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妈妈你想重返职场吗

来源 :当代工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nd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把年纪当不成雏鹰
  苏女士35岁全职妈妈
  【诉说】当年,因为家境与学历的原因,我内心很自卑,加上多愁善感,性格自闭,于是,在必须要考虑结婚的年龄,我嫁给了他——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我喜欢高大稳健的男士,他不是,但他老实、勤奋、上进、专一,对自己的女人不离不弃。
  他考取了公务员,又在他父母的帮助下买了房子,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好。但我知道,我内心向往多彩有情趣的生活,渴望丈夫可以带动我、给我乐趣,他偏偏是个木讷的人,没有情趣可言。我俩的生活就是上班、存钱、吃饭、休息,像流水线上的一道道程序。
  虽然小矛盾不断,但他是愛我的,很顾家,也很谦让。所以,当怀上孩子后,我决定辞职养胎,生完宝宝,做全职妈妈。我希望通过生活角色的变化,让孩子成为乏味日子的兴奋剂。做不了好妻子,一定要做好母亲。
  10个月过后,儿子如期而至,小家伙确实带来了变化,我的世界亮起来,每时每刻都生动有趣。我全身心照料他,不让任何人插手,哪怕是自己的母亲。儿子白白胖胖,聪明可爱。他是我的命,我所有的精神寄托,更是我躲避丈夫最好的理由。
  他反倒成了怨妇,自嘲过着丧偶式生活。现在回头看,责任在我,是我在回避他,甚至拒绝他。一次,因点儿小事我们吵起来,他爆发了,撕我的衣服,还从厨房拿来一把切瓜刀,要同归于尽。儿子吓得哇哇大哭,我也不想忍了,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跟他说,当初嫁他,仅仅是因为到了年龄,为结婚而结婚。现在知道自己错了,这么硬绑着对谁都不好,还是离吧,我什么都不要,就要儿子。
  他愣了,然后哭了,把刀子丢到地上,从我怀里夺过儿子,边抹泪边说:“都是我的错,都是我不好,你怎么骂我、怨我、不理我、不让我碰你都行,看在儿子这么小的分儿上,千万别离婚……”
  我心软了,也冷静下来,是啊,孩子还这么小,哪能说离就离?于是,日子又恢复了平静。他升迁了,涨薪了,很快,我们有了第二套房子,全款,钱都是他挣的。他让我和儿子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我心里还是挺高兴的,开始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审视他。这时发现,我们还是有共同点的,比如节俭、居家、无不良嗜好。周末,他或抱或牵着儿子,我只管提着他给买的名贵包包,一家三口散步,逛超市,吃火锅,跟普天下的人家没啥两样。
  转眼儿子4岁了,我对他偏执的爱趋向正常,公公婆婆和我父母都可以来看望,偶尔也可以帮我带带了。公公来的最勤,婆婆退休后被单位返聘,公公一个人没意思,自然多过来。他虽然很宠孙子,经常趴在地上“当牛做马”,但我发现,他其实并没把全部心思都放到孙子身上,每次将孩子哄睡后,就坐在电脑前看股票。我跟丈夫抱怨,他说:“那是我爸,还能亏了孙子?总不能24小时不干别的了吧。”
  我父亲也很能闹腾,他会突然在上午给公公打电话,说傍晚要去幼儿园接外孙,再领到家里住一宿,明天早上咱们幼儿园见。公公不想答应,但我父亲口气不容商量,他气得挂断电话,然后电我,说我这就把孙子接回来,明天不上幼儿园了。
  诸如此类的事情多了,烦躁频频来袭,我对丈夫又开始横挑鼻子竖挑眼了。“十一”假期成了重灾日,原打算一家人自驾去青海的,但丈夫要加班。他是一个千万项目的总协调人,工程因一个技术难题卡住,几十号人聚在一起攻坚。我说你又不懂技术,在那是没用。他说这么大的事,总协调人不到场,合适吗?一来二去的,我俩又吵起来。突然,他冒出一句:“你是待得太闹心了,这样吧,我托关系给你找个单位,上班吧。”
  他是认真的,我不得不跟着认真了,就像6年前的当口,儿子到来一样。重返职场,意味着生活角色将有一场重大变化,或者说是塑造。结婚前,我仅有过三年职场经历,又是中专学历,跟社会严重脱节了这些年,这种重返注定坎坷。
  思来想去,又跟闺蜜商量来商量去,我还是放弃了。因为,我根本就没有放飞的翅膀,一把年纪了,也当不成雏鹰,还是待在寡淡、闹心却没有竞争压力的家中,守着儿子一天天地混吧。
  代价巨大的“重返”
  孙女士42岁公司职员
  【诉说】我是个比较强势的女人,家里的大事小情一般都是我说了算。我还是个完美主义者,手机里装着开锁师傅、快递、装修公司、律师、医院的电话,找某件东西或某个联系人时,我必须要第一时间找到。家里井井有条,每件东西在什么地方,我都规划得相当严格。
  丈夫是理工男,粗线条的性格,大大咧咧的行事风格,做什么都让人不放心。让他洗衣服,衣服染色了;让他做顿饭,整个房间像被点着了;让他整理下房间,比不整理还乱……4位长辈的日常需求、看病治病,全由我打理,他只要负责做饭就行,但每顿都做不好,别说我爸妈,连他亲爹妈都不想吃。
  我原在一家上市公司做文员,因业务出众,不断晋升,当做到行政总监时,发现怀孕了。我马上想到做掉,遭到全家人的一致反对。我妈说,只要你把孩子生下来,你是继续做总监,还是折腾别的什么事,爱干啥干啥,孩子由我和你爸负责,一天都不用你管。婆婆更甚,一听“人流”二字,居然血压高到住进医院,差点心梗。
  没办法,我只能告别蒸蒸日上的职场。休产假倒不至于失业,但竞争激烈的职位,不可能等我回归。一位大我7岁的名校硕士,一直觊觎,我前脚休假,他后脚就接任了。
  生活都不给我气愤的时间,婆婆突然就半身不遂、卧床不起了,公公当起了全职保姆,说好的4个人帮着带孩子,变成我爸妈的二人转了。当然,带一个娃他俩精力也是够用,丈夫虽然都当爹了也没见长进,还是那个粗线条的大男孩性格,干啥啥砸,最后由我打扫战场。
  我成了这个家的顶梁柱、主心骨,婆婆用什么药,由我最后决定;孩子得肺炎住院,各种手续由我出头办理;冰箱坏了,由我联系售后;公公要换保姆,由我去家务公司选新人……
  辛苦就不说了,抱怨也没有用,谁让我强势呢?区区一个家,我还是撑得起来的。当孩子3岁时,问题出现了——丈夫所在公司受疫情影响,效益严重下滑,硬扛着不裁人,但要大幅度降薪,靠他一个人养家,越来越吃力了。   我重返职场,算得上是生活所迫。原公司不打算回,以我的学历和履历,找个合适的工作不难。很快,我成了另一家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几十万的年薪足以养活4位老人和自己的小家,但代价是巨大的,工作太忙了,我不得不把4位老人本该有的退休生活都搭进去了。婆婆辗转病榻,仍然放不下孙女。公公照顾完老伴,时不时还要过来帮衬一把。我爸妈更别说了,一个24小时照料孩子,一个负责每天的采购和家务,都是奔七的人,被折腾得精疲力尽。
  丈夫还是那副“要想不犯错,什么也别做”的样子,正如闺蜜所言,我嫁了个草包。“草包”一词我怎么说都行,可从她嘴里吐出来,我却像吃了个苍蝇,心里非常不舒服。有一次,在我向她吐槽时,她又说出这词,我急眼了,怼道:“草包就草包,那可是我女儿的爹,你是不是巴不得我离婚啊?”
  闺蜜愣了一下,抬脚就走,丢下一句“都是你自己说的,怨谁呢”,大半年没跟我说话。
  10万元的平衡术
  周女士41岁家庭主妇
  【诉说】上大学时,我读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婚姻生活中,男女个性互补才是最佳搭配。我觉得非常有道理,可忘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两人的三观和前进方向要一致。
  我丈夫来自单亲家庭,父亲早年去世,他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都说这样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好相处。但他给我的感觉恰恰相反,他爱玩、爱笑、有幽默感。了解了他的家庭之后,我反而更心疼他。
  每个节日或者纪念日,我都会给他买些小礼物。只要发大笔的奖金,我都会想着给他添置些上档次的衣服。可我每给他一次,过不了两天,他必送一样给我,价格上也差不多。时间长了,我心里有些不舒服,总觉得像在做生意。闺蜜却说,这是情商高,会做人,直男性格。如此一想,心里也就坦然了。
  结婚后,在他的建议下,我俩有个口头约定,财务像恋爱时那样AA制。他说得随意,我也并没放在心上。既是夫妻了,就该像我父母那样,哪会算得这么清楚?AA好了。当全職妈妈是我的主动选择,抚育孩子当然是主要原因,次要是这个该死的AA制。他收入越来越高,我越来越低,A下去也没多大意思,索性以孩子为由,我彻底放弃一个A,全家开销都由他一人承担了。
  没了经济上的压力,我自在不少,但发现丈夫往抠的方向一路狂奔,抠来抠去的本质,还是账目的平衡——在他的付款和我家务劳作间的平衡,弄得像他在购买我的家庭服务似的。
  就这样波澜不惊地过了3年,我父亲不幸得了癌症,尽管有医保,但所谓的好药还是要自费的。每月四五万元的花销,严重超出母亲的经济能力,而我又身无分文,只好向丈夫伸手。他很痛快地答应了,第二天就打到父亲账上10万元钱。
  父亲又住院了,他的表现很不错,一有空就过来照料,熬夜看守也是常事。在外人眼里,他是个相当尽责的女婿,但我心里清楚,一丝不苟的“平衡大师”,10万元不可能就这么过去了。
  三个月后,父亲走完75年的人生路。他帮我操持后事,出完殡,我和母亲精疲力尽。在回家的车上,他突然跟我说:“爸的丧葬费有10多万吧,正好把那10万划出来。”尽管有心理准备,但他在这个时候提出,又当着母亲的面,要求从父亲的丧葬费里转钱,我还是难以接受,心如刀割,瞬间泪如雨下。我不想跟他多说一句,只应了声“可以”。
  10万到账之时,我产生了离婚念头。闺蜜提醒我,你们之间没有原则性问题,AA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何必呢?可这次我怎么都过不去这道坎,想到他在我最需要支持的时候,跟我算经济账的冷酷,便不寒而栗。
  但是,一个经济不独立的女人,离婚怎么生活?靠他给孩子的那点儿抚养费吗?不行,我必须重返职场!想当初,我也是个风风光光的职场丽人,现在连买个卫生巾都得向丈夫伸手。经济不独立,谈何婚姻中的尊严?当然,找工作并胜任工作,对一个年轻不再、知识老化的女人来说,不是容易事。但再难也得向前走,不求赚大钱,起码要能养活自己。
其他文献
一觉醒来,摆弄会儿手机,成了很多人的起床习惯。家住朝阳凌源的刘忠伟,早起第一件事也是拿手机,可他既不刷朋友圈,也不玩网游,而是点开“凌钢e家”APP,进入“我的闯关”,向难度最高的“行家里手”第十关发起挑战。  每关200道题,答对190道算通过。不到13分钟,刘忠伟就答完了190道题,按下“提交”,随即屏幕跳出“闯关成功”。  刘忠伟是凌源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凌钢)第二轧钢厂维修电工。他每
期刊
一个人,一天时间内,最多能亏掉多少钱?3月末,震惊美国股市的“爆仓事件”中,一向以疯狂操作闻名的基金经理比尔?黄,单日亏损150亿美元,创下人类历史上单人单日最大亏损额纪录。  这起爆仓事件发生得非常突然,事先毫无征兆。3月26日,美国两家老牌娱乐公司的股票突然同时暴跌27%左右,在美国上市的百度、腾讯音乐、跟谁学等一批中国概念股也出现突然暴跌,其中跟谁学单日暴跌42%。  在股市中,暴跌不可怕,
期刊
两次叛逆  张丽佳的世界里,有着灵魂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冲突。作为一个出生在农村的“95后”,从小到大,她一边体验着精神世界的灵动美满,一边经历着现实生活的痛打。  “我家里比较困难,爸爸是送外卖的,妈妈是清洁工。”因为父母奔波于生计,张丽佳的童年是跟着外公外婆度过的。  小小的张丽佳喜欢临摹课本上的插图,绘画天赋的光环降临在了一个穷人家孩子的身上。只可惜,在高中艺考之前,没有多少人留意过她画笔下的那
期刊
一个灰不溜秋,衣衫破烂的小男孩从楼道口钻出脑袋,差点撞我身上。我正愣神,从后面冲出一人抓住了他。这人一抬头,我认出是包子摊小张。小张说他父亲突发脑中风导致半身不遂,母亲顾不上照料孩子就把孩子送了回来。这可真是屋漏偏遭连阴雨,他妻子患有精神疾病,时好时坏,眼下小张不光要照顾妻子还要看儿子。  有热心肠的人送给他几件孩子穿的衣服,或者吃不了的米面、瓜果,他一概不收。时间长了,我就劝他:“你又何必拒绝别
期刊
在金融领域,“杠杆”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用借到的钱追加到用于投资的现有资金上,放大盈亏的比例。比如你有100万资金,全部买入某只股票。同时为多赚钱,你又借了400万元,也买这只股,你的账户里就是500万市值。如果这只股票上涨20%,市值达到600万元,那么你还掉借来的400万,剩下200万,意味着你的资产翻倍。但如这股票跌了20%,你账户只剩下400万市值,你还掉欠款之后,账户清零,本金全部赔光。 
期刊
一场豪赌  42岁的孙飞技校毕业后,在沈飞工作了20多个年头。一年最高工时达6000小时,这意味着每天的工作完成量达到了20个小时。  一直以来,沈飞都是技工创造奇迹的土壤。重点型号飞机研制生产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交给沈飞的历史重任。一次,某机外翼改型工装新制任务,工作难度大,进度要求急,必须加班加点才能保证公司总节点,孙飞一人干两种设备,小跑着穿插在两部设备之间。他认真钻研图纸资料,自制定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所谓教育,就是一個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后,剩下的东西。”剩下的是什么?是研究事物的能力。“开眼看世界”是培养孩子研究力的关键,“看”得越早,越有利于孩子将所学的知识碎片变成知识系统,从而完成对世界的系统认知。  博物馆是研究世界这个系统的入口。更重要的是,博物馆展示了这样一个过程:古代的知识如何变成现在的科学。这个过程是人类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的集合。循着这条线索,孩子也能像科学家
期刊
去年教会了老妈用智能手机,经过一年多实践,老妈已经能够熟练扫码付款。昨天,她又主动要求学习用手机点外卖,说自己做了一辈子饭,也想偷偷懒,叫个外卖尝尝。  既然老妈想学,我自包教包会,边讲解边实操。老妈手气不错,领了18元“新客红包”(代金券),算下来,只花一元钱就买了两个牛肉饼。  我让老妈安心等着,外卖到了骑手自会通知。可老妈坐了不到半分钟,就站起身,说:“在家等也是等,出去等也是等,我出去溜达
期刊
侄女晓瑜是个胖姑娘。因为胖就业也受歧视,好不容易找了份文员的工作,干了三年,公司破产了。晓瑜知道以她的情况,想再找份工作不容易,便打算开家服装店。  她的想法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晓瑜一没口才二没身材,卖服装实在不占优势。我劝弟媳,与其泼冷水,不如让她去服装店打工试试,或许能知难而退。  我的学生小孙在百货商场当经理,我托他给晓瑜找份服装专柜导购员的工作。小孙一口答应了,说他们商场正好有个品牌女装
期刊
一则征婚启事引发的骂战  “男子月薪5万征婚被骂过于自信”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一则征婚贴,一场大辩论。清华学霸张昆玮征婚不成反被嘲,心灰意冷的他表示不会再网络征婚。张昆玮挥一挥衣袖退场,关于男性的外貌论战却旷日持久。  自鲜肉之风兴起,直男们嘲笑蔡徐坤、大战吴亦凡、讨厌丁真,但嘴上不屑的他们身体却很诚实。在“医美之都”成都,平均10个问诊者中就有一名男性。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新白领消费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