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a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微博、微信、微小说的冒出,宣示着“微”时代的到来,“微”事物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终身学习的提倡下,“微学习”发展已经势如破竹,成为未来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种模式,微课也应运而生。如何实现微课资源在学科教学中有效运用,是当下教学工作者积极探究和尝试的一种教学创新。本文也以小学数学为研究对象,微课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增强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课资源  小学数学  应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160-02
  当今所处的信息化时代,人们生活、生产、交流等各方面都离不开信息和大数据。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同样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催生了微课资源教学的蓬勃发展。教育工作者纷纷探索微课的定义、资源形态、教学设计和评价,可见微课教学已经成为当下教学发展的主趋势。微课重在突出一个“微”字,是微时代到来的产物,以其短小精悍、化整为零的特点被广大师生所接受,故微课成为一种全新的资源表现形式,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以下,重点结合对微课的相关描述和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分析微课资源的具体应用措施,以创新具体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微课的定义
  自微课在国内教育界掀起改革浪潮以来,很多学者开始集中研究何为微课教学模式,时至到今,对于此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认识。但是从微课的意义上来看,它是以微教学视频为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可视化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
  二、微课的应用表现
  (一)具有开放性
  所谓开放性就是实现时间、空间和结构的三个维度开放。所谓时间开放就是能够实现校内外、课堂内外使用;空间开放主要指既能够在局域网中链接,又可以在城域网中使用,方便人们下载,实现资源共享;结构开放是针对微课内容而言,无论是进程中或者结束时,通过巧妙的开放性问题,强化学生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发散性、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发展,再就是教学评价多样化,拓展评价与反馈空间。
  (二)具有生长性
  所谓生长性就是微课中各种微元素不断修改、完善,持续生成与进化,与时俱进,走向成熟。教学过程要在原有微视频资源基础上实施生成,进行替换与补充,使其在师生一次次理解、交互、反思中得到锤炼与升华,突出动态性与生成性。
  (三)具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微课内容设计要能够突出教学重难点,其“容量短小巧悍”决定了微课内容不可能涵盖课时教学的所有部分,必须挑拣出最重要的知识进行阐述。对教师而言要能够提高教学能力、开拓视野,对学生而言,微课用于旧知复习、新知导入、深入难点、拓展延伸等。
  (四)具有交互性
  所谓交互性是实现师生、生生、生机交互的有效性,使学习达到同步。交互体验是微课教学的一大特色,通过形象生动、情境真实的画面、声音等促进情感互动,奠定知识迁移基础,又能够促进学生反馈和提问,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微课资源学习。
  三、小学数学微课资源开发的总体分析
  (一)微课数量的年级分布
  当下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多元化,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重点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这也为微课这一个性化资源在改革中的热潮提供了前提。笔者结合教学调查发现,微课数量在小学高年级所占比例比较大,主要是因为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思维方式的约束,无法有效开展自主学习。而高年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正处于从抽象到逻辑、从形象到具象的过渡,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在微课学习环节集中注意力,实现自主预习,微课也能够发挥实际作用。
  (二)微课内容所属领域分布
  小学数学知识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其中微课资源多集中在“数与代数”、“圖形与几何”两个领域,从深层次看,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以点的形式存在,尚未形成体系,大多是伴随着微课大赛的举办而实践,生长环境具有草根式特点。
  (三)微课配套资源建设情况
  众所周知,微课主要以视频为基础,从整体性角度来看,除了微视频外,还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反思等。当下小学数学中的微课制作者大都忽略了配套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缺乏问答反馈功能,以及数学支持服务,只是起到了视频观看和解说作用,无法为学习者进行有效地答疑解惑。
  四、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结构设计——以“时、分、秒”为例
  (一)学习者分析
  “时、分、秒”是小学三年级所学内容,此时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已经具备了基础的生活经验,能够通过情景设置理解数学知识,好奇心比较重。但是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外部条件干扰,注意力不够集中。
  (二)学习目标分析
  “时、分、秒”是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生活元素比较浓厚。能够很好地结合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理解时、分、秒的具体含义和彼此之间关系,掌握时间知识,培养时间观念。
  (三)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时、分、秒”之前,学生已经具备相应的钟表知识,学会了整时、半时概念,并且在时间认识学习中,对时针和分针有了初步认识。本单元主要是学习时、分、秒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换算,进而计算准确时间。但是该单位与长度、重量单位不同,无法用具体的实物表现出来,相对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理解难度。但是,此部分知识又与生活知识息息相关,可以从生活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建立时间观念。
  (四)教学策略制定
  1.细化、梳理时间知识   微课基础是微视频的制作,将教学重难点以视频的方式直观化呈现出来,但是为了保持学生注意力,微视频时间最好控制在5到10分钟,既能够创新数学知识呈现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复习钟面基础知识,学习“时、分、秒”新知识。又可以很好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视频设计时,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满足课堂教学需要的同时,为学生预留出预习和复习的自由,将“碎片化”知识系统化整理,增强教学效果。
  2.实施穿插式教学
  微课本身是为了配合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播放视频。有些中重难点口述不易于理解,不易观察现象,还会增加枯燥性,此时利用微视频穿插教学,将视频播放作为其中一项教学环节。此外,再配合微教案教学流程设计和微课程教学旁白,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学习秒和分之间的进率关系时,以动画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观察秒针走一圈,分针动一格的现象,理解1分=60秒。讲解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学习动态,实施针对性播放进程,发挥引导作用。
  3.创设生活情境
  上文学生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中提到,三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性思维过渡时期,虽然注意力不够集中,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完善,但是已经具备一定生活经验,而且“时、分、秒”知识也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微课资源应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特征,联系学习内容,创设符合教学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全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建立密切联系,强化学习激情,激发主观能动性。
  4.因材施教
  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由于受成长环境、性别、性格等因素影响,学生学习水平、智力发育、思维能力都各不相同,彼此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满堂灌”方式與微课教学极不相符,也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此,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因材施教,优化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例如设计问题链:“钟表上有几个大格?几个小格?”、“每个大格包括几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式多长时间?此时分针走了几格?”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问题回答,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5.优化教学评价
  微课教学完成后,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微反思检验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动态,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创新教学,学生是否掌握时、分、秒的进率转换,是否养成正确的时间观念等,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效果。此外,在评价形式上可以选择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或者教师评价,丰富评价途径,全方位分析教学与学习过程与新课标教学要求的出入,检验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五、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对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
  结合已有的教学实践来看,实施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学生在前后成绩测试上又很明显的差异,学生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角度也不相同,发展的学习能力有显著差距。由此可见,微课资源对课堂教学有一定促进作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视频是动态的,文字是静态的,相比之下,小学生更容易接受视频材料。将重难点以微课的途径呈现,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对所学知识有初步了解,能够极大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微课有效地实现了新旧知识衔接,唤醒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为新知识做铺垫。当然,从教学时间上来看,学生有了提前预习,教师在课堂上就能够开门见山,节省了情境创设时间。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二)学生对微课资源的态度
  微课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恰好符合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大多数学生对微课资源都持肯定态度,希望教师能够在课堂中运用微课,认为其形式新颖,内有有趣,富有新意,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明显增强。但是,对于在网上搜索微课观看学习的意识不是很强,有的学生自己不会操作电脑,有的学生不知如何搜索微课,可见,微课资源在课下运用效果不太理想。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创新教学模式,还可以细化重难点,优化教学目标的实现途径,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自信,深受师生青睐。因此,教师要重视微课资源的开发,帮助学生探究数学学习本质,录制微视频,设计微教案、微练习、微反思,形成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数学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赵宏伟.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149.
  [2]郭小玲.巧用微课资源化解数学难点[J].课程教育研究,2018(33):132-133.
  [3]王小雄.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应用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C].:,2018:3.
  [4]王建林.“借助微课,翻转课堂”——微课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7):67.
  [5]李长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使用微课提高教学质量[J].教育现代化,2017(40):370-372.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理教学的需要,因此,这就需要中学物理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及时的进行改革与创新。而物理相对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他所设计的内容概念以及方法相对是比较多样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感到学习的压力,感觉物理知识太过于艰难,而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更严重的是部分学生会对学习物理产生抵触心理。那么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在现代教育过程中,
期刊
【摘要】跨学科概念是指超越一门学科的界限,可广泛用于解释科学领域内不同问题的通用概念。本文尝试以“模型”这一跨学科概念指导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章第2节“种群数量变化”的课堂教学,探索跨学科概念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及优势所在。  【关键词】跨学科概念 高中生物学 种群数量变化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生物学跨学科知识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必
期刊
【摘要】问题情境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广泛,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情景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运用比较广泛,由于数学是需要代入数值进行计算,但是只是几个冰冷的数字很难让学生提起学习的兴趣,如果将数字带入到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当中,将学生引入到这个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就能够大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关键词】小学数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在不断的深入,高效课堂已经成为许多老师所青睐。导学式教学法是在高效课堂的基础上应用而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全面提升物理教学成绩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向学生自主性学习转变,这种学习方法的转变,解决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这两个方面。将导学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做以分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 导学式
期刊
【摘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讲究实事求是的自然属性学科,尤其是在高中阶段,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高中生物诸多的科技实践活动、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和模拟实验中为青少年学生积累了大量科技创新的素材。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学生的期望和要求,如果我们能在生物教学,尤其是生物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物理实验课堂的特点,探索如何利用改变教学模式来提升大学物理实验课堂的教学效果,让教学模式的改变在大学物理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效果。  【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178-02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一直是大学通识课程中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尤其针对于理工科学生更是重
期刊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的首要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化学探究兴趣,促进其化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将抽象晦涩的化学知识直观、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使学生在化学与技术、社会等关系的认知中,获得科学认知能力的发展。为了发挥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我尝试运用趣味实验,在导入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知讲解环节攻克重难点,以实验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 趣味实验 运用对策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确保课堂教与学质量的关键,对于影响学生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决定作用。笔者针对初中地理课堂的特点,根据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影响因素,从构建全新的课堂提问形式、积极创建良好的问题情境、采取合作的学习方式出发,形成师生认可的课堂约定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 巧设问题 有效性  【课题】本文系大田县2018年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初中政史地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设计的研究
期刊
【摘要】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师通过探究实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文以探究胃液的作用为例,谈谈在探究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这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等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学探究 胃液作用 生物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STEAM教育理念倡导多学科融合教育,不仅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能有效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将其运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围绕“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这一知识点,从STEAM项目探究、创新实践模式和完善STEAM教育评价三方面出发,系统分析STEAM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应用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 高中地理 教学实践 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