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翻译机构是与翻译相关的实体组织,与翻译学科存在极强的关联性。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有机体理论和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框架,微观探讨了翻译机构的有机性特征。本文总结了翻译机构的四项有机性特征,分别为:整体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和谐性,旨在有效引导翻译机构的良性运作,以发挥翻译机构在译学学科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翻译机构;社会有机体;生态翻译;有机性特征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2-0168-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1.043
1 . 引言
“机构”一词最初引自机械领域,现通指需要人员参与的实体单位。翻译机构是与翻译相关的实体组织,涉及翻译领域的方方面面,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与翻译学科存在极强的相关性。翻译机构出于某种目的组织与翻译相关的活动,或进行翻译实践,或培养翻译人才,或组织译学会议进行理论探讨推动译学学科建设,等等,涉及译学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翻译机构研究用以指导翻译机构有效运行,保持其与外部联系的和谐性,以实现译论研究的充分落实,属应用翻译研究部分。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当前,翻译机构领域发展并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以作为翻译实体单位存在的翻译公司为主要参与者的翻译服务行业近年来因翻译公司规模和数量的增加而获得长足发展,但翻译服务行业在翻译政策法规、市场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仍不规范,有待改进;国内翻译研究机构不少,但在具体运作方面有明文规范的不多,翻译研究的运行机制多有缺陷,难以有效推动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等等。这些问题反映出当前翻译机构研究的不足,这不利于译学应用研究的丰富与发展,也不利于译学学科整体建设。本文着重讨论翻译机构的有机性特征,旨在为翻译机构的良性发展提供指导,进而丰富并发展译学研究,推动译学学科建设。
2 . 有机性研究的理论渊源
2 . 1 社会有机体理论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将社会有机体看成是一个囊括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的跨层次性的整体性范畴,强调人在有机体当中的主导性作用,以及实践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活动和形式。马克思主义将社会有机体理解成内在互为联系,互相制约,不断发展的有机体,是在人类实践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活的有机体(段秀芳,2008:16-18)。社会有机体强调人是有机体的基本要素,强调人与社会的统一。翻译是由人参与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部分,理应属于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翻译有机体”的概念早已由相关学者提出,周朝伟已对翻译有机体的性质、类型、结构特征等进行了论述,并认为,“翻译主体和翻译环境构成翻译有机体的两大基本要素,翻译主体之间和翻译主体与翻译环境之间的关系总体构成翻译有机体的基础结构”(周朝伟,2010:16)。
2 . 2 翻译的生态学研究
2001年胡庚申教授(2010)首次将自然科学的生态学概念引入翻译学,提出生态翻译学的概念,并在认知路径、生态特征、理论体系等各方面对生态翻译学进行了详细描述。至今生态翻译学已获得长足发展,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活动与自然界存在“翻译—语言—文化—人类—自然界”的“关联序链”,强调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之间具有关联性。他们认为,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有诸多同构性。自然界中,生物有机体之间,生物有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生态平衡,翻译生态中也存在有机体与翻译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翻译生态环境是“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胡庚申,2004:3)。同时翻译生态环境也如自然生态一样存在“适应”“选择”“竞争排斥”等现象,翻译生态环境的参与主体之间,参与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竞争排斥”,以及“适应”“选择”等。此外,国际译界从生态学视角研究翻译的相关理论也已不在少数。彼得·纽马克在对翻译特征的文化介入进行分类时,将翻译的生态学特征列入其中(转自胡庚申、New mark, 1988: 95)。此外,戴维·卡坦、米歇尔·克罗宁、乔治·斯坦纳、罗森纳·沃伦、沃尔夫拉姆·威尔斯等(胡庚申,2010:63-64)学者均从生态学角度进行了翻译相关研究。这些丰富了生态翻译学研究。
生态翻译学将作为人类实践的翻译活动纳入自然生态中,跨越人类社会系统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将翻译活动的社会有机性特征纳入生物自然界之中,这样,翻译研究得以从生态学视角展开,从多方面进行生态学维度研究。
翻译机构主要研究翻译机构的运转,其与译学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引导其积极运转以推动译学发展。翻译机构有人参与,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以有效运转,以完成口笔译的翻译使命,培养翻译人才,产出翻译作品,等等。其运作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所以,将其纳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范畴也是理应之事。翻译机构属于翻译活动范畴,是翻译研究的一部分,也是生态学翻译研究的一部分。而从生态学角度进行的翻译机构研究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缺失。因此,翻译机构的生态学研究就显得尤其必要和重要。
另外,生态学研究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丰富了译学研究理论,而翻译机构研究属于译学研究的子范畴,将其纳入生态翻译研究领域之内也会进一步丰富生态翻译研究。
3 . 翻译机构的有机性特征
3 . 1 整体性
生态翻译学借鉴了“生态学”作为整体主义科学的研究方法,强调相互作用的整体性。整体性研究强调翻译机构内部各部分以及翻译机构之间协调作用的整体功能。这与生态翻译学视角所提倡的翻译学视角研究应当包括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研究思路一致。
有机论的思维方式强调“把世界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认为事物间的有机性决定了人对世界的认识只能从整体,综合型的维度加以‘直觉’或‘感悟’,而不是把它肢解开来单独观察或实验”(孙道进,2007: 17-21)。中华文化具有整体性思维,注重组成事物各部分之间的整体和谐以实现最大的整体功能,从整体、综合的维度宏观把握事物方能理解其全貌。 翻译机构作为实体存在自身有完整的运行模式,各部门间有效配合,协调工作实现机构功能。其自身是一完整的个体,同时,翻译机构又是翻译机构系统这一大“整体”下的部分,作为其大“整体”协调下的一部分。
“整体”和“部分”又具有相对性,所以对翻译机构的整体性研究也是相对而言。譬如,某一类翻译机构相对于其内部某一具体的翻译机构而言是整体的,但对于整个翻译机构系统来讲又成了“部分”。而某个具体的翻译机构相对于其内部某一结构部分来讲又成为了“整体”,而其又是该类翻译机构的“部分”。比如,出版社作为翻译出版机构的“部分”,又是其内部各部门的“整体”。所以在进行翻译机构整体性研究时也应以作为其上位“整体”之部分为前提。
翻译机构研究中的整体性思维有助于全面把握翻译机构在整个系统中的角色、功能、作用等,把握其与翻译机构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全面透视翻译机构各部分之间在功能、作用等方面的关系。翻译机构研究的这种整体性把握也与胡庚申教授所提倡的翻译学视角的研究应当包括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研究思路一致。
3 . 2 动态性
翻译机构作为有机存在,其本身的运转不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不断与周围环境交流互动,进而获得自身发展。一方面,翻译机构处于大的翻译机构系统当中,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参与者,需要不断与周围环境互动,与翻译机构所构成的“翻译生态环境”互动。翻译机构系统内部各利益相关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这种双向互动联系正如生态学强调生物体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样,生物体作为生态环境的参与者需不断从中获得能量以发展自身同时又以不同方式影响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自然界中,生物体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动态交流,个体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的生态平衡。翻译机构作为翻译机构系统存在之个体,它们之间也存在交流互动以保持之间关系的和谐,为自身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
自然界中存在着竞争排斥原则,生物体之间为重叠的利益资源而争斗,相互竞争相互排斥,最终“汰弱留强”(胡庚申,2006:49-52)翻译机构系统也存在的类似的现象。比如,当前翻译市场中存在的大量翻译公司,各公司均为获得更大的翻译市场以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努力,翻译公司之间相互竞争,结果往往是翻译质量高,服务和管理完善的翻译公司获胜,而翻译质量差、不正规的公司遭到淘汰。翻译机构系统内部的这种动态互动可以不断优化翻译机构所构成的这种翻译生态环境,同时这种动态互动的常态化也是造成当前翻译服务行业职业化,市场化的主要原因。
3 . 3 系统性
任何社会有机体作为整体都自成系统性,都可自我协调发展并完善。翻译机构作为社会有机体,也具有内在的系统性。
翻译机构系统作为整个翻译系统的子系统,其本身是一个成分复杂的大系统。该系统自我组织,自我协调,自我发展并自我完善。翻译机构系统的这种运作主要体现在其内部系统的层次性上。翻译机构按其功能可分为翻译研究机构,翻译教育培训机构,翻译出版机构以及翻译服务机构。按其与翻译研究关联性的强弱,各类翻译机构可以这样排序:翻译研究机构>翻译教育培训机构>翻译出版机构>翻译服务机构。各类翻译机构自成体系,分别构成了翻译研究机构系统,翻译教育培训机构系统,翻译出版机构系统和翻译服务机构系统。各类翻译机构系统又是整个大的翻译机构系统的子系统,同时,各类翻译机构系统内部涉及各规模大小不一,形形色色的个体作为该系统的重要参与者,各个体内部又是一独立运作的整体,自身形成完整系统。翻译机构系统作为整个翻译系统的子系统,其内部可以分层表述如下:
3 . 4 和谐性
任何社会有机体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才能正常生存和发展,并且,社会整体的和谐要求社会的各个构成要素本身的和谐,而社会的各个构成要素的和谐又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整体的和谐(郭湛,2006:23-29),翻译机构也是如此。胡庚申教授将“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运用到翻译生态学当中以解释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和谐。译者遵循翻译生态的动态变化规律,其译作须接受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最终实现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这当中又渗透了达尔文的“适应/选择”观点,“汰弱留强”(胡庚申,2004:1-5),最后实现整个翻译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发展。
翻译机构系统的这种和谐性,主要体现在具体翻译机构内部运作以及其与周围翻译环境的配合上。翻译机构内部人员管理,任务分工等均需要和谐处理方能实现整个机构的有效运转。同时,翻译机构作为个体存在也需要与周围翻译环境和谐相处。比如,作为翻译出版机构中重要成分的出版社,在出版某一译作或翻译研究作品时,势必会考查当前的市场需求,需要对译者群进行调查,即需要适应当前的以“目标读者”为核心的翻译环境,然后才能付诸具体的出版行动,包括选择译者与译者沟通等。当然,事前预期并非总与事后的市场反应相吻合,出版的翻译作品仍须接受读者市场的“选择”。出版社所做的是尽量适应市场需求,让市场接受,这样出版社的成果才更易被市场所“选择”,才容易实现其与读者市场的和谐共生。
翻译机构系统讲究的这种和谐是具有动态意义的,翻译机构之间,翻译机构与翻译环境之间需保持动态互动,在“选择”与“适应”中实现和谐。
4 . 翻译机构有机性特征之间的关系
上述翻译机构四个有机性特征之间具有统一互补性。整体性需要翻译机构之间以及机构内部各部分之间动态联系以保持机构状态最佳运行,同时,这种动态联系也是不同系统间或系统内部的联系,而且是它们之间和谐的、系统的联系。翻译机构作为社会有机体,本身以人为主体进行实践活动,这就决定了其动态性特征,而机构内部或者机构之间的动态联系正是翻译机构或者翻译机构系统整体性特征的反映。这种动态联系只有是系统的,遵循一定秩序的才能实现翻译机构内部以及整个翻译机构环境的和谐。所以,翻译机构内部、翻译机构之间以及翻译机构作为个体与整个翻译机构环境之间的系统性的动态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无法实现翻译机构系统各关系之间的协调,翻译机构作为实体机构也无法获得完善与发展。四个特征中缺少一个,其他三项均无法存在。所以,我们需从整体上把握翻译机构的四项有机性特征,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不可分割。 5 . 结论
翻译机构作为生态翻译环境中的有机存在,其自身在历时发展以及与周围翻译环境的联系方面都有其特征。上述翻译机构的整体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和谐性的有机性特征,旨在从有机性的角度对翻译机构加以诠释,以增加对翻译机构的认识,以便为其有效运作提供指导,有效发挥翻译机构在翻译研究、翻译教学以及翻译服务行业方面的作用,推动整个翻译学科的长足发展。翻译机构系统是一复杂的有机体体系,作为生态翻译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发挥着协调推动作用。本文只是对翻译机构的有机性特征进行了基本的勾勒,其他方面仍有待细致地探讨,仍有待与相关理论结合来充实翻译机构研究。
参考文献
Baker, M. R.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Steiner, George. 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丁春华.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48-549.
段秀芳.试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4):16-18.
郭晓勇.加强语言服务行业建设,服务中国国际传播战略[J].对外传播,2011(7):32-34.
郭湛、王文兵.构建和谐的社会有机体[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4):23-29.
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J].上海科技翻译,2004(4):1-5.
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49-52.
胡庚申.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J].四川外国语学报,2008(4):90-95.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译学研究的“跨科际整合”[J].上海翻译,2009(2):3-7.
胡庚申.翻译生态VS自然生态:关联性、类似性、同构性[J].上海翻译,2010(4):1-5.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外语研究,2010(4):62-67.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5-9.
蒋丽华、王华平、严荔.中国翻译行业立法之路:来自德国的借鉴[J].中国翻译,2012(4):49-52.
刘会然.浅析翻译出版机构的译学研究价值[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3):182-186.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穆雷.翻译的职业化与职业翻译教育[J].中国翻译,2012(4):14.
潘西华.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野中的社会建设[J].东岳论丛,2008(2):119-122.
孙道进.生态学伦理的四大哲学困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7-21.
谭载喜.翻译学[M].武汉:武汉教育出版社,2000.
许钧、穆雷.翻译学概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张其成.张其成全解周易[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张明权.二元对立翻译观的文化解构[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6-9.
章艳.提高翻译出版质量从规范翻译合同做起[J].出版发行研究,2008(6).
周朝伟.从“有机体”角度整体透视翻译系统[J].上海翻译,2010(3):16-20。
周朝伟.“翻译”为什么可以称为“有机体”?[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2):170-176。
周朝伟.解析“翻译有机体”[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3):215-219.
周朝伟.再读“翻译有机体”——《易经》与马克思主义的可通约性[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4):211-215.
邹振环.20世纪上海翻译出版与文化变迁[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翻译机构;社会有机体;生态翻译;有机性特征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2-0168-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1.043
1 . 引言
“机构”一词最初引自机械领域,现通指需要人员参与的实体单位。翻译机构是与翻译相关的实体组织,涉及翻译领域的方方面面,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与翻译学科存在极强的相关性。翻译机构出于某种目的组织与翻译相关的活动,或进行翻译实践,或培养翻译人才,或组织译学会议进行理论探讨推动译学学科建设,等等,涉及译学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翻译机构研究用以指导翻译机构有效运行,保持其与外部联系的和谐性,以实现译论研究的充分落实,属应用翻译研究部分。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不多。当前,翻译机构领域发展并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以作为翻译实体单位存在的翻译公司为主要参与者的翻译服务行业近年来因翻译公司规模和数量的增加而获得长足发展,但翻译服务行业在翻译政策法规、市场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仍不规范,有待改进;国内翻译研究机构不少,但在具体运作方面有明文规范的不多,翻译研究的运行机制多有缺陷,难以有效推动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等等。这些问题反映出当前翻译机构研究的不足,这不利于译学应用研究的丰富与发展,也不利于译学学科整体建设。本文着重讨论翻译机构的有机性特征,旨在为翻译机构的良性发展提供指导,进而丰富并发展译学研究,推动译学学科建设。
2 . 有机性研究的理论渊源
2 . 1 社会有机体理论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将社会有机体看成是一个囊括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的跨层次性的整体性范畴,强调人在有机体当中的主导性作用,以及实践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活动和形式。马克思主义将社会有机体理解成内在互为联系,互相制约,不断发展的有机体,是在人类实践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活的有机体(段秀芳,2008:16-18)。社会有机体强调人是有机体的基本要素,强调人与社会的统一。翻译是由人参与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部分,理应属于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翻译有机体”的概念早已由相关学者提出,周朝伟已对翻译有机体的性质、类型、结构特征等进行了论述,并认为,“翻译主体和翻译环境构成翻译有机体的两大基本要素,翻译主体之间和翻译主体与翻译环境之间的关系总体构成翻译有机体的基础结构”(周朝伟,2010:16)。
2 . 2 翻译的生态学研究
2001年胡庚申教授(2010)首次将自然科学的生态学概念引入翻译学,提出生态翻译学的概念,并在认知路径、生态特征、理论体系等各方面对生态翻译学进行了详细描述。至今生态翻译学已获得长足发展,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活动与自然界存在“翻译—语言—文化—人类—自然界”的“关联序链”,强调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之间具有关联性。他们认为,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有诸多同构性。自然界中,生物有机体之间,生物有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生态平衡,翻译生态中也存在有机体与翻译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翻译生态环境是“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以及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胡庚申,2004:3)。同时翻译生态环境也如自然生态一样存在“适应”“选择”“竞争排斥”等现象,翻译生态环境的参与主体之间,参与主体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竞争排斥”,以及“适应”“选择”等。此外,国际译界从生态学视角研究翻译的相关理论也已不在少数。彼得·纽马克在对翻译特征的文化介入进行分类时,将翻译的生态学特征列入其中(转自胡庚申、New mark, 1988: 95)。此外,戴维·卡坦、米歇尔·克罗宁、乔治·斯坦纳、罗森纳·沃伦、沃尔夫拉姆·威尔斯等(胡庚申,2010:63-64)学者均从生态学角度进行了翻译相关研究。这些丰富了生态翻译学研究。
生态翻译学将作为人类实践的翻译活动纳入自然生态中,跨越人类社会系统到自然生态系统中,将翻译活动的社会有机性特征纳入生物自然界之中,这样,翻译研究得以从生态学视角展开,从多方面进行生态学维度研究。
翻译机构主要研究翻译机构的运转,其与译学发展的关系,以及如何引导其积极运转以推动译学发展。翻译机构有人参与,并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得以有效运转,以完成口笔译的翻译使命,培养翻译人才,产出翻译作品,等等。其运作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部分,所以,将其纳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范畴也是理应之事。翻译机构属于翻译活动范畴,是翻译研究的一部分,也是生态学翻译研究的一部分。而从生态学角度进行的翻译机构研究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缺失。因此,翻译机构的生态学研究就显得尤其必要和重要。
另外,生态学研究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丰富了译学研究理论,而翻译机构研究属于译学研究的子范畴,将其纳入生态翻译研究领域之内也会进一步丰富生态翻译研究。
3 . 翻译机构的有机性特征
3 . 1 整体性
生态翻译学借鉴了“生态学”作为整体主义科学的研究方法,强调相互作用的整体性。整体性研究强调翻译机构内部各部分以及翻译机构之间协调作用的整体功能。这与生态翻译学视角所提倡的翻译学视角研究应当包括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研究思路一致。
有机论的思维方式强调“把世界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体,认为事物间的有机性决定了人对世界的认识只能从整体,综合型的维度加以‘直觉’或‘感悟’,而不是把它肢解开来单独观察或实验”(孙道进,2007: 17-21)。中华文化具有整体性思维,注重组成事物各部分之间的整体和谐以实现最大的整体功能,从整体、综合的维度宏观把握事物方能理解其全貌。 翻译机构作为实体存在自身有完整的运行模式,各部门间有效配合,协调工作实现机构功能。其自身是一完整的个体,同时,翻译机构又是翻译机构系统这一大“整体”下的部分,作为其大“整体”协调下的一部分。
“整体”和“部分”又具有相对性,所以对翻译机构的整体性研究也是相对而言。譬如,某一类翻译机构相对于其内部某一具体的翻译机构而言是整体的,但对于整个翻译机构系统来讲又成了“部分”。而某个具体的翻译机构相对于其内部某一结构部分来讲又成为了“整体”,而其又是该类翻译机构的“部分”。比如,出版社作为翻译出版机构的“部分”,又是其内部各部门的“整体”。所以在进行翻译机构整体性研究时也应以作为其上位“整体”之部分为前提。
翻译机构研究中的整体性思维有助于全面把握翻译机构在整个系统中的角色、功能、作用等,把握其与翻译机构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全面透视翻译机构各部分之间在功能、作用等方面的关系。翻译机构研究的这种整体性把握也与胡庚申教授所提倡的翻译学视角的研究应当包括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研究思路一致。
3 . 2 动态性
翻译机构作为有机存在,其本身的运转不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不断与周围环境交流互动,进而获得自身发展。一方面,翻译机构处于大的翻译机构系统当中,是其中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参与者,需要不断与周围环境互动,与翻译机构所构成的“翻译生态环境”互动。翻译机构系统内部各利益相关体与其周围环境之间这种双向互动联系正如生态学强调生物体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样,生物体作为生态环境的参与者需不断从中获得能量以发展自身同时又以不同方式影响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自然界中,生物体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动态交流,个体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形成一定的生态平衡。翻译机构作为翻译机构系统存在之个体,它们之间也存在交流互动以保持之间关系的和谐,为自身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
自然界中存在着竞争排斥原则,生物体之间为重叠的利益资源而争斗,相互竞争相互排斥,最终“汰弱留强”(胡庚申,2006:49-52)翻译机构系统也存在的类似的现象。比如,当前翻译市场中存在的大量翻译公司,各公司均为获得更大的翻译市场以获得更大的利益而努力,翻译公司之间相互竞争,结果往往是翻译质量高,服务和管理完善的翻译公司获胜,而翻译质量差、不正规的公司遭到淘汰。翻译机构系统内部的这种动态互动可以不断优化翻译机构所构成的这种翻译生态环境,同时这种动态互动的常态化也是造成当前翻译服务行业职业化,市场化的主要原因。
3 . 3 系统性
任何社会有机体作为整体都自成系统性,都可自我协调发展并完善。翻译机构作为社会有机体,也具有内在的系统性。
翻译机构系统作为整个翻译系统的子系统,其本身是一个成分复杂的大系统。该系统自我组织,自我协调,自我发展并自我完善。翻译机构系统的这种运作主要体现在其内部系统的层次性上。翻译机构按其功能可分为翻译研究机构,翻译教育培训机构,翻译出版机构以及翻译服务机构。按其与翻译研究关联性的强弱,各类翻译机构可以这样排序:翻译研究机构>翻译教育培训机构>翻译出版机构>翻译服务机构。各类翻译机构自成体系,分别构成了翻译研究机构系统,翻译教育培训机构系统,翻译出版机构系统和翻译服务机构系统。各类翻译机构系统又是整个大的翻译机构系统的子系统,同时,各类翻译机构系统内部涉及各规模大小不一,形形色色的个体作为该系统的重要参与者,各个体内部又是一独立运作的整体,自身形成完整系统。翻译机构系统作为整个翻译系统的子系统,其内部可以分层表述如下:
3 . 4 和谐性
任何社会有机体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内部和谐和外部和谐,才能正常生存和发展,并且,社会整体的和谐要求社会的各个构成要素本身的和谐,而社会的各个构成要素的和谐又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社会整体的和谐(郭湛,2006:23-29),翻译机构也是如此。胡庚申教授将“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运用到翻译生态学当中以解释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和谐。译者遵循翻译生态的动态变化规律,其译作须接受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最终实现最佳适应和优化选择。这当中又渗透了达尔文的“适应/选择”观点,“汰弱留强”(胡庚申,2004:1-5),最后实现整个翻译生态系统的和谐与发展。
翻译机构系统的这种和谐性,主要体现在具体翻译机构内部运作以及其与周围翻译环境的配合上。翻译机构内部人员管理,任务分工等均需要和谐处理方能实现整个机构的有效运转。同时,翻译机构作为个体存在也需要与周围翻译环境和谐相处。比如,作为翻译出版机构中重要成分的出版社,在出版某一译作或翻译研究作品时,势必会考查当前的市场需求,需要对译者群进行调查,即需要适应当前的以“目标读者”为核心的翻译环境,然后才能付诸具体的出版行动,包括选择译者与译者沟通等。当然,事前预期并非总与事后的市场反应相吻合,出版的翻译作品仍须接受读者市场的“选择”。出版社所做的是尽量适应市场需求,让市场接受,这样出版社的成果才更易被市场所“选择”,才容易实现其与读者市场的和谐共生。
翻译机构系统讲究的这种和谐是具有动态意义的,翻译机构之间,翻译机构与翻译环境之间需保持动态互动,在“选择”与“适应”中实现和谐。
4 . 翻译机构有机性特征之间的关系
上述翻译机构四个有机性特征之间具有统一互补性。整体性需要翻译机构之间以及机构内部各部分之间动态联系以保持机构状态最佳运行,同时,这种动态联系也是不同系统间或系统内部的联系,而且是它们之间和谐的、系统的联系。翻译机构作为社会有机体,本身以人为主体进行实践活动,这就决定了其动态性特征,而机构内部或者机构之间的动态联系正是翻译机构或者翻译机构系统整体性特征的反映。这种动态联系只有是系统的,遵循一定秩序的才能实现翻译机构内部以及整个翻译机构环境的和谐。所以,翻译机构内部、翻译机构之间以及翻译机构作为个体与整个翻译机构环境之间的系统性的动态联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无法实现翻译机构系统各关系之间的协调,翻译机构作为实体机构也无法获得完善与发展。四个特征中缺少一个,其他三项均无法存在。所以,我们需从整体上把握翻译机构的四项有机性特征,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不可分割。 5 . 结论
翻译机构作为生态翻译环境中的有机存在,其自身在历时发展以及与周围翻译环境的联系方面都有其特征。上述翻译机构的整体性、动态性、系统性和和谐性的有机性特征,旨在从有机性的角度对翻译机构加以诠释,以增加对翻译机构的认识,以便为其有效运作提供指导,有效发挥翻译机构在翻译研究、翻译教学以及翻译服务行业方面的作用,推动整个翻译学科的长足发展。翻译机构系统是一复杂的有机体体系,作为生态翻译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发挥着协调推动作用。本文只是对翻译机构的有机性特征进行了基本的勾勒,其他方面仍有待细致地探讨,仍有待与相关理论结合来充实翻译机构研究。
参考文献
Baker, M. R.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Steiner, George. 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丁春华.关于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几点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548-549.
段秀芳.试论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4):16-18.
郭晓勇.加强语言服务行业建设,服务中国国际传播战略[J].对外传播,2011(7):32-34.
郭湛、王文兵.构建和谐的社会有机体[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4):23-29.
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哲学理据[J].上海科技翻译,2004(4):1-5.
胡庚申.例示“适应选择论”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49-52.
胡庚申.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J].四川外国语学报,2008(4):90-95.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译学研究的“跨科际整合”[J].上海翻译,2009(2):3-7.
胡庚申.翻译生态VS自然生态:关联性、类似性、同构性[J].上海翻译,2010(4):1-5.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外语研究,2010(4):62-67.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5-9.
蒋丽华、王华平、严荔.中国翻译行业立法之路:来自德国的借鉴[J].中国翻译,2012(4):49-52.
刘会然.浅析翻译出版机构的译学研究价值[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2(3):182-186.
牟宗三.中国哲学十九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穆雷.翻译的职业化与职业翻译教育[J].中国翻译,2012(4):14.
潘西华.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野中的社会建设[J].东岳论丛,2008(2):119-122.
孙道进.生态学伦理的四大哲学困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7-21.
谭载喜.翻译学[M].武汉:武汉教育出版社,2000.
许钧、穆雷.翻译学概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9.
张其成.张其成全解周易[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
张明权.二元对立翻译观的文化解构[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2):6-9.
章艳.提高翻译出版质量从规范翻译合同做起[J].出版发行研究,2008(6).
周朝伟.从“有机体”角度整体透视翻译系统[J].上海翻译,2010(3):16-20。
周朝伟.“翻译”为什么可以称为“有机体”?[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2):170-176。
周朝伟.解析“翻译有机体”[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3):215-219.
周朝伟.再读“翻译有机体”——《易经》与马克思主义的可通约性[J].疯狂英语教师版,2010(4):211-215.
邹振环.20世纪上海翻译出版与文化变迁[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