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贯彻落实的基础上,个性化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对学生的阅读行为进行科学的指导,让学生张扬个性,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焕发勃勃生机。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思考个性化阅读,即指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阅读并在阅读时产生的独特体验,这是新课标倡导下提出的一种理念,已经成为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指导原则。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个性化阅读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也能使学生学会阅读,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个性化阅读该怎样具体操作呢?
一、营造个性化阅读的大环境
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有宽松、自由、和谐的阅读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产生“心理安全感”,才能真正放松自己,开动思维,深入思考,进而得出自己的阅读体会。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教师要少讲一点。一些教师似乎还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一上讲台就谈兴大发,滔滔不绝地讲解作者资料、课文的相关内容等,总想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或是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学生在不断地回答问题中得出教师设定的标准答案,在这其中,学生有自主阅读行为吗?没有!学生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吗?没有!完全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被老师牵着走,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也许会学到一定的知识,但是自主学习能力肯定没有习得,学生还是需要教师的“搀扶”才能行走,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教师要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要少讲一点,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思考、去得出答案,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得到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这样才能逐渐提升学习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是给学生留足阅读时间。独特的阅读体验的形成,并不是在三五分钟的阅读时间内就能感悟到的,它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状况,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阅读。这样做,一方面,消除了学生心理上的压迫感和焦虑感,学生感觉时间很充裕,心理上很安全、很自由,就能毫无负担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反复阅读,充分阅读,在各种感官都参与的条件下赏析文章,领悟其中的内涵,很容易就能读出文章的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使阅读真正成为自己的个人行为,从中获益匪浅。
二、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差异和阅读体验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差异。作为阅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同、成长经历不同、知识构成不同,这就导致他们不可能有相同的阅读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要尊重学生,促使其进行个性化阅读。具体来说,一是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比如,学习一篇文章时,教师让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有些学生是默读,有些学生是朗读,有些学生是一边读一边做批注,有些是小组合作阅读,等等,各种学习方式都有。虽然阅读方法各有不同,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就能完成阅读任务,达到理解和感悟课文的目的。二是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比如,有些文章是“并列式”结构,先学哪个和后学哪个区别不大,这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从哪里开始学习,学生先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心理上产生“我要学”的主动性,积极自觉地进行阅读,然后全班同学再进行沟通交流,这样的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教学效果反而大大提升。三是要尊重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目标的设置也不能搞“一刀切”。在完成閱读任务的基础上,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置不同的目标,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要让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要让他们进一步发展;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让他们有提升的空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在阅读后产生的心理感受肯定是不尽相同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不要压制,不要敷衍,要和学生平等交流,倾听学生的观点,允许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允许他们形成自己的个性感受,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为,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比如,学习《寒号鸟》一文时,对于寒号鸟最终冻死的结局,一部分同学认为:寒号鸟真可怜,在寒冷的冬天活活冻死了。但是也有学生发表了不同意见:寒号鸟一点也不可怜,因为它懒惰、不听别人的劝告,怀着侥幸心理,得过且过,最终有这样的结果也是自作自受,不值得同情。两种观点截然不同,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其中的道理和课文的内涵。这样得出的结论,不仅深化了课文知识,也使学生明白了事理,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三、引导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阅读教学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不够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将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在课外进行广泛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知识爆炸的今天,传统媒体、新媒体中有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去阅读、去获取,要想汲取这些知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甄别好坏,进行有效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精神食粮,开阔视野,启迪思想,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第二,将学生的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阅读是开放的,教师要将学生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联系起来,使学生增加信息量,对课文理解更加深化,并在课文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丰富了知识储备,开拓了知识视野,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开列书单,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如学习了《草船借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等书籍,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各个重要人物的传说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更深刻地了解历史背景,对人物特点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使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使得课文是“越学越厚”。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主动去搜集信息,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不仅掌握了知识,也获得了学习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尽力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心理放松,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使个性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新理念的旗帜!
参考文献:
[1]秦中珣.刍议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读与写,2015,(10).
[2]孙志梅.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亚太教育,2015,(26).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思考个性化阅读,即指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进行阅读并在阅读时产生的独特体验,这是新课标倡导下提出的一种理念,已经成为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指导原则。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个性化阅读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也能使学生学会阅读,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个性化阅读该怎样具体操作呢?
一、营造个性化阅读的大环境
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有宽松、自由、和谐的阅读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产生“心理安全感”,才能真正放松自己,开动思维,深入思考,进而得出自己的阅读体会。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教师要少讲一点。一些教师似乎还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一上讲台就谈兴大发,滔滔不绝地讲解作者资料、课文的相关内容等,总想把自己知道的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或是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学生在不断地回答问题中得出教师设定的标准答案,在这其中,学生有自主阅读行为吗?没有!学生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吗?没有!完全是拾人牙慧、人云亦云。学生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被老师牵着走,完全丧失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也许会学到一定的知识,但是自主学习能力肯定没有习得,学生还是需要教师的“搀扶”才能行走,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教师要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要少讲一点,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思考、去得出答案,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得到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这样才能逐渐提升学习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二是给学生留足阅读时间。独特的阅读体验的形成,并不是在三五分钟的阅读时间内就能感悟到的,它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状况,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仔细阅读、反复阅读。这样做,一方面,消除了学生心理上的压迫感和焦虑感,学生感觉时间很充裕,心理上很安全、很自由,就能毫无负担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反复阅读,充分阅读,在各种感官都参与的条件下赏析文章,领悟其中的内涵,很容易就能读出文章的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使阅读真正成为自己的个人行为,从中获益匪浅。
二、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差异和阅读体验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差异。作为阅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同、成长经历不同、知识构成不同,这就导致他们不可能有相同的阅读行为。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教师要尊重学生,促使其进行个性化阅读。具体来说,一是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比如,学习一篇文章时,教师让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有些学生是默读,有些学生是朗读,有些学生是一边读一边做批注,有些是小组合作阅读,等等,各种学习方式都有。虽然阅读方法各有不同,但只要是学生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就能完成阅读任务,达到理解和感悟课文的目的。二是要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比如,有些文章是“并列式”结构,先学哪个和后学哪个区别不大,这就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从哪里开始学习,学生先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心理上产生“我要学”的主动性,积极自觉地进行阅读,然后全班同学再进行沟通交流,这样的方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教学效果反而大大提升。三是要尊重学生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目标的设置也不能搞“一刀切”。在完成閱读任务的基础上,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置不同的目标,对于学习差的学生要让让他们巩固基础知识;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要让他们进一步发展;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让他们有提升的空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在阅读后产生的心理感受肯定是不尽相同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不要压制,不要敷衍,要和学生平等交流,倾听学生的观点,允许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允许他们形成自己的个性感受,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才能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为,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真正落实新课标理念。比如,学习《寒号鸟》一文时,对于寒号鸟最终冻死的结局,一部分同学认为:寒号鸟真可怜,在寒冷的冬天活活冻死了。但是也有学生发表了不同意见:寒号鸟一点也不可怜,因为它懒惰、不听别人的劝告,怀着侥幸心理,得过且过,最终有这样的结果也是自作自受,不值得同情。两种观点截然不同,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理解其中的道理和课文的内涵。这样得出的结论,不仅深化了课文知识,也使学生明白了事理,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三、引导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
阅读教学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不够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将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在课外进行广泛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尤其是知识爆炸的今天,传统媒体、新媒体中有很多知识需要学生去阅读、去获取,要想汲取这些知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甄别好坏,进行有效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精神食粮,开阔视野,启迪思想,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第二,将学生的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阅读是开放的,教师要将学生的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联系起来,使学生增加信息量,对课文理解更加深化,并在课文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丰富了知识储备,开拓了知识视野,并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开列书单,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如学习了《草船借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等书籍,让学生了解三国时期各个重要人物的传说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更深刻地了解历史背景,对人物特点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使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富,使得课文是“越学越厚”。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主动去搜集信息,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不仅掌握了知识,也获得了学习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要尽力营造一个宽松自由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心理放松,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形成独特的阅读体验,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使个性化阅读成为语文教学新理念的旗帜!
参考文献:
[1]秦中珣.刍议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读与写,2015,(10).
[2]孙志梅.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亚太教育,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