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居于对当前物理教学问题的认识和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本文从思考能力的培养、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着手,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各环节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和探讨,对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性。
【关键词】初中生;思考、提出和探究问题;能力培养
新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当前,学生的探究能力低下,其原因在学习中思考、提出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很差。而这三种能力是互相依存融为一体的。物理是最能体现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学科,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提出和探究问题能力,做简单的探究。
一、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生发展的前提
1.变革备课方式,形成指导学生思考的前提。要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思考、提出和探究问题能力,要从改变备课方式入手。除进行常规备课外,还要将本节课学生如何思考和思考什么纳入到备课内容之中。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阶段,有些学生并没有思考的习惯,更没有掌握思考的方法。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思考是后续学习的源泉。因此,在备课中,教师要将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列成“问题单”,教师要将问题了然于胸。
2.以充足的时间,铸就学生思考问题的基础。在长期的传统教学熏染下,学生渐渐丧失了自觉思考、分析的能力,从而出现了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依赖于教师的局面。要改变这状况,教师要精讲少讲,留足时间指导学生看书和思考。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知识消化、提炼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学习品质的过程。
3.联系生活,打开开发学生思考能力的源泉。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的过程中往往只观察实验现象、看热闹,而不知道如何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本质。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分析物理现象。因此,在培养思考问题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思考具体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要让学生思考的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在生活中思考物理问题。
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着眼
1.调整心态,增强提问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有学生过于追求提出问题的完美性,不愿意提出所谓不成熟的问题,总是畏手畏脚;还有学生怕提的问题过简单,或提的问题没有价值,因怕嘲笑而沉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知识建构,更要与走进他们的世界,使他们明白提问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懂得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问题的看法使学生敞开思想和思维过程,有利于有的放矢教学,提倡学生、师生之间互问互答,使学生在互动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和谐,加大提问的参与度。教学氛围造就学生学习性格。比如,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就可能不敢提问,就算是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小心翼翼的,生怕提错问题遭到责备。因此,为鼓励学生敢于积极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要给予积极引导,和学生一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惟其如此,学生的提问意识才具有持久性,问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
3.挖掘经验,建立提问素材库。物理教学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选择性地将生活中发生的现象放到课堂,并通过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提出问题。
另外,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其在比较中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通过比较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中提出有效的问题,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三、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要始于“形”、入于“神”
1.从经历入手,从“形”开始探究。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要素。在教学实践中,这七个要素可作为七个模块,教师可根据探究课题的需要,合理取舍与组合,科学、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其关键在于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探究问题的“形”,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的体验。
2.着眼探究质量,渐入“神”的状态。有些教师没有把握探究的内涵,学生也没有切实地进入探究的实质中,没达到探究问题能力实质的发展和提高。在教学中,教师更应强调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本质与内涵,追求入境入“神”。在教学中,需要学生探究时,可以要求学生先静声、静心,经历仔细观察、记录、严密思考的过程,让学生置身于科学探究的氛围中;让学生亲历;探究物理问题的过程,培养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真正做到从探究的有“形”到探究的入“神”,通过物理学习,真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科学探究的翅膀。从“形”到“神”,教师从牵手到放手,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工程。教师要倾注心血,科学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营造研究问题的氛围。在创设情境时注意两点:一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二是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亲历对问题的探究、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和对过程的认真分析,最后得出物体的浮沉与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4.科学引导,交给学生探究科学的方法。在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还要适时地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比较法、推理法和归纳法等。因为学生只有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才能真正体验科学探究的精髓。具体做法是:明确探究的问题之后,教师让学生自选实验器材、设计探究的步骤。也许,学生经过探究得出的结论可能会不够严谨,也许学生对问题的表述还很稚嫩,但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的欲望得到了极大激发,学生探究活动的思维得到了激活,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以提高,科学的探究精神的种子已经深深埋在学生的心海。
新的时代,赋予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职责。物理的教学,要致力于学生“思考、突出和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对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物理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物理老师作为教师的幸福!
【关键词】初中生;思考、提出和探究问题;能力培养
新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强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当前,学生的探究能力低下,其原因在学习中思考、提出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很差。而这三种能力是互相依存融为一体的。物理是最能体现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学科,笔者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提出和探究问题能力,做简单的探究。
一、思考能力的培养,是初中生发展的前提
1.变革备课方式,形成指导学生思考的前提。要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思考、提出和探究问题能力,要从改变备课方式入手。除进行常规备课外,还要将本节课学生如何思考和思考什么纳入到备课内容之中。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阶段,有些学生并没有思考的习惯,更没有掌握思考的方法。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思考是后续学习的源泉。因此,在备课中,教师要将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列成“问题单”,教师要将问题了然于胸。
2.以充足的时间,铸就学生思考问题的基础。在长期的传统教学熏染下,学生渐渐丧失了自觉思考、分析的能力,从而出现了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依赖于教师的局面。要改变这状况,教师要精讲少讲,留足时间指导学生看书和思考。思考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是知识消化、提炼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形成良好学习品质的过程。
3.联系生活,打开开发学生思考能力的源泉。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的过程中往往只观察实验现象、看热闹,而不知道如何思考和分析问题的本质。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分析物理现象。因此,在培养思考问题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思考具体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要让学生思考的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在生活中思考物理问题。
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着眼
1.调整心态,增强提问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有学生过于追求提出问题的完美性,不愿意提出所谓不成熟的问题,总是畏手畏脚;还有学生怕提的问题过简单,或提的问题没有价值,因怕嘲笑而沉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知识建构,更要与走进他们的世界,使他们明白提问题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懂得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对问题的看法使学生敞开思想和思维过程,有利于有的放矢教学,提倡学生、师生之间互问互答,使学生在互动中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创设和谐,加大提问的参与度。教学氛围造就学生学习性格。比如,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就可能不敢提问,就算是提出问题,也是一种小心翼翼的,生怕提错问题遭到责备。因此,为鼓励学生敢于积极提问,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就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要给予积极引导,和学生一同解决问题,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惟其如此,学生的提问意识才具有持久性,问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
3.挖掘经验,建立提问素材库。物理教学的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选择性地将生活中发生的现象放到课堂,并通过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提出问题。
另外,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使其在比较中提出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通过比较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中提出有效的问题,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
三、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要始于“形”、入于“神”
1.从经历入手,从“形”开始探究。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要素。在教学实践中,这七个要素可作为七个模块,教师可根据探究课题的需要,合理取舍与组合,科学、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其关键在于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参与探究问题的“形”,经历探究问题的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的体验。
2.着眼探究质量,渐入“神”的状态。有些教师没有把握探究的内涵,学生也没有切实地进入探究的实质中,没达到探究问题能力实质的发展和提高。在教学中,教师更应强调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本质与内涵,追求入境入“神”。在教学中,需要学生探究时,可以要求学生先静声、静心,经历仔细观察、记录、严密思考的过程,让学生置身于科学探究的氛围中;让学生亲历;探究物理问题的过程,培养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真正做到从探究的有“形”到探究的入“神”,通过物理学习,真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让学生插上科学探究的翅膀。从“形”到“神”,教师从牵手到放手,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工程。教师要倾注心血,科学引导。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营造研究问题的氛围。在创设情境时注意两点:一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二是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亲历对问题的探究、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和对过程的认真分析,最后得出物体的浮沉与物体所受的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4.科学引导,交给学生探究科学的方法。在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还要适时地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比较法、推理法和归纳法等。因为学生只有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才能真正体验科学探究的精髓。具体做法是:明确探究的问题之后,教师让学生自选实验器材、设计探究的步骤。也许,学生经过探究得出的结论可能会不够严谨,也许学生对问题的表述还很稚嫩,但是,学生亲历探究过程的欲望得到了极大激发,学生探究活动的思维得到了激活,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以提高,科学的探究精神的种子已经深深埋在学生的心海。
新的时代,赋予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职责。物理的教学,要致力于学生“思考、突出和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为对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物理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这物理老师作为教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