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对高职教育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来源 :商展经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ma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下的产物,指的是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在生活与学习中的应用。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在“互联网+”背景下迎来了新的发展与变革机遇,借助“互联网+”来实施教学活动,可以通过更加灵活多变的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实用性。现代教育理念的贯彻使得高职教育愈发关注时代对于人才培养的全新要求,理论与实践成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共通之路,校企合作也成为企业与高校互惠共赢的关键路径。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互联网+”的应用展现出了绝对性优势,助推现代高职教育的信息化发展,构建“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全新教育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校企合作;高职教育;人才培养
  本文索引:李悦玫.<标题>[J].商展经济,2021(19):-091.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9.27
  “互联网+”时代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想时代,社会时代的发展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动力与客观条件,充分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向实践转型的要求,基于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现代化、信息化的教育理念及教育策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从本质来看,基于“互联网+”的高职教育模式实现了传统教育思路和方法上的创新,通过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学理念,增加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联合机制成为实践教学的关键路径,“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校企联合教育机制是传统职业教育的一次突破,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更加契合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
  1 “互联网+”时代下高职校企联合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1.1 信息沟通及共享平台缺乏
  据了解,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由于共享平台的缺失,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效率严重不足,很容易导致一些问题的出现。比如企业方面的岗位需求和岗位有关信息未能及时向学校传达,导致学校在课程内容设定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仍然按原本协定的方案执行,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和企业人才需求存在脱轨问题。同时部分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因企业和学校、教师等方面缺乏高效沟通,对于实践内容和整体规划没有全面了解,深入企业实践的过程没有实现动态化跟进,前往企业实践可能流于形式[1]。
  1.2 教学内容调整未能跟进企业技术更新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面临着教学内容和企业技术更新不同步等问题,特别是在如今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的背景下,教学内容的革新无法跟进技术革新,包括数字会展在内的与计算机网络紧密结合的课程和专业。各专业教师同一级别课时费标准相近,一些年长的教师不愿意花费大量心血学习新技术,教学内容的更新较为滞后;年轻教师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但缺少和企业、专家深入沟通学习的机会,因此即便在校企联合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知识和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也很难跟进企业技术革新的脚步。长此以往可能导致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难以达到企业岗位标准,企业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也需要支出一定的成本进行上岗培训,对高职院校和企业来说都是不利的。
  1.3 学校信息化条件有待改善
  “互联网+”时代下,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高职院校必须重点完善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在教学软硬件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当下信息化设施建设不足的现状。根据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高职院校在办学水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信息化建设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受到资历条件限制或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原因,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往往难以完善,内部虚拟仿真实训室及有关的软件严重缺失,信息化设施建设不够系统化,在“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下,也可能存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短缺等问题,给校企双方都带来了不利影响[2]。
  2 “互联网+”时代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有关对策
  2.1 设计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规划
  教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系统化的方案作为支持,在“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制定产学结合的培养方案,明确校企共同育人的基本思路, 通过知识与能力的双向性培养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侧重于理实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人才培养方案规划方面,学校与企业需要做好协商工作,并且深入社会进行调研,全面分析专业、学科、岗位的基本特征和产业结构、技术发展、个体发展等,设定好教学内容、决策好教学方法,校企共同落实“理实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引入创新型的创业知识,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促进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在知识与实践能力双向培养上,也要对“互联网+”时代下的最新理论和技术及时进行更新,根据企业的人才培训经验和岗位管理经验,为学生创设更加贴合岗位实际的培训内容,打下良好的“互联网+校企联合”实践能力培养基础。
  2.2 建立共同育人的课程体系
  在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指导下,高职院校与企业需要共同制定创新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确保能够实现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的全方位接轨。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高校需要和企业密切交流,协商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和策略,组织领域内的专家和学者,以及学校和企业优秀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创新型课程体系的编制,科学设定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内容,包括课时规划和理论、实践课程占比,设定必修与选修课程内容。此外,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还需要分析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学校与企业共同着力创新课程资源,通过微课及慕课等方法,创建专业学习网络平台,为学生推送学习资源,实现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的共享,让学生在线上与线下都能进行理论和实践学习[3]。
  2.3 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
  为促进“互联网+”时代下校企合作模式的全面落实,高校与企业有必要完善信息化设施建设和双方教学资源的拓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地方政府需要为高校信息化建设予以充足的支持,实现高校内有线和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教师内部的校企连携远程视频教学和互动合作。同时学校还要改进校园网络环境,建立“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化实验室与虚拟仿真实践训练平台,为学生的实践学习提供有效支持。对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来说,需要推进高校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优化,实现独立登陆以及管理系统的数据同步性、一致性、共享性。对于学生管理来说,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教学管理网络平台、手机等移动终端智能平台对学生实施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化管理,学生的课表、节假日通知、考试规划、成绩公布等都可以利用手机登录智能平台来实现,并且效率性与便利性有了很好的改善,平台也具有定位功能,方便教師了解学生的出勤、回寝、离校等情况。学校也可以围绕智能平台开发手机App,通过手机App实现文件的收发和共享,也能利用App掌握校园中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校园周边的交通情况等。学生也可以借助手机App掌握食堂就餐座位空余和自习室座位空余、图书馆藏书现况等,给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等都带来了极大便利。   对于校企合作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来说,学校与企业需要合作共同创建教学资源库,同时需要密切交流,将企业更新的技术及时在教学资源库中更新,在满足学生能力培养需求的同时避免企业技术更新与学校教学内容革新脱节。学生与企业员工都能够利用校企通平台进行学习,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制约,随时与教师或企业专家进行沟通,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和企业员工都能够感受到学习环境的自由和平等,也能通过这种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近年来,国家精品在线资源库已经在各大高校中应用,比如微知库下的“会展教育资源库”集中了大量优秀的会展专业教学课程资源,但这些学习平台很多都只涉及了基础性的学习知识,关于岗位实践操作知识的内容却相对不足。所以,校企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库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通过校企通平台实现企业与学校的教学资源共享,让学生和企业员工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和环境,实现学校与企业多方面的互惠共赢。对于高职院校教师来说,可以利用校企通平台掌握企业及行业发展的实时动态、岗位需求、人才需求等,提高教师对于企业及社会人才需求的了解,根据自身的知识与认知,在课堂教学中将先进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将自己教授的课程课件以及微课资料作为教学或学习资源,上传到校企通平台和学习资源库,为学校及企业实践训练课程提供参考借鉴,也能为学生或企业员工的自主学习提供一定支持。在校企通平台上,学校与企业都能深度合作,真正实现互助互赢[4]。
  2.4 提高教师信息化培训力度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有部分学校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多表现在教师“经验式”教学管理方面,部分教师很难转变多年的教学经验,也难以转变传统式的教学理念,导致对于现代教学理念及方法的接受能力不足。为全面落实“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学校与企业都需要为教师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采取有效措施,如引导教师了解“互联网+校企合作”的成功范例,或前往信息化建设较为完善的先进高校观摩并参与教学实践,或前往企业一线感受并提高现代技术的运用能力等,通过这些方式能有效转变教师的传统观念,帮助教师建立长效的自我学习意识,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现代化的教育意识。学校与企业也可以共同创设资源共享化课程,共同制作微课及慕课等专业教学课程,让教师和企业内部人员都能全面认知“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不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接受信息技术,对积极参加“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并有所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或职称评定倾斜,鼓励更多教师积极参与“互联网+校企合作”,在日常教学中也积极接触现代信息技术,为高职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5 实施“送教入企”,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在“互联网+”时代下,校企合作的全面落实有利于校企双方的互惠互助,但虚拟仿真平台仍然无法完全替代真情实景下的实践操作。在全面促进“互联网+校企合作”的条件下,需要分析传统校企合作固有的优势,探索“送教入企”的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建立了产业集群基地,为探索全新的校企合作机制,当地很多高职院校将学校开设在产业聚集区,相当于在企业周边或企业中开办学校,将产业园区整合为产教结合园区。在这一机制下,校内课程只需要讲述理论知识内容,而实践课程直接转移到企业中进行组织开办,通过企业专家的在岗教学,将实践教学直接以岗位实践的方式教授,在学校教师和企業专家的合作下实现产学研教的全面融合,相当于学校负责理论教育,企业负责实践培训,两者融合之下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专项化、专业化、系统化的学习机会。实习实训过程也能够获得企业专家的一对一反馈,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也为学校教师提供了入岗提升的机会,不断积累一线工作经验。在“互联网+校企合作”模式下,可以充分吸取这一机制的优势和创新思路,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充分融合[5]。
  3 结语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关键场所,在具有特殊职能的同时,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高职院校必须迎合时代的发展,培养适应自身发展和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互联网+”时代下使得这一目标的实现获得了全新的动力,校企合作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下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学校与企业需要不断探索全新的合作教育路径,促进信息化教育的深度实施,将企业需求与时代需求和职业教育对接,让高职教育步入更高层次。
  参考文献
  梁爽,吴秀彩.基于“互联网+”时代下校企合作模式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65):11-12.
  林晓峰.“互联网+”时代高职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8):237.
  赵苗.“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22):340-341.
  李博,薛姣,王晓侃.“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构建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12):86-88,94.
  杜全斌,王晓侃,赵丽霞,等.“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9(12):63-67.
  贾丽颖.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校企共建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以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2):129-130,128.
  温小利.“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家参谋,2019(4):176.
  曹向红.“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校企合作关系的研究——以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6):249-250,252.
其他文献
摘 要:“十四五”规划的提出,推动新媒体与电子商务产业深度融合形成新媒体直播电商新业态。本文通过半结构化访谈与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消费者对新媒体电商平台的感知进行分析,将江苏省多个地区的消费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消费者对新媒体电子商务平台的感知及认知。另外,通过问卷形式发现调研对象比较年轻,对于新媒体电商平台出现持认可态度,未来新媒体电商平台发展前景较好。  关键词:数字经济时代;消费者感知;新媒体
期刊
摘 要:本文基于农业供应链,以及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合作社+银行+核心企业”的订单融资模式,结合云南省中草药种植的融资困境,探寻解决该难题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云南省中草药种植户的融资现状,重点介绍了中草药订单融资的具体操作方法,探讨了中草药订单融资的重要意义,并结合云南省的应用情况,提出了促进其发展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中草药;供应链;订单融资;风险控制;对策分析  本文索引:王彩芬,李富昌.
期刊
摘 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物流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大动脉,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企业逐渐向科技化、现代化、智能化转变,现代物流体系逐渐形成,有利地推动了物流行业运营效率的提升、推动要素流动、加强了产业间和区域间的联系。新时期物流行业高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运输规模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物流企业可以在运输、管理、
期刊
摘 要:在商业全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环境下,外资企业涌入,本土企业国际化业务激增。在中国经济不断国际化背景下,商务英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英语是国际商务礼仪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对于促进各国贸易交往作用显著。本文以广州商学院为例,探讨本科层次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方法并分享经验。  关键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路径  本文索引:刘石慧.<标题>[J].商展经济,2021(19):077-079.  中图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设计、发放和统计调查问卷,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及其包含的“五通”对我国零售业海外投资带来的效应、我国零售业关联产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势、中国零售业海外投资的目标市场选择等。本研究得到41家中国零售业企业家及专家反馈的一手资料,总结出的成果对我国零售业海外投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一带一路”;“五通”;零售业海外投资;关联产业  本文索引:常健聪.我国零售业对接“
期刊
摘 要: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金融工作的着力点,也是“新常态”下的工作重点之一,更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作为金融业主体的商业银行,应当积极探寻做好服务实体经济的方法和途径。就当前而言,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使得各大商业银行的服务意识逐渐淡化,各种不合规经营、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越来越凸显,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实体经济也逐渐呈现出弱化的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出了明确要
期刊
摘 要:经济体制改革需要重视和完善市场监管制度,不断推进监管体制改革,健全价格监管法律法规。我国价格法对价格监督检查进行了专门的规定,但并不完善,缺乏关于在特定时期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价格监管的规定。本文结合广西具体情况,尝试从多方面,提出完善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重点物资价格监管的法律制度的建议,防止民众正当的经济权利遭受侵害。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点物资;价格监管法律制度;广西;法律
期刊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之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经济在全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际经济的日益发展从多个方面推动了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与完善,变化最明显的是国际经济法中的制度和规定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融合。同时国际经济法渐渐与其他领域和其他国家的法律有了联系,促成了由内而外联系紧密的国际法律体系,共同维护着国际之间的经济贸易,带动全球的发展。  关键词:世界经济;国际合作;经济一体化;国际经
期刊
摘 要:农文旅融合发展激发了乡村经济活力,是当前江苏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本文选择马庄村、黄龙岘茶文化村、树山村、谢家路四地作为多案例分析对象,对资源、开发主体、产品、发展路径等进行分析。案例地农文旅融合实现了快速发展,同时存在部分问题。文章提出了江苏农文旅融合发展要从人才、数字文旅、开发主体、区域合作等不同方面进行全面提高。  关键词:农文旅;融合;案例  本文索引:顾伟.<标题>[J
期刊
摘 要: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发展。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人数每年急速增长,就业压力倍增。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是让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雪上加霜。本文阐述了党和国家对就业工作的重视,分析了疫情影响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并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探讨了后疫情时代高校如何深化内涵、创新机制,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后疫
期刊