新闻联播》的背景音乐,女主持人“闪亮登场”——不是正襟危坐,而是忙着化妆、整理头发,桌上还放着一桶方便面;台标倒是像模像样,写的却是“CBTV”(传播电视台)……2009年,由四川某大学几名同学自编自导自演、令观者忍俊不禁的“宅闻联播”视频迅速走红网络,并引起投资方的注意,双方正在洽商合作与投资事宜。
调侃的口吻,搞笑的表演和即时互动,摆脱了板着面孔解读新闻的模式,因而博得网友的关注与认可。这类投入不高、效果良好的原创网络新闻播报视频时下受热捧程度较高,曾经红极一时的“山寨新闻”和“火星新闻”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视频专辑的网络浏览量都超过了千万次。视频制作者在娱己娱人的同时,还通过网页广告等方式获得了超过万元的月收入。这也成了“宅闻联播”的创意源泉。
“最初只是自娱自乐,加上本身学的就是新闻专业,搞点东西锻炼一下,并没有想用它(宅闻联播)来赚钱。”创作组成员之一的小D说,“投入不大,大约两三万元,主要是设备。没想到有投资商会联系我们,还说要投入几十万。”除投资商以外,在这个视频播放的网站,也有商家愿意投放广告,据保守估计,金额不会少于10万元。而初次成功给创作组带来的不仅是收益,更多的是自信。他们下一步的目标,是推出新版“焦点访谈”。
研究生卖菜,低投入、高回报
重庆大学生搞蔬菜超市;唐山大学生开起了“当地学历最高”的蔬菜店;江苏15名大学生承包了140个蔬菜大棚……2009年,大学生卖菜越演越热。2009年4月,做这个生意的人学历又提高一级:武汉某高校的5名研究生,低投入创办一家卖菜网站。试营业期间,日订单就超过了30个,净利润达150元。
“这个创意实际上是受番禺一帮IT精英辞职送菜的启发。”创业团队成员之一,研究生二年级学生小Z介绍说,“我们在高中低档社区都走访过,调研结果是,现在喜欢足不出户过生活、‘网购一切’的人越来越多,即使是配套完善的社区,网上卖菜也有市场。但在试营业的时候,我们首选三四个高档社区作为试点,主要是居住人群对网上买菜的形式较容易接受,同时也有这方面的需求。对试点的其他要求一是要距离公交车站比较近,便于我们及时送货条件;二是社区内住户超过千家,需求基数较大。”
为突出亲和力,网站命名为“七件事”。共投入5万元,其中4万元用于网站建设与推广,1万元作为流动资金,用于采购和人员配置。售价比菜市场稍高,但低于超市。除了出售油米、粮食、蔬菜、水果和肉类等产品,还卖净菜等半成品食材,同时开设了“美食课堂”,出售净菜和其他菜式时会上传相关菜品的视频、文字和图片,教顾客如何煮菜。这些辅助项目都一定程度地给网站带来了客户和人气。针对进货价较高的情况,卖菜网在试营业第三个月后与供应商签订了协议,直接批量采购;而后又花了2万元钱买了一辆配货车,前提还是牢牢控制住成本。随着货源与运输成本问题的解决,网站开始盈利。收入从试营业期间的日均150元,升至近400元。
——高招类——
雇导师打工,省钱、好处多
一段时间以来,研究生给导师“打工”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孰是孰非暂且不说,学生打工、学生给老师打工都是人们眼里比较“正常”的现象。但最近在湖北某高校却出了一件怪事:四个学生雇请了一名硕士生导师做总经理,让老师给学生打起了工。
原来,这几名学生在校期间的研究课题是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因本校硕导赵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们经常会找赵老师请教。赵老师也被几个学生的热情所感动,并感觉产品有比较广阔的市场前景,关注项目进展的同时,还会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和单购。大三时,四名学生完成了项目,在赵老师的帮助下申请了技术专利,并共同出资50万元注册了公司。赵老师社会上的“人脉”很广泛,一开始只是为学生牵线,介绍关系,但因为几个学生毕竟社会经验不丰富,先后几次合作机会最终都错失了。
公司经营一年后学生们毕业,大家抱定了继续创业的念头,但苦于在打开市场上没有突破,便有人提出请赵老师协助大家创业。在学生的热诚邀请下,赵老师放下“架子”,欣然同意到公司出任总经理。2009年,他积极发挥作用,为公司打开了局面,产品顺利进入市场。这一年,公司纯收入超过了200万元,但赵老师只是领取了象征性的工资——这几个学生还真会省钱!
帮人租“座位”,赚想省钱的人的钱
“寻人合租办公室!如果你的公司小到只有2个人,正在为高额租金犯愁的时候,那么恭喜你——我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合租,省钱,就等于赚了。”这是上海的小L在网站上发布的一则广告。内容里说的,就是他现在所从事的生意:帮人租办公室里的座位。
本钱较小的创业群体,既要省钱,又要“体面”地做生意,成了两难的问题。拿经营公司的办公场地来说,这类场所大都在写字楼、商务社区,昂贵的租金令人望而止步。小L却是个例外,他不但自己找到了舒适的公司办公地,还把帮助其他创业者租用办公室变成了自己的生意。
小L主修设计专业,2008年大三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承揽业务。到了大四,单子越接越多,宿舍显然不再适于进行创业。小L只好外出寻找办公间,但发现对方要求的租金远非自己所能接受。几经周折,他选择了与人合租。但这同时也给了他一点启示:合租可以节省开支,一定会成为部分创业人群的高需求。因此,他就另外拿出2万元资金,租用了一个办公间的两张桌子,开始了新业务。出于为租客省钱,此外也可以增加市场竞争力,小L将收费标准定得较低,获得了客户的好评,业务也发展的比较快。到2009年12月,代租“座位”的业务推出不到半年,客户已经发展到全部社会创业人群,他每月的收入也超过了7000元。而通过这个“省钱”的生意,到年底小L已经拥有了独立办公间。
“搭伙”与“拼车”,省了就是赚了
“拼客”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互联网、自发组织成一个小团体,将各自的资源进行共享,如拼房、拼车、拼玩、拼饭等,而消费时采取“AA制”是其较典型的特征——前边提到的小L与人合租办公室其实也属于“拼房”的一种。而在南京有8个创业者,虽然隶属于三个不同性质的创业团队,但他们却吃、住、行、办公全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拼”的优势,并因此省了钱、赚了钱。用他们的话说,大家已经学会“省钱省到牙齿了”。
“我们最早是因为拼房相识的。”8个人中年龄最大的小C介绍说,“我和3个同学毕业后组成团队做软件开发,另外两对‘夫妻档’一个做家教,一个做销售,谁的本钱也不大,就在一起拼房。因为是5男3女,女孩子吃得少,如果一起吃饭,原来的8个盒饭就可以减少到6个甚至5个,花样却增加了,于是就有人提出拼饭。再后来,就开始拼出租车、拼办公间、甚至连玩都在一起;一是为省钱,二来能互相帮助,第三是可以增进感情——毕竟都是年轻人,在一起磕磕碰碰难免,而通过交流就可以保证大家能顺利地‘拼’下去。”
小C算了一笔账:“拼”之前,每人每月的支出大约是1200元-1800元(包括房租、吃饭、办公间租金、外出打车、聚会消费等),之后则减少到每人每月600元-1000元,几乎节省了一倍。“小本创业,能省则省,还能养成好习惯。最主要的是,大家在一起互相帮助、借鉴和启发,给彼此都带来了新的思路和生意。2009年的收入比上一年也多出近一倍——里外里就等于多赚了好几倍的钱。”小C灿烂地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