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分析勃利县打造特色支柱产业方面存在的优势和面临的瓶颈基础上,结合勃利县发展实际,提出以下五个举措:要通过立足特色资源优势,找准经济产业定位;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县域品牌,提高产出品知名度;加大招商招才力度,强化资金人才支持;精准制定支持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从而打造勃利县特色支柱产业。
关键词:特色支柱产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比较优势;产业集聚
本文索引:杨金一.<标题>[J].商展经济,2021(19):-116.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9.34
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快提高主导产业支撑力,每个县(市)至少培育1~2个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立县主导产业。勃利县作为一个曾经的煤炭大县,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实现高质量发展困难重重。同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勃利县逐渐积累形成了自己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及时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打造特色支柱产业,对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乡村振兴进而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勃利县打造特色支柱产业的优势
1.1 自然资源丰富
勃利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处寒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条件较适宜农业生产。境内有大小河流共计23条,河流水系发达,水质好,灌溉水源充沛。东、南、西三面环山,地貌呈“五山一水四分田”格局,属于低山丘陵平原区。区域内林地面积广阔,约144万亩,林木总蓄积量达713.9万立方米,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药用植物300余种,食用菌400余种,有黑猪、狍子、獐子等,还有珍贵的蓝靛果。境内土地开发较晚,有耕地面积168万亩,主要种植大豆、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等粮食作物,有黑甜甜葡萄、有机草莓、鲜食玉米、木耳、万寿菊、小毛葱等绿特色经济种植品种。勃利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人工林重点县、果树生产基地县,具有悠久的畜牧养殖传统,畜牧业品种包括猪、牛、羊、林下鸡、生态鸭、水边鹅等,同时勃利县还拥有煤炭、黄金、石墨、花岗岩、大理石、膨润土等矿产资源。
1.2 产业基础良好
近年来,勃利县积极培育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集群。在种植业生产方面,划定132万亩的“两区”面积,建成高标准农田43.23万亩,“两品一标”认证总数37个,绿色食品认证面积72.58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228家,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13家,家庭农场867家。在畜牧业方面,打造畜牧产业园生猪养殖、肉牛养殖、肉鸡养殖、屠宰加工和冷链物流五个基地,推动畜牧业向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转变。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方面,积极推动石墨、生物质发电项目落地。积极发展寒地中草药产业,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建成全省最大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中药材种植、仓储、加工、观光、药膳、质量追溯和线上交易全产业链初步形成。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线上交易额累计实现1.14亿元,勃利经济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复国家备案,总规划面积814.06公顷,入驻企业23家,年实现工业产值21亿元。
1.3 政策环境宽松
制定出台了《勃利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勃利县关于实施若干人才政策的规定(试行)》《勃利县寒地中草药扶持政策暂行办法》等专门性的支持奖励政策。县委县政府也不断进行自身的改革创新,“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持续深入,梳理“一件事一次办”项目清单20项,31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完成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开通“网上办”事项1321项,与广东江门新会区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深入到外来投资企业法人常驻地“送证到企”“现场办公”,设立5000万元稳企稳岗基金,落实驻厂服务员制度,助力企业纾困发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新官必须理旧账,让“政贵有恒”落到实处。
2 勃利县打造特色支柱产业的瓶颈
2.1 特色资源挖掘不深
勃利县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没有将自己资源要素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县域内特色资源挖掘深度不够。在农产品资源挖掘方面,县域内的特色品种宣传推介不足,一些特色品种在县域外的知名度不高,大多数的特色农产品被以原材料和初级品的方式进行出售,经济附加值低。在畜牧产品资源挖掘方面,仍以规模化的圈养为主,没有利用本地的林业资源实现生态畜牧,畜牧产品自然、绿色理念不突出,品质较低,饲养者的经济效益不高。在工业品资源挖掘方面,煤炭產业仍以炼焦和发电为主,缺乏有效转型升级;石墨产业缺乏规划,开发尚处在初始阶段。在第三产业资源挖掘方面,没形成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旅游线路,各旅游景区配套的服务、管理、基础设施不健全,景点特色不突出,游客吸纳能力有限。
2.2 实体经济活力不足
勃利县内的实体经济主要以民营经济为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虽然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规模大、带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较少,国家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2户,且均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民营企业整体发展规模小、人员少、层次低。在生产上,绝大多数企业生产设备简单、生产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企业的生产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在管理上,企业普遍缺乏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体系,仍以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为主,经营管理者普遍年龄较大,对于新生事物接受较慢。在市场销售上,受勃利县自身地理位置影响,对外销售成本高、市场开拓难度大,县域内好产品面临销售难的困境。
2.3 产业集聚程度较低
勃利县当前县域产业竞争力较弱,产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特色产业集群缺乏,产业延伸性不足,集聚效应有待加强。在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内现有的企业产业关联度小,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同时县内还有很多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分散在各处,难以集中起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在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园区,煤化工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园当前都只有一家企业,石墨产业园的企业尚处在建设阶段,还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双创”服务产业园区,当前入驻的为小微企业,企业人数少,规模小、难以形成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县域各产业内部缺乏必要的资源整合,难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有效衔接的产业链条。 3 勃利县打造特色支柱产业的建议
3.1 立足特色资源优势,找准经济产业定位
立足勃利县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勃利县应实施产业引领工程,打造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第一,要大力发展绿色特色种植业。坚持绿色、特色兴农,强化农产品的质量、竞争意识,规模化种植,做优做强黑甜甜葡萄、蓝靛果、万寿菊等县域内的绿色特色品种。第二,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围绕“畜牧强县”目标,加快畜牧产业繁育养殖基地建设,构建养殖、饲料、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壮大现代畜牧业产业集群。第三,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第四,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继续坚持稳煤固基的政策不变,通过建设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矿井、上马清洁能源项目、实施技术改造工程等举措积极推动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第五,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抢抓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发展石墨、风能、生物质发电产业。
3.2 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坚实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作为支撑。第一,要发展壮大县域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县域内现有企业为依托,通过技术改造升级、生产规模扩大、管理水平提升等措施,培育一批专业化的产业龙头企业,使之成为县域内相关产业发展的带动者、引领者。第二,要做好强链、补链、延链的文章。围绕县域内重点发展的产业,不断向产业的上游延伸,向产业的下游拓展,力争产业内的相关资源实现利用效率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着力增加产业的科技含量,推进产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的层次和水平。第三,要科学规划运用好工业园区。结合县域产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扩大工业园区的地理空间范围,引进在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具有较强关联性的企业入驻园区,增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园区内资源共享能力,切实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
3.3 培育壮大县域品牌,提高产出品知名度
加快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基础的品牌体系。第一,对县域内的品牌进行整合。政府要主动搭台,加快对县域内的农产品品牌、工业品品牌、旅游文化产品品牌的整合,统一打造具有“勃利”标识的各产业区域公用品牌,如“勃利食品”“勃利北药”“勃利旅游”等,采取政府、企业、行业组织联合的方式推介本地区的品牌,在产品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统一使用品牌,通过广告投放、参加博览会、产品展销会等契机集中宣传推介,提高品牌市场知名度和覆盖面。第二,认真落实省政府《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鼓励龙头企业创建、宣传、推广品牌,积极帮助具备条件的企业争取奖励资金,调动企业培育品牌的积极性。第三,结合实际建立区域品牌的授权使用机制、品牌危机预警、风险规避和紧急事件应对机制。
3.4 加大招商招才力度,强化资金人才支持
要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不断为县域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和人才。在招商引资方面,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多途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加强与招商领域专业服务公司间的合作,推进市场化招商;通过发挥开发区招商载体作用,实施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通过改造提升、兼并重组县域内闲置资产,推进存量资产和闲置资产招商;通过利用好黑龙江省建设的“招商引资数据平台”,推进线上招商。在人才引进方面,继续坚持现有的人才引进奖励政策不变,并保证政策能真正落实到位;根据县域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大行业领军人才、专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力度,建设开发区博士后工作站,通过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个团队,振兴一个产业;鼓励本地区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创业。
3.5 精准制定支持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激发县域内实体经济活力和发展的内生动力,必须要有好的政策和环境作为保障。第一,完善“一企一策”的支持政策。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优化审批流程等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企业的发展状况实际,进行“一对一”的支持和帮扶,切实解决不同企业的发展困难。第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不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进“一网通辦”;坚持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推行以“证照分离”为重点的商事制度改革;建立“新官理旧账”责任机制,开展失信违诺清理行动,为市场主体提供全要素服务,支持重点企业做优做大做强。第三,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城投公司改革,加快经济开发区体制改革,推行“管委会+公司”的运营模式,建立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
参考文献
常家兵.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做强特色支柱产业[J].江苏农村经济,2021(8):22-23.
王凤娟,金硕,高远秀.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战略[J].农家参谋,2021(15):33.
白杨.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经济结构转型研究[J].商展经济,2020(8):86-88.
张梦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分析[J].中国商论,2020(14):166-167.
刘玉欣.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2):93-94.
谭月霞,宋元梁.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发展研究以河南省鹿邑县尾毛产业为例[J].当代县域经济,2021(4):60-62.
韦妙花.提升县域支柱果品产业附加值的路径与举措研究——以平和琯溪蜜柚产业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12):110-113.
陈云翔,刘允,周一帆.县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太和县为例[J].商讯,2019(16):5-6.
关键词:特色支柱产业;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比较优势;产业集聚
本文索引:杨金一.<标题>[J].商展经济,2021(19):-116.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9.34
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新突破的决定》中指出要加快提高主导产业支撑力,每个县(市)至少培育1~2个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立县主导产业。勃利县作为一个曾经的煤炭大县,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实现高质量发展困难重重。同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勃利县逐渐积累形成了自己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及时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打造特色支柱产业,对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乡村振兴进而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勃利县打造特色支柱产业的优势
1.1 自然资源丰富
勃利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地处寒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条件较适宜农业生产。境内有大小河流共计23条,河流水系发达,水质好,灌溉水源充沛。东、南、西三面环山,地貌呈“五山一水四分田”格局,属于低山丘陵平原区。区域内林地面积广阔,约144万亩,林木总蓄积量达713.9万立方米,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药用植物300余种,食用菌400余种,有黑猪、狍子、獐子等,还有珍贵的蓝靛果。境内土地开发较晚,有耕地面积168万亩,主要种植大豆、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等粮食作物,有黑甜甜葡萄、有机草莓、鲜食玉米、木耳、万寿菊、小毛葱等绿特色经济种植品种。勃利县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人工林重点县、果树生产基地县,具有悠久的畜牧养殖传统,畜牧业品种包括猪、牛、羊、林下鸡、生态鸭、水边鹅等,同时勃利县还拥有煤炭、黄金、石墨、花岗岩、大理石、膨润土等矿产资源。
1.2 产业基础良好
近年来,勃利县积极培育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集群。在种植业生产方面,划定132万亩的“两区”面积,建成高标准农田43.23万亩,“两品一标”认证总数37个,绿色食品认证面积72.58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228家,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13家,家庭农场867家。在畜牧业方面,打造畜牧产业园生猪养殖、肉牛养殖、肉鸡养殖、屠宰加工和冷链物流五个基地,推动畜牧业向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转变。在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方面,积极推动石墨、生物质发电项目落地。积极发展寒地中草药产业,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建成全省最大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中药材种植、仓储、加工、观光、药膳、质量追溯和线上交易全产业链初步形成。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线上交易额累计实现1.14亿元,勃利经济开发区获省政府批复国家备案,总规划面积814.06公顷,入驻企业23家,年实现工业产值21亿元。
1.3 政策环境宽松
制定出台了《勃利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勃利县关于实施若干人才政策的规定(试行)》《勃利县寒地中草药扶持政策暂行办法》等专门性的支持奖励政策。县委县政府也不断进行自身的改革创新,“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持续深入,梳理“一件事一次办”项目清单20项,31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完成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开通“网上办”事项1321项,与广东江门新会区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深入到外来投资企业法人常驻地“送证到企”“现场办公”,设立5000万元稳企稳岗基金,落实驻厂服务员制度,助力企业纾困发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新官必须理旧账,让“政贵有恒”落到实处。
2 勃利县打造特色支柱产业的瓶颈
2.1 特色资源挖掘不深
勃利县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没有将自己资源要素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县域内特色资源挖掘深度不够。在农产品资源挖掘方面,县域内的特色品种宣传推介不足,一些特色品种在县域外的知名度不高,大多数的特色农产品被以原材料和初级品的方式进行出售,经济附加值低。在畜牧产品资源挖掘方面,仍以规模化的圈养为主,没有利用本地的林业资源实现生态畜牧,畜牧产品自然、绿色理念不突出,品质较低,饲养者的经济效益不高。在工业品资源挖掘方面,煤炭產业仍以炼焦和发电为主,缺乏有效转型升级;石墨产业缺乏规划,开发尚处在初始阶段。在第三产业资源挖掘方面,没形成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旅游线路,各旅游景区配套的服务、管理、基础设施不健全,景点特色不突出,游客吸纳能力有限。
2.2 实体经济活力不足
勃利县内的实体经济主要以民营经济为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虽然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规模大、带动力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较少,国家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2户,且均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民营企业整体发展规模小、人员少、层次低。在生产上,绝大多数企业生产设备简单、生产方式粗放、生产效率低、创新能力不足,部分企业的生产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在管理上,企业普遍缺乏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体系,仍以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为主,经营管理者普遍年龄较大,对于新生事物接受较慢。在市场销售上,受勃利县自身地理位置影响,对外销售成本高、市场开拓难度大,县域内好产品面临销售难的困境。
2.3 产业集聚程度较低
勃利县当前县域产业竞争力较弱,产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特色产业集群缺乏,产业延伸性不足,集聚效应有待加强。在绿色食品工业园区内现有的企业产业关联度小,难以形成有效的产业集群,同时县内还有很多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分散在各处,难以集中起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在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园区,煤化工产业园和新能源产业园当前都只有一家企业,石墨产业园的企业尚处在建设阶段,还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双创”服务产业园区,当前入驻的为小微企业,企业人数少,规模小、难以形成支柱产业。与此同时县域各产业内部缺乏必要的资源整合,难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有效衔接的产业链条。 3 勃利县打造特色支柱产业的建议
3.1 立足特色资源优势,找准经济产业定位
立足勃利县特色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勃利县应实施产业引领工程,打造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格局。第一,要大力发展绿色特色种植业。坚持绿色、特色兴农,强化农产品的质量、竞争意识,规模化种植,做优做强黑甜甜葡萄、蓝靛果、万寿菊等县域内的绿色特色品种。第二,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围绕“畜牧强县”目标,加快畜牧产业繁育养殖基地建设,构建养殖、饲料、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壮大现代畜牧业产业集群。第三,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第四,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继续坚持稳煤固基的政策不变,通过建设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矿井、上马清洁能源项目、实施技术改造工程等举措积极推动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第五,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抢抓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积极发展石墨、风能、生物质发电产业。
3.2 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支柱产业的发展需要坚实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作为支撑。第一,要发展壮大县域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县域内现有企业为依托,通过技术改造升级、生产规模扩大、管理水平提升等措施,培育一批专业化的产业龙头企业,使之成为县域内相关产业发展的带动者、引领者。第二,要做好强链、补链、延链的文章。围绕县域内重点发展的产业,不断向产业的上游延伸,向产业的下游拓展,力争产业内的相关资源实现利用效率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着力增加产业的科技含量,推进产业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不断提升产业的层次和水平。第三,要科学规划运用好工业园区。结合县域产业发展实际,进一步扩大工业园区的地理空间范围,引进在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具有较强关联性的企业入驻园区,增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园区内资源共享能力,切实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业化的集约强度,突出产业特色,优化功能布局,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产业升级的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生产区。
3.3 培育壮大县域品牌,提高产出品知名度
加快构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企业品牌为支撑、产品品牌为基础的品牌体系。第一,对县域内的品牌进行整合。政府要主动搭台,加快对县域内的农产品品牌、工业品品牌、旅游文化产品品牌的整合,统一打造具有“勃利”标识的各产业区域公用品牌,如“勃利食品”“勃利北药”“勃利旅游”等,采取政府、企业、行业组织联合的方式推介本地区的品牌,在产品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统一使用品牌,通过广告投放、参加博览会、产品展销会等契机集中宣传推介,提高品牌市场知名度和覆盖面。第二,认真落实省政府《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实施意见》,鼓励龙头企业创建、宣传、推广品牌,积极帮助具备条件的企业争取奖励资金,调动企业培育品牌的积极性。第三,结合实际建立区域品牌的授权使用机制、品牌危机预警、风险规避和紧急事件应对机制。
3.4 加大招商招才力度,强化资金人才支持
要坚持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不断为县域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和人才。在招商引资方面,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多途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通过加强与招商领域专业服务公司间的合作,推进市场化招商;通过发挥开发区招商载体作用,实施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通过改造提升、兼并重组县域内闲置资产,推进存量资产和闲置资产招商;通过利用好黑龙江省建设的“招商引资数据平台”,推进线上招商。在人才引进方面,继续坚持现有的人才引进奖励政策不变,并保证政策能真正落实到位;根据县域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大行业领军人才、专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力度,建设开发区博士后工作站,通过引进一个项目,带来一个团队,振兴一个产业;鼓励本地区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创业。
3.5 精准制定支持政策,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激发县域内实体经济活力和发展的内生动力,必须要有好的政策和环境作为保障。第一,完善“一企一策”的支持政策。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优化审批流程等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每个企业的发展状况实际,进行“一对一”的支持和帮扶,切实解决不同企业的发展困难。第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不断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推进“一网通辦”;坚持政务服务“三集中、三到位”,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推行以“证照分离”为重点的商事制度改革;建立“新官理旧账”责任机制,开展失信违诺清理行动,为市场主体提供全要素服务,支持重点企业做优做大做强。第三,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城投公司改革,加快经济开发区体制改革,推行“管委会+公司”的运营模式,建立专业化管理服务机构。
参考文献
常家兵.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做强特色支柱产业[J].江苏农村经济,2021(8):22-23.
王凤娟,金硕,高远秀.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特色产业经济发展战略[J].农家参谋,2021(15):33.
白杨.新常态下我国产业经济结构转型研究[J].商展经济,2020(8):86-88.
张梦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分析[J].中国商论,2020(14):166-167.
刘玉欣.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产业经济发展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2):93-94.
谭月霞,宋元梁.乡村振兴支柱产业发展研究以河南省鹿邑县尾毛产业为例[J].当代县域经济,2021(4):60-62.
韦妙花.提升县域支柱果品产业附加值的路径与举措研究——以平和琯溪蜜柚产业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12):110-113.
陈云翔,刘允,周一帆.县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以太和县为例[J].商讯,2019(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