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神名与汉译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xf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读书》二○一○年第一期刊发的小文《古希腊人名与汉译》中,笔者谈到古代希腊人的命名传统以及相关的汉译问题,也顺便谈到,“比起人名来,神名的寓意更加繁复,误译也更多”。神名的“繁复”,关乎神的本名与别号,关乎神的起源及其崇拜等诸多议项。“误译”,或因不谙神名的命名传统,或仅循现代西文表述名姓的一般惯例抑或约定俗成,致使汉译时在神的本名与别号或别号与本名间徒置间隔符号,如“Phoebos Apollo”,中文译作“福波斯·阿波罗”(《希腊神话常识》,周晓梦、沈智主编,24页);“Apollo Pythios”作“阿波罗·皮提俄斯”([苏联]《神话词典》,黄鸿森、温乃铮译,1页),等等。
  古时的希腊,神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无所不在。这些超自然的神、半神、精灵数以千计,出现在赫西俄德《神谱》中的神名就多达三百五十余个。神名的由来,史家希罗多德在《历史》(II,52)中称,皮拉斯基人(按:盖为前希腊人)昔拜神明,本不道其名(onoma)或别号(eponomia)。后来,他们从埃及习得诸神的名字,并赴多多那就域外传入的神名拜求神谕。神谕命其献祭时采用。再后来,希腊人又经皮拉斯基人接受了这些神名。希罗多德所言当可存疑,但学界在述及希腊文明的外来因素时,引证神名的起源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如希腊主神之一的阿波罗,因其本名与小亚赫梯文献中的门神“Apulunas”词形相似,始有东方起源一说;相关研究中,因其别号“Lykeios”(或记作“Lykios”)与小亚古城吕基亚(Lykia)的词源相若,故也常用来印证东方说(详见王绍辉:《阿波罗起源述略—“东方说”与“北方说”》)。
  现代西方语文中的“别号”(如英语作“epithet”,法语“épithète”,德语“Epitheon”)系源自古希腊语“epitheton”(名词或形容词,寓意“附加”),该词又从“epi”(介词,“在……之上”或“除……之外”之意)加动词“tithenai”(“置放”之意)复合而来。希罗多德所言的“别号”,为介词(epi)加“onomia”的复合词,意指“名之外者”。希腊文献中最常见的则为“epiklise”,意指“以别号相称”,是从动词“epikalein”娩出的名词。在“神人同形同性”的希腊神话中,无论是“附加”,还是“名之外者”,抑或“以别号相称”,别号作为神名的一部分,其表述方法与人名相同,一是与本名并用,再就是单独使用,唯神名与别号的连用多出现在诗文与宗教语境中。
  古代希腊的诗文包括史诗、抒情诗、戏剧。诗句讲究元音长短的音律,音律的不同又可构成不同的音步,如短长格、五音步、六音步等。形同汉语诗句末字的平仄交错,希腊诗句中的长短元音变化,其实都是为了吟唱上口,琴笛之声相和,以达到诗乐合一的目的。诗人荷马当年行游四方,正是在里拉琴的伴奏下吟唱着不朽的史诗《伊利亚特》与《奥德赛》。史诗采用的是六音步,即每个音步包括一个长音节(两个短音节等于一个长音节)、两个短音节。最后一个音步由两个音节组成,第二个音节长短自由。正是为了满足这种音律的长短变化,作为一种程式化的表述方式,史诗中的神名常附别号,如前文提到的“Phoebos Apollo”。“Phoebos”为形容词,“光”之意。据希腊神话,阿波罗驾车东西行越天空,令日升日落。“Phoebos”与名并用,应作“光神”阿波罗。与“光”相关的别号,阿波罗还有“光明神”(Aigletes)、“赐光之神”(Phanaios)以及“太阳神”(Helios)之谓。
  古代希腊的神多,神的司职也多,阿波罗的司职就达百余。除光神外,常见的有“引领神”(Archegetes)、“外邦人保护神”(Theoxenios)、“街神”(Arguieus)、“猎神”(Agraios)、“拯救神”(Boēdromios),等等。希腊人笃信神明,因为无所不能的神护佑着他们的生老病死。出生时有“分娩女神”阿尔特米斯(Locheia Artemis)相伴,故去有“亡灵引领神”赫尔墨斯(Hermes Psychopompos),患病有“医神”阿斯克勒比奥斯(Paian Asclepios)的眷顾。神话中,诸神所司之职的重叠亦多见,称谓在不同地区也各不相同。阿斯克勒比奥斯的父亲阿波罗虽同为医神,在小亚地区则被称作“Iatros”。
  另外,神的别号有些则意指其崇拜地,如开篇提到的“Apollo Pythios”。在希腊神话中,该娅之子皮同(Python)为德尔菲的保护神,德尔菲所在的地区因其而名“Pytho”。阿波罗从雅典抵达德尔菲后,斩杀皮同并建神谕所,得别号“Pythios”,意为“皮同的”或“德尔菲的”。由是,“Apollo Pythios”应作“德尔菲的阿波罗”,以示其崇拜地所在。传说中,阿波罗因降生在提洛岛上的昆西奥斯山,故得别号“昆西奥斯山的阿波罗”(Kynthios Apollo),又被称作“提洛岛的阿波罗”(Apollo Delios)。
  作为古希腊多神教的特征之一,出现在古典时代晚期铭文中的“Zeus Philippios”(腓力的宙斯),已然把宙斯视为马其顿王个人的保护神。而在希腊化时代,王国的缔造者更是被奉若神明,如塞琉古被称作“塞琉古-胜利之神宙斯”(Seleukos Zeus Nikator),其子安提奥克斯则被称为“安提奥克斯-拯救之神阿波罗”(Antiochos Apollo Soter),他们在身后受到神般的祭拜(F.格拉夫:《阿波罗》,126页)。人名与神名的这种连用是希腊宗教中值得关注的一种现象。
  与神名连用,别号可为形容词,如“Phoebos”、“Pythios”以及“Delios”;也可为名词,如“Athena Polias”(城邦保护神雅典娜)、“Zeus Polieus”(城邦保护神宙斯)。无论是形容词还是名词,别号均要与神名的性与格保持一致。雅典娜与宙斯虽同为城邦保护神,但“Polias”为阴性名词,“Polieus”则为阳性名词。值得注意的是,神的别号有些寓意不明,无从稽考,如“Apollo Maleatos”、“Apollo Laphrios”,等等;一些虽有解读,但歧义多见。引据中,现代西方语文可依希腊文直接转写,但中文却不可音译。愚一直以为,遇此情况,汉译只表神名,后附其别号的原文即可。
  近日得闲,复又想起希腊神名的“误译”,遂专做“约定”如是。不逮之处,尚祈读者诸君有以教正。
其他文献
当代阿富汗虽战火频仍,动荡不宁。但在其现代历史上,也曾有过一个比较稳定的时代,那就是从1933年到1973年的“末代君主”查希尔统治时期。如今,仍有阿富汗人怀念那个时代。查希尔是阿现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以温和开明著称,在阿富汗口碑不错。   先辈屡受外国打压   查希尔是巴拉克宰王朝开国君主多斯特的旁系后代,其高祖父苏尔丹是多斯特的弟弟。1793年,多斯特出生在坎大哈,父親是杜兰尼王朝官员,也是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现象,这就是容不得内部的“异端”,对资产阶级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容忍,对自己阵营的则务必除之而后快。苏联国内战争胜利之后,在很长时间里镇压矛头始终对着昔日的战友和同志,如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而在他们被镇压之后,矛头更转向自己队伍内的“异端”,一部《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就是以杀完“异端”为终结的,列宁的那些亲密战友如布哈林、加米涅夫、季诺维也夫等等,纷
二○○五年七月,三联书店再版了王芸生先生编著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八卷本),本刊于九月三日召开了由相关专家参加的座谈会,就此书的价值和中日关系问题进行讨论。现摘录座谈会部分内容发表,以飨读者。  王芝琛(王芸生先生哲嗣):王芸生一九三二年在《大公报》开设“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专栏的目的正如专栏眉题上的十六个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国耻认明,国难可救。”在一九三一年他开始编撰工作时,正好赶上清
中西文字书写之异,梁朝僧祐曾由行款分辨:“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曰梵,其书右行;次曰佉楼,其书左行;少者苍颉 ,其书下行。”(《出三藏记集》卷一《胡汉译经文字音义同异记第四》)二十世纪,西北地区发现大量古写本,颇有硬笔横写的“胡语文书”。  西方文字横写,司马迁称为“旁行”,所谓“(安息国)画革旁行以为书记”(《史记·大宛列传》)。张骞通西域的公元前二世纪,安息帝国领有伊朗高原与两河流域,“地方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曾以其丰富、独特的发现震惊世人。二0一九年岁末,三星堆遗址再度引发关注。因遗址发现九十周年,学界在四川广汉隆重召开了“纪念三星堆发现九十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正值大会期间,新华社二0一九年十二月二十日以一则《三星堆第三号祭祀坑崭露头角》的简要消息,披露出在三星堆遗址发现了三号坑。九十年历程属于“过去”,新披露的重要发现属于“将来”,这两个时间维度足以让我们在这个时间点上因一个遗
唐朝国子监设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其中,书学生课程以字学为本,所谓“以《石经》《说文》《字林》为专业,余字书兼习之”(《旧唐书·职官志》)。与此配套,唐朝科举设“书科”,考生来自书学生,考试“《说文》、《字林》,取通训诂,兼会杂体者,为通”(《唐六典·礼部》)。专门教习书法是在弘文馆,“贞观元年,敕见任京官,文武职事五品以上”的子弟,“有性爱学书者,听于馆内学书”(《唐六典·卷八
丸山老友:  尊重你历来主张的唯物论,你的葬礼办得十分简朴,以至于一些友人会觉得未能尽意。经追悼会发起人的集体协商,决定先由一个人向你的遗像告别、致词,然后再依次按程序进行下去。这样,这个任务就落到了我的身上。环视四周,综观各方,让我来扮演这个角色似乎也还顺理成章,所以我就不推辞了。至于你是不是觉得应该轮到我,那我也不去多想了,因为这毕竟是还弥留在世间的人们之间的事情,逝者是无法过问的。  你年长
“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此语出自托名卫夫人的《笔阵图》。这篇文章被晚唐张彦远辑入《法书要录》而流传下来。虽然很难厘清这句话的源头,但可以肯定,唐朝已经有了这样的看法。  评鉴与书写,自不相同,视为两途自有道理。但是,具体到个人,兼具两种能力者,历史上不乏其人。  梁朝陶弘景,曾为梁武帝鉴定御府所藏王羲之书迹,指出不少伪迹,读读他写给梁武帝的信函就可知道。陶弘景不但熟悉右军书法,也是“善写”的书
“联邦制是我国的专利。制宪者将‘主权’的单一原子一分为二,我国公民由此具备了州与联邦的双重权能,两者均免受对方的侵扰。这是制宪者的天才创造。我国宪法创立了一种在形式和设计上史无前例的政治体制。它建立了两套政府机构,两者都同创造、维持它们并受它们统治的人民各自发生直接的关联,各自相互知悉并保持默契,各自产生相互的权利与义务关系。”[U.S. Term Limits, Inc. v. Thornton
戴望舒在一九二九年写过《雨巷》,写的是江南春晓的情景:“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到了一九四五年,在香港,受尽战争磨难的他写了《口号》:“盟军的轰炸机来了,也许我们会粉身碎骨,但总比死在敌人的手上好。”  由一九二九到一九四五年,诗人心情变化的背后是中华民族经历的艰难岁月!诗人心情背后也隐隐呈现着世界历史难以抗拒、超出个人把握的力量。对照这两首诗,我们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