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下属开一对一会议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会这事几乎是恶名昭彰。但中层经理人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是提供信息与技术,并且将较理想的行事方法传授给受他管辖或影响的人;另外,经理人也必须制定决策,或者帮助别人制定决策。而这两种职责,都非得面对面开个会才能履行。因此,我必须重申:会议是从事管理工作必经的媒介。你绝对无法避免开会,但你能让会议更有效率。
  以上提到两种不同经理人的职责,也因而造就出两种不同性质的会议。第一种是关于知识技能与信息交流的,我们称之为“过程导向”会议,通常属于例行性的;而第二种则是为了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我们称之为“任务导向”会议,在这样的会议中,通常会有一些决策产生。
  “规律化”是提升过程导向会议效率最好的方法。换句话说,与会的人都已经明白会议运作的方式、需要讨论的议题以及需要达成的目标。会议的设计,应该能让经理人将同种性质的管理工作聚集在一起,以减少准备时间。
  一对一会议是过程导向会议的一种。在英特尔,一对一会议通常是由经理人召集他的下属召开的,这也是维系双方从属关系最主要的方法。一对一会议主要的目的在于互通信息以及彼此学习。经过对特定时项的讨论,上司可以将其技能以及经验传授给下属,并同样建议他切入问题的方式;而下属也能对工作中碰到的问题进行汇报。就我所知,其他公司很少定期举行一对一会议。
  我曾经问过其他公司的经理有关一对一会议的频率,通常得到的答案是:“我和下属(上司)开会不需要特别安排时间……我们一天到晚在公司里见面。”但一对一会议和上司与下属在公司里偶尔碰个面,或应对特定议题的任务导向会议,是大不相同的情境。
  会前规划与准备
  我在英特尔草创之初,负责管理工程部门和制造部门。由于之前的工作经验都在半导体研制上,因此,我对公司中最主要的产品线——内存设备的一些制造窍门几乎一无所知。
  所以我便请受我管辖的工程部和制造部门主管私下帮我恶补一番。在这样的会议中,下属努力地教,而上司也卖命地学。随着英特尔的成长,这种会议的精神也因而发扬光大。
  谁应该开这种一对一会议呢?现在某些情况下,一个经理人也许应该要求每一个受他管辖的下属都出席会议,但这不在我们现在讨论的范围内。我现在谈的是上司和直接向他报告的下属之间的会议。
  一对一会议该多久开一次,或者换个角度来说,你该如何决定与某甲或某乙多久开一次一对一会议?答案在于这个下属对工作的熟悉度。他对手上这项特定工作到底有多少经验时要特别注意,这里所指的经验并不是一般概括性的经验。有效率的管理是根据下属对工作的熟悉度,而进行不同程度的掌控。如果他处理的是新项目,你应该提高和他开会的频率(也许一周一次);反之,如果他对这个项目已经游刃有余,你可能一个月和他开一次会就够了。
  另外一个你必须考虑的因素,则是在这项特定工作中事情变化的速度。
  举个例子,营销部门的开会频率可能要高于研发部门。因为市场瞬息万变,而研发人员在有了一定的工作熟悉度后,通常较能独立作业。
  一对一会议应该开多久我没有明确的答案,但你必须让下属觉得时间充足到能提出一些棘手的问题。试想,如果你碰到一个问题想和上司讨论,他对这个问题的关心度应该仅次于你,但会议预计只开15分钟,在这样的状况下,下属大概连提都不想提。我觉得一对一会议最少要开1小时,短于1小时的会,你的下属在提问题时,可能只是围绕一些容易解决的问题。
  这种会议该在你的办公室或下属的办公室举行呢,还是你们应该另找一间会议室?我的建议是在他的办公室,或至少离他比较近的地方。借着到他的办公室,你可以顺便了解其他的事情,如:他做事是不是很有条理?他会不会花很多时间找东西?他在开会时是不是一直有人或电话干扰?或者总体而言,他做事切入的方式如何?
  你必须将一对一会议视为下属的会议,应该由他负责会议议程以及掌控会议的气氛。会议总得有人负责准备。如果一个经理人有8个下属,而准备的责任在他,他便必须准备8次;但责任若在下属,他们每一个人只要准备一次。
  因此下属是负责准备一对一会议的最佳人选。除此之外,下属还应准备一份会议纲要,这很重要,因为这会促使他事先仔细考虑一下要提出来讨论的议题;而且有了纲要,上司也可以在一开始就知道要讨论哪些事项,因而设定好会议进行的步调。这份纲要还能让下属知道有哪些相关资料必须事先准备好,并在会议中让上司了解。
  上司的角色
  有哪些问题应该在一对一会议中讨论?会议可以从一些绩效数字,或是下属用来作为指标的订单量、生产量、项目进度等等开始。
  有问题的指标应该特别强调。会议应该同样涵盖前次会议之后发生的任何重要事情,无论是人员招聘还是一般人事、组织的问题,或是关于未来的规则等也都可以拿出来讨论。
  重要的是下属应负责提出潜在的问题。虽然问题可能不明显,但下属只要感觉事情有可能出错,就应该让上司知道。因为经理人可以趁机在组织的黑箱上开几扇窗,一探究竟。那些让下属觉得心烦或是不知所以的事,便是会议中最需要讨论的事。通常这种问题都不明显,要花些时间才会浮上台面。
  上司在一对一会议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应该是个协调者,让下属能畅言自己的工作状况或有什么不顺的情形。上司的角色集学生和教练于一身。德鲁克曾对经理人在这方面的职责下过很好的定义:“善用时间的经理人不必告诉下属他们的问题——但他知道怎么让下属将他们的问题告诉他。”
  这要如何做到呢?你可以套用我的秘诀:再多问一个问题。
  当经理人觉得他的下属已经讲完他想说的话时,他应该再多问一个问题,通过发问,让双方的思想进行交流,直到彼此都觉得已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我还要提供另一些让一对一会议更有效率的招数:
  1. 上司和下属两方都应该握有会议纲要,并且都在会议中做笔记。这有几个目的。我几乎在任何场合都会做笔记,而且经常是做完了就不再看第二遍。这主要是为了让我在会议中集中精神,并消化我所吸收的信息。通过在会议上做笔记,我强迫自己将信息按照逻辑方式分类,因而能更有效地吸收信息。   2. 同样重要的是“写下来”这个动作代表的意义。当你的下属在你提出建议之后马上动笔记下时,这个动作其实表示的是一种承诺。就像握手一样,你可以确定你会看到事情的进度。而上司也可以通过记笔记,在下一次会议时追踪进度。
  3. “建立存档”是一种很有效地节省时间的方式。不管是上司或下属,都可以将一些重要但不太紧急的事项列入此档案中,留待下次讨论。这是生产管理原则中“分批处理”的再应用。借此,我们可以减少突发状况对我们产生的干扰。
  4. 上司应该鼓励下属在一对一会议中讲些“心里话”。借此会议,上司可以了解下属平常不愿意讲的工作问题。他是不是对他的绩效满意?他是不是遭遇了挫折或碰到了阻碍?他是不是对未来产生了怀疑?但这种“交心谈话”必须慎选时机。如果不巧地,你们在会议快结束时才谈到这种话题,你的下属可能只会告诉你他工作不顺想离职,而你却只剩下5分钟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
  5. 随着现代企业的规模扩大,通过长途电话举行一对一会议越发重要。但这样的开会方式唯有事前妥善准备才能奏效。上司仍旧必须在会议之前拿到会议纲要,而双方也还必须做笔记。因为你无法看见对方的动作,当场做笔记的意义便比不上面对面会议中的,但你们不妨在会议后交换笔记,让彼此了解对方立下的一些行动承诺。
  在每一次会议结束前,都应该计划下一次开会的时间。借此可避免因为与其他事撞到一起而必须取消会议。例如你可能设定每隔一个周三和某甲开一次会,但他可能因为年休假而必须改期。如果在每次会议结束前定好下一次开会的时间,便可以减少这类困扰。
  一对一会议的效率
  至于一对一会议的效率,可以通过以下例子来解释。假设你和你的下属每隔一周开一次会,而每次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也许,你花的90分钟不仅能提升这个下属接下来两周——也许超过80个小时的工作品质,而且还能增进你对他工作的了解。毋庸置疑,一对一会议有巨大的管理效率,而这都是通过上司和下属间建立起共同的信息基础,以及近似的处理方式来达成的。就像我先前所提,这也是要达到“成功授权”的唯一途径。
  与此同样,如果上司想做好决策,那么他在会议中“从下属身上学到的东西”绝对很重要。我曾和英特尔的业务部门主管举行一对一的会议,我们检视了订单的趋势指标。我对这些事并不是非常在行,但他提供了数据以及资料,告诉我某条产品线的生意已经停止增长。
  虽然在夏天生意本来就不太好,但他向我证明了这不光是淡旺季的问题。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我们心不甘情不愿地接受了这个事实。这表示之后我们对此产品线的投资要转趋保守——这可不是一桩小事 。
  通过信息分享,我们建立起共同的信念以及结论:扩张计划转为保守。业务部门的主管决定控制自己部门的成长,而我决定把我和他开会的结论转达给其他部门主管。这个一对一会议,因为对整个公司都有影响,便等于创造了极大的杠杆率。
  虽然有点离题,但我想一对一会议对你的家居生活也会有所帮助。我有两个正值青春期的女儿。我发现当我们一对一交流的时候,所谈的话题及谈话气氛和在其他场合都不一样。一对一让我们可以较严肃地谈一些细微且复杂的事情。因为在我家,一对一会议通常是在餐厅举行,因而没有笔记,但这种父女聚会和公司的一对一会议极为相像。以上两者我都极力推荐。
其他文献
招聘到一名顶级的销售人员,你需要关注他什么能力?  如果您是一个企业的负责人,现在您要招聘一名销售人员。请问一下,您想招什么样的人?大多数的人会回答,销售嘛,当然是那种能说会道、锲而不舍、扛得住压力、充满了激情、销售技巧丰富、人际经验老道的那种人了。  现在再设想一下,如果您现在是一位顾客,您最喜欢什么样的销售?在您眼中一位优秀的销售人员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上述那样万事精通、咄咄逼人、经常在明处暗处
期刊
5月17日(前天),中国商业界最大的新闻不是“世界电信日”,而是互联网知识社群第一品牌《罗辑思维》的创办者分手。罗振宇、申音各奔东西,相忘于江湖。  逻辑思维是申音与罗振宇合作创办的自媒体运营公司,罗振宇与申音的合作,本来就像明星和经纪人的合作。在这个生意中,核心是明星、是承载“魅力人格”的那个人,粉丝追随的自然也是他。就像李宇春、黄晓明一样,粉丝追的不是经纪公司,是偶像。  这种模式下,传统工业
期刊
宇宙本一片混沌,人性的海洋也是一片混沌。没有人确切知道哪种选择是最好的。这是宇宙的常态,可是人却偏偏要胜天,要企划出一条最好的路。而当你抱定了那条最好的路时,其他新的可能性你就视而不见了,就没有办法再打破你的盔甲进到你的内里来。企业经营怎么办?  马化腾给出了灰度法则之四:冗余度——容忍失败,允许适度浪费,鼓励内部竞争内部试错,不尝试失败就没有成功。  马化腾说的“冗余度”,是适应混沌的一种活法。
期刊
大数据时代是营销者最好的时代。在技术与数据的帮助下,数字营销者终于有可能透彻了解消费者,精准定位消费者,实施追踪每一个投入的效果,消灭那传说中50%的广告浪费。  无数的数字营销实践者和创新者都在描述这样一个理想状态:收集到消费者越来越多的信息,准备识别出消费者生活的变化(包括是否怀孕)、购买行为和需求(买了什么,要买什么),然后利用精准投放技术,将广告信息在正确的时间投放,并实时追踪每一项营销活
期刊
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一切,自微信开放平台推出后,各种崭新的应用层出不穷。“她知道”是一个咨询类的移动问答应用,是由致力于服务女人生意的尚道集团孵化的互联网项目。  这个项目的初衷是这样的:此前我一直在微博和微信上开着一个栏目,叫“老张坐台”。主要是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回答粉丝的一些问题,涉及创业、营销、电商、情感等,五花八门,甚至还帮助很多剩女找男朋友,因为好多都是女粉丝。但我一忙,粉丝一多,问题
期刊
“众筹”这个词,从去年以来就一直很火。然而,很多人对于“众筹”的讨论,都在于众筹网站的商业模式,以及众筹对于金融、投资和创业带来的创新模式,以及各种可能产生的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那么,如果我们将“众筹”变成一种全新的商业理念去思考,是不是可以发现一些商业创新更多的众筹思维模式呢?  第一,“众筹”为个性化商业提供创新土壤。  传统的创业和产品及模式创新,都要通过层层的标准化程序,例如,你需要说服天
期刊
Q:您在网信金融集团中具体负责什么工作?  A:网信金融集团是综合性的互联网金融集团,包括众筹网、原始会、第一P2P、第三方支付、互联网征信、拍卖等很多子公司。  我在众筹网担任合伙人,早期负责大文化品类领域的业务,目前负责全国渠道体系(各省代表处)建设。  Q:众筹模式2009年在美国兴起。2012年12月网信金融集团成立,仅仅2个月后,2013年2月网信金融旗下的众筹网就正式上线。网信金融为何
期刊
近期关于企业反馈管理(EFM)的讨论甚嚣尘上,但对许多人而言,或许很难理解如何利用它来取得真正的商业成功。本文旨在抛砖引玉,阐述正确实施EFM,将如何帮助企业客户。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企业反馈管理。有效的企业反馈管理包含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一个软件平台:  主要负责处理客户信息、发送调查邀请、收集数据以及汇集用户的相关信息。  一个合作公司:  在企业反馈管理实施和持续交付过程中协助
期刊
前几日,专注于股权众筹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北京八八众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88众筹)以其颠覆咨询策划业、影响培训业、改变孵化器行业的独特商业模式,获得投资界5000万估值,从而成为目前国内股权众筹平台中估值最高的项目。  据了解,88众筹由国内著名咨询策划公司析易国际/蜥蜴团队与众多互联网、媒体、投资界人士联合成立,由线上股权众筹平台、线下成瘾模式孵化器(众智)、会员基金(众建)、及投后支持服
期刊
Q:从一个天使投资人的角度来说,您对众筹的观感可谓是转变极大。圈内人说谢宏中是股权众筹的倒戈标兵,您曾在业内发表过多篇有影响力的文章,直指股权众筹的要害,如《众筹也难愁》、《我替天使投资众筹犯“愁”》、《干打雷不下雨,是股权众筹》,如今却来一个大逆袭,自己做起了股权众筹!这是为哪般?  A:之所以自已做起了股权众筹,那是因为我发现之前所置疑的问题,自己都找到了解决方案,正应了爱因斯坦的那句话,“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