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著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已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共识。语言学家吕叔湘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但是近几年,青少年大多迷恋上网、看电视,对名著的阅读不感兴趣,阅读量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教师对名著的推荐引导方式有极大的关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针对不同的名著找好导读的“切入点”,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爱上名著阅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西游记》是青少年最熟悉的,也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动画片,有很多同学认为看了后就没有必要再读原著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引导学生阅读之前设置了三个问题:
1.“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千株老柏,万节修篁。……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喷香。石崖突兀青苔润,悬壁高张翠藓长。……细观灵福地,真个赛天堂!”这段优美的环境描写出自哪部名著?
2.“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如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猜猜他是谁?
3.《西游记》中四个主要人物有优点也有不足,请你通过具体的故事全面分析一下。
结果学生回答出来的并不多,由此我趁机告诉学生,“看”名著代替不了“读”名著。原著中细致的场景描绘、精彩的人物肖像描写、细致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以及作者缜密的写作思路,不透过文字是不能领略其魅力的,只有细心去阅读原著,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汉语文化的浸染和熏陶,扎牢經典阅读文化的“根”。读《西游记》,我就根据各部分特点设计几个问题,定期检查,激发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去感悟,去欣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大部头的小说洋洋洒洒百万字,人物众多,事件繁杂,作为一堂“导读课”,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就以一个人物作为“切入点”,深入其中引导解读。
如学习了课文《杨修之死》后,结合对曹操这个人物的分析,我给学生补充了曹操杀人的故事:曹操杀人手段之多样,场面之残忍,为历史上所罕见。消灭异己,杀董妃,祸及胎儿;为报父仇,屠戮彭城;借刀杀祢衡,掩人耳目;“梦中”杀近侍骗人……出于疑心,杀吕伯奢一家还明目张胆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有人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易中天讲三国时,曾将曹操说成是可爱的奸雄;而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那么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就借此引导学生到《三国演义》中为自己的观点找根据。学习课文《出师表》后,我以诸葛亮这个人物为切入点,布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让学生一人讲一个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搜集与诸葛亮有关的诗词、歇后语,以此来促进学生对《三国演义》作深入阅读。这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了学生的热议,学生们各执一词,怀着积极的心态到作品中去,阅读原著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探险类小说的阅读,如《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对这两部小说可以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选取一个精彩的情节或片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片段1:“格列佛用手指了指口,表示他饿得要命了。小人便在他身体两侧安放了几把梯子,上百个小人挑着篮子,把一篮一篮的食物轮流往他的口里倒下去。格列佛一口得吞食二、三篮的食物,小人应接不暇地倒。”让学生感受了小人国的小。
片段2:“格列佛随……被刮到大人国。格列佛被一位高达20米的农民捉住。农民带格列佛到全国各大城市展览,……由于小巧伶俐,格列佛在宫廷中非常得宠,但是也常常遭到老鼠、小鸟等动物的侵袭。”让学生感受了大人国的大。
片段3:我选取与鲁滨逊挖山洞、修栅栏、养山羊、种谷物、制独木舟、焙制陶器、加工面粉、烘烤面包等有关的章节读给学生听,这些创造性的活动是学生很感兴趣的。
看了这些片段,学生一定会被书中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及普通而精彩的语言所感染,必定能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四、《繁星·春水》是一本诗集,书中没有小说那样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根据以往的经验,我知道学生大多数不喜欢读。针对这个问题,我在介绍这本书之前,先给学生出示了一个句子:“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给以提示后,让学生去仿写,于是一会儿,五花八门的答案就出来了:
井底的蛙!你跳出井口时,世界就大了。
空中的鸟!你展翅高飞时,天地便广了。……
这些句子是学生们联系生活积极思考仿造出来的,我把学生们仿写的句子连在一起读,告诉他们例句是冰心奶奶的诗《墙角的花》,后面这些是同学们自己创作的、蕴含着丰富哲理的诗。学生们的兴致来了,我顺势向他们推荐冰心的《繁星·春水》,并与学生一起赏析了《青年人呵》、《成功的花》、《母亲啊》等几首小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说名著导读是投石问路的话,这个石头如果投得好,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好的名著导入的“切入点”就是那一石,“千层浪”就是学生心中激起的兴趣涟漪,这一石投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每本名著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思考、仔细研究,准确地把握切入点,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西游记》是青少年最熟悉的,也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动画片,有很多同学认为看了后就没有必要再读原著了。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引导学生阅读之前设置了三个问题:
1.“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千株老柏,万节修篁。……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喷香。石崖突兀青苔润,悬壁高张翠藓长。……细观灵福地,真个赛天堂!”这段优美的环境描写出自哪部名著?
2.“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如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猜猜他是谁?
3.《西游记》中四个主要人物有优点也有不足,请你通过具体的故事全面分析一下。
结果学生回答出来的并不多,由此我趁机告诉学生,“看”名著代替不了“读”名著。原著中细致的场景描绘、精彩的人物肖像描写、细致的人物心理活动描写以及作者缜密的写作思路,不透过文字是不能领略其魅力的,只有细心去阅读原著,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汉语文化的浸染和熏陶,扎牢經典阅读文化的“根”。读《西游记》,我就根据各部分特点设计几个问题,定期检查,激发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去感悟,去欣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二、大部头的小说洋洋洒洒百万字,人物众多,事件繁杂,作为一堂“导读课”,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我就以一个人物作为“切入点”,深入其中引导解读。
如学习了课文《杨修之死》后,结合对曹操这个人物的分析,我给学生补充了曹操杀人的故事:曹操杀人手段之多样,场面之残忍,为历史上所罕见。消灭异己,杀董妃,祸及胎儿;为报父仇,屠戮彭城;借刀杀祢衡,掩人耳目;“梦中”杀近侍骗人……出于疑心,杀吕伯奢一家还明目张胆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有人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易中天讲三国时,曾将曹操说成是可爱的奸雄;而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那么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我就借此引导学生到《三国演义》中为自己的观点找根据。学习课文《出师表》后,我以诸葛亮这个人物为切入点,布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让学生一人讲一个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搜集与诸葛亮有关的诗词、歇后语,以此来促进学生对《三国演义》作深入阅读。这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了学生的热议,学生们各执一词,怀着积极的心态到作品中去,阅读原著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探险类小说的阅读,如《鲁滨逊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对这两部小说可以根据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选取一个精彩的情节或片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片段1:“格列佛用手指了指口,表示他饿得要命了。小人便在他身体两侧安放了几把梯子,上百个小人挑着篮子,把一篮一篮的食物轮流往他的口里倒下去。格列佛一口得吞食二、三篮的食物,小人应接不暇地倒。”让学生感受了小人国的小。
片段2:“格列佛随……被刮到大人国。格列佛被一位高达20米的农民捉住。农民带格列佛到全国各大城市展览,……由于小巧伶俐,格列佛在宫廷中非常得宠,但是也常常遭到老鼠、小鸟等动物的侵袭。”让学生感受了大人国的大。
片段3:我选取与鲁滨逊挖山洞、修栅栏、养山羊、种谷物、制独木舟、焙制陶器、加工面粉、烘烤面包等有关的章节读给学生听,这些创造性的活动是学生很感兴趣的。
看了这些片段,学生一定会被书中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情节、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及普通而精彩的语言所感染,必定能获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四、《繁星·春水》是一本诗集,书中没有小说那样鲜明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的故事情节,根据以往的经验,我知道学生大多数不喜欢读。针对这个问题,我在介绍这本书之前,先给学生出示了一个句子:“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给以提示后,让学生去仿写,于是一会儿,五花八门的答案就出来了:
井底的蛙!你跳出井口时,世界就大了。
空中的鸟!你展翅高飞时,天地便广了。……
这些句子是学生们联系生活积极思考仿造出来的,我把学生们仿写的句子连在一起读,告诉他们例句是冰心奶奶的诗《墙角的花》,后面这些是同学们自己创作的、蕴含着丰富哲理的诗。学生们的兴致来了,我顺势向他们推荐冰心的《繁星·春水》,并与学生一起赏析了《青年人呵》、《成功的花》、《母亲啊》等几首小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说名著导读是投石问路的话,这个石头如果投得好,就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好的名著导入的“切入点”就是那一石,“千层浪”就是学生心中激起的兴趣涟漪,这一石投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每本名著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思考、仔细研究,准确地把握切入点,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