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渔业村作为一种特殊的乡村形态,振兴渔业村的发展,可以推动乡村全面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天泉湖镇北山村为例,在客观分析乡村资源优势、文化特征及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现状,从调整产业结构、振兴特色文化、加强组织培育等方面,提出渔业村转型的发展路径和文化振兴战略,以实现渔业村的“生态优、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发展目标。
关键词:乡村振兴;渔业村;北山村;转型发展路径
0 引言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现代渔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被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休闲渔业,鼓励以传统渔文化为基础,加强渔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渔村[1]。本文结合实际项目案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分析北山村现有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北山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路径,以期为渔业村的振兴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
1 北山村发展概况
北山村隶属于淮安市盱眙县天泉湖镇,苏皖两省(盱眙、来安、明光)三县市交界处,面积197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3个居委会,人口4万人,是苏北典型的农业乡镇。北山村发展经济具有天然的交通区位优势:距离南京、扬州、淮安、滁州等地市均约1小时车程,248国道、601省道呈十字交叉贯穿全境,新阳高速铁山寺出口可直达天泉湖镇区及铁山寺景区。同时,国家级江北新区、宁淮新兴科技产业园、天泉湖国家级度假区的建设,极大地带动了北山村区域的发展。
2 北山村的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2.1 北山村的发展优势
近年来,北山村利用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村庄内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产业化、设施化、科技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渔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渔业,通过农渔业项目的形式,加快三产融合,提升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奠定了较好的旅游资源与产业发展基础。
2.1.1 生态本底优越
天泉湖镇境内多为低缓丘陵山地,以风景区自然资源为主。境内拥有铁山寺森林公园景区、紫金山天文台及天文科普景区、火山地质地貌遗迹观光区、紫霞岭红豆杉基地等多处旅游景点。自然资源主要呈环天泉湖分布的状况,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综合提升潜力巨大。同时,境内依山修建1座中型水库、7座小型水库,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其中9平方公里的天泉湖常年保持在二类饮用水标准以上。地下水为优质矿泉水、火山岩温泉,极具开发价值。此外,全镇森林覆盖率高达59%,境内有全国纬度最高千亩毛竹生态园和天泉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负氧离子含量高达7万多个/立方厘米,是全省平均值的49倍,比一般城市高出100倍,成为苏北地区独特的生态景观,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1.2 渔文化底蕴深厚
北山村渔文化源远流长。渔业发展起源于汉代,自隋唐以来,渔业随水域的不断扩大而兴起。渔民在世代渔猎生活中自编文娱节目“渔鼓舞”,同时政府为发展渔民文化事业,通过在湖上巡回宣传文化活动,丰富渔民的文化生活,并吸引了各行业文艺工作者蜂拥创作出许多文艺作品,如电源《老乡》、剧本《水迎春》等。此外,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众多开明人士。出生于此的朱木兰女士,5个女儿均出自常青藤名校,其中大女儿赵小兰女士为现任美国交通部部长,并建立了赵朱木兰文化中心,为发展渔文化和弘扬家风精神创造了条件。
2.1.3 产业基础较好
北山村农业和渔业资源较为丰富,其中第一产业形成以稻麦、水产养殖为主,果蔬、玉米、芝麻、花木为辅的农作物种植体系,占据较大份额和主体地位。并立足于自身农业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相继引入各类农业项目如“蓝莓庄园”“虾稻共生养殖”等。2016年全年农业创收2.28亿元,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第二产业主要依托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水产品加工业。但鲟鱼养殖企业与水产品加工企业之间产业链尚未形成,对北山村的经济带动力较弱。随着美丽渔村的建设,休闲渔业得到发展推动,天泉湖水库鲟鱼养殖基地是淮安市首家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占地30亩。并作为公园中的一个观赏性景点,每年吸引上万名游客前来观赏、了解鲟鱼的养殖情况,并带动渔家乐等第三产业产值的稳步提升。
2.2 北山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2.1 生态资源亟待整合
地处天泉湖镇的北山村虽然拥有豐富的自然资源,但境内多为丘陵坡地,土地细碎化、小型化,不利于农业机械化、标准化。水利设施建设年久失修,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村内建筑质量较差,大多为砖混结构建筑,以一层建筑为主,少数为二层楼房建筑风格不够统一。同时,道路、水利、建筑等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北山村区域发展的瓶颈,导致旅游业发展受限,生态农庄、农家乐起点较低,旅游景点亮度不够。
2.2.2 文化潜力有待挖掘
北山村渔业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但相应的文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文化阵地建设薄弱。表现为公共文化设施缺乏,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点少、普及率低,文化艺术人才也大量缺乏。文化活动开展形势不够丰富,文化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从空间上看,境内人文资源大多聚集在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但单体特色不够鲜明,以二到三级资源居多,亟待深度整合联动发展。
2.2.3 产业发展不协调
北山村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一产业中农业和渔业养殖比重较大,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制约了产业整体高质量发展。此外,随着渔业资源的日益匮乏,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成为产业创收的关键环节。但北山村水产品加工企业之间产业链尚未形成,加工产品单一,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品牌产品较少,深加工能力差。区域内大型龙头企业介入较少,导致产业发展特色化、品牌化不足,二、三产业缺乏竞争力与活力。综上,北山村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2.4 劳动力素质不高
近年来,北山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总体来看依旧是贫困洼地。表现为区域内年轻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劳动力年龄老化,且老年群体缺乏先进的农业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化的发展要求;低收入群体所占比重较大,村内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12%,且大部分农户抗风险能力较弱,返贫现象突出。
3 北山村的转型发展路径
面对乡村面临的种种挑战,北山村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与渔业发展的政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渔业渔村的发展。同时,基于北山村自身的资源特征与产業优势,有序推动提升改造,美化环境,激活产业,增添活力,打造天泉湖畔的生态渔村。
3.1 发展休闲渔业,凸显优势资源
创新现代渔业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休闲观光渔业和特色渔业的发展。休闲渔业作为第五大产业,是新兴的产业。规划建议运用互联网和新技术手段,开展商业旅游服务。积极推进天泉湖鲟鱼养殖基地观光建设,发展垂钓旅游产业,休闲渔业康养综合体等旅游新业态,带动乡村生态游。在水产品选择上,结合本地特色,引入手工作坊,加工企业参与鲟鱼产品加工,及主体创意手工艺品的加工;建立中华鲟鱼科普展览馆,开展教育科普活动,满足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刺激消费,促进旅游发展,实现“以渔促旅、以旅促渔”。此外,依托区域内交通优势和已入驻的现代农业旅游项目,集中打造集种植、加工、观光、体验、文化、创意、餐饮和住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产业带动、环境提升、农民致富”拉动区域内农业和渔业的发展,打造生态休闲渔业产业环[2]。
3.2 打造文化阵地,打响文化品牌
首先,渔村振兴应依托当地渔文化要素,传承渔村文化,打响渔文化品牌。应充分挖掘渔民民俗文化潜力,培育一支渔文化民俗表演队伍,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其次,利用文化名人资源,吸引乡贤人士建设家乡文化,延续弘扬渔业精神,扩大文化影响力。依托当地赵小兰文化馆,建立渔村文化的宣传阵地,立榜样、树典型,通过家风与村风的传承,弘扬渔文化及渔业精神,用文化赋能乡村转型升级[3]。最后,以渔业文化为载体,在整合现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优化配置,布点建设生态特色渔文化项目,重点在特色上做文章,建设3~4个文化特色基地,扩大渔文化辐射范围,建立地域渔文化品牌。同时,发挥政策资金等相关要素的作用,完善渔村内的公共基础设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接待能力;鼓励并引导发展风情民宿,建设渔村文化馆,凸显当地渔文化的发展优势与特色。
3.3 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3.3.1 多角度提升融资能力
开展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依托村集体组织经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标准化农业科技服务站和研究示范基地,建立渔业养殖示范场、农业示范园区,将最新的农业和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给农民。
3.3.2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以主导产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稻油、果树苗木、蔬菜、水产养殖等五大主导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水利建设和土地流转整治,全面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通过加粗延伸产业链,发展多业态农业,并配套发展包装、仓储、运输和电子商务等相关产业,构筑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带[4]。
推动水产品加工向精深化方向发展。以水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依托鲟鱼优势产品资源,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引导渔产品加工企业精深加工的技术研发。培育壮大主导渔业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与渔村合作社开展有效对接,紧密联结,带动渔民增产增收。
3.3.3 打造农旅新品牌
在稻麦养殖基地经营观光旅游业,观光活动对农业生产及其周边活动具有带动作用。游客通过观光、垂钓、体验捕捞、欣赏渔文化主题的影片,了解渔民生活、感受渔家风情,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一站式服务[5]。此外,依托鲟鱼养殖基地,开发渔村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森林康养、科普观光等特色化渔村产业,形成绿色生态的渔村旅游产业链。
3.4 加强组织培育,推动农渔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唯有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方能推动农业和渔业发展向科技化、现代化方向转化。一是政府制定人才引进及返乡优惠政策,吸引年轻群体返乡务工,招募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乡村储备管理队伍,尤其是农学专业等紧缺型专业人才,为乡村休闲渔业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二是与当地农科院合作,成立培训教育基地,为农户提供育苗、鲟鱼养殖的技术支持,丰富种植品种,提高农民、渔民劳动力素质及生产效率;同时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开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用科技力量赋能传统农渔业产业。三是搭建乡贤平台,充分挖掘当地乡贤人士的技能与资源优势,多主体参与提升治理水平,完善乡村基层治理体系。
4 结语
实现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位一体的全方位振兴。其中,产业繁荣是基础。通过调整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挖掘文化潜力,整合生态资源,壮大培育龙头企业,打响渔业村文化品牌,实施休闲渔业产业与农旅品牌引领乡村振兴,促进农产品创新性转型,提升农村招商引资的能力,方能有效地摆脱乡村“输血”模式,完善“造血”功能,为渔业村的振兴发展创造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 龙新,徐承旭.《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发布实施[J].水产科技情报,2017,44(02):106-107.
[2] 赵文杰,沈佳强.乡村振兴背景下“渔业”转型及实现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3):84-85.
[3] 占小飞.乡村振兴背景下象山渔村渔文化发展的问题和策略[J].现代化农业,2018(11):44-45.
[4] 杨菂,郑世忠,蔡静.辽宁海岛渔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庄河市王家岛镇东滩村为例[J].河北渔业,2019(11):57-60.
[5] 孙晗,顾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渔业村发展路径思考——以连云港市下口村为例[J].江西水产科技,2019(03):3-4.
作者简介:丁宬宇(1995—),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
李志明(1975—),男,江苏常熟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结构、区域开放空间规划。
关键词:乡村振兴;渔业村;北山村;转型发展路径
0 引言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现代渔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被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休闲渔业,鼓励以传统渔文化为基础,加强渔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渔村[1]。本文结合实际项目案例,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分析北山村现有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北山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路径,以期为渔业村的振兴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
1 北山村发展概况
北山村隶属于淮安市盱眙县天泉湖镇,苏皖两省(盱眙、来安、明光)三县市交界处,面积197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3个居委会,人口4万人,是苏北典型的农业乡镇。北山村发展经济具有天然的交通区位优势:距离南京、扬州、淮安、滁州等地市均约1小时车程,248国道、601省道呈十字交叉贯穿全境,新阳高速铁山寺出口可直达天泉湖镇区及铁山寺景区。同时,国家级江北新区、宁淮新兴科技产业园、天泉湖国家级度假区的建设,极大地带动了北山村区域的发展。
2 北山村的发展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2.1 北山村的发展优势
近年来,北山村利用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村庄内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产业化、设施化、科技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渔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渔业,通过农渔业项目的形式,加快三产融合,提升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奠定了较好的旅游资源与产业发展基础。
2.1.1 生态本底优越
天泉湖镇境内多为低缓丘陵山地,以风景区自然资源为主。境内拥有铁山寺森林公园景区、紫金山天文台及天文科普景区、火山地质地貌遗迹观光区、紫霞岭红豆杉基地等多处旅游景点。自然资源主要呈环天泉湖分布的状况,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综合提升潜力巨大。同时,境内依山修建1座中型水库、7座小型水库,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其中9平方公里的天泉湖常年保持在二类饮用水标准以上。地下水为优质矿泉水、火山岩温泉,极具开发价值。此外,全镇森林覆盖率高达59%,境内有全国纬度最高千亩毛竹生态园和天泉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负氧离子含量高达7万多个/立方厘米,是全省平均值的49倍,比一般城市高出100倍,成为苏北地区独特的生态景观,为发展生态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1.2 渔文化底蕴深厚
北山村渔文化源远流长。渔业发展起源于汉代,自隋唐以来,渔业随水域的不断扩大而兴起。渔民在世代渔猎生活中自编文娱节目“渔鼓舞”,同时政府为发展渔民文化事业,通过在湖上巡回宣传文化活动,丰富渔民的文化生活,并吸引了各行业文艺工作者蜂拥创作出许多文艺作品,如电源《老乡》、剧本《水迎春》等。此外,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众多开明人士。出生于此的朱木兰女士,5个女儿均出自常青藤名校,其中大女儿赵小兰女士为现任美国交通部部长,并建立了赵朱木兰文化中心,为发展渔文化和弘扬家风精神创造了条件。
2.1.3 产业基础较好
北山村农业和渔业资源较为丰富,其中第一产业形成以稻麦、水产养殖为主,果蔬、玉米、芝麻、花木为辅的农作物种植体系,占据较大份额和主体地位。并立足于自身农业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相继引入各类农业项目如“蓝莓庄园”“虾稻共生养殖”等。2016年全年农业创收2.28亿元,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第二产业主要依托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水产品加工业。但鲟鱼养殖企业与水产品加工企业之间产业链尚未形成,对北山村的经济带动力较弱。随着美丽渔村的建设,休闲渔业得到发展推动,天泉湖水库鲟鱼养殖基地是淮安市首家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占地30亩。并作为公园中的一个观赏性景点,每年吸引上万名游客前来观赏、了解鲟鱼的养殖情况,并带动渔家乐等第三产业产值的稳步提升。
2.2 北山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2.1 生态资源亟待整合
地处天泉湖镇的北山村虽然拥有豐富的自然资源,但境内多为丘陵坡地,土地细碎化、小型化,不利于农业机械化、标准化。水利设施建设年久失修,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村内建筑质量较差,大多为砖混结构建筑,以一层建筑为主,少数为二层楼房建筑风格不够统一。同时,道路、水利、建筑等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北山村区域发展的瓶颈,导致旅游业发展受限,生态农庄、农家乐起点较低,旅游景点亮度不够。
2.2.2 文化潜力有待挖掘
北山村渔业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但相应的文化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文化阵地建设薄弱。表现为公共文化设施缺乏,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点少、普及率低,文化艺术人才也大量缺乏。文化活动开展形势不够丰富,文化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从空间上看,境内人文资源大多聚集在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但单体特色不够鲜明,以二到三级资源居多,亟待深度整合联动发展。
2.2.3 产业发展不协调
北山村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一产业中农业和渔业养殖比重较大,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制约了产业整体高质量发展。此外,随着渔业资源的日益匮乏,发展水产品加工业成为产业创收的关键环节。但北山村水产品加工企业之间产业链尚未形成,加工产品单一,而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品牌产品较少,深加工能力差。区域内大型龙头企业介入较少,导致产业发展特色化、品牌化不足,二、三产业缺乏竞争力与活力。综上,北山村产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2.4 劳动力素质不高
近年来,北山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总体来看依旧是贫困洼地。表现为区域内年轻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劳动力年龄老化,且老年群体缺乏先进的农业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化的发展要求;低收入群体所占比重较大,村内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12%,且大部分农户抗风险能力较弱,返贫现象突出。
3 北山村的转型发展路径
面对乡村面临的种种挑战,北山村积极响应乡村振兴与渔业发展的政策,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渔业渔村的发展。同时,基于北山村自身的资源特征与产業优势,有序推动提升改造,美化环境,激活产业,增添活力,打造天泉湖畔的生态渔村。
3.1 发展休闲渔业,凸显优势资源
创新现代渔业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休闲观光渔业和特色渔业的发展。休闲渔业作为第五大产业,是新兴的产业。规划建议运用互联网和新技术手段,开展商业旅游服务。积极推进天泉湖鲟鱼养殖基地观光建设,发展垂钓旅游产业,休闲渔业康养综合体等旅游新业态,带动乡村生态游。在水产品选择上,结合本地特色,引入手工作坊,加工企业参与鲟鱼产品加工,及主体创意手工艺品的加工;建立中华鲟鱼科普展览馆,开展教育科普活动,满足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需求,刺激消费,促进旅游发展,实现“以渔促旅、以旅促渔”。此外,依托区域内交通优势和已入驻的现代农业旅游项目,集中打造集种植、加工、观光、体验、文化、创意、餐饮和住宿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产业带动、环境提升、农民致富”拉动区域内农业和渔业的发展,打造生态休闲渔业产业环[2]。
3.2 打造文化阵地,打响文化品牌
首先,渔村振兴应依托当地渔文化要素,传承渔村文化,打响渔文化品牌。应充分挖掘渔民民俗文化潜力,培育一支渔文化民俗表演队伍,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其次,利用文化名人资源,吸引乡贤人士建设家乡文化,延续弘扬渔业精神,扩大文化影响力。依托当地赵小兰文化馆,建立渔村文化的宣传阵地,立榜样、树典型,通过家风与村风的传承,弘扬渔文化及渔业精神,用文化赋能乡村转型升级[3]。最后,以渔业文化为载体,在整合现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实现优化配置,布点建设生态特色渔文化项目,重点在特色上做文章,建设3~4个文化特色基地,扩大渔文化辐射范围,建立地域渔文化品牌。同时,发挥政策资金等相关要素的作用,完善渔村内的公共基础设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接待能力;鼓励并引导发展风情民宿,建设渔村文化馆,凸显当地渔文化的发展优势与特色。
3.3 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3.3.1 多角度提升融资能力
开展产学研合作机制,推动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依托村集体组织经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标准化农业科技服务站和研究示范基地,建立渔业养殖示范场、农业示范园区,将最新的农业和渔业科技成果转化给农民。
3.3.2 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以主导产业为依托,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重点发展稻油、果树苗木、蔬菜、水产养殖等五大主导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水利建设和土地流转整治,全面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通过加粗延伸产业链,发展多业态农业,并配套发展包装、仓储、运输和电子商务等相关产业,构筑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带[4]。
推动水产品加工向精深化方向发展。以水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依托鲟鱼优势产品资源,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引导渔产品加工企业精深加工的技术研发。培育壮大主导渔业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与渔村合作社开展有效对接,紧密联结,带动渔民增产增收。
3.3.3 打造农旅新品牌
在稻麦养殖基地经营观光旅游业,观光活动对农业生产及其周边活动具有带动作用。游客通过观光、垂钓、体验捕捞、欣赏渔文化主题的影片,了解渔民生活、感受渔家风情,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一站式服务[5]。此外,依托鲟鱼养殖基地,开发渔村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森林康养、科普观光等特色化渔村产业,形成绿色生态的渔村旅游产业链。
3.4 加强组织培育,推动农渔业现代化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唯有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方能推动农业和渔业发展向科技化、现代化方向转化。一是政府制定人才引进及返乡优惠政策,吸引年轻群体返乡务工,招募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乡村储备管理队伍,尤其是农学专业等紧缺型专业人才,为乡村休闲渔业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二是与当地农科院合作,成立培训教育基地,为农户提供育苗、鲟鱼养殖的技术支持,丰富种植品种,提高农民、渔民劳动力素质及生产效率;同时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开展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用科技力量赋能传统农渔业产业。三是搭建乡贤平台,充分挖掘当地乡贤人士的技能与资源优势,多主体参与提升治理水平,完善乡村基层治理体系。
4 结语
实现乡村振兴是“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位一体的全方位振兴。其中,产业繁荣是基础。通过调整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挖掘文化潜力,整合生态资源,壮大培育龙头企业,打响渔业村文化品牌,实施休闲渔业产业与农旅品牌引领乡村振兴,促进农产品创新性转型,提升农村招商引资的能力,方能有效地摆脱乡村“输血”模式,完善“造血”功能,为渔业村的振兴发展创造内生动力。
参考文献:
[1] 龙新,徐承旭.《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发布实施[J].水产科技情报,2017,44(02):106-107.
[2] 赵文杰,沈佳强.乡村振兴背景下“渔业”转型及实现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3):84-85.
[3] 占小飞.乡村振兴背景下象山渔村渔文化发展的问题和策略[J].现代化农业,2018(11):44-45.
[4] 杨菂,郑世忠,蔡静.辽宁海岛渔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以庄河市王家岛镇东滩村为例[J].河北渔业,2019(11):57-60.
[5] 孙晗,顾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渔业村发展路径思考——以连云港市下口村为例[J].江西水产科技,2019(03):3-4.
作者简介:丁宬宇(1995—),女,江苏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
李志明(1975—),男,江苏常熟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结构、区域开放空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