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iumph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课程,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学校体育教育不但是一个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对学校体育进行兴趣教学可以推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兴趣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以素质教育为理念,以民主合作的教学关系为基础,以导学的教学程序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的求知欲,实现学生的自主体育能力和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体育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别差异,培养能力。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一、提高学生对学好体育课重要性的再认识
  
  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学好体育的重要性,才能逐渐培养出学习体育的兴趣来,使学生认识到,学好体育不仅仅是为了身体好,更重要的与热爱祖国,建设和保卫祖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意志品质联系起来。应建立起学好体育光荣学不好可耻的思想观点。在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的同时,加大对体育的宣传力度,使学生家长和其他任课教师也能充分体会到这一点,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有力后盾和积极拥护者,真正从思想的深处接受和认同体育的重要性。
  
  二、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可使人易于产生运动的欲望。在学校里,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建设多项的运动设施,是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因素。我们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去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如学校建一个体育快乐园地,让学生在“跑、跳、爬、滑、荡、穿”等功能器械旁尽情地“玩”,在“自玩其乐”的过程中找到运动的乐趣,让学生“百玩不厌”,也可举办体育第二课堂、建立运动队(如田径队、足球队、篮球队等)、举行体育基本知识竞赛、举办体育运动会和比赛,都能营造出良好的体育气氛和创造出良好的体育环境,同时还可利用最现代化的多媒体进行体育教育和教学,让体育知识、运动、比赛等内容更直观、生动、形象地体现在学生的面前和脑海里。我想,这样的教学手段和环境,无论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效果,都应该是直接的、显著的。诚然,要创造良好的体育文化环境,还需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可能达到我们共同的教育目标。
  
  三、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新颖的、能引起好奇的、注意的事物易引起兴趣,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练习等意愿。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过浅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重复的内容和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过多,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调动不起学习的情绪。
  教学内容的选择在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统领下,可以自主选择,但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贴近学生实际,既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特长,又要考虑以学生的自身要求,尽量安排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健身体育、娱乐体育、民间(乡土)体育和生活体育的内容。同时要考虑学校实际、场地器材和周边环境,使学生在体验体育乐趣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总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趣味,富有挑战性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要少选择竞技化、成人化很强的运动项目,多选择儿童化、趣味强的运动项目。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它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也被限制了手脚,一味追求时间在各个部分的合理分配,以达到整节课在结构上的平衡,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更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掌握方法,通过正确的身心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发展人际关系,开发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掌握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传统的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中生长并形成的一种固定模式,片面强调了身体锻炼,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和教育,不能以大多数学生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任务是不相符的。
  
  五、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括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侵害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体育教学方法:一是要坚持内因(学生)与外因(教师)的辩证统一;二是要坚持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三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教学手段为核心,以教学组织为主线,以教学策略为龙头;四是要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选择,合理地组合,正确地运用。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因而,数学教学必须由注重“传授”向注重“引导”转变;由注重“模式”向注重“个性”转变,面对这一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和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自己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期刊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新课程必然要求教育的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电化教育的领先技术,已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它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几年来,我在从事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尝试着利用多
期刊
高中物理新教材虽然减小了教学梯度,降低了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难度,但由于高中物理的自身客观要求,难免在初、高中衔接中仍出现台阶,学生仍会感觉高中物理难学。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师的教对初、高中内容的衔接研究得不够;二是高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成熟阶段,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这给高中物理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应根据温故知新、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原则,深入浅出、形象、生动
期刊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经,也是学好普通话,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手段,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那如何在语言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把语文训练课上成真正的语言训练课呢?  我把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分成三个阶段:初读、细读、品读,这和心理学中的心理发展过程正好相符,从感知品
期刊
小学历史教学,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学科优势,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教育    1、通过历史年代的教学诱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通过《北京人》一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我国广阔的土地上就有人类生活着。”“20—70万年前的北京人是我们的祖先。”从北京人到黄帝,从黄帝到尧舜禹,乃至夏商周等各个历史朝代的发展、演变,学生
期刊
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生普遍感到困难的是记忆单词。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我在试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记单词是学生学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帮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最高效率地牢牢记住所学的词汇,只有解决了效率的问题,才能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向效率要时间,而不是用时间补效率,这是我们英语教师要致力研究的课题。 那么,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
期刊
所谓数学活动是指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式和发展来理解的。按这种解释,数学活动教学所关心的不是活动的结果,而是活动的过程,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儿童去研究不同水平的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智力。    一、从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入手    知识和思维是互相联系的,在进行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之前,首先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结构。什么是知识结构?一般人们认为:在数学中,包括定
期刊
内容摘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标准,信息技术课应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意识,较大限度上提高他们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作为当前小学信息教学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特点 培养     开设信息技术课是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自身素质的提高这一要求而开设的。在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识,重在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自主能力和
期刊
内容摘要: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是用眼睛欣赏美术作品,它的特点是直观的和形象的。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首先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每一幅美术作品、每一位艺术家的后面都有许多情节可以发现。作为美术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设计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以各种新的手法去激发学生兴趣,定能上好高中美术欣赏课。  关键词:美术 欣赏 兴趣    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是用眼睛
期刊
学习的任务之一,就是把人类知识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储存在自己的头脑里,在需要的时候,就能把知识重现和再认出来,为高深的学习打基础,为生活的使用作准备,正如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而创造不过是运用知识。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主要决定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首先要能够记忆。在化学教学中,常有学生反映:元素符号等化学用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